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恩恰似蔷薇露,滴到罗衣到死香出自哪首诗

2020-12-09 13:45:58 字数 7247 阅读 3928

1楼:妃如雪

刘克庄《宫词》:“旧恩恰似蔷薇水,滴在罗衣到死香。”

“灯灭解罗衣”出自李白哪首诗?

2楼:匿名用户

《寄远其七》复

原文:妾在舂陵东。君制居汉江岛。一日望

花光。往来成白道。

一为云雨别。此地生秋草。秋草秋蛾飞。相思愁落晖。何由一相见。灭烛解罗衣。

旧恩恰似蔷薇露,滴到罗衣到死香

3楼:匿名用户

朋友你好,看得出你是一个热爱诗歌的人,这首诗的作者是李商隐,李商隐是一位浪漫的爱情诗人,这两句诗乃千古名句,写了诗人与一青楼女子一夜春宵后依依惜别之情,写得非常好,寓情于景,清王国维对该诗有很高的评价,说其:真情满腔溢纸上,天地谁堪伯仲间.

“旧恩恰似蔷薇水 滴到罗衣到死香”这句话什么意思?**有这首诗的赏析?谢谢帮助

4楼:

意思:往日的恩情就如蔷薇香水,滴在罗衣上直到死的那一刻也是香的。

出自宋代刘克庄《宫词四首》其一。

原诗:先帝宫人总道妆,遥瞻陵柏泪成行。

旧恩恰似蔷薇水,滴在罗衣到死香。

意思:先帝留下的宫人都穿着道士的服装,遥遥瞻仰那想象中郁郁苍苍的帝陵,不禁泪水长流。往日的恩情就如蔷薇香水,滴在罗衣上直到死的那一刻也是香的。

5楼:黄豆扑向菠萝

是宋代的刘克庄所写的宫词四首。原诗是:先帝宫人总道妆,遥瞻陵柏泪成行。

旧恩恰似蔷薇水,滴到罗衣到死香。 恩情就像带有蔷薇花香的水一样滴在衣服上直到死去都是香的。意思大概是:

这一份恩情深且重,已经是报答不了的了,只能怀抱喜悦和感动直到生命的尽头,就算下辈子用来偿还我也不在乎。也指执子之手与子携老的爱吧~

6楼:匿名用户

我知道是李商隐的 但我不知道是哪首诗里的 所以务必告诉我是哪首诗里的

“旧恩恰似蔷薇水”什么意思

7楼:超级翻身村

此句的意思为:

恩情就像带有蔷薇花香的水一样

出自:宋代的刘克庄所写的宫词四首。

原诗是:

先帝宫人总道妆,遥瞻陵柏泪成行。

旧恩恰似蔷薇水,滴到罗衣到死香。

意思大概是:

这一份恩情深且重,已经是报答不了的了,只能怀抱喜悦和感动直到生命的尽头,就算下辈子用来偿还我也不在乎。也指执子之手与子携老的爱吧~

8楼:匿名用户

旧时的感情就好象是洒在衣服上的香水,一直到人死去,香味都依然存在。意思应该是说这段感情到死都无法忘记。

费勒蒙香水有用吗

9楼:匿名用户

想像一下吧,用很贵重的金属蒸具,采摘新鲜的蔷薇花儿,经过长时间的蒸馏,取出一点点的精油,该是十分珍贵的。难怪宋代诗人刘克庄曾留下“旧恩恰似蔷薇水,滴到罗衣到死香”的诗句。

救恩恰似蔷薇水的出处是什么?

10楼:始终被效仿

出自 刘克庄的《宫词》

刘克庄(1187-1269)字潜夫,号后村,莆田人。著述宏富,今存有《后村先生大全集》,其中有诗5000多首,词200多首,《诗话》4集及许多散文。作品体裁丰富,题材广泛。

他一生仕途坎坷,先后五次被罢黜,长期闲赋乡居,对莆田的社会生活、民俗风情有细腻的观察、较深的了解,并将之反映于作品中。它的不少诗词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南宋莆田地区的杂剧、百戏,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史料价值。

不好意思 就找到这些

11楼:匿名用户

先帝宫人总道妆,

遥瞻陵柏泪成行。

旧恩恰似蔷薇水,

滴在罗衣到死香。

----刘克庄《宫词四首》

这是出自那首诗

12楼:匿名用户

出自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原词是: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本篇抒写的是普通的秋日别情,是作者为怀念其夫赵明诚所作,上阕从秋日独自泛舟出游写到明月高照闺楼,无论是白天或晚上,出外或者归家,无时无刻不在挂念着心上之人,盼望他从远方寄来“锦书”。下阕以花落水流比拟丈夫离开自己以后的寂寞寥落之感,说明彼此伉俪情深,两地相思难以消除。我们可以见到,柳眉刚刚舒展,心中又见翻腾,词语浅近,感情深挚,体现了漱玉词的艺术风格。

13楼:小七味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4楼:匿名用户

一剪梅--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莲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漂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描写酒的诗句 古诗

15楼:gold橙汁

1、对酒

清代:秋瑾

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译文:不吝惜很多钱去买一把好刀,用貂皮大衣换酒也算得上豪迈。革命者要充分爱惜自己的生命,抛洒鲜血做出惊天动地的事业。

2、清明日对酒

宋代:高翥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译文:清明这一天,南山北山到处都是忙于上坟祭扫的人群。焚烧的纸灰像白色的蝴蝶到处飞舞,凄惨地哭泣,如同杜鹃鸟哀啼时要吐出血来一般。

黄昏时,静寂的坟场一片荒凉,独有狐狸躺在坟上睡觉,夜晚,上坟归来的儿女们在灯前欢声笑语。

因此,人活着时有酒就应当饮,有福就应该享。人死之后,儿女们到坟前祭祀的酒哪有一滴流到过阴间呢?

3、采桑子·画船载酒西湖好

宋代:欧阳修

画船载酒西湖好,急管繁弦,玉盏催传,稳泛平波任醉眠。

行云却在行舟下,空水澄鲜,俯仰留连,疑是湖中别有天。

译文:西湖风光好,乘画船载着酒肴在湖中游赏,急促繁喧的乐声中,不停地传着酒杯。风平浪静,缓缓前进的船儿中安睡着醉倒的客人。

醉眼俯视湖中,白云在船下浮动,清澈的湖水好似空然无物。仰视蓝天,俯视湖面,水天相映使人疑惑,湖中另有一个世界。

4、菩萨蛮·新寒中酒敲窗雨

清代:纳兰性德

新寒中酒敲窗雨,残香细袅秋情绪。才道莫伤神,青衫湿一痕。

无聊成独卧,弹指韶光过。记得别伊时,桃花柳万丝。

译文:乍暖还寒的天气下着小雨,酒醉后残存的余香似乎也在模仿着秋天的伤感情绪。果然是在怀念远方的人啊,连眼泪都把青衫湿润了。

相思之情不胜愁苦,我一个人孤枕而眠,更觉烦闷无聊。弹指间,美好的时光一去不复返,还记得当初和你分别时,桃花千树、杨柳依依的画面,这一切多么令人怀念又惆怅啊。

5、对酒行

唐代:李白

松子栖金华,安期入蓬海。

此人古之仙,羽化竟何在。

浮生速流电,倏忽变光彩。

天地无凋换,容颜有迁改。

对酒不肯饮,含情欲谁待。

译文:赤松子栖息在金华山上,安期生居住在东海的蓬莱仙山。他们都是古代修炼成仙的仙人,不知今日他们是否还在?

人生浮幻如梦,如奔流的闪电般转眼即逝,忽然一下子就到了暮年。几十年,天地并没有多大的变化,改变的只有人的容颜。这样人生的即逝,谁能不感慨万千呢?

眼前虽然有盛宴美酒,但欢饮不畅,没有举杯的心情。

16楼:从头再来好风彩

1、唐-王翰《凉州曲》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译文: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精美的夜光杯之中,歌伎们弹奏起急促欢快的琵琶声助兴催饮,想到即将跨马奔赴沙场杀敌报国,战士们个个豪情满怀。今日一定要一醉方休,即使醉倒在战场上又何妨?

此次出征为国效力,本来就打算马革裹尸,没有准备活着回来。

2、唐-杜牧《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白话译文

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寒水和白沙,夜晚船泊在秦淮靠近岸上的酒家。

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仍在高唱着玉树后庭花。

3、南宋-陆游《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白话译文:

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而又浑,在丰收屿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繁。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

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

4、《清明》——(唐代杜牧诗作)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白话译文

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5、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译文 :

清晨的微雨湿润了渭城地面的灰尘,空气清新,旅舍更加青翠。真诚地奉劝我的朋友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

17楼:金六福

1、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唐-王翰《凉州曲》

译文: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精美的夜光杯之中,歌伎们弹奏起急促欢快的琵琶声助兴催饮,想到即将跨马奔赴沙场杀敌报国,战士们个个豪情满怀。今日一定要一醉方休,即使醉倒在战场上又何妨?

此次出征为国效力,本来就打算马革裹尸,没有准备活着回来。

2、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译文:清晨的微雨湿润了渭城地面的灰尘,馆驿青堂瓦舍柳树的枝叶翠嫩一新。真诚地奉劝我的朋友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

3、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北宋-苏轼《水调歌头》

译文: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

4、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唐-杜牧《清明》

译文: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5、零落栖迟一杯酒,主人奉觞客长寿。——唐代-李贺《致酒行》

译文:我潦倒穷困漂泊落魄,唯有借酒消愁,主人持酒相劝,相祝身体健康。

扩展资料:

诗文赏析:

1、《凉州曲》

诗人以饱蘸激情的笔触,用铿锵激越的音调,奇丽耀眼的词语,定下这开篇的第一句。“葡萄美酒夜光杯”,犹如突然间拉开帷幕,在人们的眼前展现出五光十色、琳琅满目、酒香四溢的盛大筵席。这景象使人惊喜,使人兴奋,为全诗的抒情创造了气氛,定下了基调。

第二句开头的“欲饮”二字,渲染出这美酒佳肴盛宴的不凡的诱人魅力,表现出将士们那种豪爽开朗的性格。正在大家“欲饮”未得之时,乐队奏起了琵琶,酒宴开始了,那急促欢快的旋律,象是在催促将士们举杯痛饮,使已经热烈的气氛顿时沸腾起来。这句诗改变了七字句习用的音节,采取上二下五的句法,更增强了它的感染力。

这里的“催字”,有人说是催出发,和下文似乎难以贯通。有人解释为:催尽管催,饮还是照饮。

这也不切合将士们豪放俊爽的精神状态。“马上”二字,往往又使人联想到“出发”,其实在西域胡人中,琵琶本来就是骑在马上弹奏的。“琵琶马上催”,是着意渲染一种欢快宴饮的场面。

2、《送元二使安西》

绝句在篇幅上受到严格限制。这首诗,对如何设宴饯别,宴席上如何频频举杯,殷勤话别,以及启程时如何依依不舍,登程后如何瞩目遥望等等,一概舍去,只剪取饯行宴席即将结束时主人的劝酒辞:再干了这一杯吧,出了阳关,可就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

诗人像高明的摄影师,摄下了最富表现力的镜头。宴席已经进行了很长一段时间,酿满别情的酒已经喝过多巡,殷勤告别的话已经重复过多次,朋友上路的时刻终于不能不到来,主客双方的惜别之情在这一瞬间都到达了顶点。主人的这句似乎脱口而出的劝酒辞就是此刻强烈、深挚的惜别之情的集中表现。

3、《水调歌头》

此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亲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衬自己遗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丙辰,是公元1076年(北宋神宗熙宁九年)。

当时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做太守,中秋之夜他一边赏月一边饮酒,直到天亮,于是做了这首《水调歌头》。

苏轼一生,以崇高儒学、讲究实务为主。但他也“龆龀好道”,中年以后,又曾表示过“归依佛僧”,是经常处在儒释道的纠葛当中的。每当挫折失意之际,则老庄思想上升,借以帮助自己解释穷通进退的困惑。

公元1071年(熙宁四年),他以开封府推官通判杭州,是为了权且避开汴京政争的漩涡。

4、《清明》

这首小诗,一个难字也没有,一个典故也不用,整篇是十分通俗的语言,写得自如之极,毫无经营造作之痕。音节十分和谐圆满,景象非常清新、生动,而又境界优美、兴味隐跃。

诗由篇法讲也很自然,是顺序的写法。第一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是“起”;第二句是“承”,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纷乱的心境;第三句是一“转”,然而也就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而这就直接逼出了第四句,成为整篇的精彩所在—“合”。

在艺术上,这是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顶点放在最后的手法。所谓高潮顶点,却又不是一览无余,索然兴尽,而是余韵邈然,耐人寻味。这些,都是诗人的高明之处,也就是值得我们学习继承的地方吧!

5、《致酒行》

《致酒行》以抒情为主,却运用主客对白的方式,不作平直叙写。诗中涉及两个古人故事,却分属宾主,《李长吉歌诗汇解》引毛稚黄的话说:“主父、马周作两层叙,本俱引证,更作宾主详略,谁谓长吉不深于长篇之法耶?

”这篇的妙处,还在于它有情节性,饶有兴味。

另外,诗在铸词造句、辟境创调上往往避熟就生,如“零落栖迟”、“天荒地老”、“幽寒坐呜呃”,尤其是“雄鸡一声”句等等,或语新,或意新,或境奇,都对表达诗情起到了积极作用,是李贺式的锦心绣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