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勘测平曲线要素包括那些纵断面设计线确定要求

2020-12-11 15:35:54 字数 6194 阅读 8428

1楼:我是一粒铜豌豆

道路纵断面线形常采用直线(又叫直坡段)、竖曲线两种线形,二者是纵断面线形的基本要素。竖曲线常采用圆曲线,可以分为凸形和凹形两种。

在道路纵断面上两个相邻纵坡线的交点,被称为变坡点。为了保证行车安全、舒适以及视距的需要,在变坡处设置竖曲线。竖曲线的主要作用是:

缓和纵向变坡处行车动量变化而产生的冲击作用,确保道路纵向行车视距;将竖曲线与平曲线恰当地组合,有利于路面排水和改善行车的视线诱导和舒适感。

竖曲线技术指标主要有竖曲线半径和竖曲线长度。凸形的竖曲线的视距条件较差,应选择适当的半径以保证安全行车的需要。凹形的竖曲线,视距一般能得到保证,但由于在离心力作用下汽车要产生增重,因此应选择适当的半径来控制离心力不要过大,以保证行车的平顺和舒适。

道路勘测设计中的曲线要素是指什么

2楼:匿名用户

路勘书里头应该讲得很多吧

无非就是交点编号、交点位置、圆曲线半径、缓和曲线长度、切线长度、曲线总长度、外距

如果还不清楚,建议去网上找找道路勘测设计的东西,这些都是基础呢。

3楼:杨杨玄

曲线通常分为平面线形:圆曲线和缓和曲线以及纵断面线形:竖曲线。

圆曲线要素:半径r(通常已知),转角α,切线长t,切曲差j,外矢距e,曲线长l。

缓和曲线要素:曲线总长l,外矢距e,切线总长t,超距d。

《公路设计(下)》考试试卷

4楼:匿名用户

1.公路勘测设计根据路线的设计和要求,可分为一阶段测设、两阶段测设和三阶段测设。

1)一阶段测设:适用于技术简单、方案明确的小型公路工程。即根据批准的设计任务书,进行一次详细定测,编制施工图设计和工程预算。

2)两阶段测设:为公路测设的主要程序即通常一般公路所采用的测设程序。其步骤为:

先进行初测、编制初步设计和工程概算;经上级批准初步设计后,再进行定测、编制施工图和工程预算。也可直接进行定测、编制初步设计;然后根据批准的初步设计,通过补充测量编制施工图。

3)三阶段测设:对于技术上复杂而又缺乏经验的建设项目或建设项目中的个别路段、特殊大桥、互通式立体交叉、隧道等,必要时应采用三阶段设计。即分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三个阶段。

技术设计阶段主要是对重大、复杂的技术问题,落实技术方案,计算工程数量,提出修正的施工方案,修正设计概算。其深度和要求介于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之间。

不论采用哪种划分阶段设计,在勘测前都要进行实地调查(或称视察)它是勘测前不可缺少的一个步骤,也可与可行性研究结合在一起,但不作为一个阶段。

2.3.平面线形由直线、圆曲线和缓和曲线连接,直线、圆曲线和缓和曲线为平曲线三要素。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p10

一般规定:

(1)路线设计应根据公路等级及其功能,正确运用技术指标,保持线性连续、均衡、确保行驶安全、舒适。

(2)确定路线走廊带应考虑走廊带内各种运输体系的分工与配合,据以统筹规划、近远期结合、合理布局,充分发挥和提高公路总体综合效益。

(3)公路选线必须由面到带、由带到线,在对地形、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等调查与勘察的基础上论证、确定路线方案。

(4)路线线位应考虑同农田、水利建设、城市规划的配合,尽可能避免不可移动的文物自然保护区,保护环境且同当地景观相协调。

剩余圆曲线半径及缓和曲线长度要求在《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里面。

4.5.①纵面线形要平顺、视觉连续,并与地形相适应。

②应考虑填挖平衡,并利用挖方就近做填方,以减轻度自然地面横坡与环境的影响。

③相邻纵坡之代数差小时,应采用大的竖曲线半径。

视觉所需要的最小竖曲线半径值

设计速度 竖曲线半径(m)

(km/h) 凸形 凹形

120 20 000 12 000

100 16 000 10 000

80 12 000 8 000

60 9 000 6 000

6.线形组合设计原则

①长直线不宜与陡坡或者小半径竖曲线结合。

②长的竖曲线内不宜设置半径小的平曲线,短的平曲线不宜与短的竖曲线结合。

③半径小的圆曲线起讫点不宜接近或设在凸形竖曲线的顶部或凹形竖曲线的底部。

④复曲线、s形曲线的左转圆曲线不设超高时,应采用运行速度对其安全性予以验算。

以上这些都是规范和技术标准上的,和教材说的方式可能不一致,估计也不是你要的答案,剩余的题目教材上看吧,打字太累。

5楼:匿名用户

自己做,考个式还要别人来教,每张手啊你

道路勘测设计中纵断面图中的设计线如何确定?具体什么步骤?

6楼:匿名用户

经济调查和勘测 根据道路使用的任务和性质,公路选线经过实地勘察,核查其实施的可能和必专要条件,先作一般的

属技术经济调查并搜集有关资料。应在总的公路规划指导下勘察公路起迄点和控制点(如必须通过的城镇、工矿企业等),沿线地形、地貌、河流水文、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筑路材料,选择大中桥桥位,以及与铁路和其他道路的交叉等。按照技术标准考虑行车便捷、安全、畅通的要求,经过技术经济多方面的方案分析论证和比较,选定合理的路线,同时应适当考虑与周围景物的协调(见道路选线)。

  城市道路定线 根据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和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具体确定一条城市道路的空间位置。

7楼:匿名用户

第一,一般先要考虑挖填平衡

第二,要根据所在地形、使用要求等,确定最小与最大纵坡。(纵坡控制范围)

第三,边坡点最好设在圆曲线中点附近。。。

。。。。。。。ok,道路施工员。

城市道路纵断面设计的主要控制因素有哪些,平纵线型如何组合才能保证线形的顺畅

8楼:fq是一头猪

城市道路纵断面设计

纵断面设计原则如下:

一、纵断面设计应参照城市规划控制标高并适应临街建筑立面布置及沿路范围内地面水的排除。

二、为保证行车安全、舒适、纵坡宜缓顺,起伏不宜频繁。

三、山城道路及亲辟道路的纵断面设计应综合考虑土石方平衡,汽车运营经济效益等因素,合理确定路面设计标高。

四、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合行驶的车行道,宜按非机动车爬坡能力设计纵坡度。

五、纵断面设计应对沿线地形、地下管线、地质、水文、气候和排水要求综合考虑。

1、路线经过水文地质条件不良地段时,应提高路基标高以保证路基稳定。当受规划控制标高限制不能提高时,应采取稳定路基措施。

2、旧路改建在旧路面上加铺结构层时,不得影响沿路范围的排水。

3、沿河道路应根据路线位置确定路基标高。位于河堤顶的路基边缘应高于河道防洪水位0.5m。

当岸边设置挡水设施时,不受此限。位于河岸外侧道路的标高应按一般道路考虑,符合规划控制标高要求,并应根据情况解决地面水及河堤渗水对路基稳定的影响。

4、道路纵断面设计要妥善处理地下管线覆土的要求。

5、道路最小纵坡度应大于或等于0.5%,困难时可大于或等于0.3%,遇特殊困难纵坡度小于0.3%时,应设置锯齿形偏沟或采取其他排水措施。

六、山城道路应控制平均纵坡度。越岭路段的相对高差为200~500m时,平均纵坡度宜采用4.5%;相对高差大于500m时,宜采用4%,任意连续3000m长度范围内的平均纵坡度不宜大于4.5%。

道路平曲线要素 5

9楼:___耐撕

道路平曲线要素指道路平面曲线

的几何形态和参数。

如圆曲线半径、缓和曲线参数、曲线长度、切线长度和外矢距等。其中圆曲线半径和缓和曲线参数尤为重要,前者表明圆弧线的曲率大小,后者反映曲率随曲线长度变化的急缓程度,两者直接影响到曲线长度和行车条件。

平面线线形应直捷、连续、顺适,并与地形、地物相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10楼:南在南方之南

平曲线要素表:

曲线要素,道路工程术语 ;是曲线的几个技术指标:如半径、缓和曲线、转角、圆曲线长、平曲线长、切线长、外距、切曲差、曲线的主点(变坡点)桩号。

曲线要素又分为平曲线要素、竖曲线要素。

平曲线【horizontal curve】指的是在平面线形中路线转向处曲线的总称,包括圆曲线和缓和曲线。连接两直线间的线,使车辆能够从一根直线过渡到另一根直线。

11楼:匿名用户

平曲线要素就是平曲线的几个技术指标,半径、缓和曲线、转角、圆曲线长、平曲线长、切线长、外距、切曲差,还有平曲线的主点桩号。

各具体含义,书上都有,不必我说了吧。

因为平曲线要素控制到位了,那么道路的弯道也就控制好了,这是抓主要点。

路基施工的主控项目:压实度、平整度、宽度、路基强度、高程、边坡坡度,其他的如水沟什么的是一般项目。

砼面层施工中主控项目:砼强度、厚度、平整度、宽度等,一般项目:外观及其他。

由于主控项目没有到位就容易产生相应的质量缺陷,比如压实度没到位,就容易产生路基的不均匀下沉、砼面板强度没有够,就容易产生断板等。

要求肯定不一样,主控项目的分值要大许多。

纵断面设计方法与步骤有哪些

12楼:莱特信息科技****

1.准备工作:纵坡设计(俗称拉坡)之前在厘米绘图纸上,按比例标注里程桩号和标高,点绘地面线,填写有关内容,同时应收集和熟悉有关资料,并领会设计意图和要求。

2.标注控制点:控制点是指影响纵坡设计的标高控制点。如路线起、终点,越岭哑口,重要桥涵,地质不良地段的最小填土高度,最大挖深,沿溪线的洪水位,隧道进出口,平面交叉和立体交叉点,铁路道口,城镇规划控制标高以及受其它因素限制路线必须通过的标高控制点等。

“经济点”:山区道路还有根据路基填挖平衡关系控制路中心填挖值的标高点,称为“经济点”。它是用“路基断面透明模板”在横断面图上得到的。

如图4-16,该“模板”可用透明描图纸或透明胶片制成,其上按横断面测图比例绘出路基宽度(挖方段应包括边沟)和各种不同边坡坡度线。使用时将“模板”扣在断面图上使中线重合,上下移动,使填、挖面积大致相等,此时“模板”上路基顶面到中桩地面线的高差为经济填、挖值,将此值按比例点绘到纵断面相应桩号上即为经济点。平原区道路一般无经济点问题。

“挖方点”;山区道路还有宜挖不宜填的情况下的控制点。

3.试坡:根据地形起伏情况及高程控制点,初拟纵坡线。

在己标出“控制点”、“经济点”的纵断面图上,根据技术指标、选线意图,结合地面起伏变化,本着以控制点为依据,照顾多数“经济点”的原则,在这些点位间进行穿插与取直,试定出若干直坡线。对各种可能坡度线方案反复比较,最后定出既符合技术标准,又满足控制点要求,且土石方较省的设计线作为初定坡度线,将前后坡度线延长交会出变坡点的初步位置。

4.调整:按平纵配合要求及《标准》执**况等进行检查调整。

将所定坡度与选线时坡度的安排比较,二者应基本相符,若有较大差异时应全面分析,权衡利弊,决定取舍,然后对照技术标准检查设计的最大纵坡、最小纵坡、坡长限制等是否满足规定,平、纵组合是否适当,以及路线交叉、桥隧和接线等处的纵坡是否合理,若有问题应进行调整。调整方法是对初定坡度线平抬、平降、延伸、缩短或改变坡度值。

5.核对:典型横断面核对。

选择有控制意义的重点横断面,如高填深挖、地面横坡较陡路基、挡土墙、重要桥涵以及其它重要控制点等,在纵断面图上直接读出对应桩号的填、挖高度,用“模板”在横断面图上“戴帽子”检查是否填挖过大、坡脚落空或过远、挡上墙工程过大、桥梁过高或过低、涵洞过长等情况,若有问题应及时调整纵坡。在横坡陡峻地段核对更显重要。

6.定坡:确定变坡点位置及变坡点高程或纵坡度。

经调整核对无误后,逐段把直坡线的坡度值、变坡点桩号和标高确定下来。

精度要求:变坡点桩号:一般要调整到10m的整桩号上

坡度值:精确到小数点两位(百分位),即0.00%

变坡点高程:精确到小数点三位(千分位),即0.000

中桩高程:精确到小数点两位(百分位),即0.00

坡度值可用三角板推平行线法近似确定,但最终结果必须通过高差与水平距离之比准确计算出来,并按精度要求取舍尾数。相邻变坡点桩号之差即为坡长。变坡点高程是由纵坡度和坡长依次推算而得。

7.设置竖曲线:拉坡时己考虑了平、纵组合问题,此步根据技术标准、平纵组合均衡等确定竖曲线半径,计算竖曲线要素。

8.设计高程计算,编制《路基设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