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已随秋气改的“改”字写出了怎样的特点

2020-12-08 06:10:32 字数 4371 阅读 4661

1楼:真情爱不悔

游月陂程颢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但逢佳节约重陪可以看出时间点在中秋佳节这是在中秋节诗人与同伴月下同游陂堤,并登上百尺台,观赏秋天景色的感怀之作。中秋节是在秋天,所以接的一定是形容秋天的「万物已随秋气改」开头属于数字的「万」字,第二句要与之成对联的话也是在开头也要是数字,所以第二句为「一樽聊为晚凉开」。

最快的方法为用消去法 (a)万物已随秋气改,水心云影闲相照。(b)水心云影闲相照,万物已随秋气改。 (d)万物已随秋气改,林下泉声静自来。

都属于不可能 查看》

万物已随秋气改的“改”字写出了怎样的特点?

2楼:匿名用户

“改”字写出了万物都变得萧条零落的特点。

诗词原文

《游月陂(bēi) 程颢》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译文月光照在陂堤上,我四处徘徊,北面是耸入云中的百尺楼台。秋天一来,万物都变得萧条零落,姑且趁着水边向晚的凉意,举杯畅饮。水里的云影悠闲地相互照映,林中泉水在静谧中流淌。

世事变化无常何必计较,只要逢佳节便要与友朋相约再来游玩。

麻烦看下语文诗歌鉴赏的答题技巧?会的人说下嘛,打心底谢谢大伙了3k

3楼:匿名用户

悟空:“快放来了我师 傅!不然

自就别怪我用法宝 了!

bai”蜘蛛精du:“切,放马zhi 过来,老娘不dao惧!”孙悟 空拿出一个4g优盘,蜘蛛精脸色大变 !

孙悟空又拿出一个400g硬盘,蜘蛛 精两眼翻白,颤声问道:“谁给你的? ”孙悟空:

“蜘蛛侠。”蜘蛛精**而亡 :“前男友靠不住啊!”

程颢的字.号.朝代.最有名的诗.另一首诗.诗的特点

4楼:孤鹤雪寒

程颢字伯淳,人称明道先生,宋洛阳人。

《游月陂》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赏析〕这是一首纪游诗,也是一首理趣诗。作者在这首诗中,虽然也写了一些较为生动的景物,但其着眼点仍在于抒发自己的人生哲理。所谓“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多么闲静幽雅,这正是作者所追求的境界。

因此他认为世上的事情,可以不必去计较。只要在佳节能约几个朋友相聚就是很大的快乐。诗抒写了随遇而安、不计较得失的

淡泊情怀。

5楼:水漫灵山

程颢 hào (1032~1085),教育家。

字伯淳,人称明道先生,宋洛阳人。与程颐为同胞兄弟,世称“二程”。其家历代仕宦,曾祖父程希振任尚书虞部员外郎,祖父程遹赠开府仪同三司吏部尚书,父程珦官至太中大夫。

自幼深受家学熏陶,在政治思想上尤受父程珦影响,以非王安石新法著称。举进士后,历官京兆府都县主簿,江宁府上元县主簿,泽州晋城令。神宗初,任御史。

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不受重用,遂潜心于学术。《宋史》本传称:“慨然有求道之志。

泛滥于诸家,出人于老、释者几十年,返求诸‘六经’而后得之”。与弟程颐开创“洛学”,奠定了理学基础。在教育上,先后在嵩阳、扶沟等地设学庠,并潜心教育研究,论著颇巨,形成一套教育思想体系。

程颢提出,教育之目的乃在于培养圣人,“君子之学,必至圣人而后己。不至圣人而自己者,皆弃也”。孝者所当孝,弟者所当弟,自是而推之,是亦圣人而已矣”即认为教育最高目的要使受教育者循天理,仁民而爱物,谨守封建伦常。

学《论语》、《孟子》则为“知道”,“读《论语》、《孟子》而不知道,所谓虽多亦奚以为?”《大学》、《中庸》亦不可不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明此理也”而《中庸》“天理也,不极天理之高明,不足以道中庸”。总之,教育必以儒家经典为教材,以儒家伦理为教育之基本内容。

程颢还提出,读书以期“讲明义理”,注重读书方法,“读书将以穷理,将以致用也”,不可“滞心于章句之末”,为此者乃“学者之大患”。同其理学思想一样,程颢的教育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后人为求学统渊源,于他讲学之处立祠或书院以为纪念。

宋仁宗嘉佑元年(1056)于京师讲《易》处(今河南开封繁塔之左)立二程祠。明成化二十年(1489),河南巡抚李衍就二程祠建大梁书院,祀二程于讲堂。另嵩阳书院亦为纪念两程所立。

《嵩阳书院志·序》称:“嵩阳书院,宋藏经处,两程夫子置散投闲与群**讲学地也”。其著述后人辑录为《河南二程遗书》,其中包括杨时编辑之《粹言》、朱熹编辑之《遗书》(即《二程语录本》原本)、《外书》和程颢之《文集》。

《游月陂》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赏析〕这是一首纪游诗,也是一首理趣诗。作者在这首诗中,虽然也写了一些较为生动的景物,但其着眼点仍在于抒发自己的人生哲理。所谓“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多么闲静幽雅,这正是作者所追求的境界。

因此他认为世上的事情,可以不必去计较。只要在佳节能约几个朋友相聚就是很大的快乐。诗抒写了随遇而安、不计较得失的淡泊情怀。

诗歌鉴赏的表达技巧有哪些

6楼:程程and明明

诗歌的表达技巧

1、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

3、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等。

4、篇章结构: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5、思想感情有: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6、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7楼:幻龍£夢

古代诗歌鉴赏题型设计及答题思路

8楼:小牛犇犇

1、抒情手段:

直接抒情 :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事抒情、借古讽今、用典抒情2、描写手法:正侧面描写、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细节描写、白描、色彩渲染、视角的变化

3、 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对比、夸、张、对偶、象征、通感、双关、排比、借代、设问、互文顶真

4、构思技巧:抑扬、以景结情、以小见大、卒章显志、铺垫伏笔、无理而妙

游月陂?程颢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

9楼:d啾囪

小题1:营造了宁静幽雅(或静谧、幽静等)的意境(2 分),描绘了林中泉水淙淙流淌的画面(2 分),表达了诗人闲适(或恬淡、自在)淡泊的情怀(2分)。

小题2:反衬(以动写静,有声衬无声、动静结合,衬托)(2分);用淙淙的泉声更突出了月夜的寂静。(2分)表达了诗人闲适的心境(1分)。

试题分析:

小题1:诗人写了百尺高台、美丽的水光月色、树林和泉声,世上万物都随着秋天的气候而变得萧瑟了,在夜晚的凉风中,不妨开一樽酒畅饮。水中的云影和天上的白云互相映照,树林下的泉声在静寂的夜晚显得格外清晰。

营造了宁静(或静谧、幽静等)的意境,表达了诗人闲适(或恬淡、自在)的心情。

小题2:“林下泉声静自来”一句,树林下的泉声在静寂的夜晚显得格外清晰。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故用了反衬的手法。

其表达效果,要答出语境意和情感意,即用树林下的泉声突出了夜晚的静寂,表达了诗人闲适的心情。

点评:解答“理解诗歌形象”题,实质上是对诗歌抒情主体形象的认知理解,对诗歌意境的体味问题。一般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全诗的意象有哪些;第二,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一个什么样的意境,有何特点;第三,为什么创设这样的意境,即要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高考命题在考查诗歌形象上,也主要考查两点,第一,对抒情主体形象的认知理解,第二,对诗歌意象的体味,包括诗歌的色彩、构成、情味等。在诗歌鉴赏中,对于句子的理解或句子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的理解,往往要说出几层意思,通常是表层义,语境义和情感义等这几个方面。具体需根据诗所表现的情感作具体分析。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游月陂 程颢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万物已随秋气改,

10楼:33389潮跃

答案:反衬(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淙淙的泉声更突出了月夜的寂静。(意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