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麻纸有怎样的制作方法,西汉麻纸为何没有普及?

2020-12-26 09:48:16 字数 5316 阅读 6128

1楼:北京创典文化

我国古代常用石灰水或草木灰水为丝麻脱胶,这种技术也给造纸中为植物纤维脱胶以启示。纸张是借助这些技术发展起来的。后来,人们在陕西长安灞桥出土的古纸经过科学分析鉴定,为西汉麻纸,年代不晚于公元前118年。

西汉麻纸为何没有普及?

2楼:林森木木

因为那个时代造纸术刚刚兴起,在技术上可能还不成熟,并且要人们但完全接受一种新事物,也是需要时间的

3楼:匿名用户

那个时候之所以没有普及是技术不够成熟

4楼:匿名用户

主要原因是麻纸纸质较差,易碎,制作工艺复杂,**还昂贵,所以没有普及

西汉麻纸的优点和缺点是什么?

5楼:循环往复永不尽

优点就是比较便宜,**比较广泛,原料好找,缺点就是制作难度大。

纸是怎样演变的?

6楼:公主

在上古时代,祖先主要依靠结绳纪事,以后渐渐发明了文字,开始用甲骨作为书写材料。后来又发现和利用竹片和木片以及缣帛作为书写材料。但由于缣帛太昂贵,竹片太笨重,于是便导致了纸的发明。

据考证,我国西汉时已开始了纸的制作,魏晋南北朝时期纸广泛流传。普遍为人们所使用,造纸术进一步提高。造纸原料也多样化,纸的名目繁多如竹帘纸、藤纸、鱼卵纸……蔡伦造纸的原料广泛,以烂鱼网造的纸叫网纸,破布造的纸叫布纸。

隋唐时期,著名的宣纸诞生。(在宣纸的主要产地安徽宣州有这么一个传说:蔡伦的徒弟孔丹,在皖南以造纸为业,他一直想制造一种特别理想的白纸,用来替师傅来画像修谱。

但经过许多次的试验都不能如愿以偿。一次,他在山里偶然看到有些檀树倒在山涧旁边,因年深日久,被水浸蚀得腐烂发白。后来他用这种树皮造纸,终于获得成功。

由此可以断定:利用树皮制造宣纸,在唐朝时候就比较盛行了。)

唐代在前代染黄纸的基础上,又在纸上均匀涂蜡,使纸具有光泽莹润,艳美的优点,人称硬黄纸。五代造纸业仍继续发展,歙州制造的澄心堂纸,直到北宋,一直被公认为是最好的纸。到了明清,造纸业又兴旺和创新。

各种笺纸再次盛行起来,在质地上推崇白纸地和淡雅的色纸地,色以鲜明静穆为主,如康熙、乾隆时期的粉蜡纸,印花图绘染色花纸等,纸的制作,到了清代,已到了完美绝伦的地步。 造纸的过程)

一般印刷纸的生产分为纸浆和造纸两个基本过程。制浆就是用机械的方法、化学的方法或者两者相结合的方法把植物纤维原料离解变成本色纸浆或漂白纸浆。造纸则是把悬浮在水中的纸浆纤维,经过各种加工结合成合乎各种要求的纸页。

造纸厂一般需贮存足够用4~6个月的原料,使原料在贮存中经过自然发酵,以利于制浆,同时保证纸厂的连续生产。经备料工段把芦苇、麦草和木材等原料切削成料片(供生产化学浆)或木断(供生产磨木浆),再把小片原料放到蒸煮器内加化学药液,用蒸汽进行蒸煮,把原料煮成纸浆,或或把木断送到磨木机上磨成纸浆,也可经过一定程度的蒸煮再磨成纸浆。然后用大量清水对纸浆进行洗涤,并通过筛选和净化把浆中的粗片、节子、石块及沙子等除去。

再根据纸种的要求,用漂白剂把纸浆漂到所要求的白度,接着利用打浆设备进行打浆。然后在纸浆中加入改善纸张性能的填料、胶料、施胶剂等各种辅料,并再次进行净化和筛选,最后送上造纸机经过网部滤水、压榨脱水、烘缸干燥、压光卷取,并进行分切复卷或裁切生产出卷筒纸和平板纸。如果生产要生产涂布印刷纸,则需要干燥中部或生产成卷筒纸后经涂布加工而实现。

6 除以上基本过程外,还包括一些辅助过程,如蒸煮液的制备、漂液的制备、胶料的熬制及蒸煮废液和废气中的化学药品与热能的**等。

造纸术,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作出的重大贡献之一,与火药、指南针、印刷术并称为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四大发明而著称于世,它的出现改变了人类的书写材料,使文字有了新的承载体,结束了先祖在石壁、兽甲骨、竹木简和帛上书写的历史。同时,纸也是文房四宝之一。

古书有东汉蔡伦造纸之说,这一说法至今尚有争论。从目前的出土文物及资料来看,在西汉墓葬中已发掘远古的纸张。当时的纸是动、植物纤维的混合体,这些纤维碎末经过再加工就被制成了纸张。

自东汉起,造纸技术经过改良,人们仅利用植物纤维就可以制成薄纸。

可以推断的是,东汉时期的蔡伦在造纸术的改良方面有所贡献。他发明了用树皮、麻、破布、鱼网等材料造纸的技术,并将造成的纸献给了皇帝。因此人们又将这种纸称为“蔡候纸”。

造纸术的发明,带动了笔、墨、砚的发展。造纸术传至东南亚、欧洲及阿拉伯国家,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步。

1986年,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西汉地图古纸,还有陕西西安、挟风及甘肃居延出土的西汉麻纸是否属于纸,学者们为此争论不已。该纸的厚度和纤维分布不均,故被称为麻纸。麻纸在汉至唐近千年间,一直是我国书写绘画的主要用纸。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物质的丰富,造纸的原料逐渐增多。魏晋以后,人们开始采用藤皮草(稻草、麦秆)、橘皮、桑皮、麻竹、荨麻等材料造纸。东晋时,**被用于造纸,这种材料造出的纸质地坚韧洁白、耐水浸,这应该是宣纸的雏形。

而真正意义上的宣纸要属南朝时安徽歙县等地出产的一种银光纸,当时梁武帝的咏纸诗“皎白如霜雪,方正若布棋,宣情且记事,宁同鱼网时。”足以说明当时的造纸水平。

隋唐是造纸术发展的鼎盛时期。这时的纸品种和式样都基本形成,且出现了对纸的染色工艺。唐代较有名气的纸有扬州麻纸和以青檀树皮为原料制成的宣纸,还出现了一些新品种,如鄱阳白、澄心堂纸等。

笺纸染以颜色,是当时的一大特色,仅四川的蜀笺,就有深红、粉红、明黄等10种色纸。

到了宋代,竹、褚皮取代麻而成为主要的造纸原料。此外,木棉也作为材料用于造纸。随着印刷业的兴起,发明于晋代适宜印书的竹纸大为盛行。

此外,纸的加工技术也得到了不断提高,除细琢外,加工中还配以蜡糨、黄檗、胶、矾、颜色、金银辅料,使纸更为光润、平滑、美观。

明清时期,我国造纸业继续发展。笺纸、宣纸的制作工艺日趋精湛。在制作工艺上,除施胶、加矾、加蜡、染色、印花、砾光、洒金银等技术,人们还采用豆板、拱花的印刷方法,制造出各式工艺精美的笺纸。

清代,宣纸作为主要书写材料,其产地扩大,名目众多。除玉版宣、罗纹纸、六吉纸、夹贡外,还有不少特制纸,如南禹县布纸、湖南来阳棉纸等,到了清代末年,机器造纸技术引入我国,造纸业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7楼:棋之韵妻

纸的出现及其演变

絮纸的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是谁制造出来的,又是如何制造出来的呢?古代丝织作坊的女工在水中漂絮制造丝棉的生产过程中,最先发明制造出来纸。东汉学者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纸”的注释是:

“纸,絮一苫也。从系,氏声。”即其意与“丝”有关,与妇女有关。

(氏,在古代常常是人或妇女的代名词)可见,“纸”字本身就很清楚地表示出了最早造纸技术的发明者和造纸原料。

在制作丝棉的过程中,每次漂絮完之后,妇女们发现,总有一些残絮留在席子上。而且,随着漂絮次数的增加,在席子上就附着一层交织着的残絮。晾干以后,妇女们逐渐发现,这种薄片状物质具有同丝帛这种书写材料一样的性质。

于是,有人就试着在上面写字,果然好用。以后,人们经过不断改进,终于制成了一种新的书写材料,这就是“絮纸”。

造纸的主要工序

一是分离。就是通过水煮或水沤的方法,将茧或麻中所含有的胶质进行分离并脱除掉。

二是捶捣。就是通过运用锤打、漂洗等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方法,使蚕茧或麻絮完全散落在水中,以有助于蚕絮或麻絮的形成。

三是交织。就是通过一定机械工具或方法让蚕絮或麻絮自然交织、结合,形成完整的一片。

四是干燥。就是通过晾干或烘干等方法,将已形成的完整蚕絮或麻絮片中的水份脱掉,使它们结构组成中的纤维结构紧密,耐戳、耐磨,利于书写。

我国目前所知的最早的纸张实物1986年,考古工作者在甘肃天水放马滩发掘了14座古墓,其中秦墓13座,汉墓1座。这座汉墓的时代即是西汉文景时期。在棺内的死者胸部,发现一幅纸质地图,残长5.6厘米,宽2.6厘米。

纸质薄而软,因棺内积水受潮,仅存不规则碎片,出土时呈黄色,现褪变为浅灰间黄色,表面沾有污点。纸面光滑平整,用细黑线条绘制山脉、河流、道路等图形。这幅纸质地图是我国目前所知的最早的纸张实物,说明我国在西汉初期就已发明了可以绘写的纸。

此外,新疆罗布淖尔、陕西西安灞桥、内蒙古居延的金关、陕西扶风、敦煌马圈湾等地也都有西汉麻纸的发现。

8楼:匿名用户

从西汉麻纸--东汉的蔡侯纸--现在的纸

西汉时,麻纸仍不普遍的原因又是什么?

9楼:婧旎

1.因为西汉时的麻纸造价高,材料较难找,不像.“蔡侯纸”材料随出可见。

2.东汉后期至魏晋南北朝,开始代替竹简。

10楼:k♀蓝衣骑士

1.麻纸造价高,普通百姓没有这个经济能力,而且麻纸的制作流程较复杂

2.魏晋南北朝时期,纸逐渐取代简牍,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

古代人怎么做麻纸?

11楼:匿名用户

麻纸是中国古代人的重要发明。由东汉蔡伦改进,成为中国古代图书典籍的用纸之一。

麻纸是一种大部分以黄麻、布头、破履为主原料生产的强韧纸张。

中国古代人常用石灰水或草木灰水为丝麻脱胶,这种技术也给造纸中为植物纤维脱胶以启示。纸张是借助这些技术发展起来的。后来,人们在陕西长安灞桥出土的古纸经过科学分析鉴定,为西汉麻纸,年代不晚于公元前118年。

12楼:匿名用户

不会韩国唇膏家具城废墟还好吧v吃

东汉时代的纸在制作的时候需要哪些步骤?

13楼:匿名用户

蔡伦(?——121)字敬仲,东汉桂阳郡人.汉和帝时,蔡伦入宫做皇帝的侍从,后来升任“尚方令”,负责管理皇室工场,监造各种器械.

东汉和帝元兴元年(公元105年),蔡伦在总结前人制造丝织晶的经验的基础上,在洛阳发明了用树皮、破渔网、破布、麻头等作原料,制造成了适合书写的植物纤维纸,才使纸成为普遍使用的书写材料.

早在西汉西汉(公元前206—公元8年)初就已有了用废旧麻绳头和破布为原料制成的麻类植物纤维纸.1986年甘肃天水市放马滩西汉墓中出土绘有地图的麻纸,年代为文帝、景帝(公元前179—前141年)之时.1957年西安市灞桥也出土不晚于武帝(公元前141—前87年)时的麻纸.

另外,在陕西、甘肃其他地方所出土的西汉麻纸,可用于包装和书写,确是简牍、缣帛的理想代用品.东汉定都洛阳后,西汉麻纸技术得以继续发展.邓皇后因喜欢文史及纸墨,曾令各州郡勿贡珍品,“但岁贡纸墨而已”,说明公元102年前各地已生产麻纸进贡.

凡帝、后喜欢的,蔡伦都在尚方精制.他掌管宫内文书档案时也深感“帛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于是他决定造出比西汉纸更好的纸.为此,他总结前代及同时代造麻纸的技术经验,组织生产优质麻纸.

邓太后嘉其能,从此造麻纸技术在各地进一步推广.蔡伦在主持研制楮皮纸时,完成了以木本韧皮纤维造纸的技术突破,并扩充原料**、革新造纸工艺.皮纸的出现是一项重大技术创新,蔡伦正是这项创新的倡导者.

包括以下步骤:(1)备料;(2)浸泡沤料;(3)洗纸、洗麻;(4)蒸馏;(5)碾浆脱灰;(6)搅涵;(7)抄纸;(8)刹托;(9)晒纸(10)整纸包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