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百里榆堤半日风,百里榆堤半日风上一句昰什么

2020-12-13 11:09:45 字数 5189 阅读 6964

1楼:云与云微

襄邑道中

【作者】陈与义 【朝代】宋代

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百里榆堤半日风上一句昰什么

2楼:匿名用户

出自宋代诗人陈与义的《襄邑道中》

全文: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描述了风的运动。 作者坐小船赶路,最关心的是风向、风速。

这首小诗,通篇都贯串一个“风”字。全诗以“飞花”领起,一开头便写“风”。如果没有“风”,“花”就不会“飞”。

次句出“风”字,写既是顺风,风速又大。

三、四两句,通过仰卧看云表现闲适心情,妙在通过看云的感受在第二句描写的基础上进一步验证了既遇顺风、风速又大,而作者的闲适之情,也得到了进一步的表现。应该看到,

三、四两句也写“风”,如果不是既遇顺风、风速又大,那么天上的云便不会与船同步前进,移动得如此迅疾。以“卧看满天云不动”的错觉反衬“云与我俱东”的实际,获得了出人意外的艺术效果。。

3楼:匿名用户

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

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的意思 10

4楼:孙老板

意思是:两岸原野落花缤纷,将船只都映红,沿着长满榆树的大堤,半日工夫就到了百里以外的地方。

【出处】《襄邑道中》——宋代:陈与义

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译文】两岸原野落花缤纷,将船只都映红,沿着长满榆树的大堤,半日工夫就到了百里以外的地方。躺卧在船上望着满天白云 ,它们好像都纹丝不动,却不知道云和我都在向东行前进。

扩展资料

1、《襄邑道中》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公元1117年(政和七年),作者任满经襄邑入京,诗人此行是任开德府教授期满,入京待选,因此志得意满,心情舒畅。于是便写下了这首即景抒怀诗。

2、《襄邑道中》鉴赏

此诗通过对乘船东行,河两岸上原野落花缤纷,随风飞舞等景物的描述,表达了诗人这次远行,非常轻松畅快,心旷神怡。

古人行船,最怕逆风。作者既遇顺风,便安心地“卧”在船上欣赏一路风光。作者明知船行甚速,如果天上的“云”真的不动,那么在“卧看”之时就应像“榆堤”那样不断后移。

于是,作者恍然大悟:原来天上的云和自己一样朝东方前进。

5楼:匿名用户

译文:春末夏初时节,诗人乘船而行。这时天气晴朗,两岸原野落花缤纷,随风飞舞,将满河春水照得红红的,连船帆也仿佛染上淡淡的红色了。

趁差顺风,客船船帆一路轻扬,沿着长满榆树的大堤,半日工夫就到了离京城百里以外。

出处:宋代陈与义的《襄邑道中》

原文: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6楼:沂蒙仙人

襄邑道中

陈与义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一诗中描述了云、帆、诗人的运动

陈与义(1090-1139),字去非,号简斋,北宋末南宋初的诗人。他写诗学习杜甫,抒写国破家亡的苦痛和颠沛流离的生活,气势雄浑,情调苍凉。《襄邑道中》是北亡国以前的作品,和他后期的作品基调不同。

①襄邑――现在现在的河南省睢(suī)县,在开封(北宋京城)东南150里,惠济河从境内通过。

②榆堤――长满榆树的河堤。

③不知――原来不知,现在才知道了。

④俱东――同向东。

春末夏初时节,诗人从京城开封出发到襄邑去,乘船惠济河东行。这天天气晴朗,两岸原野落花缤纷,随风飞舞,将满河春水照得红红的,连船帆也仿佛染上淡淡的红色了。船帆趁顺风,一路轻扬,沿着长满榆树的大堤,半日工夫就到了百里以外。

两岸飞花,满堤榆树,一片轻帆,顺风百里,诗人这次远行,何等轻松畅快,心旷神怡呀!

诗人静卧船舱,仰看蓝天白云。咦,满天云朵怎么定在那里一动也不动呢?转瞬之间诗人就恍然大悟了:原来白云正默默随我同行,和我一道向东飞去呢!

天上的云和小上的帆,本来是一道乘风前进的。船舱的诗人,行是看到白云在空中处于静止状态,但仔细一想:船行百里,白云一直在头顶上,足见它并没有静止不动,而是和自己所乘的帆船一样,正在向前行驶。

“卧看满天云珐劝,天知云与我俱东”,动中见静,似静实动。诗人的观察和感受,不但很有情趣,而且含有智慧和哲理,给人以有益的启示。譬如,有人只顾欣赏自己的成绩,却往往忽略旁人的进步,如果读到这首诗,他大概会有一些感触吧?

古文“百里榆提半日风”翻译成现代文是什么意思?

7楼:爱蓝色的梦

百里榆提半日风

沿着长满榆树的大堤,半日工夫就到了百里以外。

8楼:匿名用户

沿着长满榆树的大堤,半日工夫就到了百里以外。

9楼:仙清漪迟蕤

沿着长满榆树的大堤,半日工夫就到了百里以外。

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的意思

10楼:匿名用户

襄邑道中

陈与义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一诗中描述了云、帆、诗人的运动

陈与义(1090-1139),字去非,号简斋,北宋末南宋初的诗人。他写诗学习杜甫,抒写国破家亡的苦痛和颠沛流离的生活,气势雄浑,情调苍凉。《襄邑道中》是北亡国以前的作品,和他后期的作品基调不同。

①襄邑――现在现在的河南省睢(suī)县,在开封(北宋京城)东南150里,惠济河从境内通过。

②榆堤――长满榆树的河堤。

③不知――原来不知,现在才知道了。

④俱东――同向东。

春末夏初时节,诗人从京城开封出发到襄邑去,乘船惠济河东行。这天天气晴朗,两岸原野落花缤纷,随风飞舞,将满河春水照得红红的,连船帆也仿佛染上淡淡的红色了。船帆趁顺风,一路轻扬,沿着长满榆树的大堤,半日工夫就到了百里以外。

两岸飞花,满堤榆树,一片轻帆,顺风百里,诗人这次远行,何等轻松畅快,心旷神怡呀!

诗人静卧船舱,仰看蓝天白云。咦,满天云朵怎么定在那里一动也不动呢?转瞬之间诗人就恍然大悟了:原来白云正默默随我同行,和我一道向东飞去呢!

天上的云和小上的帆,本来是一道乘风前进的。船舱的诗人,行是看到白云在空中处于静止状态,但仔细一想:船行百里,白云一直在头顶上,足见它并没有静止不动,而是和自己所乘的帆船一样,正在向前行驶。

“卧看满天云珐劝,天知云与我俱东”,动中见静,似静实动。诗人的观察和感受,不但很有情趣,而且含有智慧和哲理,给人以有益的启示。譬如,有人只顾欣赏自己的成绩,却往往忽略旁人的进步,如果读到这首诗,他大概会有一些感触吧?

百里榆堤半日风 在这句诗中诗人以什么为参考系进行相对比论?

11楼:哎一古

诗人以船为参考系 船帆趁顺风,一路轻扬,沿着长满榆树的大堤,半日工夫就将百里的榆堤抛的船后!

_ 百里榆堤半日风

12楼:

两岸飞花,满堤榆树,一片轻帆,顺风百里,诗人这次远行,何等轻松畅快,心旷神怡呀!

“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这首诗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13楼:super木头人

答案是:a,b。

解释:唯物辩证法认为运动是物质的固有性质和存在方式,是绝对的、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正体现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

故选:a,b。

诗句“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出自宋代诗人陈与义的《襄邑道中》 ,全诗原文如下:

《襄邑道中》

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译文对照:

两岸原野落花缤纷,随风飞舞,连船帆也仿佛也染上了淡淡的红色,船帆趁顺风,一路轻扬,沿着长满榆树的大堤,半日工夫就到了离京城百里以外的地方。

躺在船上望着天上的云 ,它们好像都纹丝不动,却不知道云和我都在向东行前进。

作者简介: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

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扩展资料

《襄邑道中》赏析:

全诗写坐船行进于襄邑水路的情景。首句写两岸飞花,一望通红,把作者所坐的船都照红了。用“红”字形容“飞花”的颜色,这是“显色字”,诗中常用;但这里却用得很别致。

花是“红”的,这是本色;船本不红,被花照“红”,这是染色。

作者不说“飞花”红而说飞花“照船红”,于染色中见本色,则“两岸”与“船”,都被“红”光所笼罩。次句也写了颜色:“榆堤”,是长满榆树的堤岸;“飞花两岸”,表明是春末夏初季节,两岸榆树,自然是一派新绿。

只说“榆堤”而绿色已暗寓其中,这叫“隐色字”。与首句配合,红绿映衬,色彩何等明丽!次句的重点还在写“风”。

“百里”是说路长,“半日”是说时短,在明丽的景色中行进的小“船”只用“半日”时间就把“百里榆堤”抛在后面,表明那“风”是顺风。

作者只用七个字既表现了绿榆夹岸的美景,又从路长与时短的对比中突出地赞美了一路顺风,而船中人的喜悦心情,也洋溢于字里行间。

14楼:百度用户

d试题分析:“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它的意思是船舱的

诗人,看到白云在空中处于静止状态,但仔细一想:船行百里,白云一直在头顶上,足见它并没有静止不动,而是和自己所乘的帆船一样,正在向东行驶。在哲学上,就反映了事物是始终运动变化的,但是事物也存在相对静止的一面,就表现在相对船来说云是不动的。

可实际上却是动了,这就体现了物质的绝对运动,因此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故选择d;abc本身说法都错误。

15楼:匿名用户

a.b.c三个选项都是错误的,a&b世界(物质)运动是绝对运动的;c.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d项正确,根据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哲学理论,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