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甘肃省敦煌市博物馆有感作文,参观甘肃省敦煌博物馆的作文怎么写

2020-12-06 17:38:09 字数 4821 阅读 9277

1楼:暴走的胡莱哈

参观博物馆

双休日,爸

爸带我去参观博物馆。

博物馆大门两边各有四座仿古代辟邪用的是狮子。博物馆分四层。第一层是中国古代青铜馆和中国古代雕塑馆。

第二层是中国古代陶瓷馆。第三层是中国历史玺印馆,中国历代绘画馆和中国历代书法馆。第四层是中国玉器馆。

第四层是中国玉器馆和中国清明家具。

我特地看了中国古代陶瓷馆。它给我们展现了烧制陶瓷的过程,烧制一件陶瓷制品要经过采矿.粉碎.制坯.烧制等无数道程序的劳动才能完成。

参观结束,当我走出博物馆时,再回头仰望那高大的建筑物时,我深深地体会到:中国的历史是一段伟大而不平凡的历史,中国的明天更是一个辉煌而灿烂的明天。

参观甘肃省敦煌博物馆的作文怎么写

2楼:我的v心

在我们人类绚丽多姿、异彩纷呈的历史创造中有四种文化范围最广、自成体系、光芒四射,他们是希腊文化、伊斯兰文化、印度文化和中国文化;而这四种文化在一个地方迷人地交汇过,并被最灿烂的表现出来,这个地方就是中国的文化圣地——敦煌.今天,我们一起来到敦煌莫高窟,亲自体验了莫高窟的无限神奇魅力.

我们来到了第96窟,导游说这座大佛高35.5米呢!是莫高窟第一大佛.

它有十几层楼那么高,站在他脚下,仰望大佛,感觉我们就像一只只渺小的蚂蚁.这么高大的佛像,古代的艺术家却把它雕塑的线条流畅、栩栩如生.

接下来,我们来到第130窟,这座佛高约26米,是莫高窟第二大窟.古代匠师将佛像头部塑的较大,高达7米,超过人体的正常比例.匠师巧妙地利用来自洞窟前明窗的光线在这些面上投下的阴影,使得我们抬头仰视的人觉得佛像五官轮廓分明,高大雄伟、庄严神圣.

由于长期被流沙掩埋,受潮气侵蚀,此画已受到严重损坏.

随后,我们又来到第148窟,这是释迦摩尼的涅槃塑像.佛身长14.7米.

由于涅槃像采用横卧姿势,俗称为“卧佛”或者“睡佛”.塑像虽然经过后代重修,但佛像仍然线条流畅.因为孔子有72个**,所以卧佛身边也有72个**,它们形态各异都站在卧佛后面.

因为这座佛像已经涅槃,所以这个洞窟形状像棺材,洞窟壁上和顶上全部画满了姿态万千、栩栩如生的佛像.

我们又参观了第17窟、103窟、112窟……其中有些洞窟的佛像都被卑鄙的盗贼给盗走了,有的被卖到国外展出.我国珍贵的文物流失了,多么可惜啊!

离开莫高窟,我万分舍不得,心里默默祝愿着:拥有无限魅力、栩栩如生的莫高窟啊,希望你永远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留下灿烂辉煌的一页……

莫高窟有感作文!500字!急!!!!!

3楼:匿名用户

提起去敦煌莫高窟,那是我的一个梦。初识敦煌,是在我十六七岁的时候,看电影“丝路雨花”;那时侯看到电影故事里的工匠们趴在石窟顶部绘制美丽的飞天壁画,这种满壁飞舞的飞天彩画让我感受到敦煌的美。那时侯我就很佩服那些敦煌艺人对艺术的执着追求精神。

并因此,也在我心里绘制了一个飞天的梦。

后来,我进了美院学习雕塑时,就逐渐地对敦煌有了新的认识。我国近代,对敦煌莫高窟进行保护研究的学者,有张大千、王子云、常书鸿等前辈大师;我对敦煌莫高窟的认识,就是沿着这些大师们的足迹开始的。“敦煌学”是一个博大的学科,刚开始对敦煌学的认识主要是从壁画和雕塑开始的。

去敦煌以前我主要是通过一些艺术史和考古学方面的书籍资料了解学习的。如对代表汉魏早期敦煌佛教外来艺术影响的画塑风格、“键陀罗式”雕塑的发展演化;代表后来汉化的魏晋士大夫形象风格的“褒衣博带”式。又如北周的厚拙、北齐的呆纳。

隋朝的头大身小和注重人体璎珞装饰美等。再如美术史家形容曹不兴创造的“曹衣出水”和形容吴道子的“吴家样”的代表画风“吴带当风”。还有象征人间佛国的盛唐气象的彩塑佛像群,其构成是,一佛、二**、二菩萨、二天王、二力士等形式,其造型威严注重整体效果。

象征人间世俗享乐和西天极乐世界的飞天乐舞,以及五代与宋的文雅清秀,还有后期元明清世俗化艺术的拙劣没落等等;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的关于藏经洞敦煌遗书及敦煌周边的地理历史知识,我所学这些敦煌知识构成了我对敦煌向往。

这次,我终于去了敦煌,在此之前我没去过西部,对那边的地理气候一点也不了解,只是想象着很美。当火车走过了漫长的戈壁沙漠,将要开到敦煌火车站的时候,我们还没有看到一点禄色植被;此时放眼望去看到的,只有干枯的河流和被流沙摧毁的长城烽燧,其一段一段残破的摆放在**,衰落的象一尊尊远古时期的战士雕塑,永久性的站在戈壁风沙当中。同车的敦煌朋友告诉我们,敦煌气候很干燥,要我们下车多喝水,看着他们很年轻就显得干枯苍老的面孔,我顿时对守护在敦煌沙漠边沿的文艺工作人员产生了由衷敬意。

一行下了火车,看到周边还是一片荒凉的戈壁,我有点心寒;这种感觉,随着我们坐上去敦煌市里的公交车进入市区,逐渐看到绿洲才渐渐的好了些,同行的几位朋友都不约而同地对敦煌人民能在这片沙漠戈壁当中创造如此美丽城市的奇迹深表谢意。

莫高窟离敦煌市二十五公里,下午在敦煌市稍作休整,第二天一早我们一行就往莫高窟进发。莫高窟建在三危山对面的山崖上,大泉河水从莫高窟的山体下流过,如今大泉河水已近干枯,仅仅滋养着莫高窟下边的一小片灌木,整个莫高窟四周都是被沙漠和戈壁包围着的。莫高窟最早开凿于北凉,之后历有兴建,如今的莫高窟有洞窟七百多个,完整和具有价值的只有四百多个。

除此之外,还有些洞窟毁于历代的**和洪水,现在遗留下来的洞窟,也因为年久失修和历史上人为的破坏,有很多壁画和雕塑需要维修和保护,因此莫高窟现在每年只对游客开放十到十三个有代表性的洞窟。我们的参观主要是在导游的带领下进行的,首先参观的是29窟,导游告诉我们,这个洞窟开凿于晚唐时期,其部分彩绘壁画是后来经过清朝维修的。导游主要介绍了里面的藻井结构和壁画等佛传故事,而我感兴趣的却是里面的佛或菩萨塑像。

晚唐时期的佛或菩萨都塑造的很柔媚,坐落于佛龛当中的释迦佛像看似端庄,但也不再是具有盛唐那种威严和盛气逼人;两边的菩萨则更显得柔媚、其中靠右边的一尊菩萨塑像其左边一手举起靠近鼻端做捻花式,右手下垂手指微翘做弹指式,头部做顾盼姿态,其面容饱满,眉宇舒展,表情爽朗。其余的菩萨,或做回首观望,或嘟静沉思,双目下垂、其手势、表情动态亦各有不同,亦自做着各种撩人的姿势;放佛这里不是佛国世界而是世俗社会的人间交际场。其雕塑塑造手法都是体态修长,衣皱塑造流畅富有质感,造型婀娜;释迦像都是标准的趺伽坐式,面部丰润饱满具有威严。

接下来看了17、328、427、428、231、96、130、148、237、100等窟,其分别有各个朝代不同时期风格的壁画和雕塑,也有些洞窟同时存在着北魏、隋唐、西夏、五代等各个朝代返修或重修过的壁画和雕塑作品,其艺术各显拙劣。如第96窟高36米高的大佛是武则天时期建造的,佛像为“弥勒佛”,其佛像高大威严,造型端坐,神态安详,与别处佛像褒衣博带式不同的是此处佛像身穿龙袍,胸部袍领敞开处塑有女性的胸衣,其突出的地方隐约可见外露的双乳。后来听讲解员说明,才知道此身佛像其实是象征女皇武则天化身的弥勒塑像。

佛像龙袍下半部分的衣纹是清朝维修的,造型显得有些拙劣,还有龙袍下摆的花边纹饰也是清朝画上去的,其风格就显然与整个盛唐雕塑风格不相衬。还有428窟,其窟型是典型的中间塔柱式结构,其佛龛塑造于洞窟塔柱的四面,塑像和壁画都是北魏时期的,主尊释迦做趺伽坐势,身着通肩式袈裟,面带微笑,手持无为印;其两边的迦叶和阿难的塑造对比鲜明,阿难塑造的身体健壮,面型饱满,迦叶就显得身体衰老,面型憔悴布满皱纹,一幅苦行僧的形象。在这个洞窟里面,最吸引人的要数沿塔柱藻井周边的飞天,这种造型的飞天可能是早期西域绘画高手绘制得;跟别处洞窟飞天造型,色彩艳丽彩,彩衣飘带满壁飞舞不同的是,这里绘制的飞天多数都是**造型,其造型有男有女,体态婀娜多姿,然其人体比例结构合理,线条简练。

这种形式的飞天绕塔柱共有一百多身,其群体相互顾盼,整体充满韵侓,同时又有着**般的节奏感,仿佛正引领人们走向极乐世界。下来看到的一些洞窟内容,有著名的佛传故事、佛本生故事、经传故事、五百罗汉成佛等壁画,和一些不同时代的彩塑作品;著名的**琵琶及社会生活题材和乐舞题材的壁画。这些平时都只是在书中看到的壁画内容,一幅幅呈现在眼前,顿时有一种梦幻般的感觉!

还真有点让人思潮翻涌,目不暇接;不由人婉惜时间太短,恨不能常住此处细细揣摩!

藏经洞坐落在17窟的过道左侧,在导游的指引下我们看到所谓的藏经洞不过是五六平米的小夹壁式窟型。洞窟正中放着一尊洪辩法师真身塑像,其身后两侧分别绘有两株象征法师坐法的菩提树,在右边墙壁有一块石碑上边刻有洪辩法师的生平事迹;除此之外洞内空空如也,昔日的文书经卷早已不存。说起藏经洞那真是中国当代所有文化人心里的沉痛之处,藏经洞发现于1900年,当时发现各类文书、经幛、绢画佛像及各种佛教法器五万多件。

其文书当中有纪年的,最早是前秦甘露元年,最晚是北宋景德三年,时间跨越达七个世纪;文书的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史地、宗教、社会生活、科学技术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几乎无所不包;其中有我国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经卷、有手抄的汉隶、篆、行、楷、草等多种书体的文书卷子;有用数十种少数民族及外国文字写成的文书及经书。这些文书经卷资料对研究我国古代的,政治历史,经济文化、宗教民俗,农业科技及边疆少数民族的文化历史等,各个学科都有着非常高的研究价值。藏经洞发现的时间正处于清朝末期八国联军侵入北京的时候,在这个国家政权飘摇欲坠的时刻,还会有谁会去顾惜这个远在沙漠边陲的石窟呢?

更不幸的是此时发现藏经洞的却是一个退伍的士兵,其因生活没着落做了道士,并且是近乎目不识丁,他就是“王元箓”;后来的一些研究敦煌的学者,都把敦煌遗书的失窃怪罪于王道士。最早骗取敦煌遗书的是**人沙碗,再后来是英国人斯坦因和法国人伯希和、日本人大谷光瑞与美国人华尔纳。他们通过种种手段从王道士手里骗取了大量的文书经卷和卷轴画像,还剥去了许多珍贵壁画和彩塑佛像。

直到1910年藏经洞的部分剩余遗书,才在一些爱国人士的呼吁下,被清**受命运抵京城,其路上亦各有零碎遗失。

在敦煌陈列馆里讲解员,给我们介绍看到了斯坦因、伯希和、大谷光瑞、华尔纳、王道士等人的**;同时还看到了一些遗失在国外的敦煌文书的影印**,随行的几位中国游客发出了叹惜声和责骂声。对这些文书**和各人所表现的不同心情,我沉默了许久。转回来的时候,我站在道士塔前,回忆起莫高窟过去所走过的历程,不由得长叹“祸兮福兮”;我想:

所谓的祸是王道士的无知,造成了大量敦煌遗书和珍贵文物的失窃,但也正是这些如今散落在世界各大博物馆的被盗遗书,把敦煌的文化艺术推向了世界。如今的“敦煌学”已经成为一门世界性的学科,“敦煌学”随着我国古代的文化历史一起被世界学者共同研究,这对我中华文明走向世界又何尝不是民族之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