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杰尔高原岩画隐含着哪些信息

2020-12-12 22:57:01 字数 5297 阅读 6115

1楼: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阿杰尔高原岩画隐含着许多时代的信息,这点可以从主题内容、动物种属的变化中看得出来;也可以从绘画民族的更迭看出。这里有黑人、富尔贝人、利比亚人和兹阿雷库人,有他们在狞猎、战斗、畜牧、舞蹈、**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种种表现。岩画经历了几个时期,最早的是在中石器时代。

这个时期的岩画都是凿刻在岩石上的,直接暴露在阳光之下。画面上有长颈鹿、犀午、大象和鸵鸟等热带动物,描绘的是撒哈拉仍处于苹原绿色时期的情景。那时的撒哈拉雨量充足、溪流潺潺、草木茂盛、土地肥沃。

稍后时期,当地人开始畜牧,此时的岩画多是绘制的,地点往往选在洞穴里的岩石上。古人用十分强烈的自然主义手法表现了牛的神态和牧人的生活,这种风格在岩画中占很大的比重。画面上主要是平原放牧情景,牧民们赶着膘肥体壮的长角牛群,披着晚霞归来,妇女们跑出小屋迎接亲人,孩子们在牛群中嬉戏,显示出一派安居乐业的景象。

后来绘画主题发生了变化,岩画中出现的动物多为马、牛,而犀午、长颈鹿等形象则从岩画中消失了,这隐含着撒哈拉沙漠化的开始。公元前2世纪,骆驼替代了马,这说明沙漠化进一步加剧了。

什么是撒哈拉岩画?

2楼:易书科技

1932年,法国人布伦南在位于离阿尔及利亚和利比亚边界不远的撒哈拉中部阿杰尔高原初次发现岩石图像。后来,法国考古学家和学者们确认这些岩画具有极大的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人们评价这些岩画:

“作品以其丰富的想象力使人感到万分惊讶,这里有数以百计的岩画,成千上万件人物和动物图像;有的是单一的形象,而另一些则是完整的构图,有时也可看出描绘部族的生活场面,它们到现在已度过了好几个世纪。”

在漫长的岁月里,岩画层层覆盖,形成了很厚的颜色层。底下几层是用一种颜色,多半是用赭黄颜料画出来的动物侧面像。后来,岩画逐渐采用两种颜色作画,并出现了宏伟的场面和合乎透视规律的构图。

大约从公元前2000年中期起,开始出现多色岩画,构图也更加复杂起来。在这一时期的题材中,一些风俗性情节,狩猎、舞蹈及休息场面极为常见。在表现休息的场面中,还能看到坐在茅舍旁的男人、女人和儿童等。

阿杰尔高原岩石图像,小到几厘米,大至6米。大多数彩色图像是用各种土色颜料绘制的,其中有褐色、红色、淡绿色和黄色,也有白色和天蓝色。图像一层一层地画在岩石上,有时一些没有关系的内容交错覆盖,多达12层。

阿杰尔高原岩画很可能与远古时期居住在阿杰尔高原的许多不同种族的部落有联系。据估计在远古至少有16种部族在这里居住过。在岩画中所表现的人物,很明显是属于不同部族,这一点可以从他们的服装、人体比例及面部特征分析出来。

阿杰尔高原岩画的艺术水平与畜牧部落的出现有着直接的联系。这一时期几乎所有的牧养公牛时期图像都是优美的艺术作品。在牧养公牛时期较晚的岩画中,出现了迈锡尼式奔驰的大型马车图像。

这种岩画大约出现在公元前1650年,这可能是马在非洲最早出现时间。岩画《射手的搏战》出现在这些岩画之后,画面中两组射手为了争夺一头母牛,而正在进行激烈的搏战。继牧养公牛时期之后,在撒哈拉还有一些不同类型的岩画风格出现,甚至在有些岩画作品中能够看到与埃及艺术相似的成分,岩画《双角女神》就是如此。

《双角女神》内容是一个头上有羽毛饰带,面部周围有斑点状帷帘的掌管五谷的女神和一片播撒了种子的庄稼地。

在撒哈拉南部和西部,普遍出现的是牧养公牛时期最后阶段的岩画作品,仅在毛里塔尼亚和西撒哈拉就有100多处,共2000多件岩刻。尽管数量很多,但是题材却基本相同。偶然有些地方能够遇见大象图像,这些图像还有程式化的倾向。

在这一辽阔地区的岩刻中间,没有任何能够与费赞或阿杰尔高原古代水牛时期雄伟的岩画媲美的作品。

在阿海奈特(阿尔及利亚境内)和霍加尔区域的岩刻在特点、风格、技术和题材方面与撒哈拉岩刻有很多共同之处。这里没有绝种动物图像,大型野生动物岩刻也很罕见。大部分遗物属于牧养公牛时期或稍后时期。

在伊福拉斯高原已发现的岩刻所在地约有50处。这里没有高大的写实的野生动物图像,不过有时在优美的岩刻中间遇见过难以辨认的程式化的犀牛图像,还有些风格化的带有像蝴蝶翅膀一样的耳朵的大象图像,这些图像约出现在牧养公牛时期的中期。

非洲各地岩画中,哪幅画最为著名

3楼:长沙化妆美甲培训学校

非洲岩画是指约始于公元前9000年的非洲岩画艺术,撒哈拉沙漠和南部非洲是发现较多的地区,东非也发现过这种艺术。根据风格、技术、石垢的色泽、所表现的动物种类、服饰及**等差别进行大体的分期和分类。

[撒哈拉岩画]

阿杰尔高原位于离阿尔及利亚和利比亚边界不远的撒哈拉中部。1932年,法国人布伦南在这里初次发现岩石图像,当时就报道了这一发现。4个月以后,法国考古学家h.

洛特和其他3名学者到达那里。他们确认这里的彩色图像和单色图像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洛特在深峡谷里工作了1年半时间,作了大量的临摹,仔细地研究了所见到的岩画。

后来,在1956~1957年,由法国画家和摄影家组成的一个考察小组,在高原进行了16个月的研究工作。1959~1960年,还有两个考察团在阿杰尔高原进行过研究工作,每个考察团工作6个月。世界各国学者现在公认,阿杰尔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一个史前艺术博物馆”。

洛特在谈到考察感想时写道:“作品以其丰富的想像力使我们感到万分惊讶,这里有数以百计的岩画,成千上万件人物和动物图像;有的是单一的形象,而另一些则是完整的构图,有时也可看出描绘部族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场面,它们在现今业已荒凉的地方已渡过了好几个世纪。”

阿杰尔高原岩石图像,小自几厘米,大至6米。大多数彩色图像是用各种土色颜料绘制的,其中有褐色、红色、淡绿色和黄色,还发现有白色和天蓝色。图像一层一层地画在岩石上。

有些地方,较晚期的作品画得与早期形象相似。有时一些完整的场面在内容上毫无任何关系却彼此覆盖着,有的多达12层。

阿杰尔高原写实岩画的高度发展与畜牧部落的出现有着直接的联系。这一时期几乎所有的牧养公牛时期图像都是优美的艺术作品。当时,牧人能够准确地表现出人物和动物的特征。

洛特认为,阿杰尔高原岩画风格是和远古时期居住在阿杰尔高原的许多不同种族的部落有联系的,从前至少有16种部族在这里居住过。岩画中所表现的人物,很明显是属于不同部族的。他们的服装、人体比例及面部特征都说明了这一点。

继牧养公牛时期之后,在撒哈拉还有一些不同类型的岩画风格出现。在有些岩画作品中能够看到与埃及艺术相似的成分。岩画《双角女神》就是如此。

这是一个掌管五谷的女神,她头上有羽毛饰带,面部周围有斑点状帷帘及一片播撒种子的庄稼地。

在牧养公牛时期较晚的岩画中,出现了迈锡尼式奔驰的大型马车图像。这类图像很可能是希腊影响从地中海沿岸渗透到撒哈拉的结果。这种岩画的时期最早为公元前1650年,十分准确查明马在非洲出现的时间。

岩画《射手的搏战》就是在这之后出现的。这两组射手为了争夺一头母牛正在进行激烈的搏战。

在撒哈拉南部和西部,普遍盛行牧养公牛时期最后阶段的艺术。仅在毛里塔尼亚和西撒哈拉就有100多处,共2000多件岩刻。尽管数量这样多,但是题材却非常雷同。

有些地方能够遇见大象图像,这些图像还有程式化的倾向。在这一辽阔地区的岩刻中间,没有任何能够与费赞或阿杰尔高原古代水牛时期雄伟的岩画媲美的作品。在阿海奈特(阿尔及利亚境内)和霍加尔另外有两个岩石艺术区域。

阿海奈特岩刻在特点、风格、技术和题材方面与撒哈拉岩刻有很多共同之处。这里没有绝种动物图像,大型野生动物岩刻也很罕见。大部分遗物属于牧养公牛时期或稍后时期。

马和骆驼的图像居多。

贾多和提贝斯提的岩刻与费赞艺术有许多相似之点。像在费赞一样,在这里出现过岩石艺术的一些主要时期,其中包括最早的古代水牛时期。该区域的艺术特点是,在古代岩刻中有风俗情节场面。

在伊福拉斯高原已发现的岩刻所在地约有50处。这里没有高大的写实的野生动物图像,不过有时在优美的岩刻中间遇见过难以辨认的程式化的犀牛图像。有些风格化的带有蝴蝶翅膀耳朵的大象图像表明,这些图像出现的末年,约相当牧养公牛时期的中期。

在因弗里的山岩上,有凿刻细腻的大象形象。离这个形象不远,有一些运用同样技术和风格完成的公牛图像,这些公牛图像和上述的大象图像大概是属于同一个时期的作品。

撒哈拉岩画之谜是怎么回事?

4楼:易书科技

撒哈拉沙漠地域辽阔,浩瀚无边,塔西里?阿杰尔高原犹如卧在沙海中的巨礁,打破了大漠单调呆板的景色。在狂风和烈日的侵蚀下,这里到处是蘑菇状的石柱、迷宫般的峡谷和参差的山崖。

每走一步,脚下的岩石就在不断裂开,仿佛一不小心就会滑落山谷似的。然而从1850年以来,却有不少探险家在这荒凉干旱、人迹罕至的沙漠深处,发现无数远古人类留下的色彩斑斓的岩画。现在,这里甚至已经成为举世公认的世界上最大的史前博物馆了。

撒哈拉岩画是一座神秘的艺术宝库,它细致而生动地向我们描绘着远古时人类生活、劳动和战争的场景。有的画面呈现出一派安静祥和的田园风光:在椭圆形的小屋前拴着一排小牛犊,牧人们披着晚霞,赶着一大群膘肥体壮的水牛蹒跚归来;妇女们抱着孩子坐在门前,迎接辛苦劳作了一天的亲人,而活泼好动的孩子们则在牛群中嬉戏玩耍。

有的画面好像是描述人们为了庆祝丰收而在载歌载舞的场景:一位妇女头戴弯月形的头饰,全身跳舞的装束,正在一片玉米田前兴高采烈地翩翩起舞,臂肘上的穗带随风飘扬。有的岩画描绘了猎人们狩猎时的情景:

一些人健步如飞,正在草原上追逐猎物;一些人正弯弓搭箭,瞄准受惊狂奔的野兽;另一些则划着独木舟,在河中捕捉河马。有的岩画上,人们席地而坐,双臂高举,两手合一,仿佛在向神灵祈祷,这无疑是宗教活动;有的渲染了战争场面,对峙的双方驾着飞驰的战车,手执长矛和圆盾,正在进行激烈的生死搏杀。

根据考证,塔西里?阿杰尔高原最古老的岩画距离现在大约有**千年了。那时的撒哈拉沙漠并不是渺无人烟的“死亡之海”,而是一片苍翠茂盛的树林。

然而渐渐地,往日稠密的树林不见了,只有稀疏的小树点缀着茂密的草原。这里的气候越来越干旱,最后就连稀疏的小树林也不复存在,变成了一望无际的满眼黄沙。

让现代人不明白的是,远古时代的人们,为什么要如此煞费苦心地在悬崖高处创作出这么多的绘画呢?仅仅是为了装饰吗?显然不是。

这里的许多岩画是在原来的岩画上无秩序地重复描绘,而且后期的绘画水平也大不如前。早期作品中洋溢的淳朴自然的风格消失了,认认真真的“创作态度”也不见了。奔跑动物的脚下不画蹄子,耳朵又漫不经心地画在背上。

从内容来看,岩画大多表现人们狩猎、战争、舞蹈、放牧等生活场景,却从来不描绘周围优美的自然风光。这是不是表明,远古人类留下的这些岩画,可能是为了举行某种宗教仪式,或者是为了纪念某一次战争胜利、狩猎的成功?关于这些岩画的作者是谁,也有不同看法。

一些学者认为他们来自欧洲。无论是从岩画绘制的时间,还是从绘画所表现的主题来看,撒哈拉岩画与欧洲、埃及的岩画十分相似。可见,岩画的作者一定是来自欧洲或北非的白人。

当这些到处漂泊的欧洲移民来到草木繁茂的撒哈拉草原后,就把这里作为自己理想中的家园。他们定居下来,生息繁衍,并且留下了这么多精美的岩画。

但有人对此观点不敢苟同。他们指出:画面上的人们有的在背上和腹部涂上不规则的白色斑点,有的戴着奇怪的羚羊头形面具,这些风俗习惯却不是欧洲所有,却至今还能在西非的黑人部落中找到。

而且,人们后来又在塔西里?阿杰尔高原发现了一具古代遗骸,最终鉴定为黑人。这样看来,很可能就是黑人创造了撒哈拉岩画,只是后来由于土地的日渐荒芜,他们被迫迁徙他方。

但这一说法同样证据不足,从而难以服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