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学佛越来越悲观佛教徒的人生态度

2020-12-10 20:21:56 字数 5362 阅读 1802

1楼:匿名用户

有了这种理念,说明你根本就没有学佛,更不能称为佛教徒。学佛,故明思义,是向佛学习,佛绝不会悲观。正知正信,正确的学佛才是真正的佛教徒。

2楼:浅忆

学佛是明心见性得解脱。但一定要有慈悲心

人生态度的佛教徒

3楼:匿名用户

佛教徒的人生态度:

世上有很多事是无法提前的,唯有认真的活在当下,才是最真实的人生态度。

许多人喜欢预支明天的烦恼,想要早一步解决掉明天的烦恼。

明天如果有烦恼,你今天是无法解决的。

每一天都有每一天的人生功课要交,努力做好今天的功课再说吧

4楼:地下

最基本的态度就是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钟。

真正的和尚是一辈子的心中坚持的信念。

不顺为什么学佛越来越悲观学佛三年越来越痛苦

5楼:息灭贪瞋痴

你可能没有遇到真正的善知识,指导你的老师虽然讲的是佛经,可能法说非法,非法说法,误法误人!如果是这样,你应该拜师三拜,离开了。但也有可能是你错解老师的意思了!

过失在自己没有专心听法。

为什么学佛越来越悲观

6楼:法藏

学佛人,法喜充满,,无有众苦,但受诸乐!

为什么悲观?,,第一:方法错了!,,第二:心里还有太多的欲望追求!

7楼:匿名用户

这可能因为其一,本人可能悲观情绪更多。其二 ,学佛学的不正确。

为什么我没学佛之前很乐观开朗,学佛之后越来越痛苦?性格越来越内向?朋友越来越少?

8楼:脚大的人

人生是苦这是佛法的正知、正见,感到痛苦,这说明学佛有进步了。世尊不也是看到生老病死,感到痛苦,才出家修行的吗?没有学佛之前,一般人都会贪恋世间的欢乐,忘记了欢乐背后的痛苦。

所以有痛苦才是学佛的动力,才能使人清醒,才知道精进的重要性。所谓人身难得,佛法难闻。

性格内向,能不能说,你的性情沉稳了,头脑中的想法减少了,减少了冲动,这是好事。世尊名释迦牟尼,释迦的本意就是能仁,牟尼的本意是寂寞,这就表明了佛的两方面特质,寂寞就是内向到了极点了,显示给别人的就是安静。

什么是朋友呢?古人说,君子之交淡如水,可见真正的朋友不在于交往的频率,而在于交往的内容,所谓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真学佛人会慢慢减少假朋友,逐渐增加真朋友。

为您的成绩而高兴,加油。

9楼:思思

那是你学佛后看清楚了世间真面目所以痛苦。在此之前你是被蒙蔽的,对人世间苦的一面感受不多。人死有灵魂,灵魂不生不灭物质驱壳有生有灭,宇宙中没有无缘无故的一切皆有因果,不然那些很多冤屈的生命会甘心吗?

太信科学也是一种迷信有好多事情科学解释不了就胡乱解释不负责任人堕落主要原因是没信仰。现代科学还在发展中,老祖宗东西很多都是精华比如中医,易经八卦风水国家都提倡,道家佛家思想博大精深,灵异事件已经是没有公开的秘密,不能全部相信主流**因为它为zf服务很多东西不能让普通人知道太多

10楼:匿名用户

1. 看大乘佛经,以尽快地明白佛法的根本,首先明理,先看《楞严经》,都看文言文 、白话文对照的:《金刚经》《大般涅磐经》《法华经》《地藏菩萨本愿经》《圆觉经》《楞伽经》《净土诸经》等。

2. 看修行的书,明理不求实证,则无意义。目前时代,最好最易成就的,就是藏区的大圆满法,能即生开悟。大圆满法,天赐众生福泽,能修习,当累世修的机缘,甚难得!

六祖以后,禅宗已不适合人的根性,能度脱现代人的,最佳的就是大圆满法了。正如莲华士大师所预言:铁鸟(飞机)飞翔时,大圆满法将传遍世界。

推荐修行的两本书:元音老人著《大手印浅释》。

丹贝旺旭仁波切著《金刚密乘大圆满》。

修习大圆满法,须拜有“仁波切”称谓的大师为师,灌顶修行。

有“仁波切”称谓的大师,不仅仅是开悟,且证量足,能够灌顶加持,并非是普通意义上的活佛摩顶。

去青海省果洛洲久治县的德合隆寺

去拜: 丹贝旺旭仁波切 为师

或 四川省甘孜洲白玉县阿宗寺 :江央确吉宁玛仁波切

修习大圆满法,能即生开悟 !

3.所谓念念修行,就是终生念一佛名,念到一心不乱。从而能往生极乐世界。

(念佛名:一是消业障;二是佛力感应加持)

(当然要持戒、行善、发愿、生菩提心)

(生真信,发切愿,志诚恳切,念佛名号。勿用观心念法,当用摄心念法。楞严经大势至菩萨说,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

念佛时,心中(意根)要念得清清楚楚,口中(舌根)要念得清清楚楚,耳中(耳根)要听得清清楚楚。意、舌、耳、三根,一一摄于佛号,则眼也不会东张西望,鼻也不会嗅别种气味,身也不会懒惰懈怠,名为都摄六根。都摄六根而念,虽不能全无妄念,校彼不摄者,则心中清净多矣,故名净念。

净念若能常常相继,无有间断,自可心归一处。

所谓十念记数者,当念佛时,从一句至十句,须念得分明,仍须记得分明。至十句已,又须从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随念随记,不可掐珠,唯凭心记,若十句直记为难,或分为两气,则从一至五,从六至十。

若又费力,当从一至三,从四至六,从七至十,作三气念。念得清楚,记得清楚,听得清楚,妄念无处著脚,一心不乱,久当自得耳。须知此之十念,与晨朝十念,摄妄则同,用功大异。

晨朝十念,仅一口气为一念。不论佛数多少。此以一句佛为一念。

彼唯晨朝十念则可,若二十三十,则伤气成病。此则念一句佛,心知一句。念十句佛,心知十句。

从一至十,从一至十,纵日念数万,皆如是记。不但去妄,最能养神。随快随慢,了无滞碍。

从朝至暮,无不相宜。较彼掐珠记数者,利益天殊。彼则身劳而神动,此则身逸而心安。

但作事时,或难记数,则恳切直念。作事既了,仍复摄心记数。则憧憧往来者,朋从于专注一境之佛号中矣。

大势至谓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利根则不须论。若吾辈之钝根,舍此十念记数之法,欲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大难大难。

又须知此摄心念佛之法,乃即浅即深,即小即大之不思议法。但当仰信佛言,切勿以己见不及,遂生疑惑,致多劫善根,由兹中丧,不能究竟亲获实益,为可哀也。掐珠念佛,唯宜行住二时。

若静坐养神,由手动故,神不能安,久则受病。此十念记数,行住坐卧皆无不宜。卧时只宜默念,不可出声。

若出声,一则不恭,二则伤气,切记切记。——净土宗念佛法门)

而开悟、明心见性,也就是在念念修行中:

前念已灭,后念未起,一念不生,回光返照,了了分明,当下抓住,觉性显前——《大手印浅释》

《金刚密乘大圆满》:有所谓:“内观心性,向内观!”之口诀。

如是不散以自心自观。

此偈诵的意思是说:使能想、能念之心识,向它自己稍微地内转;稍微地内向;轻微地内收,这样便能认识本觉。华智仁波切说由此不能认识的话,便再也没有其他办法可以认识了。

当以自心稍许向内轻微地观于它自身的时候,会有一种远离一切散乱分别的赤裸明清,这就是觉性。

念:南无(音:那摩)阿(音:a) 弥陀佛

南无(音:那摩)观世音菩萨

南无(音:那摩)地藏王菩萨

4.修行需要先消业障,在消业障方面《地藏菩萨本愿经》甚佳,读经、念:南无(音:那摩)地藏王菩萨 名号。

《地藏菩萨本愿经》:更能每日念菩萨名千遍,至于千日,是人当得菩萨遣所在土地鬼神,终身卫护,现世衣食丰益,无诸疾苦,乃至横事不入其门,何况及身。是人毕竟得菩萨摩顶授记

11楼:加内沙

佛**分为在家众和出家众两种,而现今很多人学佛学到僧不僧,俗不俗,这是情况是世尊在世的时候所反对的。学佛不等于要自闭,只是佛**在学习过程中会有偏向‘独处’的情况,而世尊在世的时候时常对出家众赞叹‘独处’的,但世尊却没有教导在家**‘独处’,也没有说明好处。朋友越来越少是因为你本身对‘人性’的失望,再来是您学佛的情况导致他们害怕,反而觉得您很奇怪。

内向是因为您开始害怕人性,这并不是学佛过程中的转向,而是您进入了学佛误区。 学佛的开心是了解真相后的平静,而学佛是没有痛苦可言的。如果会有痛苦,那么就要知道这个‘痛苦’的点。

有些人在世俗和佛教之间的冲突点进行比较,因此导致僧不僧,俗不俗。有些人在学佛后对人性产生失望,但这种人并不适合谈论太多‘空’否则最后连什么都否定了,变成虚无论。有些人学佛后反而迷茫,这是因为他并没有正确的实践佛陀的教导,也没有获得正见。

佛陀的教导是有可见的真实利益,如果没有获得,那么就要反思是否自己所学习的是‘错误’的。

12楼:青莲荷花藕

是您学佛学得有偏差,不是佛法不正确,一定是您没有吧道理搞清楚,所以对于佛法有误解造成的,建议您多多听听经。明白道理之后就会知道应该怎么样去做了。

13楼:

因为你没有理解佛法,学佛的人很有慈悲心,不会把别人的缺点放在心里,很大度很快乐,照五戒十善做

14楼:云停石听

第一,可能你以前没发现的问题现在发现了;

第二,学佛学偏了,过于执相而产生种种障碍。

学佛本来就是为了让他家快乐为目的,

如果因为学佛而让自己更加烦恼那就不要学了。这不是佛所要看到的。

如果自己修偏了,建议多与善知识接触交流,其次就是随时调整自己的心态。不能走极端。

15楼:手机用户

看透很多东西!会与现实相抵触!这只是一个转变的过程!

过了这个时期心就会豁然开朗!佛让你看透事情和物质的本身实质!本来就是痛苦的过程!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就像有些人的感情!不知道她爱的是你的人还是钱?

一旦知道她爱钱比爱他本人还多!他不痛苦才怪!远离颠倒是非,究竟涅磐!

16楼:堇色乌托邦

因为……假如你是一个装有浊水的杯子(每个人都是这样,生来带着洁于不洁)

然后~佛教的做法是要人“倒空自己”……这是痛苦并且与人性想违背的。

去教堂听听礼拜吧。试一下**是如何向一杯源源不断的清水一样的去稀释你,直到让你成为一杯清澈透明的干净的水。

嗯,就是这样。好好领悟吧。

17楼:匿名用户

这个是你学佛的一个过程。可能是你在这个过程中处于上升的阶段,有很多的事情你没有去和朋友过多的参与和交流。所以存在了很多的差距。

好好修吧。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不要太在意。

南无阿弥陀佛。

18楼:匿名用户

要把自己溶入到众生的海洋中,引导众生一起走向觉悟,这样,你的心灵之花就不会枯萎。

当然,你事实上可以先在私下专做这种思维修、观察修,培养慈心。因为,心量的广大也是可以锻炼与培养的。南传的慈心观就是一个很好的修法。

等你修行有成,你一个轻轻的微笑,都会打动一大片人的。因为,发自内心的真诚,是每个人都能感应得到的。

19楼:无上真爱

这位同修据我的经验您这是持法过重还没有与世俗变通(佛法与世法两拿着了)学法掌其性,事事皆变通,世佛本无二,快乐随缘行,众生皆是佛,学法末责人,世间本无过,此是真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