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无我碍,了妄唯真。是什么意思,“了妄唯真”是什么意思??

2020-12-10 20:02:10 字数 5781 阅读 1318

1楼:田田田弹弹堂

所谓:“依文解意,三世佛怨。”

心达到了无我的境界,去除了“我”的障碍,明了了虚妄是什么,就通达了真谛。

“了妄唯真”是什么意思??

2楼:陌上归农

“了”——了却 “妄”——虚妄、妄执 “唯”——唯独、唯有

“真”——自性本真

3楼:匿名用户

了妄唯真是佛教术语。

了妄唯真,意为自性无所挂碍。“了”:了却; “妄”:虚妄、妄执 ;“唯”:唯独、唯有 ;“真”:自性本真。

要时刻照顾自己的心灵,并通过不断的修行来抗拒外界**和邪魔的心境。

4楼:一乘之国

唯有真心(本心)可以清除掉虚妄。

5楼:清爽小帅哥

佛教用语

不能有妄念 大概

怹心无我i的意思、

6楼:念姿色

这位朋友问的应该是佛教里阐述的两种境界吧.

无我之境,说的是心无旁骛.专心沉溺于某一事物的心境.在这个境界中.往往做的事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对自己的心理修养大有提升.

与之相对的是有我境界.这个境界当然是落了下层.因为在这个境界中.会受到许多的因素的干扰..不能像无我之境一样的心无旁骛.

7楼:居平鞠凝丹

支持一下感觉挺不错的

“了妄唯真”是什么意思?? 10

8楼:泉

子三明业果相续

想谓妄想,爱是贪爱;两性相爱,如磁相吸,谓之同结。众生由于同想成爱,如胶如漆,不能舍离;则诸世间父母子孙,相生不断。是等皆以欲贪为本;欲贪即中阴身,受生时之欲想爱染之心,因欲想而成贪爱,因贪爱而受身,故贪欲为生死之根本。

由于贪爱而有生命,既有生命,必须滋养,彼此皆欲滋养身命,势必互相残杀生灵,互相啖食彼肉。如是四生,随其力量不等,以强凌弱,以大食小,彼此相吞相食,此等皆以杀贪为本。印度地多沙漠,五谷难生,人皆以羊为主食;故佛举如人食羊,羊死为人,以明因果循环。

人贪滋养故而食羊,羊岂甘心,为人所食?宿业既偿,则死而为人;人造杀羊之业因,则死后必感为羊之业果,以酬宿世杀业。如是人羊转换,互相啖食。

岂独人羊如此,乃至十生之类,无不皆互相啖食,互相酬报。死而复生,生而复死,生生死死,转辗报复。杀业为十恶之首,故曰恶业。

由于恶业是与生俱来,冤冤相对,穷未来际,报复不已。是等则以盗贪为本者,因被杀之生命,实不甘愿就死,因人强夺其命故属于盗;是以杀生,实以盗贪为本。

汝负我命以下,是明业因相续。负者欠也,杀生之人,既杀彼命,当负命债。此中应有四句,谓:

‘汝负我命,汝还我命;我负汝债,我还汝债。’以是命债,惑业为因,现行为缘,虽经百千劫,怨对相遇,酬偿不已;故常沦溺生死苦海,不能出离。此约盗贪者言;汝爱我心等五句,则约欲贪者说。

亦应有四句,谓:‘汝爱我心,我爱汝心;汝怜我色,我怜汝色。’或‘汝爱我心,我怜汝色;我爱汝心,汝怜我色。

’以是爱怜惑业为因,现行为缘,经百千劫,想爱不离,故常在爱欲缠缚中,相续不已,难得解脱。惟杀盗淫以下,是总结过。众生之所以常在生死缠缚,不能出离,并无他故,惟以杀盗淫三种贪习种子而为根本。

以是杀贪,盗贪,淫贪之种子为因,现行为缘,故有众生之业果相续不已。

富楼那,如是三种,颠倒相续,皆是觉明,明了知性,因了发相。从妄见生,山河大地,诸有为相,次第迁流,因此虚妄,终而复始。

壬三结果归因

如是乃承上起下之词,如是前来所说,世界,众生,业果三种相续颠倒之相,皆由众生,性觉妙明,妄为明觉,而成明了知性。因此明了知性之无明欲有所明,故发出无明业相,以及见分相分等三细,此即从真起妄,无明不觉生三细。从妄见生以下,是境界为缘长六粗。

妄见是粗惑,山河大地诸有为相是粗境,如是心境和合,由心取境,因境牵心,作业感果,故有次第迁流。人若死而生,是终而始,生而死是始而终。乃至山河国土,成住坏空,无不终而复始,始而复终,此皆因虚妄之惑,而作虚妄之业,而受虚妄之苦,惑业苦三,同一虚妄。

富楼那问: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诸有为相,次第迁流,终而复始?今佛答:

由一念不觉生三细,复由细至粗,惑业苦三,相续不断,故有世界众生,业果迁流不息。

富楼那言:若此妙觉,本妙觉明,与如来心,不增不减;无状忽生,山河大地,诸有为相。如来今得妙空明觉,山河大地,有为习漏,何当复生?

辛二明诸佛悟妄唯真分二。壬初领义起疑

富楼那因领佛前文开示,迷真起妄,从细至粗,故有三种相续,次第迁流,终而复始。遂疑佛果有终,初四句是领众生本具藏性。次三句是领迷真起妄;后四句正属疑问。

佛所证之理,一法不立,一尘不染,曰妙空,照彻法界,曰明觉。富楼那因执性具有始,故疑佛果有终。因问佛言:

若众生本具之本妙觉明,与佛所证之妙空明觉,无二无别,在圣不增,在凡不减;众生既能从真起妄,无状忽生山河大地诸有为相;然则如来今已证得,妙空明觉,山河大地之世界,有为相之众生,以及习漏之业果,何时当复再生。楞严文句:‘此问有二迷,一迷于修德;众生但具性德,故有迷真起妄之事;如金在矿,与沙石俱。

佛有修德,既返妄归真,则无复迷真起妄;如金出矿,无复杂与沙石。二执法实有,不知迷真起妄,全妄即真,非离真而实有妄,妄现诸法,如空华,如水月,如镜影,本无实体,故佛以四喻答之。’

佛告富楼那:譬如迷人,于一聚落,惑南为北。此迷为复因迷而有?

因悟所出?富楼那言:如是迷人,亦不因迷,又不因悟。

何以故?迷本无根,云何因迷?悟非生迷,云何因悟?

佛言:彼之迷人,正在迷时,攸有悟入,指示令悟。富楼那!

于意云何?此人纵迷,于此聚落,更生迷不?不也!

世尊。富楼那!十方如来,亦复如是。

壬二举喻答释分二。癸初喻妄因妄果其体本真

迷人,即迷失方向之人;喻迷真起妄,背觉合尘之众生。当迷人惑南为北之时,南方并不因其迷而转为北。喻众生迷真起妄,真体并不因其迷而变成妄。

此迷为复因迷而有?因悟而出?是佛反问富楼那,迷因所在。

当楼那答言:如是迷失方向之人,其迷既不因迷,亦不因悟。并自解释云:

迷本无根,云何因迷;悟非生迷,云何因悟。若迷因迷,则未迷前,自应有迷;今征之事实,正当迷时,求迷尚不可得,况未迷前,本来无迷,故曰迷本无根。既迷无根,云何生迷?

悟之与迷,敌体相对,悟则不迷,迷则不悟,如明之与暗,互相违背,云何相生?故迷既非因迷有,亦非因悟而出。迷喻无明,悟喻本觉,无明之前,本无无明,云何可说,无明因于无明而有;而本觉属真,无明属妄,无明有生灭,本觉原无生灭,一真一妄,云何相生?

虽经曰:‘从真起妄。’然妄但依真起,非真体能生妄;喻影依镜现,非镜体中,能生诸像,此正显迷本无因。

佛言,彼于聚落迷失之人,正当惑南为北之时,忽有明辨方向之人,指示迷人,令悟明方向,不至再惑南为北。富楼那,在汝之意以为如何,此人纵然曾经于此聚落,迷失方向;但既经悟者指示,明白方向之后,更生迷否?富楼那言,不也世尊。

佛言:富楼那!十方如来,亦复如是。

此喻佛为众生时,虽迷真起妄,认妄作真;忽遇古佛,觉悟圣人,指示开悟,断惑证真之后;更不生迷;故曰十方如来,亦复如是。

此迷无本,性毕竟空;昔本无迷,似有迷觉,觉迷迷灭,觉不生迷。亦如翳人,见空中华,翳病若除,华于空灭。忽有愚人,于彼空华,所灭空地,待华更生,汝观是人,为愚为慧?

富楼那言:空元无华,妄见生灭,见华灭空,已是颠倒,敕令更出斯实狂痴,云何更名,如是狂人,为愚为慧?佛言:

如汝所解,云何问言:诸佛如来,妙觉明空,何当更出山河大地?

初二句谓无明无体,如迷本无根。此迷既非从迷生,亦非因悟有;正在迷时,亦无迷性可得,故曰性毕竟空。诸佛昔为凡夫时,本无迷性可得,不过似有迷时之妄觉耳;如迷路人,正在迷时,亦无迷可得,不过似有迷时妄觉惑南为北而已。

若遇智者指示,起智观察,觉得无明妄有,本无实体,则心中无明顿销,妄想即灭,故古德云:‘不怕念起,但怕觉迟。’楞伽经云:

‘觉想生为智。’梵网经云:‘无量见缚,求心故解脱;无量妙行,求心成菩提;无量功德以求心为本。

’大乘心地观经云:‘若能观心性空,惑障不生便解脱。’六祖大师亦云:

‘一灯能破千年暗,一智能灭万年愚。’此皆觉迷迷灭之理。觉不生迷,但约分证位已去而言,若在名字觉,或观行相似觉,尚且难保不复再迷。

必须圆教初住,破无明,证法身,登分证觉,觉后即不复再迷。况拂果究竟觉,此正明迷本无因,正当迷时,已无迷可得,况佛圣人,觉悟之后,岂复生迷?

亦如翳眼之人,妄见空中狂华飞舞,若其翳除,空华即灭,不特见空中有华是妄见,即见空华灭时,亦属妄见。因空本无华,空华既不因眼翳而生,亦不因翳除而灭;见华生灭,已属虚妄,若再于彼空华所灭之处,更待空华复生,是人实愚不可及。翳眼如一切众生,空喻第一义空,空华喻三种相续。

翳除华灭;喻权教三乘断惑证真。忽有愚人喻满慈等;于彼空华所灭空地,待华更生,喻问如来,今得妙空明觉,山河大地,有为习漏何当复生。

众生因无明障翳,一念不觉,转本有智光,为能见之妄见,故于第一义空,法性之中,妄见世界众生,以及业果三种相续。若除无明妄见,固无众生世界可得,即有无明妄见之时,身心世界,又何曾实有?不过妄名妄相而已,于第一义空,迥无所有。

犹翳眼见空华,正见华时,空本无华,非待翳除,然后华灭。二乘不了万法唯心,妄见有生死可了,有涅盘可证,必须灭生死,证涅盘;犹如翳除,华于空灭。实则华本无生,何来华灭?

见有空华生灭,已非智者;今汝满慈,竟问如来,山河大地,何当更生?何异愚人,于空华所灭之处,待华更生?众生在迷,生死涅盘,尚无实体,不过妄见似有而已,况佛已得妙空明觉,无明尽,真空显,岂复更生。

故佛令满慈,审观是待华更生之人,为愚为慧。富楼那言,空元无华,妄见生灭;见华灭空,已是颠倒,敕令更出,斯实狂痴,云何更名,如是狂人,为愚为慧?满慈明于喻,而昧于法,不知生死涅盘,等如空华,本无所有。

如法华经所云:‘诸法从本来,常住寂灭相。’见有生死可了,涅盘可证,已属颠倒:

今再问佛,有为习漏,何当复生,岂非同于,敕令空华更生。故佛言,诚如汝满慈所解,空元无华,妄见生灭,已是颠倒,更待华生,简直狂痴;云何更问,诸佛如来,今得妙觉明空,山河大地,有为习漏,何当复生。此结责满慈所问不当。

又如金矿,杂于精金,其金一纯,更不成杂。如木成灰,不重为木。诸佛如来,菩提涅盘,亦复如是。

癸二喻真智真断不重起妄

菩提真智如精金,涅盘真断,如木灰。佛前说迷人,空华二喻,是明妄因妄果,本自不生。非成佛后始灭。

今举金矿木灰为喻,是显智断二德,本来不变,非成佛后始生。金如众生佛性,沙石如五阴烦恼;金杂于沙石矿中,喻众生佛性,杂于五阴烦恼中。开矿取金,除去沙石,加以锻炼,即成纯金不杂。

喻众生闻法,信解修证,除五阴,断无明,智圆德具;则此佛性,再不复为,烦恼所污,不为生死所染,正显修德有功,惑尽智圆,智德成就,不复再起无明。故曰:其金一纯,更不成杂。

木为烈火所桡,物变成灰,既已成灰,当然不能,再成为木。木喻烦恼生死,灰如菩提涅盘,火喻智慧;以智慧火,烧烦恼木,证涅盘灰,断德成就,不再为烦恼所缠,如木成灰,不再为木。诸佛如来等三句,是举法合喻。

诸佛如来,是显佛佛道同,菩提是智德,涅盘是断德;菩提是如如智,涅盘是如如理。诸佛断三烦恼,断三业障,断三土生死,而显菩提如如智,证涅盘如如理。正如开矿炼金,又如烧木成灰,故曰亦复如是。

佛用前二喻,破众生妄执,三种相续之迷。用后二喻,破其但知性具,不知修德之迷。若但用后二喻,则但知生佛悬殊,不显生佛平等;若但用前二喻,则虽知生佛平等,而未显生佛迥殊。

今佛以前喻合后喻,令知虽然生佛平等,但即而常六;应当无修而修,不该生起增上我慢。再以后喻合前喻,令知虽然生佛悬殊,但六而常即,修而无修,不应生退屈之心。知前二喻,则无须移方灭华,但贵指迷息翳;知后二喻,则知洪炉烈火,矿木本具金灰。

此实佛说法之权巧,度生之方便。

富楼那!又汝问言:地水火风,本性圆融,周遍法界;疑水火性,不相陵灭。又征虚空,及诸大地,俱遍法界,不合相容。

己二答相随性得以释相违性难分二。庚初牒问

富楼那执相迷性,故闻佛说,五大圆融之义,遂疑水火相克,既然周遍,云何不相陵灭,又虚空及诸大地,一碍一通,云何俱遍而得相容。今佛欲显空不空如来藏,互不为碍,故先牒其所问。

安于此生不妄来世是什么意思,安于此生不妄来世什么意思

1楼 爱折腾的阿萌啊 简单粗暴来说就是过好现在就可以了,以后的事我不在乎,也不妄想。 安心于此生,不妄想来世 既来之则安之。 2楼 匿名用户 珍惜现在,不求未来如何,该怎样就怎样!属于现实主义者! 安于此生不妄来世什么意思 3楼 女人矜持才是美 安乐平淡的过着 不后悔来过这世上 4楼 匿名用户 安心...

“唯知人不能语”是什么意思,岁月不语,唯石而言。 什么意思

1楼 彼岸的暗夜 意思 只知道一件事情 那就是这个人不能说话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 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什么意思 2楼 你爱我妈呀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 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意思 具有中等以上才智的人,可以给他讲授高深的学问,在中等水平以下的人,不可以给他讲高深的学问。 出处 春秋 孔子《...

知人善用,唯才所宜是什么意思,“用人无疑,唯才所宜”是什么意思

1楼 匿名用户 简单点说就是知道和了解人才的特点把他用在他所适合的岗位上 用人无疑,唯才所宜 是什么意思 2楼 凰伯爵鸦 这两句大意是 任用人无须疑虑,只要是才能所适宜的。 用人无疑,疑人无用,只要才能适宜,看准了就大胆任用,放心地让他去干。 出处 晋朝 西晋 陈寿《三国志 魏书 郭嘉传》 用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