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入海口周围为什么没有盐场,晒盐场为什么不能分布在河流入海口,那么晒盐场一般分布在哪里?

2020-12-08 07:13:15 字数 5193 阅读 5309

1楼:匿名用户

淡水流入,海水盐度低,空气潮湿,不利于晒盐

晒盐场为什么不能分布在河流入海口,那么晒盐场一般分布在**?

2楼:heart桑切斯

河流入海口.........

淡水盐水交界处你晒什么盐?

浓度这么低你要晒多久?

一般是海边高蒸发区

为什么长江入海口有上海,珠江有广州,黄河没有什么?

3楼:匿名用户

东营是万里黄河入海的地方,是中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的所在地,是黄河三角洲

的中心城市。黄河之黄、草原之绿、大海之蓝,共同绘制了一幅多彩画卷。这里还有中国最完整、最广阔、最丰富的湿地生态系统,著名的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誉为鸟类的天堂。

黄河入海口,位于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黄河口镇境内。地处渤海与莱州湾的交汇处,1855年黄河决口改道而成。这里旷野茫茫,芳草萋萋,国家级保护珍禽四季随处可见。

黄河两岸,林场、芦苇、牧草带植被种类层次分明,黄河如同一条黄龙深入蔚蓝大海,堪称天下奇观。夕阳西下、长河落日的迷人风情,令人神往。

利津以下为黄河河口段,随着黄河入海口的淤积—延伸—摆动,入海流路相应改道变迁。目前黄河河口入海流路,是1976年人工改道后经清水沟淤积塑造的新河道,是一个弱潮陆相河口。

4楼:匿名用户

简单的说就是因为上海那有历史原因 还有地理因素

5楼:羽化雨心

在黄河旁边会被淹死(解放前二千多年中,黄河决口泛滥达1500多次,其中大的改道就有26次。1484年以前,黄河涉流改道在今黄河道以北,最北曾沿太行山麓北流,再折向东流入海。1484年筑太行堤阻水北流,迫使黄河南流入淮,夺淮河道入海,历经约400年,直到1855 年黄河又在铜瓦厢决口东流,夺大清河由利津入海,即今黄河下游河道。

自此以后,人们筑堤防洪,河流泥沙被约束在堤内大量沉积,导致河床日益淤高。每次决口泛滥都给广大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尤其是1938年,国民党反动派扒开花园口大堤,河水淹没了豫、皖北、苏北等66个县,造成5.

4万多平方公里的黄致使1250万**离失所,89万人丧命)

6楼:叶落√知秋

黄河河口位于渤海湾与莱州湾之间,河口潮流作用很弱,潮差通常 只有零点八至一米,潮区界距河口不过二十至三十公里,入海的泥沙约有百 分之四十左右在口门附近堆积。由于河口沙嘴向海外迅速伸展,从而使河槽 纵比降减小,泥沙淤积,河床抬高,迳流宣泄不畅。洪水时发生河道分汊或 放弃旧河槽,另从低洼地寻找新的路径入海。

此后,新的河道又将重复以上 新老套迭的河道发育的历史过程,使尾闾河段一直处于淤积延伸——摆动—

—改道的周期性演变过程中,成为弱潮多沙延伸摆动频繁的堆积型河口。

自 1855 年黄河夺大清河道入渤海的百余年来,其决口改道的范围,北起 徒骇河的套儿河河口,南迄小清河口之间,成为三角洲的南、北缘,以利津 县东的宁海为顶点。近代黄河三角洲的全部面积达五千四百五十平方公里。 如以 1855 年的推测岸线为内界,则 1855 年以后新淤积而成的三角洲部分为 二千九百七十平方公里。

近代黄河三角洲范围内,自 1855 年开始的百余年间,黄河尾闾的决口改 道达五十余次。其中较大的摆动改道有十二次之多①。三角洲上废弃的河道, 鳞次栉比,从而形成放射状的入海水系,发育成典型的扇形三角洲。

综观近 代黄河三角洲海岸的发展过程,其间除去 1938 年至 1947 年因花园口掘堤黄 河改道南泛的几年以外,大致可分为以下四个价段:

1.1855—1896 年黄河改道的初期

1855 年铜瓦厢决口之初,下游入海河道未筑堤防,黄河所挟带的泥沙, 大部沉积在张秋镇以上的冲积扇上,由此下泄至大清河口的水较清,泥沙很 少在河口淤积。史载同治十二年(1873 年)齐河至利津“每有涨溢,出槽不 过数尺,尚可抵御,并无开口夺流之事”②。光绪元年(1875 年)以后,铜 瓦厢以下陆续修筑南北大堤,泥沙淤积于河床,使河床垫高拓宽。

光绪八年

(1882 年),历城桃园决口,下游河道从此以决徙为常态,至光绪二十二年

(1896 年),已是水行地上,河底高于平地。总的情况是,在这四十年内, 黄河泥沙多因河水的泛滥沉积于河漫滩,河口外的堆积相对来说还比较缓 慢。

2.1897—1937 年黄河尾闾大幅度摆动时期

光绪二十三年(1897 年)黄河改道,经民丰以下,从最南面的丝网口入 海,进入莱州湾。这条被称做永丰河的入海水道,行水八年之后,光绪三十 一年(1905 年),又北徙夺徒骇河入海,进入渤海湾③。行水十二年之后,

1917 年,又经铁门关以北分道向东北流入车子沟及钩口。1928 年,复南移至

铁门关以南向东南经由青坨子以北入海。1934 年,又北移经宋春荣沟入海, 直至 1937 年止。这一时期,海岸线随着入海口的改变,自南而北,又由北而 南,反复移动,此涨彼退,遍及整个三角洲海岸,使海岸线向前推移曲折成 花瓣状。

图 4-5 近、现代黄河扇形三角洲的形成

3.1947—1976 年河口向东、向北形成两大沙嘴时期

1938 年,花园口掘堤,黄河改道入淮,三角洲田淤涨转入浸蚀后退,直

① 庞家珍等:《黄河河口演变·ⅰ.近代历史变迁》,《海洋与湖沼》10 卷 2 期,1979 年 4 月。

② 《再续行水金鉴》卷九七。

③ 陆克铭:《踏勘黄河海口情形报告》,《黄河水利月刊》1 卷 5 期,1934 年。

至 1947 年 3 月花园口堵口河复故道时,东行由甜水沟入海。在行水六年期间, 黄河泥沙在口外堆积,形成甜水沟大沙嘴。1954 年,甜水沟入海道淤塞,改 由西河口以北的神仙沟入海。

1964 年,在罗家屋子人工改道,使向北分流至 钩口入海。随着神仙沟、钩口海岸的迅速向海推进,在偏东北方形成神仙沟

——钩口大沙嘴。原来甜水沟大沙嘴的海岸即每年以一百至一百二十米的速 度后退。这一时期,黄河入海道虽两度迁移,但已无泛滥之灾。

黄河泥沙大 量输入河口,年造陆速度达三十三至三十四平方公里,是三角洲增长速度较 快时期。

4.1976 年起改由清水沟入海时期

1976 年 5 月,经过实地勘查,为更利于行水入海,再次人工改道,在西 河口截流,使自军马场附近顺清水沟引河,由甜水沟大沙嘴北侧的小海湾入 海,行水至今。

解放后,由于两次人工改道,使三角洲顶点由宁海下移至鱼洼附近,三 角洲改道摆动的范围也缩小至钩口与宋春荣沟之间,这使海岸演变动力发生 新的变化。今后三角洲海岸的发展趋势,甜水沟与神仙沟两大沙嘴之间的新 河口区,继续猛烈外长。这一新淤涨的称作黄河孤岛的地区,正纵横竖立着 胜利油田的油井,成为平畴沃野的工农业生产基地。

三角洲北部神仙沟—— 钩河口大沙嘴将转入浸蚀后退阶段,三角洲南部甜水沟大沙嘴以南至小清河 口的岸段,则将保持基本稳定或稍有增长的状态①。

随着近、现代黄河三角洲的发育,它正与渤海湾北面的滦河三角洲,从

南北两翼有如发动钳形攻势竞相把自己的三角洲推向渤海湾,使渤海湾越来 越小。但是,黄河初改道由利津入海时,由于潮流受到新河口口门原河道沙 嘴遮掩,海域浅缓,造陆迅速。百余年来,随着河道的延伸及河床摆动范围 的缩小,河流的挟沙能力和海域的容沙能力都相对有了增加,今后的造陆面 积势将出现逐步递减的趋向。

没有大型发展城市是很正常的

长江入海口问题

7楼:林进锋

长江bai入海口侵蚀比较严重的是du北

原因:长江以zhi北的海岸

侵dao蚀专

重于长江以南,导致海岸侵蚀的原因依次属为河流入海泥沙减少、人工采砂、海面上升和海岸工程等。人类活动是导致现代海岸侵蚀灾害的主要因素。沿岸采砂、海岸工程建设、沿岸开采地下水和采伐红树林等,是人类活动直接导致的海岸侵蚀的常见原因,而河流输沙减少和海面上升也受人类活动间接影响所致。

8楼:于安乾

北应该是淡的。亚马逊河和刚果河河口200公里范围内都是淡水,长江的流量虽然不及上面这俩,但也是居于世界第三的,所以我想长江把河口50公里范围内冲成淡水应该不成问题。

为什么长江入海口的长三角地区是中国最富的

9楼:匿名用户

因为长三角地区土地肥沃,在古代利于农业种植。同时由于靠近水,交通便利,平原地区土地广阔,是投资发展的理想地方,所以企业到这里投资,因此发展就快,人民就富有。

10楼:个十白无悔

珠三角和长三角分别是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的简称。 珠三角分布在珠江入海口,长三角分布在长江入海口。地理位置不同。

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入海口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包括广州、深圳、佛山、中山、惠州、东莞、珠海

长江入海口在我国哪个城市

11楼:天天看你苦笑

长江入海口在上海。长江入海口在上海市的长江口,而长江口是长江流入东海的一段水域,全长约为323公里,呈现喇叭形状。长江,是中国水量最丰富的河流,水资源总量9616亿立方米,居世界第三位。

北港崇明岛与长兴、横沙岛之间,或称北水道。西起崇明堡镇港,东至佘山岛,长约80公里,平均宽约9公里。清咸丰十年至1920年为长江入海主要航道,1927年后北港上口老崇明水道逐渐淤塞,口门的拦门沙最浅水深不足5米,航道为南港取代。

今横沙岛以上之北港水深保持在10米以上,基本稳定;横沙岛以下至佘山岛最浅水深仅5米。

扩展资料

古代长江的入海口

根据各方面的资料进行分析,以及根据已发现的古代在海便所筑住的海塘,用每年长江能堆积的泥沙来计算,一般都认为古代长江口大约在镇江、扬州一带。现在繁华的长江口,当时还是一个大海湾。就是在时间上的看法目前还不一致,出入较大。

五六千年来,长江口所以不断东移,主要是由于泥沙的堆积。长江源远流长,水量特别丰富,每年都将大量泥沙带向河口。特别在隋、晋之后,长江流域山区进行较大规模的开垦,刀耕火种,毁坏森林,使土壤遭到侵蚀,长江泥沙更是与日俱增。

大量泥沙堆积在江阴以下的海湾里,越堆越多,渐渐露出海面变成现在的三角洲,只留下埋在地下的贝壳沙带,成了古代长江口的见证人。

12楼:

长江入海口在江苏南通-上海崇明-上海横沙岛-上海浦东外高桥这一段。

13楼:love白琪琪

长江口是长江在东海入海口的一段水域,从江苏江阴鹅鼻嘴起,到入海口的鸡骨礁为止,长约232公里。长江口平面呈喇叭形,窄口端江面宽度5.8公里,宽口江面宽度90公里。

6000~7000年前,长江河口为一溺谷型河口湾,湾顶在镇江、扬州一带。近2000多年来河口南岸边滩平均以40年1公里的速度向海推进,北岸有沙岛相继并岸,口门宽度从180公里束狭到90公里,河槽成形加深,主槽南偏,逐渐演变成一个多级分汊的三角洲河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