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下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最好配实例

2020-12-12 16:48:30 字数 5353 阅读 1519

1楼:匿名用户

奥斯古德与施拉姆循环模式的特点

1、没有传播者和受传者的概念,传播双方都是主体,通过讯息的授受处于你来我往的相互作用之中。

2、该模式的重点不是在于分析传播渠道中的各种环节,而在于解析传播双方的角色功能;

参与传播过程的每一方在不同的阶段都依次扮演译码者、解释者和编码者的角色,并相互交替这些角色。

奥斯古德与施拉姆循环模式的缺陷

1、传播双方放在完全平等的关系中,与社会传播的现实情况不符合。

2、该模式体现了人际传播的特别是面对面传播的特点,却不能适合大众传播的过程。

奥斯古德与施拉姆德循环模式突出了信息传播过程的循环性。

这就内含了这样一种观点:信息会产生反馈,并为传播双方所共享。

另外,它对以前单向直线模式的另一个突破是:更强调传受双方的相互转化。

它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直线单向模式一统天下的局面。

什么是“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传播学)

2楼:匿名用户

循环模式是施拉姆在奥斯古德的基础上提出的。1954年,施拉姆在《传播是怎样运行的》一文中,提出了这个新的过程模式。

这一模式突出了信息传播过程的循环性。这就内含了这样一种观点:信息会产生反馈,并为传播双方所共享。

另外,它对以前单向直线模式的另一个突破是:更强调传受双方的相互转化。它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直线单向模式一统天下的局面。

其缺点是未能区分传受双方的地位差别,因为在实际生活中传授双方的地位很少是完全平等的。其次,这个模式虽然能够较好地体现人际传播尤其是面对面传播的特点,对大众传播过程却不能适用。

3楼:匿名用户

hi:1954年,施拉姆在《传播是怎样运行的》一文中,提出了这个新的过程模式。

这一模式突出了信息传播过程的循环性。这就内含了这样一种观点:信息会产生反馈,并为传播双方所共享。

另外,它对以前单向直线模式的另一个突破是:更强调传受双方的相互转化。它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直线单向模式一统天下的局面。

其缺点是未能区分传受双方的地位差别,因为在实际生活中传授双方的地位很少是完全平等的。其次,这个模式虽然能够较好地体现人际传播尤其是面对面传播的特点,对大众传播过程却不能适用。

不是很详细。

施拉姆循环理论

4楼:匿名用户

这是施拉姆(schramm)在1954年《传播是如何进行的》一文中结合奥斯古德(osgood)的“基本传播行为模式”提出的。其特点是一种高度循环的传播模式,传者与受者作为传播的主体不断的传出与接受讯息。由于反馈的存在使传播过程实现了双向互动、循环往复。

这个模式的贡献在于将传统的直线、单向的传播模式发展成为循环式。这更加准确地表明了人类传播的交流、互换,共享信息的实际过程。

不足:1、 应当说这一模式对于人际传播比大众传播更为合适,因为人际传播是双向,大众传播则不然,一般都是传播者传出的信息多,受众的回报少,甚至没有反馈。

2、 该模式表明了一种“相等”的思想。然而就传播的资源、能力和传播的时间而言,传播往往是相当不平衡的。

5楼:匿名用户

施拉姆在1954年《传播是如何进行的》一文中结合奥斯古德(osgood)的“基本传播行为模式”提出的。其特点是一种高度循环的传播模式,传者与受者作为传播的主体不断的传出与接受讯息。由于反馈的存在使传播过程实现了双向互动、循环往复。

这个模式的贡献在于将传统的直线、单向的传播模式发展成为循环式。这更加准确地表明了人类传播的交流、互换,共享信息的实际过程。

6楼:励鹤蒙山兰

施拉姆是一种投入和资本循环而产出利润的新型金融模式

奥斯古德与施拉姆循环模式的介绍

7楼:离葵是二货

奥斯古德与施拉姆循环模式,是 广泛于各种场景的运行模式。

有谁知道奥斯古德—施拉姆循环模式里怎么区分释码和译码??

8楼:匿名用户

这个模式首先施拉姆借鉴了奥斯古德的观点,一个人既可以是传者也可以是受者。所以一个人在接收外来信息的时候,他是一个受者,此时他是一个译码者的角色。译码的定义是把接收到的信号还原回信息的意义。

所以当受者对接收的信号首先还原成符号,进而分析信息的意义。他要对信息的意义进行解释,加上自己的理解,这时他又是释码者的角色,他要为以后如何向外传递信息做准备。当他按照自己的经验解释信息之后,储存到信宿后,要向外传递信息时,他是一个传者,储存信息的信宿充当了传者的信源,他进行编码向外传递信息,是个编码者的角色。

这个模式本就是个高度循环的模式,每个传播单位都充当着编码者、释码者、译码者。编码者与释码者本就区别不大,可以理解为接收信息后再进一步解释,为编码做准备。只有施拉姆的两个模式里有这样的区分,别的模式都没有。

传播学的施拉姆的创造意义

9楼:绛花洞王

威尔伯·l·施拉姆被誉为“传播学之父”。

他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大学传播学研究机构,编辑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传播学教科书,是世界上第一个传播学博士和教授。

他是美国传播学的主要奠基人和集大成者,被誉为“传播学之父”和“传播学的鼻祖”。

他的功绩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他把美国新闻学与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等其他学科综合起来进行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修正使之系统化、结构化,创立传播学是其最大的功绩。1949年编撰其第一本权威性著作《大众传媒》出版,标志着传播学的创立。

2.著书立说。1949年出版《大众传媒》,收录了政治学、心理学、社会学、语言学等方面的知识,是传播学第一部经典教科书。

1956年出书《报刊的四种理论》(集权主义理论、自由主义理论、社会责任理论、苏维埃主义理论),西方传媒理论的经典之作。60年代,为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出版《大众媒介与国家发展》,标志着发展传播学的起步。

3.大力推进传播学教育,扩大传播学在教育及学术界的影响,培养了众多知名学者,晚年来到夏威夷,创建夏威夷东西方中心传播研究机构,培养了一大批传播学人才,形成了“施拉姆学派”。他建立的传播学研究机构有衣阿华大学**调查中心、香港中文大学传播研究中心、伊利诺伊大学传播研究所、斯坦福大学传播研究所、夏威夷东西方中心传播研究所。

10楼:浣洛洛

施拉姆是传播学

的集大成者,因为施拉姆的贡献传播学才形成一个学科。1.施拉姆将前人有关传播学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和整合,写成《传播学》(翻译不同)这本书,而这本书标志着传播学的诞生;2.

施拉姆着力于传播学的发展和传播,他在全世界很多地方建立了传播学研究所;3.在前人基础上,施拉姆也开辟了许多传播学领域,比如电视对青少年的影响等。(希望能帮到你)

11楼:有事说事

楼主能在明确一下么?创造了什么?还是传播学下的创造意义?

有哪些例子能证明传播学是一个过程

12楼:only_u止战

你的问题应该是传播是一个过程吧?拉斯韦尔5w模式 香农韦弗模式 还有就是施拉姆——奥斯古德模式 施拉姆大众互动模式 德弗勒模式 这些都能说明传播是一个过程

哪本书是从哲学的角度追溯大众传播的源头

13楼:青涩纯真

席勒出版的《大众传播与美国帝国》

是批判传播学领域内的经典之作。它首次联专系大传播的两大功能属——政治功能和经济功能,全面剖析了美国大众传播的结构与政策。作者以其国际主义和人道主义的独立立场,紧扣现实问题,广泛地从工业和**方面汲取信息,批判地研究美国的信息机构和产品如何被用来支持其在全球的帝国政治。

其对于美国全球统治过程中媒介-文化力量作用的强调,对于我们理解美国文化帝国主义的发展和转变,进而理解美国大众传媒的功能,以及其政治、经济和外交的议程设置结构,不无裨益。

14楼:什么才个性

一、选择填空题

批判学派的源头,可追溯到

20世纪

20年代的

【法兰克福学派】。

纽曼认为大众传播具有三个特性,

【一致性、累积性、普遍性】

,三者相互作用对**产生强有力的影响。

传播学研究最古老的一种方法是

【控制实验法】。

美国符号学派的创始人是

【皮尔斯】。

美联社是

【美国】

最大的通讯社。

【凯茨】

最先提到“使用—满足”模式。

【螺旋模式】

是由丹斯提出的传播模式。

我国第二届全国传播学学术讨论会在

【黄山】

举办。

【奥斯古德

-施拉姆模式】

传播模式的产生意味着与传统的直线单向传播模式的决裂。

开创电讯新闻先河的是

【有线电报】。

通过【卫星】

收看电视新闻节目,是

20世纪

60年代和

70年代最了不起的事。

霍夫兰是劝服效果研究两大流派中

【耶鲁学派】

的代表人物。

麦克卢汉提出的媒介理论为

【媒介即信息】

、【媒介冷热说】

和【人体延伸说】。

实地调查法也叫

【抽样调查法】。

“大众文化”一词最早出现于上世纪的

【美国】。

“新媒介”出现在【20

世纪80

年代】媒介信息包含了特定的刺激性,并与受传者的个性有特定的相互作用,属于霍夫兰提出的受众理论的是

【个体差

异】根据美国学者豪林沃斯的研究,在公众传播过程中最初的一步是【吸引注意】

传播文化知识,是大众传播的一个重要功能,这一功能也就是【教育功能】

文化研究学派的代表人是

【雷蒙威廉斯】

有限效果理论最早出现在【20

世纪40

年代】。

15楼:英懋功

最经典的大众传播就是《圣经》

丹斯模式是什么

16楼:匿名用户

从传播过程考察传播模式(内部)

引: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

1.传播过程的直线模式:

(1)拉斯韦尔5w模式

(2)香农--韦弗模式

2.传播过程的循环和互动模式:

(1)德弗勒互动过程模式:

(2)奥斯古德与施拉姆的循环模式

(3)施拉姆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

(4)丹斯模式

(5)纽科姆abx模式及其平衡模式和互向模式。

abx局限性,把趋向一致视做传播的主要原因和效果。

风筝互相模式:不在认为信息纯粹由信源提供,而是多方面的综合。

(6)韦斯特利和麦克莱恩模式:传播与反馈可以是有目的,也可以是无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