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播的受众对信息不具备选择性是对的吗

2020-12-12 16:46:19 字数 7375 阅读 1277

1楼:驹集小妈

很明显不对,受众的使用与满足心理、个性心理特征、以往经验、自身需要、大众传播内容对受众的吸引力、传播者对受众的魅力、受众所属群体的压力、受众的认知偏差等等都影响着受众对信息的选择性行为呀~~

别忘了,传播者将信息传给受众,受众接触信息要经过选择性的注意、选择性的理解和选择性的记忆这三个阶段。所以,这个是错的。希望能够帮到你呀~~~嘿嘿。

来自【驹】【集】【人】【才】的专业解答,嘿嘿

大众传播的选择性心理是什么?

2楼:匿名用户

大众传播的选择性心理是受众对信息的接受、

理解和贮存而言的,它包括选择性接触、选择性理解和选择性记忆三层含义。

一、选择性接触

又叫选择性注意,指人们尽量接触与自己观点相吻合的信息,同时竭力避开相抵触的信息这么一种倾向。

二、选择性理解

指受众总要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念及思维方式对接触到的信息做出独特的个人解释,使之与受众固有的认识相互协调而不是相互冲突。可分为创造性理解、歪曲性理解、卷入性理解。

三、选择性记忆

选择性记忆就是人们根据各自的需求,在已经被接受和理解的信息中挑出对自己有用、有利和有价值的信息,然后储存在大脑中。

传播学中受众的选择性行为

3楼:夏侯轻依

传播学中受众的

选择性行为包括受众的选择性注意、选择性理解和选择性记忆。

这三者可比喻为三个相互关联的防卫圈,选择性注意处于最外层,它反映调动感觉器官指向和集中于一定对象的心理活动,那些不合心意的信息在这一圈就被受众拒之门外;实在挡不住的,就有赖于中间层的选择性理解进行防御,受众可以按自己的理解来认识所接受信息的意义,也可以不接受或歪曲一部分意义;如果还是挡不住,则发动最内层的选择性记忆机制,受众认为没有价值的信息,则干脆忘却。

4楼:匿名用户

1.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

绪论拉斯韦尔公

式 “五w”模式

谁———-说了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取得了什么效果

控制研究 内容研究 媒介研究 受众研究 效果研究

一. 传播和新闻传播学

新闻传播学 研究人类新闻传播现象、新闻传播事业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二. 学习理论新闻传播学的意义

以学事术,指导人们驾驭新闻传播规律,能动地从事新闻传播活动

提高新闻实践经验总结与新闻传播研究的理论水平

新闻传播学是一门以基础性理论为特色的骨干课程,是应用课程和历史课程的先修课

三. 学习理论新闻传播学的方法

1.一般方法

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新闻经典著作,运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点,观察与分析错综复杂的传播现象与传播社会关系

实事求是地评估资产阶级新闻学者的研究成果和资产阶级报刊活动家的业务经验,为我所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作风和方法,在新闻传播活动和学术讨论中掌握新闻传播规律

2.特殊方法

科学抽象和理论思维

定性和定量方法规范新闻传播质量

新闻—经济-政治-文化的综合考察

第一章 新闻传播行为 “延伸的人体”

第一节 行为和新闻传播

一.动机和行为

需要——动机——行为——目的 动机性行为特点 动因

目标形成动机 内在条件(需要、欲望) 感到缺乏

期待满足

客观条件(诱因、刺激)

勒温-人类行为行为公式 b=f(p*e)

行为=函数(人*环境)

二.生存需要和新闻传播行为的发生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生理需要

安全需要

社交需要

心理需要

自我实现需要

新闻传播行为起源于人类社会化的生产劳动和生活活动的需求,这种活动直接产生于人类生存发展的共同需要

第二节 理论新闻传播学对新闻起源的认识

新闻传播起源于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它以满足社会的共同需求和共同兴趣为目的

一.关于“新闻欲”

任白涛-新闻及其承载物的产生,是由于人的社会需求

二.关于“群居说”和“好奇说” 非本质原因

第三节 新闻传播的特点

一.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

新闻传播的基本特征

1. 陈述事实 最重要特征

五要素:新闻写作学五w——何时 何地 何人 何事 何故

新闻六要素——如何h

2. 具有新意

新近发生 新鲜事实 常报常新

历史是昨天的新闻,新闻是明天的历史

3. 报道及时 第一时间内报道

普通事实——质变——新闻事实——量变——普通事实

反对“唯速主义”的前提下,抢新闻

4.公开传播

循公开渠道向全社会作无定向的传递

二.新闻的定义

陆定一: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第二章 新闻传播者

新闻信息的推动力、传播活动的守门人

第一节 新闻传播者的角色定位

一.社会角色

角色|戏剧用词——20世纪20年代,社会心理学家米德——引入社会心理学

个体 社会角色

社会化:个体通过社会实践学习知识和技能,并在某种程度上被引导着去适应他所在社会或群体的规范,从而使自己从一个自然人变成一个社会人的过程。

角色的学习 具有综合性,必须在人与人互相作用的社会关系中进行

学习角色的义务与权利

学习角色的态度与情感

角色学习(角色社会化过程)的特征

社会强制性 受社会既定文化影响,形成国民性、民族性

个体能动性 个性形成的前提,包括个体间作用以及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的主体选择性

学习终身性 社会化贯穿一生,分政治、法律、道德、性别角色、职业角色社会化等

角色期待 群体中的成员期望站在某个地位上的人有某种应有的行为方式

实现角色(角色扮演)的有效手段

角色冲突 扮演一个或几个不用的社会角色时,内心发生冲突与矛盾

表现 社会上人们对同一个人的期待不一致

旧角色—新角色

身兼几个角色

角色人格同扮演者真实人格不一致

二.新闻传播者的社会角色定位

16世纪,意.威尼斯,商业报纸(近代报纸雏形),摆脱了宫廷报纸的官报性质,为资服务

胡乔木-记者产生的根本基础:社会问题根本上是生产问题,生产斗争产生了有宣传必要的经验,记者被指定介绍这些经验,使利益相同的人根据经验办事

定位 信息流通的动力 信息流动的推动力,信息流动量和流向的控制者

意见交流的桥梁 上下——喉舌,下上——耳目

监督权利的镜鉴 社会的了望者,公共利益的守门人

社会民众的教师 精神文明的传播者

职业特征 信息的报道者,社会的活动家。同实际、政治、群众有着最密切的联系

长处 接触面广,以全社会为工作和服务对象;思想敏捷;独特新闻手段;教育者;等。

短处 片面性和表面性

从新闻传播者同物质世界的关系来看

物质制约 事物多样性 事件复杂性 时间紧迫性 受众多层次性 传播者能力与指责矛盾性

能动作用 传播者能力:业务能力、知识结构、工作责任感

从社会政治生活来看

具有鲜明的阶级倾向性

社会特点 有领导、有组织、有纪律,阶级性、政治性极强

首先对事实负责,遵循新闻传播的规律。

同时对党对人民负责,遵守党纪国法和各项规定及制度

新闻传播者从事的是创造性的工作 “活鱼”

新闻传播活动是一种十分艰苦的脑力劳动

新闻传播者的报道和言行,时刻受到社会的检验和群众的监督,要做思想战线上的尖兵

第二节 新闻传播者的角色规定

一. 角色行为、角色规定、角色规范

角色行为:属于某特定角色人的实际行为。受多种因素影响

被期待的角色行为即指定角色,与真正的角色行为是有区分的

角色规定:对扮演某种角色的资格、条件及行为规范并为该角色群体认同的共识

角色规定的明确程度与可操作性,对与角色期待的实现有重要意义

角色规范:角色群约定俗成和明文规定的扮演该角色的标准

是角色规定的一部分,即角色群内人的自我规定、自我约束与自我执行

对行为规范的一致理解,自觉执行与对违反规范行为的严厉制裁,是实现被期待的角色行为的有利保障

二. 新闻传播者的角色规定

两方面构成:新闻传播者的素质修养和行为规范

(一)素质 新闻传播者在从事新闻实践的过程中,为了完成或实现自身的目标和任务所应该掌握和具有的某些特点、专长和能力。

1.政治素质——基本素质 指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鲜明的政治倾向性

具体表现

1)是坚持和宣传四项基本原则的积极实践者,自觉在政治上同党**保持一致,在原则问题上立场坚定,态度鲜明

2)对人民有极大热忱,敢于为人民利益赴汤蹈火,不为个人利益动摇政治信念

3)有坚持真理为真理献身的精神,无论什么情况,敢于讲真话、讲真理,不惟上、不惟权、只惟实

4)深入群众,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齐爱憎,不做生活旁观者

2.业务素质——重要素质

1) 强社会活动能力

2) 调查研究的基本功——观察、分析、判断、写作

3) 较强新闻敏感

4) 出色文字表达能力

5) 驾驭现代采编工具的能力

(二)修养 新闻工作者为了工作需要,经过长期的锻炼和培养,在思想理论、道德品质和知识技能等方面所达到的一定水平

1.理论修养 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事求是,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理论的功底

2.知识修养 专业知识 实践中运用的方法和技能

基础知识 与工作有关的各个学科的知识

3.道德规范 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和社会**的力量逐渐形成的,调整新闻传播者之间以及新闻传播者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的总称

新闻传播者与事实的关系、与群众的关系、新闻传播者之间的关系

表现 社会责任 注重社会效益

真实全面

客观公正 以社会需要和新闻价值为标准取舍新闻

遵纪守法

坚持真理

廉洁奉公

增进友好

团结合作

第三节 新闻传播者的角色责任

一. 责任和社会责任

责任 分内应做的事

社会责任 扮演某一角色的个人或角色群体,对构成角色关系的其他角色或角色群体所承担的法律、道德责任及社会义务。

制裁 强制性 法律制裁——刑事法律责任、民事法律责任、行政法律责任

非强制性 道德责任——道义责任,是角色接受社会的道德评价、实行道德上的自我批判及社会**的道德批判

二. 新闻传播者的角色责任 体现在新闻传播的全过程

(一)新闻采编中 收取与角色期待协调的信息

1.尽可能多且好地满足受传者的多种需求,既正确引导社会需求,又满足多样化社会需求

2.忠实执行新闻调控机关的法令和指示,务使给定信息具有合法性和合理性

3.培养良好的职业技能,以出色的新闻敏感和宣传敏感及时发现与捕捉新闻信息

(二)信息制作中 正确把关

良好政治素质,做到有法可依/三满意

很强的业务能力

(三)信息反馈中 全面了解全部反馈信息,及时调整后继传播行为

正反馈:系统偏离旧稳态向新稳态过渡的过程

负反馈:系统趋向稳定的过程,对有效传播有重要意义

三. 新闻传播者的法律责任

第四节 新闻传播者的角色权利

一. 权利、职权和新闻传播者的角色权利

权利:公民或法人依法行使的权力和享受的利益

具有一定的权利能力,才能行使自己的权利,权利能力是行为能力的前提

职业权利——职权:职业范围以内的权力,即某一角色行使角色责任时所应享有的权利

新闻传播者的权利 一般权利 于普通公民同样依法享有的权利

角色权利 完成本职工作所必须具备的职业权利(7条)

1.知察权 新闻传播者的职业行为不受阻碍,一切有关方面人事部拒绝提供公民依法应知晓的信息

2.编辑权 新闻传播者有对新闻信息独立进行选择和处理的权利

3.传播权 将采集加工后的新闻信息的承载物——新闻传播媒介自由传达至受传者的自由取消任何形式的新闻检查——追惩制与预防制,是传播权的前提

4. 监督批评权 独立、负责地开展**监督与新闻批评

5. 秘匿权 新闻传播者不向外界透露消息提供者身份和姓名的权利

6. 著作权

7. 人身安全权

二. 责任和权利的统一,他律和自律的统一

新闻他律:对新闻传播者的职业行为进行的强制性管理

新闻自律:新闻传播者的职业道德自律,在道德上进行的自我约束

以新闻伦理为核心的自我约束,以新闻法制为核心,以新闻伦理为基础

目的在于防止滥用新闻权利,对社会民众负责

在新闻活动中,这是新闻传播者的一种自我行为控制

统一 新闻他律:保障新闻传播者充分履行社会责任,充分享受但又不滥用自己的角色权利

新闻自律:充分运用职业权利,排除不良因素干扰,尽心完成职业使命

外界强制性法律监控不可少,自我约束与自我调控也重要

只有强化了新闻自律,新闻传播者才能更自觉彻底地履行自己的使命和社会责任

第五节 新闻传播者的培养与教育

一.新闻传播者的培养

正规的职业教育 以师带徒 短期培训

现代新闻传播教育起源

美国 1869-华盛顿-李大学-印刷工兼编辑训练班

1873-堪萨斯大学-印刷知识课

宾夕法尼亚大学-专门的新闻学课程

美国正规新闻传播教育起源

1903-俄克拉何马州**州立大学-新闻系

1904-伊利诺伊大学和威斯康星大学-四年制新闻教育

1908-密苏里大学-第一所专门的新闻学院

1912-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

历史 报学阶段 20世纪初—30年代

新闻学阶段

大众传播学阶段 40年代

中国正规新闻教育起源

1918—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成立

1924—燕京大学—新闻系

1929—复旦大学—新闻系

三. 新闻终身教育和新闻社会教育

新闻终身教育:新闻继续教育,指新闻传播者结束在校学习后各个阶段不断接受社会教育和职业培训

方法:业务培训,脱产进修,定期轮训,岗位学习,个人安排,新闻媒介机构组织自学

80年代后,电大或者自考

90年代后,不脱产参加高一级学位课程学习

新闻社会教育:对非新闻传播者实施的新闻知识普及教育

目的在于,使广大公民了解新闻传播基本知识,更好利用现代新闻传播媒介,并主动参加新闻传播活动

是另一意义上的新闻终身教育,在人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有计划有重点对其进行各种形式的新闻学知识教育

打破了传统的教育观念,使新闻教育过程不局限于在校学习阶段,以**教育为重要环节。从新闻启蒙到进行完整的新闻业务培训,构成了当代中国的新闻终身教育体系

方法:通过普通小学课堂传播新闻学常识,参观新闻传播机构,组织阅读视听新闻传播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