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树种质资源的鉴定、评价和研究遵循什么条件

2020-12-17 05:01:15 字数 4808 阅读 1468

1楼:中国农业出版社

调查、收集和保存种质资源,既为鉴定、评价和研究种质资源提供了方便材料,也是收集和保存种质资源的前期目标。总的来说,对种质资源进行鉴定、评价和研究要遵循以下几点:

1.取样的代表性

一般应选取生长健壮、发育正常的植株或组织器官进行鉴定和研究,否则,评价的依据和准确性大受影响,此外,取样的数量应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尽可能少。

2.取样的典型性

根据鉴定、评价和研究的目的,选取形态、发育和表现正常且典型的植株或组织器官,以提高鉴定、评价和研究的易行性和准确性。

3.尽量减少环境误差

要使鉴定、评价和研究的种质资源处于同样或类似(于原产地)的环境条件下,从而使其性状充分表现,消除或减少因环境而导致的误差。

4.正确分析性状间的关系

果树是个有机整体,性状的表达往往受内外很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对种质资源进行鉴定、评价和研究时,要对性状及性状间的相互关系做出正确的判断,使鉴定、研究结果可靠,评价准确。

5.先进技术和多种方法的综合应用

鉴于果树这一多年生生物体的复杂性及各种实验方法和技术都有其局限或缺陷,因此,在鉴定、评价和研究种质资源时,应综合应用多种方法,同时,引用先进的技术,从而使鉴定和研究简便、可靠,评价准确、迅捷。

如前所述及,果树种质资源的描述、鉴定、评价和研究尚未规范化和科学化。因此,下面仅参考性地列出对果树种质资源的性状进行鉴定、评价和研究中目前较普遍采用的项目。

(一)果树种质资源的植物学性状鉴定、评价和研究

尽管植物学性状包括与经济价值有关(如果实外观性状)或不直接相关(如叶形、树皮状态)的众多性状,但对果树的植物学性状进行评价和研究的目的主要是分类的需要。当然,考虑到果树为多年生经济植物,因此,在进行植物学性状的鉴定、评价和研究时,也应将涉及到的与经济价值直接有关的性状作为主要和重点鉴定、评价和研究对象。

果树植物学性状主要包括如下内容,具体对落叶果树种质资源进行描述、研究和评价时,可择项进行。

①树体树姿 树高 树干 树皮 ②树枝多年生枝 一年生枝(新梢) 二次枝 加长生长 加粗生长 枝组 营养枝 果枝 ③叶叶形 叶缘 叶尖 叶基 叶厚 托叶 叶柄 叶脉 叶色 叶面 裂叶 ④芽叶芽 花芽 鳞片 ⑤花雌花 雄花 花冠 花瓣 花柱 花色 花梗 花序 雄蕊 雌蕊 ⑥果 果形 果个 果梗 果面 果味 果皮 果肉 萼洼 梗洼 果汁 种子 果心 食用状况 ⑦根 形态 结构 分布 类型 数量 长度 根皮率 菌根

(二)果树种质资源农业性状的鉴定、评价和研究

果树种质资源的农业性状是指与农业生产和栽培活动有关的、直接涉及或影响果树生命活动和经济价值的生物学性状。鉴定、评价和研究果树种质资源的农业性状,既是收集、保存果树种质资源的主要目的,又是利用果树种质资源的基础,同时也是,果树种质资源学的主要内容。

1.果树种质资源的物候学

果树表现出的性状是其遗传特性决定、并受环境影响的综合效应,果树的物候学就是一个典型的综合性状。了解果树种质资源的物候期,是种质资源鉴定、评价和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农业生产上采取栽培管理措施及利用果树种质资源的基础。

对落叶果树种质资源进行物候学鉴定、评价和研究,包括两个大的方面。一是在年复一年的果树生活史中,果树在一年四季中随季节变化的规律,如生长期和休眠期;另一方面即果树的某一性状在年份中表现的具体日期,如绽叶期、花期、果实成熟期和采收期、落叶期等。

2.果树种质资源的产量性状

对果树种质资源进行产量性状的鉴定、评价和研究,是果树种质资源学及利用果树种质资源的主要内容,也是种质资源农业性状的基础和根本所在。果树种质资源的产量性状除丰产性外,还包括稳产性、早果性、产量构成因素(如结果枝百分率、果枝结实数、单果重等)以及产量形成和持续的经济寿命等性状。

3.果树种质资源的品质性状

品质和产量一起,是果树农业经济性状构成的主体,是现代农业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果树种质资源鉴定、评价和研究中以及对果树种质资源利用上的依据和根本。果树种质资源的品质性状包含外观品质(果形、果个、果面、果色、果个匀称度和果实外观新鲜度等)、鲜食品质(汁液、果肉质地、可食部分比例、果实香味或异味、糖酸含量及比例、单宁、石细胞等)、加工品质(制罐、干、脯、汁、酒、浆、醋等)、营养品质、贮运品质及烹食品质等。

4.果树种质资源的抗逆性和适应性

如前所述,农艺的文明进程使得包括果树在内的作物产量和品质大幅提高,同时使其遗传一致性和基因范围的狭窄程度越来越高,并导致种质的大量流失,尤其是抗性和适应性强的种质。和其它农作物一样,收集、保存果树种质资源,并进而进行果树种质资源的鉴定、评价和研究,其主要内容和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丰富种质抗性和适应性的多样性,为利用种质资源(抗性和适应性)、服务于生活在多变而渐劣环境中的人类奠定基础。果树种质资源的抗(逆)性和适应性包含抗寒性、抗旱性、抗涝性、抗盐碱性、抗病性、抗虫性、越冬性、耐热性、耐营养瘠薄性、耐湿性及耐(大气、地下水等)污染毒害性等。

5.果树种质资源的其它农业性状

鉴于果树的特殊性,还有一些农业性状虽与经济价值不直接相关,但在进行果树种质资源的鉴定、评价和研究时应引起高度重视,如果树根系的固地性、采用嫁接繁殖时的亲和性、果树砧木或品种适于何种繁殖方式及其易繁性、砧木的矮化性或品种的紧凑性或短枝型性状等。

(三)果树种质资源的生物分类学、生态学和遗传学性状的鉴定、评价和研究

由于果树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果树本身的遗传特性与生态环境影响的综合效应引致了果树生活史的表达。因此,结合现**论和先进实验技术,在对果树种质资源进行鉴定、评价和研究时,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生物分类学

为了了解果树种质资源、尤其是栽培和品种的起源、演化及分类等,利用组织解剖学、生理生化学等理论和技术,从形态和解剖结构及生理生化特性等方面进行果树种质资源的鉴定、评价和研究。

2.生态学

果树种质资源的鉴定、评价和研究,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确定其在各种生态条件下的适应性,以及生态条件对果树种质资源的效应和影响,从而有利于了解果树种质资源的起源、演化、分布及对果树种质资源的收集和妥善保存。

3.遗传学

应用遗传学知识和现代实验技术,对果树种质资源进行染色体数目、形态、分带、核型及同工酶分析,并比较物种间的细胞遗传学差异,是果树种质资源鉴定、评价和研究的重要内容和主要依据之一。

由于果树种类繁多,特性各异,故具体到某一树种或品种资源进行鉴定、评价和研究时,可分别对待,增减项目。

果树种质资源的评价和研究意义是怎么样的?

2楼:中国农业出版社

在收集、保存果树种质资源的同时,必须进行种质资源的登录、记载、评价,并对此进行研究。在对种质评价、研究清楚其性状特征、尤其是遗传规律的基础上,才能充分利用该种质资源;并使种质的保存更高效,更具目的性。

果树种质资源的描述系统是怎么样的?

3楼:中国农业出版社

种质资源的描述系统,就是建立以种和品种为单位的种质资源名录或记载项目规范。

建立完善、统一的种质资源描述系统,①可以明晰所收集保存种质资源的基本情况和基础性状;②可以提供一个全球性或全国性收集、保存、鉴定和评价种质资源的“共同语言”;③便于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交流和利用;④可以避免重复,经济、高效地收集、保存、评价、研究和利用种质资源;⑤有利于用计算机等先进手段管理所收集、引进、保存的种质资源,以及对其评价、研究、交流和利用,提高种质资源工作的效率。

有关种质资源描述系统,尽管尚不完善、尚不统一,但国内外有很多文献报道和资料,做了大量工作,如国际植物遗传资源委员会(ibpgr)建立的苹果、梨、桃、葡萄等树种的描述评价系统,美国、加拿大、欧共体等国或机构建立的各自的评价系统,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蒲富慎主编、包括18个树种的《果树种质资源描述符》等等。限于篇幅,本书对果树种质资源描述系统不作详细论述,仅概括介绍其主要内含。

总的来说,果树种质资源描述系统应包括下述几个方面的内容:

1.种质资源收集情况资料及其**

包括收集日期、地点(所在地、经纬度、海拔高度)、收集人员和单位、**(国或地区,野生、农田、庭院、乡村、市场、研究单位等)、种质样品的原态(野生、半栽培、育选圃初选株系、地方品种、栽培品种或其它)、类别(营养器官、种子、组培材料、植株或兼有)、学名和别名、有无带病毒病、收集种质的原始用途(接穗品种、砧木、鲜食、加工、观赏、野生种类等)等及其**。

2.种质资源保存情况资料及其**

3.特性记载和初步评价及其语言(**)

包括特性记载和初评国家、单位、负责人,砧木名称(若为嫁接树),树体状况(死亡、衰老、成年非健壮树、未结果树、成年健壮树、健壮低产树、健壮丰产树等),植株情况(繁殖方法、染色体数量),花和果(采收成熟期、最长贮藏期、心室数、萼片宿存情况等)及其**。

4.鉴定、评价、研究及其语言(**)

包括对种质资源进行鉴定、评价研究的国家、单位、负责人及其下列(表2-4-2)项目及**。

表2-4-2 果树种质资源鉴定评价项目记载表

表2-4-2 果树种质资源鉴定评价项目记载表(续)-1

对种质资源性状的描述,一般对于可度量的项目,直接用测量数表示,对于不可度量的项目,则按9级评定分法表示。

研究落叶果树种质资源学的进展和动态意义是怎么样的?

4楼:中国农业出版社

8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愈来愈受到各国**、众多学者和有识之士的重视,果树种质资源的考察、收集、整理、分类、保存、鉴定、评价、研究和利用也更系统、更科学、更受重视。对果树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研究和评价的目的,已从过去简单为果树生产提供优良品种和砧木,发展到主要为现代育种目标提供优异的种质基因,拓宽现代生物技术和遗传工程研究领域,提高育种效率,选育更多优良的高产、优质、多抗的新品种,从而加速对种质资源的利用。果树种质资源的研究特点和趋势,正如蒲富慎、贾敬贤等在《果树种质资源描述符——记载项目及评价标准》一书中所指出:

从栽培品种扩展到野生、半野生和近缘野生种研究;从种质的园艺性状描述深入到主要性状鉴定评价研究;从田间的宏观观察延伸到实验室的微观研究。因此,已经成为一门新兴的果树科学——果树种质资源学,并得到迅速发展。本章就果树种质资源学的进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动态进行概括性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