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山岩画是用什么颜料来作画的,花山岩画的绘画特点是什么?

2020-12-12 22:52:37 字数 4911 阅读 3433

1楼:北京创典文化

关于花山岩画绘画的颜料,通过检测,发现其中的主要成分是一种天然矿物质原料赤铁矿。然而只有这天然赤矿粉,无法在坚硬、光滑而且直立的崖壁上作画,必须配以粘剂调和。

经过进一步检验,发现颜料里的确包含有胶着剂成分,但是检测出来的胶类,到底是植物胶还是动物胶。以当时较为原始提炼工艺,古骆越人又是如何获取这些成分的。胶与赤铁矿又是如何配制的。

这又给后人留下了许多谜团。

数千年不变色的颜料配方,或许可以理解为古人偶然得到的,毕竟这还在经验和常识的范畴内。

花山岩画的绘画特点是什么?

2楼: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岩画的绘画颜料是赭红色的赤铁矿粉,用动物脂肪稀释调匀,用草把或鸟羽直接刷绘在天然崖壁上。

花山岩画的画法采用单一色块平涂法,只表现所画对象的外部轮廓,没有细部描绘。风格古朴,笔调粗犷,场面十分壮观。虽然画面上只有一种颜色,人物也仅仅是用线条勾勒出大致的轮廓,但浩大的场面形成奔放、豪迈的气氛,令观者产生热烈、宏大、庄严的观感。

花山岩画

关于花山岩画还有哪些谜团?

3楼: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从众多人物的姿态上看,花山岩画的画面更像是一场盛大的祭祀或节日庆典。画中人物大多双臂向两侧平伸,曲肘上举,双腿分开成屈蹲,明显是模仿青蛙的姿态,而蛙神崇拜正是壮族的古老传统,青蛙舞至今仍在民间有所流传。

其次,画面中出现很多铜鼓,这种重要的礼器也多用于祭祀场合。另外,一些人物形象有明显的性别特征,画面出现了身怀六甲的妇女、成群结队的小人,有人认为这反映了古骆越人的生殖崇拜。

据这些内容可以推断,画面表达了一种欢乐、庄严、神圣的场面,如果不是祭祀,也是某种庆祝仪式。而在古代骆越人的生活当中,盛大的节日庆典,往往是和祭祀同时进行的,在举行仪式的过程当中,当然也少不了敲铜鼓、跳蛙舞。

不管画面具体描述了哪一种场景,它都实实在在地反映了古骆越人的生活场景,表达了人们对英雄的崇敬和对力量的歌颂,以及祈望人畜兴旺、风调雨顺的美好心愿。

根据花山岩画上的羊角钮钟、环手刀、铜鼓等器具的形制,基本可以确定岩画创作于战国至东汉时期,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令人称奇的是,经历了如此久远年代的风吹日晒雨淋,壁画的颜色仍然非常鲜艳,不知先民们是用什么颜料作画的?

在如斧劈刀削般、高耸险峻的崖壁上,这些图像又是怎么画上去的?这是古人对花山岩画的感叹,也提出了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两个疑问。

同时,花山岩画表达着怎样的主题?那些错综复杂的符号代表了什么意思?人物为何整齐划一地跳起舞来?这也是一个难解之谜。

关于绘画的颜料,通过检测,发现其中的主要成分是一种天然矿物质原料赤铁矿。然而只有这天然赤矿粉,无法在坚硬、光滑而且直立的崖壁上作画,必须配以粘剂调和。

经过进一步检验,发现颜料里的确包含有胶着剂成分,但是检测出来的胶类,到底是植物胶还是动物胶?以当时较为原始提炼工艺,古骆越人又是如何获取这些成分的?胶与赤铁矿又是如何配制的?

这又给后人留下了许多谜团。

花山岩画

花山岩画有哪些山水文化

4楼:匿名用户

花山壁画狭义是指广西壮族自治区宁明县花山的崖壁画。广义是指考古工作者先后在凭祥、龙洲、宁明、崇左、扶绥、大新、天等等壮族聚居区的左江流域各县发现的崖壁画。因宁明县的花山崖壁画的画幅最大,人物画像最多,内容也最复杂,是上述各地崖壁画的代表作。

所以,人们把左江流域各县的崖壁画统称为花山崖壁画。

奇迹“初识壁画认前朝,色自丹丹迹未凋。”千年的时光,也打磨不去花山岩画的色彩,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关于绘画的颜料,目前已有定论。

据介绍,历年来国家文物保护部门的有关专家,先后用科技手段对花山岩画的作画颜料进行过检测,发现其中的主要成分是一种天然矿物质原料——赤铁矿。然而只有这天然赤矿粉,无法在坚硬、光滑而且直立的崖壁上作画,必须配以粘剂调合。经过进一步检验,发现颜料里的确包含有胶着剂成分,但是检测出来的胶类,到底是植物胶还是动物胶?

以当时较为原始提炼工艺,古骆越人又是如何获取这些成分的?胶与赤铁矿又是如何配制的?这又给人们留下了许多谜团。

数千年不变色的颜料配方,或许可以理解为古人偶然得到的,毕竟这还在经验和常识的范畴内。而他们如何“飞上”半空,在高达40多米的岩壁上画下岩画,则令人百思不得其解,发出“悬崖峭壁费登攀,泼墨涂朱更觉难”的感叹。

总结绘画方式

为了解开这个谜团,专家学者们反复观察壁画周围的地形,大致总结出了几种可能的作画方式,但这些猜想无一例外地有着重大的缺陷,无法完美地解决登高绘画的问题。

其一,自下而上攀援法,即利用崖壁画上部或下部的树枝、树根、或岩石裂隙等地形地物,攀援而上达到作画地点的方法。然而,在崖壁上有许多倒石锥坡、错落体、台地或石坎,这些画面位置有一定的高度,根本没有支撑点,而且崖壁陡峭光滑,无法攀登,站立尚且艰难,作画更不可能;

其二,自上而下悬吊法,此方法是以绳索、藤条之类为辅助工具,利用树根、岩缝等地物,从崖壁顶部悬吊攀援而下以达到作画地点。因为整座花山崖壁呈向外倾斜姿势,底陷上突,从崖顶到地面的垂直点与岩壁的距离达二十多米。如从崖顶往下吊人,无论如何也难于贴近崖壁;

其三,高水位浮船法,这是在山洪暴发、江水**之时,利用高水位浮船或木排到画壁下作画的方法。然而画像最高处距地面40多米,如果江水真的涨到这一高度,明江流域早已一片江洋,在这种情况下画师还有闲情逸致作画,那他们的心理素质恐怕非比寻常,强大得不可思议。

其四,直接搭架法,在坎坡上构搭一定高度的木架,画者攀在木架上作画。这种方法看似比较合理,但细究起来也有缺陷。从崖底至河边的平台最窄处仅3米宽,要搭架子,必须得从河里搭起,其难度可想而知。

绘画之谜

根据花山岩画上的羊角钮钟、环手刀、铜鼓等器具的形制,并与出土文物进行对比,专家基本可以确定岩画创作于战国至东汉时期,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令人称奇的是,经历了如此久远年代的风吹日晒雨淋,壁画的颜色仍然非常鲜艳,不知先民们是用什么颜料作画的?在如斧劈刀削般、高耸险峻的崖壁上,这些图像又是怎么画上去的?“是谁挥得笔如椽,乾坤写此大诗篇”;“鬼斧神工输技巧,风吹雨打犹鲜妍”——这是古人对花山岩画的感叹,也提出了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两个疑问。

花山岩画绘在裸露的悬崖峭壁上,最高处距地面40米左右,现代考古学家想用现代化的技术和设备对崖壁画进行准确的拍照和完整的临摹都感到一筹莫展,古代壮族先民在崖上作画的艰险就可想而知了。对于两千多年前的古人,这几乎是难于上青天。可以肯定的是,他们耗费巨大努力完成这样的巨作,显然不是漫不经心随意而为,而是一开始就有着明确的目的,那就是“让岩画千古流传,让观者心生敬畏”。

当他们在悬崖上描上第一笔的时候,他们绝对已经猜到了数千年之后人们看到这伟大杰作时脸上的表情,心中感受到的惊讶和震撼。

直到今天,也没有人知道他们究竟是怎么做到的。难道是古骆越人的巫师真有通神的灵感,从中得到某种神秘的启示?还是当时的人们已掌握了高超的技术,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科技难关?

似乎哪一种猜测都令人难以置信。

花山岩画是怎样画上去的

5楼:百度用户

中国岩画分为南北两个系统。南系除广西左江流域,还有四川、云南、贵州、福建等地。南系岩画大都以红色涂绘,颜料是以赤铁矿粉调合牛血等而成的。

制作年代在战国至东汉期间。北系以阴山、黑山、阿尔泰山等为主,绵延数千里,气势宏阔。北系岩画大都是刻制的,刻制又包括磨制、敲凿与线刻。

制作时间的跨度很大,最早的可能在新石器时代,最晚的在元代。在黑龙江、内蒙古阴山山脉、贺兰山北部乌兰察布高原等地是北系岩画集中的地区。北方岩画多表现狩猎、游牧、战争、舞蹈等,图形有穹庐、毡帐、车轮、车辆等器物,还有天神、地祗、祖先、日月星辰、原始数码以及手印、足印、动物蹄印等。

贺兰山的岩画,形象古怪,面目各异。新疆岩画多为生殖崇拜的内容。这些图像大都凿刻在深灰或灰蓝色的岩石上,凿刻或磨刻的图像斑驳、稚拙、粗犷、简洁、浑然而多变。

连云港的岩画刻在深褐色的岩石上,岩画的纹路和岩石的色彩既一致,又有微妙的变化。色彩的深浅交替,使图像产生一种跃动的感觉。在南系岩画的十几个地点,共有图形一千多个。

这些岩画表现了人们祭祀以及生产生活的场面。南系岩画普遍用红色涂染,这同原始艺术中习惯使用红色的现象是一致的。原始人在他们频繁的狩猎和战争活动中,鲜血不断地刺激他们的视觉神经,导致红色在视觉中的稳定性。

红色那炽热的调子和生命之火相呼应,使岩画获得了无限的生命展现,当红色置于某种祭祀仪式氛围中,红色和血色,使岩画产生强烈的刺激效果,从而具有了一定的恐惧感、神秘感。随着气象变化,岩画周围的环境发生变化,从而使岩画具有不同的整体效果。岩画和巫术仪式的结合须要选定某个特定的季节和时间,更增加仪式的空间氛围。

内蒙古阴山磴口县莫勒赫图沟崖壁上刻有许多人面形,这里巨石兀立,深谷苍凉,容易使人产生敬畏感。江苏连云港将军崖的岩画,刻在锦屏山南面入口处凸出的巨石上,形似穹窿,灰蒙蒙的色彩给人造成神灵如在天上飘然而立的感觉,令人肃穆。绘于河流转变处峭壁上的花山岩画,由近两千个红色人形构成的巨大场面,造成随时有可能压迫过来的沉重感。

岩画对面是开地,高耸的画壁同绿色植物形成强烈的对比,与江水的流动合成一种神秘而凝重的氛围,在阳光或月光下呈现出奇异的色彩。可以想象,祭祀中人们的歌声、水声、鼓噪声混合交织,响成一片,红色岩画也仿佛和人们一起跃动起来,产生了难以言喻的庄严神秘的效果。

满意请采纳

花山岩画的奇迹

6楼:da03乑

“初识壁画认前朝,色自丹丹迹未凋。”千年的时光,也打磨不去花山岩画的色彩,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关于绘画的颜料,目前已有定论。

据介绍,历年来国家文物保护部门的有关专家,先后用科技手段对花山岩画的作画颜料进行过检测,发现其中的主要成分是一种天然矿物质原料——赤铁矿。然而只有这天然赤矿粉,无法在坚硬、光滑而且直立的崖壁上作画,必须配以粘剂调合。经过进一步检验,发现颜料里的确包含有胶着剂成分,但是检测出来的胶类,到底是植物胶还是动物胶?

以当时较为原始提炼工艺,古骆越人又是如何获取这些成分的?胶与赤铁矿又是如何配制的?这又给人们留下了许多谜团。

数千年不变色的颜料配方,或许可以理解为古人偶然得到的,毕竟这还在经验和常识的范畴内。而他们如何“飞上”半空,在高达40多米的岩壁上画下岩画,则令人百思不得其解,发出“悬崖峭壁费登攀,泼墨涂朱更觉难”的感叹。

沧源岩画的特点是什么

1楼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沧源岩画是位于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勐省 勐来乡境内的一处古老的文化遗址,是我国最古老的崖画之一,先后发现崖画地点11处,一般绘制在垂直的石灰岩崖面上。 沧源岩画是用赤铁矿粉与动物血调合成颜料绘制在石灰岩崖面上,可辨认的图像有1000多个,包括人物 动物 树木 太阳等,多为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