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我还.这样表现诗人反复推敲的诗句还有哪些

2020-12-08 22:55:58 字数 6056 阅读 1970

1楼:匿名用户

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据说其中绿字是作者反复推敲确定的点评:

诗以“泊船瓜洲”为题,点明诗人的立足点.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写了望中之景,诗人站在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边岸上的“京口”与“瓜洲”这么近,中间隔一条江水.由此诗人联想到家园所在的钟山也只隔几层山了,也不远了.

次句“钟山只隔数层山”暗示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原文: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作者】:王安石【朝代】:

北宋【体裁】:七言绝句翻译:京口与瓜洲隔水相望,离南京也只有几层山路程.

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明月啊,何时照我回还?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样表示诗人反复推敲用词诗句还有那些

2楼:匿名用户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故事:贾岛初赴举京师,一日於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始欲著推字,又欲著敲字。

练之未完,逐於驴上吟哦,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岛不觉冲至第三节,左右拥至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云云,韩立马良久,谓岛曰:作敲字佳矣,逐与并辔而归,留连论诗,与为布衣之交翻译:贾岛初次去京城考试。

一天他骑着毛驴赋诗,吟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之句。开始的时候想用推字 想想又觉得敲字好.不能决定用什么好,于是反复吟咏,并且用手做推与敲的姿势.

韩愈当时是吏部权兆尹.贾岛不知不觉的冲撞到仪仗队的第三节,被侍从押到韩愈身前.贾岛于是对韩愈讲了自己作诗的经过.

韩愈在马上停了很久,对贾岛说:敲字比较好.于是与贾岛一起回到了自己的府第.

在一起谈论诗歌,两人最后成了好朋友.

经过反复推敲流传千古的诗句有

3楼:心园欣欣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4楼:匿名用户

唐朝的诗句是最经典的,摘几句给你听听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诗人曾经想用“推”,最后还是觉得“敲”好一点)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想念故乡的亲友了吗)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言情的经典)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有多久没给家里打**了?)

诗人反复推敲的诗句

5楼:游离取暖

一、《泊船瓜州》中的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诗人曾反复 ,先后选用了“到”、“过”、“入”、“满”等,最后选顶为“绿”。“绿”字描述了江南绿草茸茸、生机勃勃、春意 然的景象。

二、“遥看瀑布挂前川”(《望庐山瀑布》),诗句中的“挂”字出神入化,惟妙惟肖地描绘出远望瀑布的景象,“挂”字正好应验了“遥看”,使瀑布景色分外壮观,虽似长垂不动,却正说明了流速之快。

三、“非六直下三千尺”中,一个“直”字让人感受到了近看瀑布的恢弘气势

四、“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题西林壁》),应该是横看、侧看、远看、近看,从远处往下看,从底处往上看,此句省略了五个谓语的多姿多态。

五、宋祁的《玉楼春》一句“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这个“闹”字在我们眼前展现了一幅杏花争艳图,尤其是那满山遍野的杏红让人目不暇接,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便原来平面的画面有了动感,它是整首诗的点睛之笔,它把生机勃勃的大好春光全部都点染出来了。

这“闹”字不仅有色而且似乎有声。

哪些古诗名句中的某一个字是经过诗人反复推敲出来

6楼:匿名用户

1、贾岛

《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僧推月下门”改成“僧敲月下门”

2、王安石《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炼字“绿”,之前曾经用过“过、吹、到”等

7楼:落笔看闲云无悔

说起诗句炼字,在唐代诗人那里,特别是晚唐的“苦吟”派那里,表现得很突出了.如贾岛:“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孟郊:“夜学晓未休,苦吟鬼神愁.”李贺:

“巨鼻宜山褐,庞眉入苦吟.”朱庆余:“崭来戎马地,不敢苦吟诗.

”“十夜郡斋宿,苦吟身未闲.”这些“吟”、“苦吟”都含有对诗的形式,特别是文字声律的“推敲”的意思.

1、“一字师”的典故,源于宋人计有功的《唐诗纪事》,亦见于宋人陶兵的《五代史补》及宋人魏庆之的《诗人玉屑》.他们记载的都是同一个故事:

唐代诗人郑谷的诗文写得非常好,尤其《鹧鸪诗》写得更是超群出众.因此,人们称他为“郑鹧鸪”.他的朋友齐已是个和尚,也很喜欢写诗著文.

有一次,齐已带了自己写好的一首《早梅》诗前去请教郑谷,当郑谷看到“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的时候,总觉得有些不妥,经过仔细琢磨、反复推敲,改来改去还觉不形象,最后认为把“数枝”改为“一枝”更能体现出梅花的早开来.齐已听了以后非常佩服郑谷的匠心独运,深深地向郑谷表示谢意.当时写诗作文的人,都佩服郑谷把齐已的诗只改换了一个字,就使整首诗显得确切生动,于是“人以郑谷为一字师”.

2、王安石《泊船瓜洲》诗中的“绿”字用得巧妙,自古以来广为称道.据南宋洪迈(《容斋随笔》续笔卷八)记载,王安石先后用了“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字,最后才选定这个“绿”字.那么,这个“绿”字究竟好在哪呢?

原来这个“绿”字是一个表颜色的形容词,用在诗中变成了使动用法的动词,有色彩感和动态感,给人以视觉上的形象美.从修辞上讲这是一种移觉手法,也叫通感.风一般只能以听觉和感觉辨别,但春天却是惠风和畅,吹面不寒,过耳无声的.

现在用“绿”去描写它,化不十分容易传达的听觉、感觉而为视觉,即见出春风的到来,又表现出春风到后江南水乡的变化,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给人以强烈的美的感受.

3、毛主席写的《长征》诗中,曾经因为两个浪字犯诗家之忌.1952年元旦,原东北大学历史系教师罗元贞看到毛泽东的《长征》诗中,出现了两个“浪”字——“五岭逶迤腾细浪”,“金沙水浪云崖暖”,认为这是历来诗家所忌讳的.于是,他便借向毛泽东写贺年信的机会,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建议将“金沙水浪”改为“金沙水拍”.

毛泽东对此意见欣然接受,并回信表示感谢,还称罗元贞是他的“一字之师”.

4、1957年,毛泽东邀请诗人臧克家谈诗.臧克家提到毛泽东的词《念奴矫·雪》,问道:“‘原驰腊象’的‘腊’怎么讲?

”毛泽东和蔼地反问道:“你看应该怎样讲?”臧克家说:

“如果作蜡烛的‘蜡’,比较好讲,而且‘原驰蜡象’也与上句的‘山舞银蛇’正好对应.而原来作腊月的‘腊’就有点费解!”毛泽东点点头说,“好,你就替我改过来.

”望采纳,谢谢

哪些古诗名句中的某一个字是经过诗人反复推敲出来的

8楼:野兔兔

古人作诗讲究炼字,往往一字之妙可以画龙点睛,唐代贾岛孟郊作诗形成“苦吟派”,都是这种风气使然。名句中反复推敲的字著名的如下:

唐·贾岛《题李凝幽居》中“僧敲月下门”的“敲”字;

北宋·宋祁《玉楼春》中“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

北宋·王安石《泊船瓜洲》中“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

9楼:恽景烟翠柏

体裁:【五律】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原是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结果反复推敲沉浸其中,碰上大官韩愈,因韩愈也是爱才(诗)之人,便与他一起讨论,决定用敲。

好在:推不礼貌,决定改敲。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王安石反复推敲的诗句

10楼:薇玥宛灵

泊船瓜洲

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诗,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园的深切感情。

诗以“泊船瓜洲”为题,点明诗人的立足点。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写了望中之景,诗人站在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边岸上的“京口”与“瓜洲”这么近,中间隔一条江水。由此诗人联想到家园所在的钟山也只隔几层山了,也不远了。

次句“钟山只隔数层山”暗示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第三句又写景,点出了时令已经春天,描绘了长江南岸的景色。“绿”字是吹绿的意思,是使动用法,用得绝妙。

传说王安石为用好这个字改动了十多次,从“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动词中最后选定了“绿”字。因为其他文字只表达春风的到来,却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结句“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人眺望已久,不觉皓月初上,诗人用疑问的句式,想象出一幅“明月”“照我还”的画面,进一步表现诗人思念家园的心情。

本诗从字面上看,是流露着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大有急欲飞舟渡江回家和亲人团聚的愿望。其实,在字里行间也寓着他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的强烈欲望。

本诗是“文字频改,工夫自出”(《童蒙诗训》)的著名例证。

[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今属江西)人。有《临川先生文集》。

11楼:匿名用户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2楼:ok双鱼精灵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按明月,何时照我还。

13楼:匿名用户

一天,贾岛在京城长安,骑着毛驴在街上行走,随口吟成一首诗,其中两句是:

“鸟宿池中树,僧推月下门。”

贾岛觉得诗中的“推”字,用得不够恰当,想把“推”字改为“敲”字,但一时不知哪个字好。于是,一面思考,一面用手反复做着推门和敲门两种动作。街上行人看到贾岛这种神情,感到十分惊讶。

韩愈看到,十分生气地对贾岛说:“你骑驴子怎么低着头,也不朝前面看看?”

贾岛一惊,慌忙下驴,向韩愈赔礼,并将自己刚才驴上所得诗句,因斟酌“推”“敲”二字,专心思考,不及回避的情形讲了一遍。

韩愈听后,转怒为喜,深思片刻后便说:“敲字好!在万物入睡、沉静得没有一点声息的时候,敲门声更是显得夜深人静。”

贾岛连连拜谢,把诗句定为“僧敲月下门”。

“推敲”一词是根据唐朝诗人贾岛锤炼诗句的故事引申出来的,意为反复琢磨。

王安石反复推敲的诗句有哪些

14楼:蝎之樱桃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绿”字是吹绿的意思,是使动用法,用得绝妙.传说王安石为用好这个字改动了十多次,从“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动词中最后选定了“绿”字.因为其它文字只表达春风的到来,却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

据洪迈《容斋随笔》说:“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原稿“春风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

改为‘过’,复圈去而改为‘入’,旋改为‘满’,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绿’”.真达到了“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境地.其实诗人不仅仅在炼字,也是在炼意,这才符合诗的情境.

作者认为“到”、“过”、“入”、“满“等字都不理想,只有“绿”字最为精警.这是因为:

一、前四字都只从风本身的流动着想,粘皮带骨,以此描写看不见的春风,依然显得抽象,也缺乏个性;“绿”字则开拓一层,从春风吹过以后产生的奇妙的效果着想,从而把看不见的春风转换成鲜明的视觉形象——春风拂煦,百草始生,千里江岸,一片新绿.这就写出了春风的精神,诗思也深沉得多了.

二、本句描绘的生机盎然的景色与诗人奉召回京的喜悦心情相谐合,”春风”一词,既是写实,又有政治离意.“春风”实指皇恩.宋神宗下诏恢复王安石的相位,表明他决心要把新法推行下去.

对此,诗人感到欣喜.他希望凭借这股温暖的春风驱散政治上的寒流,开创变法的新局面.这种心情,用“绿”字表达,最微妙,最含蓄.

三、‘绿”字还透露了诗人内心的矛盾,而这正是本诗的主旨.鉴于第一次罢相前夕朝廷上政治斗争的尖锐复杂,对于这次重新入相,他不能不产生重里的顾虑.变法图强,遐希翟契是他的政治理想;退居林下,吟咏情性,是他的生活理想.

由于变法遇到强大阻力,他本人也受到反对派的猛烈攻击,秀丽的钟山、恬静的山林,对他产生了很大的吸引力.《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凄凄”王维《送别》: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都是把草绿与思归联系在一起的.本句暗暗融入了前人的诗意,表达了作者希望早日辞官归家的心愿.

这种心愿,至结句始明白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