白芨几年可以长小苗,就是分假磷茎或者说分株

2020-12-27 05:33:02 字数 5574 阅读 4793

1楼:

朱顶红的种植技术:

朱顶红在春季4月开花,冬季又开花,为促进开花应及早加强管理。

1、换盆。朱顶红生长快,经1年生长,应换上适应的花盆。

2、换土。朱顶红盆土经1年或2年种植,盆土肥分缺乏,为促进新一年生长和开花,应换上新土。

3、分株。朱顶红生长快,经1年或2年生长,头部生长小鳞茎很多,因此在换盆、换土同时进行分株,把大株的合种为一盆,中株的合种为一盆,小株的合种为一盆。

4、施肥。朱顶红在换盆、换土、种植同时要施底肥,上盆后每月施磷钾肥一次,施肥原则是薄施勤施,以促进花芽分化和开花。

5、修剪。朱顶红生长快,叶长又密,应在换盆、换土同时把败叶、枯根、病虫害根叶剪去,留下旺盛叶片。

6、防治病虫害。为使朱顶红生长旺盛,及早开花,应进行病虫害防治,每月喷洒花药一次,喷花药要在晴天上午9时和下午4时左右进行,中午烈日不宜喷洒,防止药害。

以上六点是朱顶红春季管理应抓的工作。

越冬保护:原盆带土过冬的,必须放在温室内。盆土必须保持干燥。

若土过于潮湿,植株继续生长,就会妨碍其休眠,影响翌年正常开花。冬季湿度大,鳞球内的花芽易腐烂,造成翌年无花。盆栽越冬的植株比干藏越冬的植株抽生花叶早。

幼苗越冬:朱顶红幼苗宜置温室中继续培养,继续浇水施肥,冬季也让它保持活力,这样一开春便可迅速生长.此法可提前获得成年鳞茎。

养护工作:朱顶红开花谢去后,要及时剪掉花梗。因为花后这一阶段主要是养鳞茎球,使其充分吸收养分,让鳞茎增大和产生新的鳞茎,剪掉花梗就是让养分集中在养鳞茎上。

花后管理,除浇水量适当减少外,还应注意盆土不能积水,以免烂鳞茎球。花后仍需间隔20天左右施1次饼肥水,以促使鳞茎球的增大和萌发新的鳞茎,直到11月后移入温室,才能停止浇肥、控制浇水,维持鳞茎球不干枯。

白芨种植季节

2楼:匿名用户

春季新叶萌发前或秋冬地上部枯萎后

,掘起老株,分割假鳞茎进行分植,每株可分3-5株,须带顶芽,传统栽培主要靠分株繁殖. 但分株繁殖周期长,繁殖效率低, 而且耗种量大, 很难满足大量栽培的需要。

白芨种植是真的吗

3楼:

可以的。白芨原复产中国,广布于长江流制域各省。

bai一般采用分株繁殖,春季du萌发新叶zhi前掘起老株,将假鳞茎分别dao成几份,每份带1至2个芽,另行栽植。

栽培: 白及喜温暖、阴湿的环境。稍耐寒,耐阴性强,忌强光直射。宜栽培在排水良好含腐殖质多的沙壤土。地栽前翻耕土壤,施足基肥。

白芨是兰科白芨属的一种。多年生草本,高20~50厘米,叶4~5枚,基部互相套叠成茎状,**抽出花葶。总状花序具数朵花;花紫色或淡红色,直径约5厘米,由3枚萼片、2枚花瓣和1枚特化的唇瓣组成;唇瓣3裂,上面有纵褶片;雄蕊与花柱合生而成合蕊柱,合蕊柱顶端有一个花药,前上方有一个柱头凹穴。

地下有粗厚的根状茎,如鸡头状,富粘性,含白及胶质,即白及甘露聚糖、可供药用,有止血补肺、生肌止痛之效,也可供作糊料。白及属共有6种,均产于东亚。

4楼:匿名用户

中国很多地方可抄以种植,但经

bai济效益建议考察du好当地的市场和种植环境

zhi成本等综合考dao虑。

白芨,(学名:bletilla striata)又名连及草、甘根、白给、箬兰、朱兰、紫兰、紫蕙、百笠、地螺丝、白鸡娃、白根、羊角七。

多年生草本球根植物(块根),植株高18-60厘米。

主要分布在中国、日本以及缅甸北部。主要花期在春季,但依各地气候之不同,晚冬至夏初都可能开花。

白芨有广泛的药用价值及园林价值。主要用于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花有紫红、白、蓝、黄和粉等色,可盆栽室内观赏,亦可点缀于较为荫蔽的花台、花境或庭院一角。

白芨原产中国,广布于长江流域各省。产自陕西南部、连云港、南通、南京、句容、宜兴、溧阳、上海、甘肃东南部、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云南、四川和贵州。

朝鲜半岛和日本也有分布。

白芨种植两年能卖吗

5楼:fzn奇妙

能卖,但两年的白芨产量和活性成分含量不高,销售低格当然也相对不高。

原因两年左右只能长2个新的鳞茎,四五年后往往能长出16个以上鳞茎。一般生长周期长达

四、五年后采收加工销售,**会非常可观。

6楼:好小然

一、白芨的生长发育习性

白芨属为多年地生植物,茎基部具膨大的假鳞茎,其近旁常具多枚前一年和以前残留的扁球形或扁卵圆形的假鳞茎,以此作为药用部位。定植第一年地上部分生长叶、茎、开花结果,第二年后从新发芽继续生长,每年地下假块茎仅长1-2歧。每年平均只有一个生长周期,白芨从早春3月份气温回升到14~16℃时开始生长,在雨水充足、夏季高温前地上部分生长进入高峰期,进入高温干旱季节生长缓慢。

到了秋末地上部分开始枯萎落叶,进入12月份后,将进入完全休眠状态。一般叶茂块茎亦旺,在一定的年限内,假鳞茎的个数和重量近成倍的增长,白芨第一年生植株即可开花,5~6月为盛花期,7~9月果实成熟。种子非常细小,种子千粒种0.

0056克。白芨虽然能产生大量的种子(每个果荚10万~30万粒),但白芨种子没有胚乳,在自然条件下不能正常萌芽。在自然状态下白芨靠一分为二式分株繁殖。

二、对土壤的要求

白芨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要求土壤含水量25%~30%,水分过多,往往引起块茎及根系腐烂甚至全株死亡。有些产区在较干旱的山坡或山顶种植,虽能生长,但产量不高。在年平均降雨量1200毫米左右,相对湿度75%~85%的地区,生长发育良好。

白芨是浅根性的药用植物,其块茎在土中10~15㎝以上,故要求土层厚度30㎝左右,具有一定的肥力,含钾和有机质较多的微酸性至中性土壤,有利于白芨块茎生长,产量高。土层瘦薄,易于板结的土壤,块茎生长不正常,呈干瘪细小状态,产量低。过于肥沃的稻田土,含氮量过多的土壤,会引起白芨地上部分徒长,其块茎反而长得很小,产量也不高。

三、对气候的要求

白芨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喜较阴凉湿润气候,怕严寒,年平均气温14.6℃,生长旺盛,低于12.5℃时生长不良。

在0℃时和遇到低温霜冻时,常导致白芨块茎冻伤或冻死。以后随植株年龄的增长要求较充足阳光与水分条件逐年提高,喜生于潮湿而又利水沟谷溪边或沟谷坡地,有一定遮阴度,透光条件较好的灌丛草地。

第二章 栽培管理

一、选地、整地

白芨喜温暖、阴凉和较阴湿的环境,不耐寒。常常野生在丘陵和低山地区的溪河两岸、山坡草丛中及疏林下。故应选择肥沃、疏松而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或腐殖质壤土栽培,要求栽培在阴坡或较阴湿的阳坡。

【白芨主要产于云南、贵州、四川、湖南、湖北、安徽、河南、浙江、陕西。如果当地有野生白芨,说明很适宜栽种白芨】

前季作物收获后,翻耕土壤20㎝以上,每亩施入腐熟厩肥或堆肥1500~2000kg,翻入土中作基肥。栽培前再浅耕1次,然后整细耙平,四周开好排水沟。选开荒地种植时宜先将砍后的树枝、落叶、杂草铺于地表,晾晒后放火烧土,然后再翻耕作畦。

二、选种与种植

在生产上,白芨主要用其块茎繁殖。亦可有性(种子)繁殖,但以鳞茎繁殖为主。因种子繁殖发芽率低,需种量大,**有限,特别是生产周期长,产量又低,经济效益差,故目前生产上很少采用。

鳞茎繁殖:一般在9~10月份收获时,选择当年具有老茎和嫩芽、无虫蛀、无采挖伤者作种植材料,随挖随栽。在整好的地上开宽1m 左右、高30㎝左右的厢,按行距约30㎝、窝距30㎝左右挖窝,窝深10㎝左右,窝底要平。

将具有嫩芽的块茎分切成小块,每块需有芽1~2个,每窝栽种鳞茎3个,平摆窝底,各个茎秆靠近,芽嘴朝外,成三角形错开。栽后覆细土或火灰土,浇一次腐熟稀薄人畜粪水,然后盖土与厢面齐平。也可于早春2月结合采收时进行种植。

三、田间管理

1、中耕除草

白芨植株矮小,压不住杂草,故要注意中耕除草,一般每年4次。第一次在3~4月份出苗后;第二次在6月生长旺盛时,因此时杂草生长快,白芨幼苗又矮小,要及时除净杂草,避免草荒,第三次在8~9月;第四次结合收获间作作物时,浅锄厢面,铲除杂草。中耕都要浅,杂草用人工拔除以免伤芽伤根。

2、水分管理

白芨喜阴湿环境,栽培地要经常保持湿润,遇天气干旱及时浇水。干旱时早晚各浇一次水。白芨又怕涝,雨季或每次大雨后及时疏沟排除多余的积水,避免烂根。

3、追肥

白芨喜肥,应结合中耕除草,每年追肥3~4次。第一次在3~4月齐苗后,每亩施硫酸铵4~5kg,兑腐熟清淡粪水施用;第二次在5~6月生长旺盛期,每亩施过磷酸钙30~40kg,拌充分沤熟后的堆肥,撒施厢面上,中耕混入土中;第三次在8~9月份,每亩施入腐熟人畜粪拌水土杂肥2000~2500kg。

4、与其他作物间作

白芨植株矮小,生长慢,栽培年限较长,可在头两年在行间间种短期作物,如萝卜、青菜等,以充分利用土地,增加收益。所谓间作就是指在同一块田地中在同一生长季节内分行或分带相间种植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比如在白芨种植地间墒垄,沟面种植玉米、高粱等高秆作物,也可在其株、行垄上间作穿心莲、崧蓝、补骨脂、半夏等。

5、温、湿度管理

白芨喜欢略微湿润的气候环境,要求生长环境的空气相对湿度在50%-70%之间;白芨喜欢温暖的气候,但夏季高温、闷热(35℃以上,空气相对湿度在80%以上)的环境不利于它的生长;对冬季温度要求很严,当环境温度在10℃以下停止生长,在霜冻出现时不能安全越冬。

当环境温度在3℃以下时,正确的处理方法是:用薄膜盖起来越冬,但要每隔两天就要在中午温度较高时把薄膜揭开让它透气。

6、光照管理

在夏季的高温时节(白天温度在35℃以上),如果它被放在直射阳光下暴晒,就会生长十分缓慢或进入半休眠状态,并且叶片也会受到灼伤而慢慢变黄、脱落。因此在炎热的夏季要给它遮掉大约50%的阳光。在春、秋、冬三季,由于温度不很高,就要给予它直射阳光的照射,以利于它进行光合作用。

第三章 病虫害防治

目前,在白芨种植上未发现病害,只发现主要的虫害是地下害虫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roffemberg).

1、为害症状

以幼虫咬食或者咬断白芨幼苗及嫩芽,造成缺窝断行,影响白芨产量。

2、发生规律

一年发生3~4代,以幼虫和蛹越冬。3~4月为成虫发蛾盛期。4~5月为第一代幼虫为害最重要时期。以后为害逐渐减轻。

3、防治方法

(1)在越冬代成虫盛发期采用灯光或糖醋液诱杀成虫。

(2)为害严重的地块,可采取人工捕捉。

(3)用90%晶体敌百虫0.5kg,拌蔬菜叶或鲜草50kg制成毒饵,每亩用毒饵10kg进行诱杀幼虫。

(4)用80%敌百虫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灌根。

第四章 采收及初加工

一、采收期

通常于鳞茎繁殖栽种后第四年便可采挖。采收季节为秋末冬初,采挖时用平铲或小锄头细心地将鳞茎连土一起挖出,摘去须根,除掉地上茎叶,抖掉泥土。

二、初加工

将采挖的块茎,折成单个,用水洗去泥土,除去须根粗皮,个子或趁鲜切片后置开水锅内煮或烫至内无白心时,取出,冷却,去掉须根,晒或烘干至5~6成干时,适当堆放使其水分逐渐析出至表面,继续晒或烘至全干。放撞笼里,撞去未尽粗皮与须根,使成光滑、洁白的半透明体,筛去灰渣即可;也可趁鲜切片,干燥即得,但本法加工的白芨片色泽不如前法。

三、质量规格

1、白芨个

白芨以个大,饱满,色半透明,质坚实,味苦,嚼之有黏性者为佳。

2、白芨片

以**色白、半透明胶质样,**厚约1~3㎜,**光整,碎屑少,大小较均匀,质坚实,味苦,嚼之有黏性者为佳。

质量要求:按《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要求,总灰分不得超过5.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超过1.5%,水分不得超过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