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子叶上面有黄斑,严重的就落了,请问老师这是什么病

2020-12-08 08:12:39 字数 5324 阅读 8266

1楼:农医生

没有背面叶片的症状、叶霉病的可能性大。叶片染病,出现边缘不明显的褪绿色斑。病斑背面长有灰绿色霉层,致使叶片过早脱落。。

喷药用40%氟硅唑7500倍十春雷霉素500倍。唑醚,氟酰胺十喹啉铜、氟菌/肟菌酯等药防治。建议加强管理、提高掤室温度、降低湿度预防。

茄子生病了,叶片出现黄斑干枯

2楼:农医生

茄子叶抄片疑似茄子黄萎病感染,初袭在叶缘及

bai半边叶或整du片叶黄化,严重时病叶脱落zhi导致秃

dao杆,茎基部茎杆维管束变褐,施用未腐熟粪肥,地势低洼黏重,土壤酸化发病重建议采取嫁接育苗,多用微生物菌肥,增强土壤透气性能,发病初期可以用40%甲硫.悬浮剂600倍液,或10%治萎灵300倍液,或50%d.t可湿性粉剂300倍液,或3%甲霜.

恶霉灵800倍液+80%乙蒜素2000倍液,等药剂,连续灌施二至三次。

茄子叶子有黄斑怎么回事呢?是否是甲脾虫的事?

3楼:农医生

疑似褐斑病 褐斑病与褐纹病仅一字之差,它强调的是“斑”,不是“纹”,因此回区别褐纹病与褐斑答病的关键就在这,褐斑病叶片病斑是没有轮纹的。此外,从病斑颜色上也可以加以区分,褐斑病病斑颜色呈红褐色,十分鲜艳,而褐纹病病斑颜色浅褐或灰白,紧紧抓住这两点就可轻松识别这两种病害。 防治方法,褐纹病和褐斑病在实践植保过程中用药类似,可用苯醚甲环唑、代森锌、百菌清、腈菌唑.

锰锌、多抗霉素等交替使用,喷雾防治。 预防可用喷施扑海因或者百菌清。

茄子什么病?心叶皱缩,叶片有黄斑 50

4楼:匿名用户

如果是同心圆一样的黄斑,那是炭疽病,用炭疽灵等800倍液,5天防治一次,就可以。下面开始枯叶的话也有可能是没有及时的追肥浇水,或者是在洒复合肥的时候,肥料掉在叶子上烧叶!

如果是上部有这样的黄斑,也有可能是日灼!

5楼:匿名用户

对照黄化 花叶病毒,褶皱和萎缩就是病毒,网上搜 生物农药30%悬浮剂 喷几遍就治好了。有虫先杀虫。病毒病害常从顶部开始,生长很慢,几乎不长了,顶部叶子质化就是变脆。

这就能用这个药。

茄子叶子变黄什么毛病

6楼:人设不能崩无限

是茄子黄萎病。它是一种土传病害,由于长期连作重茬引起,部分大棚茄子黄萎病的发生率高达60%以上,已经成为茄子生产中的一大障碍。

黄萎病在幼苗期间很少发病,通常在坐果以后开始发病。病株多从下向上或从半边向全株发展。发病初期先是叶片边缘及叶脉间发黄,慢慢发展到半边叶片或整片叶发黄。

晴天中午叶片呈萎蔫状,早晚尚能恢复,后期病叶由黄变褐,凋萎脱落。严重时整株叶片干枯脱落,只剩茎秆。剥开根或茎皮层,可见维管束变成褐色。

7楼:x浮华一半

灰霉病初期症状 茄子灰霉病多在保护地内发生,且有日趋严重的趋势。通常发生于成株期,

花、叶片、茎枝和果实均可受害,尤其以门茄和对茄受害最重。在幼果顶部及其附近产生水

浸状褐色病斑,扩大后呈暗褐色,凹陷腐烂,表面产生不规则轮纹状的很厚的灰色霉层,失

去食用价值。严重时,叶片也能发病,多在叶缘处先形成水浸状浅褐色病斑,扩展后呈圆形

或椭圆形,褐色并带有浅褐色轮纹的大型病斑,湿度大时病斑上密布灰色霉层。发病后期,

如果条件适宜,病斑连片,致使整个叶片干枯。茎和枝条染病,初生水浸状不规则形病斑,

灰白色或褐色,病斑可绕茎枝一周,其上部枝叶萎蔫枯死,病部表面密生灰白色霉状物,这

种症状很容易被误诊为枯萎病。

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也可以菌核的形式在土

壤中越冬,成为次年的初侵染源。发病组织上产生分生孢子,随气流、浇水、农事操作等传

播蔓延,形成再侵染。多在开花后侵染花瓣,再侵入果实引发病害。也能由果蒂部侵入。 病

果采摘后,随意扔弃,或摘下的病枝病叶未及时带出温室或大棚,最易使孢子飞散传播病害。

茄子灰霉病菌喜低温高湿。持续的较高的空气相对湿度是造成灰霉发生和蔓延的主导因素。

光照不足,气温较低(16~20℃),湿度大,结露持续时间长,非常适合灰霉病的发生。所

以,春季如遇连续阴雨天气,气温偏低,温室大棚放风不及时,湿度大,灰霉病便容易流行。

植株长势衰弱时病情加重。

防治方法

①农业措施 多施充分腐熟的优质有机肥,增施磷、钾肥,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采用高畦栽培,覆盖地膜,以降低温室大棚及大田湿度,阻挡土壤中病菌向地上部传播。注

意清洁田园,及时摘除枯黄叶、病叶、病花和病果,当灰霉病零星发生时,立即摘除病果、

病叶,带出田外或温室大棚外集中做深埋处理。

②生态防洽 温室大棚茄子以控制温度、降低湿度为中心进行生态防治。要求叶面

不结露或结露时间尽可能缩短,所以大棚应选无滴膜扣棚,进行高畦栽培、地膜覆盖、控制

浇水,设法增加光照、提高温室大棚温度、降低湿度等。上午日出后拉开草苫,使棚室温度

保持在28~30℃,32℃以上开始通风。如果早晨棚室温度不很低,相对湿度又较高,可先

进行短时间通风降温,再封闭棚室升温。 25℃时关闭通风口,傍晚盖草苦子之前根据温度、

相对湿度情况,亦可再次适当通风散湿。夜间保持温度16~20℃,最低不低于12℃。如夜

间棚室外最低气温达12℃以上,可整夜通风,以降低棚内温度。如果遇到连阴天气,也要

抓住机会,在中午温度稍高时进行通风。浇水和喷洒农药(喷雾)都应选择晴天上午封闭棚

室时进行,并使温度尽快升至32℃后缓慢放风散湿,如果达不到这一温度,也要在温度较

高时通风散湿。如果条件允许,晚上也要适当放风,降低湿度。阴雨天要避免浇水和喷药。

浇水应采用地膜下浇暗水技术,缩短叶面结露持续时间。

③药剂防治 花期用药可结合使用防落素等激素蘸花保果操作,在配制好的防落素、

2,4-d等激素溶液中按0. l%的比例加入 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或50%扑海因可湿性

粉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发病初期,可选用40%施佳乐悬浮剂 800倍液,或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或40%多·硫悬浮剂500倍液,或36%甲基托布津悬浮剂5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

粉剂1000倍液,或 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40%百可得可湿性粉剂3 000倍

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律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65%抗霉威可湿性粉

剂1000倍液等喷洒防治。每7天1次,连喷2~3次,尤其注意,露地栽培时雨后应立即喷

药。温室大棚还可选用10%速克灵烟剂,或45%百菌清烟剂熏烟,每667平方米用药200

克。还可用烟剂2号,每667平方米每次350克熏烟。也可选用5%百菌清粉尘剂,或10

%灭克粉尘剂,或10%杀霉灵粉尘剂,每667平方米1千克进行防治。烟剂、粉尘剂应于

傍晚关闭棚室后施用,第二天通风。

喷洒药液、施用烟剂、喷施粉尘剂可单独施用,也可交替施用,以各种药剂交替施用

最好。两次用药间隔时间一般为7天左右,用药间隔时间、次数视病情而定。

8楼:匿名用户

茄子黄萎病的识别与防治

症状 茄子黄萎病俗称"半边黄、半边疯",在坐果后开始表现症状,且多自下而上或从一边向全株发展。一开始叶片在叶脉及叶缘间退绿变黄,后发展至半边叶片或整片叶变黄。发病初期病叶在晴天高温时呈萎蔫状,早晚尚能恢复,后期病叶由黄变褐,最终导致干枯脱落,严重时全株叶片变褐以至仅剩茎秆,直至全株枯死。

该病为全株性病害,典型症状有枯死型、黄斑型、黄色斑驳型三种类型,剖检病根、茎、分枝及叶柄可见维管束变褐色,挤捏断面无乳白色浓液渗出,别于青枯病。

防治 (1)选用抗病品种。选择早熟耐低温的品种,如济杂长茄一号,韩国黑龙王长茄,日本新黑珊瑚茄子等。(2)种子处理。

播前温水烫种,用55℃热水浸种10-15分钟,然后催芽播种。(3)轮作。与葱、蒜等非茄科作物实行4年以上轮作。

(4)合理密植。每667平方米(1亩)种植1800-2000株为宜。(5)平衡施肥。

一般667平方米施充分腐熟的优质土杂肥3000-4000千克,苗期磷、钾肥配合,结果期增施氮肥和钾肥。门茄收后每隔5-7天喷施1000-1500倍富万钾液、1500-2000倍芸苔素481等叶面肥料,增强植株的抗逆性。(6)科学浇水。

做到小水勤浇,保持见干见湿,避免大水漫灌,保护地内提倡微滴灌和膜下暗浇。(7)嫁接防病。常用砧木有赤茄、托鲁巴姆、温棚茄砧等。

(8)药剂防治。定植期、始花期和门茄采收后分别用28%的激活离子素500-600倍液灌根,每株0.5千克;发病初期用70%敌克松粉剂500-600倍液,或茄病泰诺500-600倍液,或10%治萎灵水剂200-300倍液,或植康600-800倍液灌根,每株150-200毫升,7-10天1次,连续2-3次。

9楼:匿名用户

黄叶病,应该是缺氮

解决方法:原始的是撒尿

科学的买化肥

10楼:匿名用户

茄子黄萎病

发病特征:

茄子黄萎病,定植后不久即会发病,遇低温定植,发病早且重,但以坐果后发病面积最大,病情最重。发病初期植株半边下部叶片近叶柄的叶缘及叶脉间发黄,后渐渐发展为半边叶或整叶,叶缘稍向上卷曲,有时病斑仅限于半边叶,引起叶片歪曲。早期发病茄株呈萎蔫状,早晚或雨后可恢复,后叶片变为褐色,全株萎蔫,叶片脱光,整株死亡。

严重时,往往全叶黄萎,变褐枯死。该病多数为全株发病,少数仍有部分无病健枝。发病时:

多由植株下部向上逐渐发展,严重时全株叶片脱落。发病株矮小,株形不舒展、果小,长形果有时弯曲。纵切根茎部可见到木质部维管束变色,呈黄褐色或棕褐色。

发病规律:

茄子的黄萎病是真菌浸染引起。病菌以休眠菌丝、厚垣孢子和微菌核随病残体在土壤越冬,成为翌年的初浸染源。病菌通过混有病残体的肥料、带菌土壤和茄科杂草,借风、雨,人、畜及农具传到无病田。

第二年病菌从根部的伤口或直接从幼根表皮、根毛侵入,后在维管束繁殖,并扩展到枝叶,该病在当年不进行重复浸染。发病最适温度为19℃~24℃,菌丝、菌核在6℃时10分钟后致死。一般气温低,定植时根部伤口愈合慢,利于病菌侵入;地势低洼,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灌水不本当及连作地发病重。

防治方法:

(1) 与非茄科或瓜类作物轮作3~4年;

(2) 选用无病种子和抗病品种;施足腐熟有机肥;

(3) 及时拔除病株深埋或烧毁,并在根际土壤中灌注药液消毒杀菌。

(4)种子消毒处理,种子先用冷水预浸3~4小时,再用55℃温水浸种15分钟,阴干备用。

(5)药剂防治方法,定植时施药:茄苗定植时用1菌根消1000倍液浸苗根部,定植后并用此药液灌根,每株灌药液250毫升。7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株500毫升每10~15天一次,连灌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