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RIP协议如何维护路由表,RIP协议,怎样根据邻居路由信息,更新自己的路由表

2020-12-13 14:56:22 字数 5579 阅读 5451

1楼:匿名用户

通过手动配置来实现rip协议

其有自主学习功能

会不断通过学习更新来更新路由表

更新时间为30秒

rip协议有两个版本,rip1和rip2,rip2是rip1的增强版,通过增加子网来管理路由,而rip1无此功能,rip1的管理距离最大只有15跳~

望对你有用!

2楼:匿名用户

rip 没有hello 机制,不建立邻居关系。

每台路由器直接

更新路由,固定周期更新 30s

使用rip请求 和rip应答来跟新路由。一般路由包含在应答消息中,ripv1 不包含子网掩码,更新时候采用毒性逆转水平分割如果3倍更新时间没收到 更新,把该路由跳数增加到16表示有问题再过3倍没收到 则彻底删除该路由

3楼:

rip距离矢量路由协议·版本1宣告路由:有类(宣告时不携带子网掩码·按主类地址a/b/c)·

版本2宣告路由:无类(宣告时携带子网掩码)

维护rip的路由表·汇总!!

rip协议,怎样根据邻居路由信息,更新自己的路由表

4楼:匿名用户

你好!有几种情况。都是对照邻居的路由表的。

第一种,接收到邻居的路由表,某个网络条目自己表中没有,那么就将该网络条目添加自己的路由表中,并且跳数+1

第二种,接收到邻居路由表表,某个网段自己也也有,且跳数比邻居发过来的该网络条目带的跳数还小,所以自己这个网络条目保持不变。

另外,如果在180秒内没接收到某条网络条目的更新,则自动从路由表中删除!

5楼:匿名用户

请按照下面的流程判断:

1、收到更新

2、查看自己的路由表,看看是否已经存在该路由3、如果不存在,直接学起来。如果已经存在,比较hop大小4、如果新来的路由hop小,直接学起来。如果新来的路由hop大则看更新源是谁

5、如果更新源和自己路由表中的相同,即使hop大也学。如果更新源和自己路由表中的不同,丢弃

rip路由协议的工作原理?

6楼:匿名用户

1 、初始化——rip初始化时,会从每个参与工作的接口上发送请求数据包。该请求数据包会向所有的rip路由器请求一份完整的路由表。该请求通过lan上的广播形式发送lan或者在点到点链路发送到下一跳地址来完成。

这是一个特殊的请求,向相邻设备请求完整的路由更新。

2 、接收请求——rip有两种类型的消息,响应和接收消息。请求数据包中的每个路由条目都会被处理,从而为路由建立度量以及路径。rip采用跳数度量,值为1的意为着一个直连的网络,16,为网络不可达。

路由器会把整个路由表作为接收消息的应答返回。

3、接收到响应——路由器接收并处理响应,它会通过对路由表项进行添加,删除或者修改作出更新。

4、 常规路由更新和定时——路由器以30秒一次地将整个路由表以应答消息地形式发送到邻居路由器。路由器收到新路由或者现有路由地更新信息时,会设置一个180秒地超时时间。如果180秒没有任何更新信息,路由的跳数设为16。

5、 触发路由更新——当某个路由度量发生改变时,路由器只发送与改变有关的路由,并不发送完整的路由表。

7楼:芋头酱啊

rip协议是一种典型的距离矢量协议,它使用的也是距离矢量算法,该算法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进行路由更新时传递路由表。rip协议的度量值是以跳数来计算的,即每经过一跳,度量值就会加一,这样的度量值计算并不符合当前的网络环境,因为当前带宽**性的增长,可能会导致rip选择了次优路径。

rip的最大网络直径为15,也就是说rip协议所能传递路由信息的最大跳数就是15跳,超过15跳就表示不可达。rip协议作为典型的距离矢量协议,它的防环机制有两种:水平分割和毒性逆转,简单来说,水平分割就是从一个接口接收的路由更新,不会再从该端口发送出去。

毒性逆转则是从一个接口接收的路由更新,会再从该接口发出去,但是会将其置为不可达状态(16跳)。rip协议默认会进行自动汇总(有类路由协议),即传输的路由条目会自动进行主类的汇总,这样会导致路由条目不精确,后续rip协议为了解决该问题,将ripv1升级为ripv2,v2版本不仅支持手动汇总,使路由条目传递更加精准,而且将路由更新方式从v1的广播变成了v2的组(224.0.

0.9),提升了路由更新效率。

8楼:匿名用户

1 网络

互连 ——把自己的网络同其它的网络互连起来,从网络中获取更多的信息和向网络发布自己的消息,是网络互连的最主要的动力。网络的互连有多种方式,其中使用最多的是网桥互连和路由器互连。

1.1 网桥互连的网络

——网桥工作在osi模型中的第二层,即链路层。完成数据帧(frame)的**,主要目的是在连接的网络间提供透明的通信。网桥的**是依据数据帧中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来判断一个帧是否应**和**到哪个端口。

帧中的地址称为“mac”地址或“硬件”地址,一般就是网卡所带的地址。

——网桥的作用是把两个或多个网络互连起来,提供透明的通信。网络上的设备看不到网桥的存在,设备之间的通信就如同在一个网上一样方便。由于网桥是在数据帧上进行**的,因此只能连接相同或相似的网络(相同或相似结构的数据帧),如以太网之间、以太网与令牌环(token ring)之间的互连,对于不同类型的网络(数据帧结构不同),如以太网与x.

25之间,网桥就无能为力了。

——网桥扩大了网络的规模,提高了网络的性能,给网络应用带来了方便,在以前的网络中,网桥的应用较为广泛。但网桥互连也带来了不少问题:一个是广播风暴,网桥不阻挡网络中广播消息,当网络的规模较大时(几个网桥,多个以太网段),有可能引起广播风暴(broadcasting storm),导致整个网络全被广播信息充满,直至完全瘫痪。

第二个问题是,当与外部网络互连时,网桥会把内部和外部网络合二为一,成为一个网,双方都自动向对方完全开放自己的网络资源。这种互连方式在与外部网络互连时显然是难以接受的。问题的主要根源是网桥只是最大限度地把网络沟通,而不管传送的信息是什么。

1.2 路由器互连网络

——路由器互连与网络的协议有关,我们讨论限于tcp/ip网络的情况。

——路由器工作在osi模型中的第三层,即网络层。路由器利用网络层定义的“逻辑”上的网络地址(即ip地址)来区别不同的网络,实现网络的互连和隔离,保持各个网络的独立性。路由器不**广播消息,而把广播消息限制在各自的网络内部。

发送到其他网络的数据茵先被送到路由器,再由路由器**出去。

——ip路由器只**ip分组,把其余的部分挡在网内(包括广播),从而保持各个网络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这样可以组成具有许多网络(子网)互连的大型的网络。由于是在网络层的互连,路由器可方便地连接不同类型的网络,只要网络层运行的是ip协议,通过路由器就可互连起来。

——网络中的设备用它们的网络地址(tcp/ip网络中为ip地址)互相通信。ip地址是与硬件地址无关的“逻辑”地址。路由器只根据ip地址来**数据。

ip地址的结构有两部分,一部分定义网络号,另一部分定义网络内的主机号。目前,在inter***网络中采用子网掩码来确定ip地址中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子网掩码与ip地址一样也是32bit,并且两者是一一对应的,并规定,子网掩码中数字为“1”所对应的ip地址中的部分为网络号,为“0”所对应的则为主机号。

网络号和主机号合起来,才构成一个完整的ip地址。同一个网络中的主机ip地址,其网络号必须是相同的,这个网络称为ip子网。

——通信只能在具有相同网络号的ip地址之间进行,要与其它ip子网的主机进行通信,则必须经过同一网络上的某个路由器或网关(gateway)出去。不同网络号的ip地址不能直接通信,即使它们接在一起,也不能通信。

——路由器有多个端口,用于连接多个ip子网。每个端口的ip地址的网络号要求与所连接的ip子网的网络号相同。不同的端口为不同的网络号,对应不同的ip子网,这样才能使各子网中的主机通过自己子网的ip地址把要求出去的ip分组送到路由器上。

2 路由原理

——当ip子网中的一台主机发送ip分组给同一ip子网的另一台主机时,它将直接把ip分组送到网络上,对方就能收到。而要送给不同ip于网上的主机时,它要选择一个能到达目的子网上的路由器,把ip分组送给该路由器,由路由器负责把ip分组送到目的地。如果没有找到这样的路由器,主机就把ip分组送给一个称为“缺省网关(default gateway)”的路由器上。

“缺省网关”是每台主机上的一个配置参数,它是接在同一个网络上的某个路由器端口的ip地址。

——路由器**ip分组时,只根据ip分组目的ip地址的网络号部分,选择合适的端口,把ip分组送出去。同主机一样,路由器也要判定端口所接的是否是目的子网,如果是,就直接把分组通过端口送到网络上,否则,也要选择下一个路由器来传送分组。路由器也有它的缺省网关,用来传送不知道往哪儿送的ip分组。

这样,通过路由器把知道如何传送的ip分组正确**出去,不知道的ip分组送给“缺省网关”路由器,这样一级级地传送,ip分组最终将送到目的地,送不到目的地的ip分组则被网络丢弃了。

——目前tcp/ip网络,全部是通过路由器互连起来的,inter***就是成千上万个ip子网通过路由器互连起来的国际性网络。这种网络称为以路由器为基础的网络(router based ***work),形成了以路由器为节点的“网间网”。在“网间网”中,路由器不仅负责对ip分组的**,还要负责与别的路由器进行联络,共同确定“网间网”的路由选择和维护路由表。

——路由动作包括两项基本内容:寻径和**。寻径即判定到达目的地的最佳路径,由路由选择算法来实现。

由于涉及到不同的路由选择协议和路由选择算法,要相对复杂一些。为了判定最佳路径,路由选择算法必须启动并维护包含路由信息的路由表,其中路由信息依赖于所用的路由选择算法而不尽相同。路由选择算法将收集到的不同信息填入路由表中,根据路由表可将目的网络与下一站(nexthop)的关系告诉路由器。

路由器间互通信息进行路由更新,更新维护路由表使之正确反映网络的拓扑变化,并由路由器根据量度来决定最佳路径。这就是路由选择协议(routing protocol),例如路由信息协议(rip)、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协议(ospf)和边界网关协议(bgp)等。

——**即沿寻径好的最佳路径传送信息分组。路由器首先在路由表中查找,判明是否知道如何将分组发送到下一个站点(路由器或主机),如果路由器不知道如何发送分组,通常将该分组丢弃;否则就根据路由表的相应表项将分组发送到下一个站点,如果目的网络直接与路由器相连,路由器就把分组直接送到相应的端口上。这就是路由**协议(routed protocol)。

——路由**协议和路由选择协议是相互配合又相互独立的概念,前者使用后者维护的路由表,同时后者要利用前者提供的功能来发布路由协议数据分组。下文中提到的路由协议,除非特别说明,都是指路由选择协议,这也是普遍的习惯。

3 路由协议

——典型的路由选择方式有两种: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

——静态路由是在路由器中设置的固定的路由表。除非网络管理员干预,否则静态路由不会发生变化。由于静态路由不能对网络的改变作出反映,一般用于网络规模不大、拓扑结构固定的网络中。

静态路由的优点是简单、高效、可靠。在所有的路由中,静态路由优先级最高。当动态路由与静态路由发生冲突时,以静态路由为准。

——动态路由是网络中的路由器之间相互通信,传递路由信息,利用收到的路由信息更新路由器表的过程。它能实时地适应网络结构的变化。如果路由更新信息表明发生了网络变化,路由选择软件就会重新计算路由,并发出新的路由更新信息。

这些信息通过各个网络,引起各路由器重新启动其路由算法,并更新各自的路由表以动态地反映网络拓扑变化。动态路由适用于网络规模大、网络拓扑复杂的网络。当然,各种动态路由协议会不同程度地占用网络带宽和cpu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