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老百姓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

2020-12-08 14:36:33 字数 6005 阅读 6925

1楼:爱孤傲王者

简单来说,三国时代就是一个人吃人的时代!

先看史书记载:

汉末,黄巾贼起,天下饥荒,人民相食。——《董昭传》

时人饥,相渔食。勋调谷禀之,先出家粮以率众,存活者千余人。——《后汉书·盖勋传》

法令苛酷,爱憎淫刑,更相被诬,冤死者千数。百姓嗷嗷,道路以目。——《董卓传》

李傕等放兵略长安老少,杀之悉尽,死者狼籍。——《李傕传》

时三辅民尚数十万户,(李)傕等放兵劫略,攻剽城邑,人民饥困,二年间相啖食略尽。——《李傕传》

兴平元年,自四月不雨,至于秋七月,谷一斛值钱五十万,长安中人相食。——《资治通鉴》

初平四年,太祖征(陶)谦,攻拔十馀城,至彭城大战。谦兵败走,死者万数,水为之不流。——《武帝纪》

后数月,关东诸州郡起兵,众数十万皆集荥阳及河内。诸将不能相一,纵兵钞掠,民人死者且半。久之,关东兵散,太祖与吕布相持於濮阳,(司马)朗乃将家还温。

时岁大饥,人相食,朗收恤宗族,教诸弟,不为衰世解业。——《司马朗传》

太祖引军还与布战於濮阳,太祖军不利,相持百馀日。是时岁旱、虫蝗、少谷,百姓相食。布东屯山阳。——《吕布传》

世语曰:初,太祖乏食,(程)昱略其本县,供三日粮,颇杂以人脯,由是失朝望,故位不至公。

是岁谷一斛五十馀万钱,人相食,乃罢吏兵新募者。陶谦死,刘备代之。——《武帝纪》

魏书曰:自遭荒乱,率乏粮谷。诸军并起,无终岁之计,饥则寇略,饱则弃馀,瓦流离,无敌自破者不可胜数。

袁绍之在河北,军人仰食桑椹。袁术在江、淮,给蒲蠃。民人相食,州里萧条。

建安二年夏,太祖军乘氏,大饥人相食。——《荀彧传》

英雄记曰:(刘)备军在广陵,饥饿困踧,吏士大小自相啖食,穷饿侵逼,欲还小沛,遂使吏请降布。

(袁术)以九江太守为淮南尹。置公卿,祠南北郊。荒侈滋甚,后宫数百皆服绮縠,馀粱肉而士卒冻馁,江淮间空尽,人民相食。——《袁术传》

会霖雨三十馀日,辽水暴长,运自辽口径至城下。雨霁,起土山、脩橹,为发石连弩射城中。(公孙)渊窘急。粮尽,相食,死者甚多。——《公孙渊传》

(赤乌)三年春正月,诏曰:“盖君非民不立,民非谷不生。顷者以来,民多征役,岁又水旱,年谷有损,而吏或不良,侵夺民时,以致饥困。

自今以来,督军郡守,其谨察非法,当农桑时,以役事扰民者,举正以闻。”夏四月,大赦,诏诸郡县治城郭,起谯楼,穿堑发渠,以备盗贼。冬十一月,民饥,诏开仓廪以赈贫穷。

——《孙权传》

天灾之后有人祸,再看看屠城:

单看曹吉利的:

屠徐州:(初平四年)自京师遭董卓之乱,人民流移东出,多依彭城间。遇太祖至,坑男女数万口於泗水,水为不流。

陶谦帅其众军武原,太祖不得进。引军从泗南取虑、睢陵、夏丘诸县,皆屠之;鸡犬亦尽,墟邑无复行人。

屠雍丘:(兴平二年)邈从布,留超将家属屯雍丘。太祖攻围数月,屠之,斩超及其家。

屠彭城:(建安三年)冬十月,屠彭城,获其相侯谐。

再看孙家的:

是岁(孙权)举攻(李)术於皖城。术闭门自守,求救於曹公。曹公不救。粮食乏尽,妇女或丸泥而之。遂屠其城,枭术首,徙其部曲三万馀人。

乃密与瑾立计,令瑾督舟船,逊悉上兵马,以向襄阳城。敌素惮逊,遽还赴城。瑾便引船出,逊徐整部伍,张拓声势,步趋船,敌不敢干。

军到白围,讬言住猎,潜遣将军周峻、张梁等击江夏新市、安陆、石阳,石阳市盛,峻等奄至,人皆捐物入城。城门噎不得关,敌乃自斫杀己民,然后得阖。斩首获生,凡千馀人。

臣松之以为逊虑孙权以退,魏得专力於己,既能张拓形势,使敌不敢犯,方舟顺流,无复怵惕矣,何为复潜遣诸将,奄袭小县,致令市人骇奔,自相伤害?俘馘千人,未足损魏,徒使无辜之民横罹荼酷,与诸葛渭滨之师,何其殊哉!用兵之道既违,失律之凶宜应,其祚无三世,及孙而灭,岂此之馀殃哉!

这就是为啥我粉季汉而不粉曹魏和东吴的原因,别说大耳朵要收买人心才不屠城的(就算是演戏,人家大耳朵对百姓仁义人家也算是演了一辈子),更别说大耳朵没实力屠城(屠个城池才需要几千人?),人家是真心打着光复汉室的旗号去做人做事的。

最后看看文学记载:

长驱西入关,迥路险且阻。还顾邈冥冥,肝脾为烂腐。所略有万计,不得令屯聚。

或有骨肉俱,欲言不敢语。失意机微间,辄言毙降虏。要当以亭刃,我曹不活汝。

岂复惜性命,不堪其詈骂。或便加棰杖,毒痛参并下。旦则号泣行,夜则悲吟坐。

欲死不能得,欲生无一可。彼苍者何辜,乃遭此厄祸。边荒与华异,人俗少义理。

——蔡琰《悲愤诗》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曹吉利《蒿里行》

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复弃中国去,委身适荆蛮。

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

“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 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

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

——王粲《七哀诗》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一将功成万骨枯,所谓英雄的时代,就是一个百姓遭受生离死别的年代!

话说起来,三国时期的平民百姓的生活是怎样

2楼:

流离失所,饥寒交迫,颠沛流离,苦不堪言。

三国时代魏蜀吴老百姓生活水平如何?

3楼:相忘于江湖

都很差,宁做太平犬,不为乱世人呀。

相对魏国最好。

用人口与士兵比例来说话吧。

蜀:94万人口,4万多官吏,10万多士兵;

吴:230万人口,3.2万官吏,23万士兵;

魏:人口近千万。

相对农民负担相对轻点。

4楼:伪爵爷

蜀国人民被xi nao跟朝鲜一样,但蜀国政治稳定比较清明,50年政治没大乱过,

版刘膳权还不错的,

吴国孙权晚期到灭国,政治宫廷斗争一塌糊涂,为了皇权天天斗,孙权几个后代杀来杀去什么孙亮孙和还有最差的孙浩,这些内斗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们的生活,因为有暴君的存在。吴国前期山岳野人经常**,从三国志可以看出来,那些武将不停平乱。

魏国后期政治跟吴国一样的,曹睿死后短期内换了三个皇帝,三个里面最厉害的那个居然是因为跟太后关系不好学**甲在皇宫里攻杀太后被司马昭给杀了。但是魏国人民生活还好。至少王经打败仗死了10000人,皇帝还亲自抚恤了的。

5楼:匿名用户

应该说三国中抄

日子最苦的就袭是蜀国,诸葛亮是bai

带头过苦日子出du来的。

吴国zhi百姓日子是过的最好dao的(不说朝廷内部),首先来说,吴国相对于蜀国魏国来说是相对比较和平的,后期没有太大的军事行动,一直到被灭了。虽然朝廷内部乱,但是相对来说,百姓过的还是可以的。

魏国虽然是三国只能最大的,但是相对而言,那里的百姓只比蜀国过的好一点。因为你要想的是,蜀国魏国两国多年征战,虽然魏国大,人多,但是一样会有一定的影响,肯定比后期一直和平的吴国要差一点

6楼:苏也告诉过

三国抄要鼎立,必须能够差不多袭齐平的是什么??bai军力!相差太大肯定鼎立不du起来!zhi

诸葛亮掌政时,魏国400多万人口,dao吴国120万左右,蜀国90多万,假如同样养10万士兵,就看出来蜀国的百姓苦了!

冷兵器时代,攻与守的兵力在5:1才算持平!蜀国为了本国安定的政治需要,诸葛要不住地伺机北伐!再加上东线的防御,兵力不止十万吧,兵多,官也多,百姓不苦才怪呢!

7楼:匿名用户

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关键是看人口增长率,如果社会稳定,则人口增长率高,社会混乱,人口增长率就低。

8楼:匿名用户

蜀国对百姓压迫最重,实力差又要连年征战。魏国最佳。

9楼:匿名用户

吴国向来被动,相对比较稳定吧

魏国后期也是主防御,而且 位居中原,物产比较丰富,也还好吧

10楼:匿名用户

实在不咋地

连年征战:

一天到晚收税征丁打仗殉国祭奠回家继续收税征丁打仗殉国祭奠

三国时期战火连连,普通百姓是如何生存下来的?

11楼:冷侃娱文

战争是和平年代的铺垫,但是战争时期的老百姓却不是那么的幸福,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大多数都是不幸的,每个朝代的末期都会出现起义,老百姓是最受苦的代表,那么,在三国时期,普通百姓是如何生存下来的?

住在农村的男子要么被三大军事集团拉去当兵,要么被抢走食物。所以在那时,大多数男人选择参军,这好像是唯一体面点的办法了,然而想在军队里出人头地并不简单,其实回想一下,那些有权有势的王侯将相大部分也都是关系户,要么官二代要么富二代,除非你像诸葛亮那样能力超强。

当然,北方的人民生活就比较困苦。曹操南征北战对民力消耗极大,曹操的《置屯田令》和《收田租令》是为了适应乱世而生的应对方案,一时解决了恢复经济的问题,但经济一旦稳定,大户就开始继续敛财,而屯田就变成剥削民力。就是说三国时期的百姓自由程度能到达今北朝鲜百姓水平就不错了,普通百姓终日干活累到死才是常态。

总的来讲边境百姓就没有不折腾的,晋吴之时,巴郡百姓厌恶徭役,生男孩自己弄死,王浚为保存男丁生存率实施生男孩而免徭役的政策。三国边境靠政策或掠夺来争夺人口属于经常性行为,详见诸葛亮、陆逊、孙韶、羊祜等人传记。

活下来的办法就是忍着呗,要不然就得死!俗话说好死不如赖活着,那就是男丁成年之后就充当劳动力,甚至是兵源。看三国演义里总是看到曹刘孙的故事而心血澎湃,那是帝王将相家,跟我们无瓜(刚学的新词),我们看到的是人家的纷争,不是我们这样老百姓的故事,老百姓的故事里如《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这样的,还是可以的!

12楼:匿名用户

三国时期的普通百姓,应该是流离失所,苦不堪言,靠着躲避战乱活下来的

13楼:匿名用户

靠自己的强大意志力。还有各地**的大力支持

14楼:杞绘槗鲁

三国时期是中国人口死亡比例最多的年代,几乎是十室九空,千里不见人烟

15楼:匿名用户

三国时期战火连连普通老百姓生存下来有一定因素是因为他们有坚强的毅力够到的一部分因为皇帝比较好

16楼:鬼望坡娟娟

普通百姓流离失所,到处流浪,吃树皮挖野菜,更有甚者吃人肉

17楼:邹佳

可以以跑到别的国家去避难,到处流浪

18楼:悍妻

百姓到处流浪,没有稳定居所。挖野菜吃树皮过日子

19楼:匿名用户

要么就是流落他乡,要不就是拼命,运气好就活下来了。

20楼:匿名用户

**的扶持,还有百姓们的强大意志力,所以才生存下来了

三国时天天打战,那么当时普通人生活怎么样?

21楼:爽朗的夏天

很多人都很羡慕古代的生活,觉得那个时候人们的生活无压力。难道真的是像我们想象的那个样子吗?如果生活在灿烂的年代,尤其是三国时期。

普通人的生活真的是很好吗?大家熟悉了曹操,刘备孙权等,都是乱世当中出现的大人物,他们建功立业成就自己和天下的人生,实在是令人羡慕不已,但是我们要知道那只是少数人。

中国的历史典籍和通俗文学一般都比较注重王侯将相的描写,对于真实的民间疾苦往往都是一笔带过的。所以我们看到的都是一些能人。现在的影视剧也继承了这一传统,毕竟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远没有征战沙场有吸引力,三国是中国民间艺术最重要的一个题材。

当时的普通老百姓,男的几乎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当兵,基本上是全民皆兵的地步。毕竟那个时候是战乱的年代,社会是不和平的,都是你争我抢。想要在家老老实实安安心心过日子,种地的真的是不多的。

如果是个女的话,长得好看的姑娘还没成年的,就被官府提前预定了,然后作为赏赐或者犒劳送给大家族或者是功臣。著名的大乔小乔就是孙策和周瑜哥俩到了一个地方,听说姐俩长得很不错,于是就把他们两个人给占为己有。现在看来真的是十分的荒唐,压根就没有爱情所言。

长得丑的那就更别说了,只能作为一个穷苦的老百姓,一个姑娘不比一麻袋高粱贵多少的。

再者就是最底层的老百姓基本上只有一条活路,那就是给人当佣人,去大户人家当牛做马,那日子基本就跟当奴隶没有什么差别了。现在想想还是现在的和平年代生活美好。我们要懂得好好珍惜。

三国时候的百姓,知道“椰子”这种水果吗

1楼 我叫余福星 我国种植椰子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现主要集中分布于海南各地,主要分布在文昌 素有海南椰子半文昌,文昌椰子半东郊,占全国52 ,此外还有台湾南部 广东雷州半岛,云南西双版纳 德宏 保山 河口等地也有少量分布。 而三国时期至今一千七百年,当时应该有了这种水果种植,只是当时海南和台湾还...

在古代国姓是普通老百姓可以姓吗,古代的老百姓不能姓国姓和皇姓

1楼 新起点洁具 可以的。宋代编写百家姓,因为皇帝姓赵,便将赵姓排在第一位。姓氏是可以的,名字需要避讳。 如清代雍正登基,雍正本名胤禛,所有兄弟均改为允字辈。不能再用胤字。 2楼 可以啊,为什么不可以? 古代的老百姓不能姓国姓和皇姓 3楼 匿名用户 我想你可能有误解吧。古代帝王对姓氏应该没那么严格的...

招商引资项目是干什么的对老百姓有那些好处

1楼 一朵菊花压爆肛 招商引资源于中国因开放政策所成立的开发区,早期主要集中在吸收制造业的外国直接投资 fdi,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 中国早期沿海开发区的招商引资所引起的示范效应 地方经济总量增长,地方财政收入增长,地方就业增加,地方 基础设施投入的增加,地方 升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