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文言语段,完成下列题目。(16分)

2020-12-06 10:43:26 字数 5228 阅读 1914

1楼:a74啊驯荡

小题1:(1)以……为乐(2)像狗的牙齿(3)使……凄凉(4)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

小题1:(1)潭中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托都没有。

(2)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自上而下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交叉错杂,原来那是竹子、柏树的影子。

小题1:甲文:第二段正面写鱼,侧面写水,表现水的清澈乙文:

这三句话是写月光的高度传神之笔,“积水空明”四个字,来比喻庭院中月光的清澈透明;“藻荇交横”来比喻月下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小题1:甲文:本文描绘了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着意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

乙文:对月夜的景色作了美妙的描绘,真实记录了他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断,透露出他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

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要求具有落实重点词语的能力,不能遗漏,同时要与上下文连贯,有时还要补出省略的主语,同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

小题1:本题考查写景的方法。结合甲乙两文的第二段来分析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结合文章的内容以及文章的写作背景来体会思想感情即可。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小题。(16分)【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

2楼:迷情

小题1:(抄1)以……为乐 (2)大约 (3)到、往 (4)一向、平时

小题1:(1)似/与游者相乐(2)为里监门/以自食小题1:(1)那石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2)灭亡的诸侯国得到复兴,您施德政使它们服从,您的帝王大业就完成了!

小题1:司马迁写《陈涉世家》,是肯定和赞赏陈胜的“首事”之功的,为表现陈胜起义顺应人民的心愿,因此重点写“陈中三老、豪杰拥立陈涉为王”;而《资治通鉴》主要是为了给统治者提供可以借鉴的历史经验教训,陈胜不听张耳、陈馀对天下形势的分析而执意称王,也是导致陈胜起义失败重要原因之一,因此重点写“张耳、陈馀劝阻陈胜称王”。

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后面问题。(17分)【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

3楼:蛤3既

小题1:盖世间之色/其为正也间也/吾知之/独于碧不甚了然。

小题2:(1)成林的竹子(2)大约(3)才(4)比小题3:(1)潭中大约有一百来条鱼,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

(2)青溪的水流激荡,水花像跳跃的珍珠,又像溅落的雪片,这和其它地方的泉水也没有什么不同的,唯独水的颜色最为奇特。

小题4:正面描写:“尤清冽”;侧面描写示例:

作者“下见小潭”时发现“全石以为底”,正因为潭底是“全石”的,泥沙极少,水才能如此清澈,才能一眼看到潭底;俯身再看,正因为“水尤靖冽”,才能看清“百许头”的鱼“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当然也离不开水清。(说出两点即可)

小题5:甲文作者柳宗元先乐后忧,乙文作者袁中道“乐”字贯串始终。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共13分)【甲】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

4楼:云浮

小题1:(1)以……为乐(或:感到快乐)(2)像狗的牙齿那样(3)及,等到(4)这

小题2:(1)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2)树林间月光明亮,甚至连头发都能数清。

小题3:惠因涧 龙井亭 朝音堂

小题4:示例1:都抓住景物的特点来写景。如甲文抓住潭水清澈来写,乙文抓住月夜寂静来写。

示例2:都运用衬托或侧面描写的手法。如甲文通过写日光、鱼影来烘托水清,乙文通过水声来烘托月夜寂静。

示例3:都运用动静结合的写法。如甲文中“影布石上”是静,“往来翕忽”是动;乙文中“草木深郁”是静,“流水激激”是动。

小题1:

试题分析:此题中的课内重点字词只要学习时掌握牢固即可做对,解释课外文言词语时,要以掌握的文言词语的意思为依据,同时要结合文意和句意来理解。

小题2:

试题分析:句(1)翻译时要注意把单音节词翻译成合适的双音节词,同时要注意翻译出原句的音韵美;句(2)只要注意“毫发”这一词的解释即可。对待课外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要结合课内所学的知识和翻译句子的技巧。

小题3:

试题分析:此题由题干中“作者的行踪”可以明确做此题时的角度应为地点,所以在乙文中找出相关地点即可。

小题4:

试题分析:做此题时要注意“描写景物”“共同特点”“任选一个角度”等提示,结合两文划线句子进行具体分析,可供选择的角度不少,可以选择自己最擅长的角度来进行分析。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共11分)【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

5楼:手机用户

小题1:①蛇 :像蛇爬行一样②凄 :使……感到凄凉 ③悉 :全、都④怅然 :失意、惆怅的样子 。

小题2:( b )

小题3:译文: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茎蔓,覆盖着,缠绕着,摇动着,连缀着,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小题4:水、石、树、鱼

小题5:【甲】【乙】两段文字都为借景抒情。【甲】小石潭景物的幽清美激起作者“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

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较为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乙】文中作者借右溪无人赏爱,作者为其刻石铭文,实则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感慨,明显地流露出抑郁不平之气。

小题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注意“蛇”的用法,名词作状语。

小题2:

试题分析:a项中的为可解释为:就是;在c项中的而解释为:但是,然而;d项中的以解释为:因为,凭着。

小题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翻译时要注意“蒙络摇缀”四个字。

小题4:

试题分析:要求学生仔细阅读甲文,注意找全所描写的景物。

小题5:

试题分析:要求从写作背景,写作方法等方面,写出其心情、抒发的感受。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15分)(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

6楼:我是月亮

小题1:(3分)c

小题1:(4分,各1分)①感到快乐②格外(特别) ③通“披”,覆盖 ④ 最终

小题1:①两岸的地势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不能知道它的源头。

②看它虽很宁静,但听起来却很辽远。

小题1:(4分)水清、鱼儿悠闲游动。(或填“潭清、多鱼”)( 2分)两文通过对美好景物的描写,都抒发了作者被贬官后内心产生的无法排遣的凄苦、忧伤的思想感情。(2分)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小题。(共12分)【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

7楼:疾风

小题1:(2分)(1) 可:大约 (2)名:说出 (3) 凄:使……凄凉 (4)以:因为。

小题1:(2分)a d

小题1:(2分)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茎蔓,覆盖着,缠绕着,摇动着,连缀着,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小题1:(2分)②“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③“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小题1:(2分)不设标准答案。意思对即可。

参考:【甲】文写水先正面写水的清澈;再通过潭中鱼“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侧面来表现潭水的清澈。【乙】文是运用对仗手法直接来表现水流的湍急。

小题1:(2分)这样写并不矛盾。文中两次写乐,一次是听到水声心生爱意而“乐”,一次是看到游泳鱼似在和游人逗乐而乐。

但这种乐是转瞬即逝的被贬的柳宗元内心是寂寞悲凉的,再美的山水风光也难以排遣他内心的凄怆,所以寂寥无人的小石潭只会让他觉得不可久居。略

阅读柳宗元“永州八记”选段,完成题目。(15分)【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

8楼:温柔

小题1:①覆盖、缠绕、摇动、连结 ②轻快敏捷的样子 ③忧伤的样子 ④用笼子装 ⑤买,购买

小题2:①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的地方,石底弯曲的部分露出水面,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②如今被抛弃在这荒僻的永州,连农民、渔夫走过也瞧不起它。

小题3:d

小题4:小石潭、小丘景色优美,象征着作者身怀高才美德;都遭遗弃象征着作者怀才不遇、屡遭贬谪的命运。

小题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注意分别解释“蒙络摇缀”4个字的含义,“笼”名词作动词,用笼子装。

小题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注意1句中的“以”“为”的意思。2句中“弃”“陋”的意思。

小题3:试题分析:间接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

小题4:

试题分析:可以从象征手法方面考虑,环境的美好象征柳宗元的高才美德,都遭遗弃象征着作者怀才不遇、屡遭贬谪的命运。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

9楼:血刃

小题1:(1)大约(2)离开(3)想到(4)一起

小题1:(1)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弯曲前行,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2)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小题1:闻水声,如鸣佩环;似与游者相乐;解衣欲睡,月色入户(只写后一句亦可)(共3分,每空1分)

小题1:“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中的“影”是通过鱼的影子来突出小石潭水的清澈;“盖竹柏影也”是通过写竹柏的影子来表现月色的澄澈透明,展现月光下的美好意境。

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有时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要求具有落实重点词语的能力,不能遗漏,同时要与上下文连贯,有时还要补出省略的主语,同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

小题1: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结合文章的内容来体会两个人快乐的原因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作用的能力。此处都是采用了“衬托”的方法,目的是为了突出“水”清。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1)图中A、B两个区域的

1楼 百度用户 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1 淮河 秦岭 2 800 湿润 半湿润 3 0 暖温带 带 4 旱地 水田试题分析 1 图中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两个区域的分界线为e,该分界线的东段是淮河,西段是秦岭 2 界线e大致与我国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相吻合,是我国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界线 ...

阅渎下面这幅漫画,完成后面的两个问题。(4分1)请

1楼 百度用户 1 惊涛骇浪中的一艘大船上,几个乘船人正肢解船体制造着自己的小舟, 1分 大船残破不堪岌岌可危。 1分,意思对即可 2 损大家,利小家,结局将是国破家亡。 2分 或危害集体利益,满足个体利益,最终将大祸临头。 意思对即可。 漫画题首先要观察漫画,看画面有哪些内容,特别注意画面中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