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人民风俗及生活习性,藏族人民一般生活在哪里?

2020-12-09 18:38:34 字数 5524 阅读 2312

1楼:匿名用户

藏族是汉语的称谓。**在藏语中称为“博”,生活在这里的藏族自称“博巴”。

藏族普遍信奉藏传佛教,即喇嘛教。过去许多传统日均与宗教活动有关。藏族的民间节日有藏历新年、酥油灯节、浴佛节等。

藏族民间最大的传统节日为每年藏历正月初一的藏历年。 藏族风俗习惯有献哈达,饮食禁忌,藏族有敬献奶茶,酥油茶和青稞酒的礼俗,藏胞最忌讳别人用手抚摸佛像、经书、佛珠和护身符等圣物。藏族风俗习惯.....

藏族习惯上只称名字。解放前的贵族于名字前冠以房名,名字有男女之分,多取自佛经;房名是世袭庄园的称号,没有血缘的意义。男子发辫盘于头顶,女子发辫披于肩,梳成双辫或小辫,并在辫梢或特制的发架上挂以饰物。

男女均戴呢帽或细皮帽,内衣袖长襟短,男着裤,女着裙,外着长袖肥腰圆领、向右开襟系带的藏袍。

敬献“哈达”是藏族对客人最普遍、最隆重的礼节,献的哈达越长越宽,表示的礼节也越隆重。对尊者、长辈,献哈达的时候要双手举过头,身体略向前倾,把哈达捧到座前。对平辈,只要把哈达送到对方手里或手腕上就行;对晚辈或下属,就系在他们脖子上。

如果不鞠躬或用单手送,都是不礼貌的。接受哈达的人最好做和献哈达的人一样的姿势,并表示谢意。

藏民在见面打招呼时,点头吐舌表示亲切问候,受礼者应微笑点头为礼。有客人来拜访,藏民们等候在帐外目迎贵客光临。藏民们见到长者或尊敬的客人,要脱帽躬身45度,帽子拿在手上接近地面;见到平辈,头稍低就行,帽子拿在胸前,以示礼貌。

男女分坐,并习惯男坐左女坐右。

在饮食禁忌中,藏族人对吃大蒜有较多的禁忌。大蒜作为调味品平时人们亦食用,但如果要去转经拜佛朝拜神圣之地则绝对不可食蒜,忌讳食蒜后的臭气玷污和熏脏了圣洁之地。有人说吃蒜的当天不能去佛堂庙宇,有人说需3天后才能去,还有的认为“吃大蒜之后,七天内不宜参拜庙宇、寺院和其它圣洁的地方。

因为为了清除大蒜的恶臭是需要时间的。”一些信仰虔诚的群众几乎不食蒜。

藏民对客人有敬献奶茶,酥油茶和青稞酒的礼俗。客人到藏族家里作客,主人要敬三杯青稞酒,不管客人会不会喝酒,都要用无名指蘸酒弹一下。如果客人不喝、不弹,主人会立即端起酒边唱边跳,前来劝酒。

如果客人酒量小,可以喝一口,就让添酒。连喝两口酒后,由主人添满杯,客人一饮而尽。这样,客人喝得不多,主人也很满意。

按照藏族习俗,主人敬献酥油茶,客人不能拒绝,至少要喝3碗,喝得越多越受欢迎。

敬酥油茶的礼仪是:客人坐在藏式方桌边,女主人拿一只镶着银边的小木碗放在客人面前,接着提壶或热水瓶给客人倒上满碗酥油茶,主客开始聊天;等女主人再提壶,客人就可以端起碗来,轻轻地往碗里吹一圈,然后呷上一口,并说些称赞茶打得好的话;等女主人第三次提壶时,客人呷上第二口酒;客人准备告辞,可以多喝几口,但不能喝干,碗底一定要留点漂着油酥花的茶底。

藏胞最忌讳别人用手抚摸佛像、经书、佛珠和护身符等圣物,认为是触犯禁规,对人畜不利。

**农区妇女夏秋着无袖袍,前系氆氇围裙,领、袖、衣襟上镶边;男女均系腰带,穿长靴。牧民穿羊皮袍,不缝袍面。僧尼披袈裟。

藏族居民的主食为糌粑,喜饮酥油茶;牧民以牛、羊肉为主食,僧尼可食肉。住房建于向阳高地靠近水源处,以石块或夯土筑墙,高

二、三层,平顶多窗,有院落,屋内以木板或诹挚铺地;牧民住用帆布或牦牛毛织成的大帐篷。交通运输主要使用牦牛。牦牛体硕毛长,抗寒耐久,为青藏高原特产,有“高原之舟”的美称。

水路运输主要使用牛皮船或独木舟。牛皮船是藏族特有的水上交通工具。僧人除黄教严禁娶妻外,其余各教派允许结婚;僧人结婚要在本派寺院举行宗教仪式,婚后在寺外安家。

藏族通行**(即鸟葬),僧人圆寂和某些在林区生活的百姓亦行火化,然而收获季节忌行火葬。此外,土葬和水葬除因条件限制,一般认为是不吉利的。妇女分娩要离开居室或到他处。

藏族谒见上层和接待宾客,要奉献一条丝织长巾,藏语称为哈达,回赠时置于奉献人的项下。

藏语里称风马旗为隆达,它的起源与传播也离不开宗教,是僧俗信众用以沟通世俗与灵界的媒介。在生辰吉日、年节庆典中悬挂风马旗象征天、地、人、畜的祥和;江畔湖边遍插风马旗,表示对水神的敬畏;朝圣者跋涉千里扛着醒目的风马旗,为的则是祈求旅途平安……这些都是风马旗的一般功用,在特殊的日子里,风马旗还有一项不易见到的功用,当遇有活佛圆寂时,家家户户都将房顶上的风马旗倾斜放置,以表哀悼。

藏族人民一般生活在**?

2楼:蛋黄西瓜

藏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是分布在**自治区和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省区。中国境内有人口约640万余人(2013年)。另外,尼泊尔、巴基斯坦、印度、不丹等国境内也有藏族分布。

藏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藏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分卫藏、康方、安多三种方言。现行藏文是7世纪初根据古梵文和西域文字制定的拼音文字。

藏族信仰佛教。公元七世纪佛教从印度传入**,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藏族人民创造了优秀的民族文化,在文学、**、舞蹈、绘画、雕塑、建筑艺术等方面,都有丰富的文化遗产。

藏族雕刻技艺高超。此外藏戏独具特色,藏医药学是中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3楼:无聊人在海角

藏族是主要居住在中国境内的操藏语的民族,主要聚居在青藏高原,四川、青海、甘肃、云南等省也有分布,中国境内人口约541万余人(2000年)。另外,尼泊尔、巴基斯坦、印度、不丹等国境内也有藏族分布。

藏族的生活环境

4楼:匿名用户

大部份的藏族同胞都生活在高海拔地区

生活环境也因地区而异,一般而言,牧区的生活环境要比农区和城镇的差

5楼:雪紫古

藏族主要生活在高海拔地区,主要是居住在中国境内的操藏语的民族,主要聚居在**自治区以及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省。中国境内有人口约541万余人(2000年),以从事畜牧业为主,兼营农业。另外,尼泊尔、巴基斯坦、印度、不丹等国境内也有藏族分布。

藏族人民风俗习惯和最忌讳的事情

6楼:永夜

藏族生活中的禁忌藏族是一个古老而热情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中,也形成了自己的生活习惯和生活中的禁忌。

1.接待客人时,无论是行走还是言谈,总是让客人或长者为先,并使用敬语,如在名字后面加个:"啦"字,以示尊敬和亲切,忌讳直呼其名。

迎送客人,要躬腰曲膝,面带笑容。室内就坐,要盘腿端坐,不能双腿伸直,脚底朝人,不能东张西望。接受礼品,要双手去接。

赠送礼品,要躬腰双手高举过头。敬茶、酒、烟时,要双手奉上,手指不能放进碗口。

2.藏族最大的禁忌是杀生,受戒的佛教徒在这方面更是严格。虽吃牛羊肉,但他们不亲手宰杀。藏族人绝对禁吃驴,马肉和狗肉,有些地区也不吃鱼肉。

3.吃饭时要食不满口,咬不出声,喝不出响。

4.喝酥油茶时,主人倒茶,客人要待主人双手捧到面前时,才能接过来喝。

5.忌在别人后背吐唾沫,拍手掌。

6.行路遇到寺院、玛尼堆、佛塔等宗教设施、必须从左往右绕行,信仰苯教的则从右边绕行。不得跨越法器,火盆。

7.经筒,经轮不得逆转。

8.忌讳别人用手触摸头顶。

9.进寺庙时,忌讳吸烟、摸佛像、翻经书、敲钟鼓。对于喇嘛随身佩带的护身符、念珠等宗教器物,更不得动手抚摸;在寺庙内要肃静,就座时身子要端正,切忌坐活佛的座位;忌在寺院附近大声喧哗、打猎和随便杀生。

10.忌用单手接递物品。主人倒茶时,客人须用双手把茶碗向前倾出,以表敬意。

11.忌在拴牛、拴马和圈羊的地方大小便。

12.进入藏胞的帐房后,男的坐左边,女的坐右边,不得混杂而坐。

13.忌将骨头扔于火中。

14.藏族家里病人或妇女生育时,门前都做了标记,有的在门外生一堆火,有的在门口插上树枝或贴一红布条。外人见到此标记,切勿进入。

15.藏族一般不吃鱼吓、鸡肉和鸡蛋,不要勉强劝食。但现在这类饮食习惯已有很大改变。

16.每人均有凶日和吉日。凶日中,一切事情都不能做,只能在家里念经或出去朝佛。

人们相信藏历的每一个地支终了、第二个地支开始时是一个凶年,如每个人的13岁、25岁、37岁、49岁(以此类推),都是凶年或"年关",要特别小心,只有多念经、放布施才能避免灾难。

17.不能跨过或踩在别人的衣服上,也不能把自己的衣物放在别人的衣服上,更不能从人身上跨过去。

18.晾衣服,尤其裤子,袜子 **不能晾在人人经过的地方。

19.在使用扫把和簸箕时,不能直接用手传递,必须先放在地上,然后另一个人从地上捡起来。

20.吃饭的时候碗必须握在手里,不能放在桌子上,弯下腰吃希望你能满意

7楼:匿名用户

有一点补充:婚俗为一妻多夫制,特别是在乡村地区更为普遍;卫藏地区流行“三口一杯”即喝青稞酒前三杯喝一半再斟满,最后一杯一口喝完。务必记住,要么不喝,要喝酒就要有心理准备,有句俗语叫一杯成仇人;转经时务必顺时针,走八廓街时同样;不仅忌吃上述食物,小动物同样,藏民认为,一两头大动物就能满足很多人食用,但很多小动物才能满足一个人的需求,吃小动物是对生命的亵渎;献哈达时,对长者要弯腰高举过头顶,同辈平举,晚辈下托。

略表提醒。

藏族的风俗习惯

8楼:圣诞老东东

1、姓名:

藏族习惯上有名无姓。名字一般有男女性别之分,通常是两字或四字,多取自佛教经典,因而重名的人较多,分别在名字上加上大、小或本人的特征,也有在名字前面加上出生地、居住地或本人职业以示区别。贵族、活佛在名字前面有房名、官名或尊称,房名是世袭庄园的称号,没有血缘的意义。

2、服饰:

藏族男女多蓄辫,喜戴首饰。男子头发编成独辫盘在顶上,也有的剪短如盖。女子成年后开始蓄辫,有的梳成双辫,有的梳成许多小辫披在背上,并在辫梢或特制的发架上挂上饰物。

男女都喜戴呢帽或细皮帽。

藏族的衣着上身穿绸、布长袖短褂,外着宽肥的长袍,右襟系带。一些农区妇女穿无袖长袍,长袍多用羊毛织成的氆氇制成。牧民男女多不穿短褂,只穿无布面的羊皮长袍,在领口、袖口和衣襟上,缝上细长皮或色布镶边。

3、饮食:

农区的主食糌粑是用炒熟的青裸或豌豆磨制成面粉,用茶水拌食。藏族人民喜欢酥油茶和奶茶。酥油茶是将酥油与热茶倒入特制的木筒捣拌而成。牧区的主食为牛羊肉。

进餐时,使用随身携带的木碗和带鞘短柄尖刀。每餐量少,一般日食

五、六餐。喜饮青稞酒。以牛奶制成的酸奶、奶渣等,也是日常的食品。有些地区,也食用米饭和面条。牧区妇女喜用酥油涂面护肤。僧人不忌荤,可以吃肉。

4、建筑:

农区多垒石建屋,牧区则用帐篷。房屋平顶多窗,造型简洁,敦实质朴,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多建筑于向阳高处,座北向南。一般以石块或夯土筑墙,形如碉房,楼房上层住人,室内多设有佛龛,下层多作库房或畜圈,有院落。

层内铺木板或坐垫。

扩展资料

藏族的发展现状:

藏族在保持本民族服饰、饮食、住房的传统风格和方式的同时,在衣食住行、婚丧嫁娶各方面也吸收了一些体现现代文明、健康生活的新习俗。如藏餐,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前提下,新的原料不断增加;烹调技术不断成熟,出现了藏餐、中餐、西餐多种餐饮文化相互融合、优势互补的新格局。

藏族的畜牧业在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和改选,已经开始实现了单纯由靠天放牧向建设兴牧转变、由单纯依靠经验向依靠科技转变、由单纯粗放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由带有浓厚的自然经济特点的畜牧业向市场经济畜牧业转变及牧民的生产和生活由游走向定居、半定居转变。

旅游业是青藏高原改革开放以来涌现出来的新型产业,也是产业结构由传统农牧业为主向多元化、现代化方向转变的最显著特征。经过20多年的发展,**旅游业无论是旅游基础设施、旅游交通状况,还是旅游业人员的素质,都有了显著的发展和提高。

藏族人民一般生活在什么地区,吃什么食物,喝什么和什

1楼 林萋萋 藏族在中国境内主要分布在 自治区 青海省和四川省西部,此外云南迪庆 甘肃甘南等地区也有分布。 糌粑是藏族的一种重要食品,制作很简单,将青稞炒熟后磨成面便成了糌粑。食用方式多样,最常见的是用手在小碗中把茶汁 酥油与糌粑 奶渣拌匀并捏成小团而食。 风干肉是 非常有特色的一种食品。初冬时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