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滥竽充数中不同人的角度立意,从不同角度为滥竽充数这个故事进行立意

2020-12-09 17:34:47 字数 4431 阅读 7019

1楼:匿名用户

齐宣王好大呼隆,讲排场,不管有无本领,一律吃大锅饭的做法应该废除;齐潜王不墨守先王之法,这种改革精神实在可嘉;南郭先生吹竽的本领不高,但当改革大潮冲击他身上时,他一不哭闹阻止改革,二不托人求情照顾,而是自动离开,这种激流勇退的精神还是可取的;同事:南郭先生不会吹竽却能长期在乐队里混,队长和其他队员也有责任,一不能互相监督,使之长期未被发现;二不能互相帮助,提高他的吹竽本领,致使他落个“逃”的下场,这种既不忠于王职,又不重乎友情的做法应受到指责。

从不同角度为滥竽充数这个故事进行立意

2楼:岭下人民

(1)从南郭先生角度bai立意:

本领有什du么用,当一zhi天和尚撞一天钟,dao得过且过吧回,反正努力不努力都有饭吃。

(答2)从齐宣王角度立意:

和和气气,同喜同乐,水至清则无鱼,费那劲干吗?反正多一个少一个都能听,难得糊涂啊!

(3)从齐闵王角度立意:

天直没有免费的午餐,吃我的饭,就必须要干出我满意的活儿,所有的人必须进行绩效考核,能者上,庸者下。

(4)从三百乐师角度立意:

吃闲饭的人着实可恨,白占一个茅坑,但出来混大家都不容易,大家都心知肚明,都不说,都不愿得罪人,干吗我要去说呢?

关于成语“滥竽充数。”

3楼:猪猪将军

滥竽充数

làn yú chōng shù

[释义] 滥:与真实不符;竽:一种簧管乐器。不会吹竽的人冒充吹竽行家;混在乐队中凑数。比喻没有本事的人冒充有本事;或以次货冒充好货。有时也表自谦。

[语出] 《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廓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悦)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效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正音] 滥;不能读作“jiān”。

[辨形] 滥;不能写作“烂 ”;竽;不能写作“芋”或“竿”。

[近义] 名不副实 掩人耳目 鱼目混珠

[反义] 货真价实 名副其实

[用法] 含贬义。多用于人或物。有时也可表示自谦。一般作谓语、定语。

[结构] 主谓式。

[辨析] ~和“鱼目混珠”;都可表示以假的坏的冒充真的好的。但~除表示以假乱真外;还有以次充好的意思;“鱼目混珠”表示的以假乱真程度高;辨别不出。

[例句] 做学问容不得半点虚假;更不能~。

[成语故事]

古时候,齐国的国君齐宣王爱好**,尤其喜欢听吹竽,手下有300个善于吹竽的乐师。齐宣王喜欢热闹,爱摆排场,总想在人前显示做国君的威严,所以每次听吹竽的时候,总是叫这300个人在一起合奏给他听。

有个南郭先生听说了齐宣王的这个癖好,觉得有机可乘,是个赚钱的好机会,就跑到齐宣王那里去,吹嘘自己说:“大王啊,我是个有名的乐师,听过我吹竽的人没有不被感动的,就是鸟兽听了也会翩翩起舞,花草听了也会合着节拍颤动,我愿把我的绝技献给大王。”齐宣王听得高兴,不加考察,很爽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编进那支300人的吹竽队中。

这以后,南郭先生就随那300人一块儿合奏给齐宣王听,和大家一样享受着优厚的待遇,心里得意极了。

其实南郭先生撒了个弥天大谎,他压根儿就不会吹竽。每逢演奏的时候,南郭先生就捧着竽混在队伍中,人家摇晃身体他也摇晃身体,人家摆头他也摆头,脸上装出一副动情忘我的样子,看上去和别人一样吹奏得挺投入,还真瞧不出什么破绽来。南郭先生就这样靠着蒙骗混过了一天又一天,不劳而获地白拿薪水。

可是好景不长,过了几年,爱听竽合奏的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min)王继承了王位。齐湣王也爱听吹竽,可是他和齐宣王不一样,认为300人一块儿吹实在太吵,不如独奏来得悠扬逍遥。于是齐湣王发布了一道命令,要这300个人好好练习,作好准备,他将让它300人轮流来一个个地吹竽给他欣赏。

乐师们接到命令后都积极练习,都想一展身手,只有那个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惶惶不可终日。他想来想去,觉得这次再也混不过去了,只好连夜收拾行李逃走了。

像南郭先生这样不学无术靠蒙骗混饭吃的人,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假的就是假的,最终逃不过实践的检验而被揭穿伪装。我们想要成功,唯一的办法就是勤奋学习,只有练就一身过硬的真本领,才能经受得住一切考验。

4楼:匿名用户

齐宣王好大呼隆,讲排场,不管有无本领,一律吃大锅饭的做法应该废除;齐缗王不墨守先王之法,这种改革精神实在可嘉;尽管南郭先生吹竽的本领不高,但当改革大潮冲击他身上时,他一不哭闹阻止改革,二不托人求情照顾,而是自动离开,这种激流勇退的精神还是可取的;南郭先生不会吹竽却能长期在乐队里混,队长和其他队员也有责任,一不能互相监督,使之长期未被发现;二不能互相帮助,提高他的吹竽本领,致使他落个“逃”的下场,这种既不忠于王职,又不重乎友情的做法应受到指责。

5楼:匿名用户

南郭先生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的混日子。

同事则是不敢用于揭发,

齐宣王则喜欢讲排场,人越多越好,结果有人鱼目混珠,齐湣王则不墨守成规,喜欢改革创新

其余的你自己加

6楼:匿名用户

以前好像有做过这个题目的,在初中,都忘记了!

创造性描述滥竽充数

7楼:今日头条很无耻

现在有了计量局,国家计量传递系统,可以有准确计量,

文言文《滥竽充数》是什么意思?

8楼:热词替换

滥竽充数的意思是拿好的来充当坏的,装模作样,混在内行人中间。

9楼:喵喵的森林

译文: 齐宣王派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南郭处士请求给齐宣王吹竽,齐宣王很高兴。

官府给他的待遇和那几百人一样。齐宣王死后,他的儿子齐湣王(田地)继承了王位。齐湣王喜欢听一个一个地独奏,南郭处士就逃跑了。

1、原文:《滥竽充数》

先秦:韩非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2、解读:这则寓言讽刺了无德无才、招摇撞骗的**,提醒人们只要严格把关,**就难行骗。告诉人们要有真才实学。

3、启示: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混在三百人的乐队中装模作样地凑数,竟然可以得到赏赐,一旦要自己凭真实本领单独演奏时,南郭先生就只好逃之夭夭了。这个寓言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是用不好的东西混在好东西里充数。

南郭先生也成了滥竽充数者的代名词。

千百年来,滥竽充数这个故事,一直被人们广为传诵。南郭处士的行为骗得了一时,却骗不了一世。强调个人应该勤学苦练,使自己具有真才实学。

请对滥竽充数的故事进行发散思维,主要有哪些角度提出观点

10楼:匿名用户

1.南郭先生:不求上进,弄虚作假。

2.齐宣王: “大锅饭”制度,给滥竽充数者有机可乘.。

3.齐湣王:不墨守成规,使无能者无藏身之地。

4.其它吹竽者:充当好人,任凭南郭先生混在其中,不予揭露;应帮助南郭先生,发挥团队精神。

11楼:匿名用户

南郭先生:人要有真才实学,贵有自知之明,识时务者为俊杰。

齐宣王:平均主义要不得

齐湣王:锐意改革

吹竽者299人:要有主人翁精神

问题描述的越详细,运用创造性思维,从不同角度说说"滥竽充数"的寓意

12楼:手机用户

南郭先生copy:这个故事告诉我们bai,这个年头想要赚钱就du得不断地求变.人zhi多的时候可dao以滥竽充数,一个人的时候就要变化一下花样. 齐宣王角度: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我执政的时候社会福利是多么好,至少南郭先生没有失业. 齐泯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人才还是得一个一个的试一下才行. 三百同事角度: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集体的力量是大的,可以保住南郭先生.

这是关滥竽充数的题,求学霸指点!

13楼:匿名用户

南郭先生:插科打诨,混个好差事,充个人数

齐王:反正都一样,在一块听不出来,充数罢了,壮大气势而已齐王:拿钱不做事,耗费财力

同事:只拿钱,分享我们的劳动成果,不劳而获

14楼:匿名用户

齐宣王好大呼隆,讲排场,不管有无本领,一律吃大锅饭的做法应该废除;齐潜王不墨守先王之法,这种改革精神实在可嘉;南郭先生吹竽的本领不高,但当改革大潮冲击他身上时,他一不哭闹阻止改革,二不托人求情照顾,而是自动离开,这种激流勇退的精神还是可取的;同事:南郭先生不会吹竽却能长期在乐队里混,队长和其他队员也有责任,一不能互相监督,使之长期未被发现;二不能互相帮助,提高他的吹竽本领,致使他落个“逃”的下场,这种既不忠于王职,又不重乎友情的做法应受到指责。

15楼:匿名用户

(1)从南郭先生角度立意:本领有什么用,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吧,反正努力不努力都有饭吃。(2)从齐宣王角度立意:

和和气气,同喜同乐,水至清则无鱼,费那劲干吗?反正多一个少一个都能听,难得糊涂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