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七贤在魏晋南北朝工艺中有什么样的内涵和作用

2020-12-08 05:46:20 字数 5679 阅读 4402

1楼:体娱荒原

竹林七贤在南北朝的话,他们是代表一种自由闲散,然后散漫的一种生活态度和生活作风。

2楼:ann安妮宝宝

竹林七贤在魏晋南北朝工艺中有什么样的内涵和作用?竹林七贤在魏晋南北朝工艺中有什么样的内涵和作用?竹林七贤在魏晋南北朝工艺中有什么样的内涵和作用?

竹林七贤在魏晋南北朝工艺中有什么样的内涵和作用?

3楼:匿名用户

竹林七贤在魏晋南北朝工艺中有什么样的内涵和作用,应该没有什么关系

4楼:循环往复永不尽

竹林七贤在魏晋南北朝工艺中,他主要是隐逸的作用,代表着一种文人气节。

5楼:匿名用户

竹林七贤在未经南北朝网友什么样的耐旱作物有很多男孩追你吧。

6楼:匿名用户

竹林七贤代表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主要的文化,他们分布在各个不同的领域。

7楼:王**

竹林七鲜的话,再比男票说话。她都比较不错的

《竹林七贤与荣启期图》.画面突出表现"魏晋风度"有什么内涵

8楼:匿名用户

魏晋南北朝绘画体现当时社会的儒、道、释三者交汇融和思想的影响。历史上表现为自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之后的第二次重要的思想解放时期。淡化神性,人性得到加强,这一时期最显著的思想成果是玄学。

而玄学是儒、道合流的产物。魏晋时期玄学的主要思想是玄学家用道学匡正神学化了的汉代儒学,即是以道注儒,又以儒注道,将儒、道两者完全地融合起来了。正是在这一时期受玄学思想的影响,兴起了清淡之风、山林之好和人物风度之品味。

于是谈风神、论才情、赏诗文、品书画,就是这一时期思想文化的状况,也被人称为“魏晋风度”。发现于南京西善桥南朝墓的砖印壁画《竹林七贤与荣启期图》就是一件具有突出表现“魏晋风度”的作品。从技术上讲,先是按照先前绘好的画本制作成砖模,再在砖上压印成阳线形象,经烧制后按编号砌到墓壁上去,即成此图。

从观念上讲,它是清淡之风、玄学之思在绘画中的表现。

魏晋南北朝的时候为什么叫竹林七贤

9楼:为我心飞扬

魏正始年间

bai(240-249),嵇康、阮籍、

du山涛、向秀、刘伶、zhi王戎及阮咸dao七人常聚在当时的山回阳县(今答河南辉县、修武一带)竹林之下,肆意酣畅,世谓竹林七贤.据陈寅恪先生考,西晋末年,比附内典,外书的“格义”风气盛行,东晋初年,乃取天竺“竹林”之名,加于“七贤”之上,成为“竹林七贤”.“竹林”既非地名,也非真有什么“竹林”.

竹林七贤的作品基本上继承了建安文学的精神,但由于当时的血腥统治,作家不能直抒胸臆,所以不得不采用比兴、象征、神话等手法,隐晦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品行真的放浪形骸吗?

10楼:永远的曼巴

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表面上看起来放荡不羁,其实他们内心对自己有着很高的要求。竹林七贤是魏晋时期的代表人物,士大夫精神在他们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很多的文人都他们当做自己的人生榜样。竹林七贤之所以隐居山林,是因为他们无法忍受人性的微虚伪,无法忍受社会的黑暗,他们不在乎荣华富贵,不在乎金钱美女,他们只在乎自己内心最真实的选择,他们活就要活出自己的样子,他们就是三国时代最不一样的烟火。

竹林七贤有千百个机会能够入朝为官,能够走上仕途之路,能够成为上流社会的人们。但是他们在得到尊贵的身份和至高无上的权利的同时也要以失去自由为代价,成为朝廷**之后就要遵守朝廷规则,就要遵守官场上的规则。官场就是一个大染缸,什么样的人都有,进入官场之后必须要学会和这些人融洽相处,必须能够融入到这个体系当中,有时候要违背自己的本性做事情,甚至做出一位违反道德的事情。

他们外表看上去放荡不羁,完全不遵守圣人之道。但是他们比那些每天口口声声喊着圣人之道背后却做着苟且之事的人要光明磊落得多,他们注重自己的内心世界,他们把自己内心最真实的世界展露在世人面前,毫无保留地表达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感情,这是需要跨越时间和空间的勇气,他们在世人面前是异类,但是他们自己清楚众人皆醉我独醒。

曹操曾经多次征召竹林七贤入朝为官但是他们都采取不合作态度。曹操也不想得罪他们最后没有对他们采取强制措施,司马家族上位之后他想要争取天下士子之心,让世人看到自己的强硬态度,竹林七贤的清闲日子也到头了。

11楼:匿名用户

放荡不羁,只是外表其实,他们是一群斯文的人不会**读诗,喝醉了摔酒瓶他们放浪形骸是把灵魂抽丝茧坦然流露性情里的白云

12楼:阳光的

应该是吧,从他们做的诗词就可以看出他们狂放不羁、潇洒倜傥的形象。

13楼:秋风体育

竹林七贤并不是品行真的放浪形骸,这只是表面现象,他们内心有很高的追求。

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分别是那七个人?

14楼:牙牙的弟弟

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

。1、嵇康

嵇(jī)康(224年-263年 ,一作223年-262年),字叔夜。谯国铚县(今安徽省濉溪县)人。三国时期曹魏思想家、**家、文学家。

嵇康幼年聪颖,博览群书,广习诸艺,又喜爱老庄学说。身长七尺八寸,容止出众。后娶魏武帝曹操曾孙女长乐亭主为妻,拜郎中,调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

嵇康与阮籍等竹林名士共倡玄学新风,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 ,为“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袁宏称其为“竹林名士”之一。

他的事迹与遭遇对于后世的时代风气与价值取向有着巨大影响。嵇康工诗善文,其作品风格清峻。他注重养生,曾著《养生论》。有《嵇康集》传世。

2、阮籍

阮籍(210年—263年),三国时期魏国诗人。字嗣宗。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人。竹林七贤之一。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崇奉老庄之学,政治上则采取谨慎避祸的态度。

景元四年(263)十月,司马昭被晋封位晋公,位相国,加九锡,这是司马昭正式实施其篡权的重要一步。

按照例行公事,由曹魏傀儡皇帝曹奂下诏加封晋爵,司马氏谦让一番,然后再由公卿大臣"劝进",当时阮籍担任步兵校尉之职,也被受命执笔,但阮籍依旧喝酒,等到使者来催稿时,阮籍只好带酒拟稿塞责。

阮籍死于景元四年(263)冬,也就是在他写了《劝进表》之后的一二个月,享年五十四岁。

3、山涛

山涛(205年-283年3月3日),字巨源。河内郡怀县(今河南武陟西)人。 三国至西晋时期名士、政治家,“竹林七贤”之一。

山涛早年孤贫,喜好老庄学说,与嵇康、阮籍等交游。四十岁时,才任郡主簿。大将军司马师执政时,山涛被举为秀才,累迁尚书吏部郎。西晋建立后,升任大鸿胪。

太康三年(282年),升为司徒,以老病归家。次年去世,年七十九,谥号“康”。有文集十卷,已亡佚,今有辑本。袁宏在《名士传》中称山涛等七人为“竹林名士”。

山涛前后选举百官,都能选贤用能。在武帝下诏罢除天下兵役时,他认为不应该废除州郡武备,后来天下混乱,州郡无力镇压,果如其所言。

4、向秀

向秀(约227年-272年),字子期,河内怀(今河南武陟)人。竹林七贤之一。向秀雅好读书,与嵇康、吕安等人相善,隐居不仕。

景元四年(263年)嵇康、吕安被司马昭害死后,向秀应本郡的郡上计到洛阳,受司马昭接见,后官至黄门侍郎、散骑常侍。泰始八年(272年)去世。

向秀早年淡于仕途,有隐居之志。嵇康被司马昭杀害后,为避祸计 ,不得已顺应朝廷威逼拉拢而出仕,先后任黄门侍郎、散骑常侍等职,但“在朝不任职,容迹而已”,选择了只做官不做事,消极无为。

向秀喜谈老庄之学,曾注《庄子》,被赞为“妙析奇致,大畅玄风(《世说新语·文学》)”,惜注未成便过世,郭象承其《庄子注》余绪,完成了对庄子的注释。另有作品《思旧赋》、《难嵇叔夜养生论》。

5、刘伶

刘伶(生卒年不详),字伯伦,沛国(今安徽淮北)人,魏晋时期名士,与阮籍、嵇康、山涛、向秀、王戎和阮咸并称为“竹林七贤” 。

刘伶嗜酒不羁,被称为“醉侯”,好老庄之学,追求自由逍遥、无为而治。曾在建威将军王戎幕府下任参军,因无所作为而罢官。泰始二(266)年朝廷征召刘伶再次入朝为官,被刘伶拒绝。

刘伶现今存世的作品只有《酒德颂》和《北芒客舍》。其作品生动的反映了魏晋名士崇尚玄虚、消极颓废的心态,也表现出对“名教”礼法的蔑视及对自然的向往,后世以刘伶为蔑视礼法、纵酒避世的典型。

6、王戎

王戎(234年-305年7月11日),字濬冲。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白沙埠镇诸葛村)人。三国至西晋时期名士、**,“竹林七贤”之一。

王戎出身琅玡王氏。长于清谈,以精辟的品评与识鉴而著称。最初袭父爵贞陵亭侯,被司马昭辟为掾属。累官豫州刺史、建威将军。后参与晋灭吴之战,吴国平定后,因功进封安丰县侯。

在荆州拉拢士人,颇有成效。又被征召为侍中,迁任光禄勋。历任吏部尚书、太子太傅、中书令、尚书左仆射等职,并领吏部事务。

元康七年(296年),升任司徒。王戎认为天下将乱,于是不理世事,以山水游玩为乐。司马伦杀张华等,王戎因是裴頠的岳丈而被免。又起用为尚书令,再迁司徒。

张方劫持惠帝入长安后,王戎逃奔陕县。永兴二年(305年),王戎去世,年七十二,谥号“元”。

7、阮咸

阮咸(生卒年不详)字仲容,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尉氏)人。 魏晋时期名士,文学家。阮籍之侄,与阮籍并称为“大小阮”;又与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并称为“竹林七贤”。

阮咸在仕途上并不得意,任散骑侍郎时,山涛推举阮咸主持选举,晋武帝认为阮咸好酒虚浮,于是不用他。因质疑荀勖的音律而遭到其记恨,贬为始平太守。后无疾而终,享年56岁。

阮咸精通音律,善弹琵琶,时号“妙达八音”,有“神解”之誉 。存世的作品有《律议》、《与姑书》。“阮咸”这一乐器也是因其得名。

15楼:爱做作业的学生

竹林七贤指的是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

因常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一带)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世谓七贤,后与地名竹林合称。

七人是当时玄学的代表人物,虽然他们的思想倾向不同。嵇康、阮籍、刘伶、阮咸始终主张老庄之学,“越名教而任自然”,山涛、王戎则好老庄而杂以儒术,向秀则主张名教与自然合一。他们在生活上不拘礼法,清静无为,聚众在竹林喝酒,纵歌。

作品揭露和讽刺司马朝廷的虚伪。

在政治态度上的分歧比较明显。嵇康、阮籍、刘伶等仕魏而对执掌大权、已成取代之势的司马氏集团持不合作态度。向秀在嵇康被害后被迫出仕。阮咸入晋曾为散骑侍郎,但不为司马炎所重。

山涛起先“隐身自晦”,但40岁后出仕,投靠司马师,历任尚书吏部郎、侍中、司徒等,成为司马氏政权的**。王戎为人鄙吝,功名心最盛,入晋后长期为侍中、吏部尚书、司徒等,历仕晋武帝、晋惠帝两朝,在八王之乱中,仍优游暇豫,不失其位,但在当时年代不失为明哲保身的无奈之举。

扩展资料

在文章创作上,以阮籍、嵇康为代表。

阮籍的《咏怀》诗82首,多以比兴、寄托、象征等手法,隐晦曲折地揭露最高统治集团的罪恶,讽刺虚伪的礼法之士,表现了诗人在政治恐怖下的苦闷情绪。

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以老庄崇尚自然的论点,说明自己的本性不堪出仕,公开表明了自己不与司马氏合作的政治态度,文章颇负盛名。

其他如阮籍的《大人先生传》,刘伶的《酒德颂》,向秀的《思旧赋》等,也是可读的作品。《隋书·经籍志》著录山涛有集5卷,已佚。

当时社会处于动荡时期,司马氏和曹氏争夺政权的斗争异常残酷,导致民不聊生。文士们不但无法施展才华,而且时时担忧生命,因此崇尚老庄哲学,从虚无缥缈的神仙境界中去寻找精神寄托,用清谈、饮酒、佯狂等形式来排遣苦闷的心情,“竹林七贤”成了这个时期文人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