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的题目是《爱莲说》,为什么还要写“菊”和“牡丹”,为什

2020-12-06 08:34:44 字数 4476 阅读 1547

1楼:匿名用户

哈哈,这个我知道啊!这样写的目的就是用菊之爱和牡丹之爱反衬出莲花的出淤泥而不染的高雅情操哇⊙o⊙,很对吧??希望被采纳啊。嘿嘿。

2楼:匿名用户

我个理解应该不是反忖的意思…因为他同样写了菊和牡丹的品质…只是在为下面“予独爱莲之”做铺垫…不然如何引导出自己对莲的独爱…太直接了不好,这你应该懂吧…

3楼:匿名用户

用菊和牡丹来衬托突出莲的高洁品质。菊是正面衬托,牡丹是反面衬托

《爱莲说》本文主要写的是“爱之莲”,为什么还要写“菊之爱”;“牡丹之爱”呢?

4楼:黛妮

一、原因:

1、《爱莲说》中主要写的是莲之爱,还要写菊之爱,起正衬作用,正面映衬莲的高洁质朴的品格;写牡丹之爱,起反衬作用,反衬莲的高洁质朴的品格。

2、这是对比、反衬手法,把菊花的隐逸,牡丹的富贵和莲花的高洁相对比,使“爱莲”这一主题得以加深,没有空洞的说教,而是通过三种形象的对比的高明手法,达到深化主题的目的。

二、《爱莲说》北宋学者周敦颐作品,选自《周敦颐集》,是一篇议论散文。北宋仁宗嘉祐八年(1063年),周敦颐与沈希颜、钱拓共游雩都(今江西省于都县)罗岩,有诗刻石。后来沈希颜在雩都善山与建濂溪阁,请周敦颐题词,周敦颐作《爱莲说》相赠,表明了他对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赞赏。

本文主旨;作者通过描写莲,表明自己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对趋炎附势,追名追利的庸俗世风的鄙弃,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三、附原文如下:

爱莲说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甚爱 一作:盛爱)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也不枝枝节节,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

(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啊!(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四、写作背景:

宋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周敦颐来星子任南康知军。周敦颐为人清廉正直,襟怀淡泊,平生酷爱莲花。 周敦颐来星子后,在军衙东侧开挖了一口池塘,全部种植荷花。

周敦颐来星子时已值暮年(55岁),又抱病在身,所以每当茶余饭后,他或独身一人,或邀三五幕僚好友,于池畔赏花品茗,并写下了散文《爱莲说》。

五、作者简介:

周敦颐,宋营道楼田堡(今湖南道县)人,北宋著名哲学家,是学术界公认的宋明理学开山鼻祖。“两汉而下,儒学几至大坏。千有馀载,至宋中叶,周敦颐出于舂陵,乃得圣贤不传之学,作《太极图说》、《通书》,推明阴阳五行之理,明于天而性于人者,了若指掌。

”《宋史·道学传》将周子创立理学学派提高到了极高的地位。

5楼:匿名用户

用菊和牡丹衬托莲的高洁。菊是正衬,牡丹则是反衬。菊之爱,暗含隐士之风,略有些清寡;而牡丹之爱,则是追名逐利的表现。相比之下,作者就把莲花之于两者的优点给带出来了

6楼:匿名用户

是为了衬托莲花拥有君子的高尚情操,不与世人一样只追求名利。

7楼:匿名用户

对比吧,写出啦喜爱莲花的人并不多,并写出啦我喜欢莲花的理由

8楼:嗯世上我最爱你

作者写菊之爱,牡丹之爱是为了衬托作者对莲的喜爱

《爱莲说》,主要写的是莲之爱。,为什么还要写菊之爱和牡丹之爱呢?

9楼:十月风急

套用现在流行说法,篇幅不够,平行宇宙。以爱菊之人和爱牡丹之人来衬托自己高洁的品格,更具说明力。

10楼:鄂蕊寻婉

以菊作正衬,以牡丹作反衬,突出了莲不同流合污,不孤高自许,通达事理,行为端正,美名远扬,志洁行廉,仪态端庄的品质。

本文主要写的是莲之爱,为什么还要写菊之爱,牡丹之爱呢?

11楼:幸运的王骏杰

以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突出莲之高洁,赋予莲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质,同时表达作者自己洁身自好,不慕名利正直伟岸的高尚情操。

12楼:我是龙的传人

《爱莲说》中主要写的是莲之爱,还要写菊之爱,起正衬作用,正面映衬莲的高洁质朴的品格;写牡丹之爱,起反衬作用,反衬莲的高洁质朴的品格。

《爱莲说》北宋学者周敦颐作品,选自《周敦颐集》,是一篇议论散文。北宋仁宗嘉祐八年(1063年),周敦颐与沈希颜、钱拓共游雩都(今江西省于都县)罗岩,有诗刻石。后来沈希颜在雩都善山与建濂溪阁,请周敦颐题词,周敦颐作《爱莲说》相赠,表明了他对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赞赏。

本文主旨;作者通过描写莲,表明自己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对趋炎附势,追名追利的庸俗世风的鄙弃,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13楼:质量流失

是不是刷采纳的?不是我就答了。

是这样,如过作者一开始就说爱莲,未免有些干巴巴的,写这些是为了衬托,在这里,菊花是正衬,牡丹是反衬.描写菊花和牡丹是为了从正反两面衬托出作者同莲花(君子)一样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也就是说菊、牡丹等等分别象征着不同的人。

14楼:匿名用户

对比啊,象征着三种人,对比

15楼:小石头呵呵呵

文章呢,至少你要说个名字吧

爱莲说中作者主要写的是莲之爱,为什么还要写“菊之爱”“牡丹之爱”呢?

16楼:飘起来的星期六

与莲花形成鲜明对比,用菊花和牡丹衬托荷花的高雅和它的出淤泥而不染,表达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17楼:浪领域

用菊花和牡丹衬托荷花的高雅…和它的出淤泥而不染…

18楼:莎

以陶渊明“独爱菊”,世人“甚爱牡丹”作衬托,突出“予独爱莲”,再以“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之也”作衬托,突出“莲,花之君子者也”;最后用“菊之爱”“牡丹之爱”作衬托,突出“莲之爱”,全文始终用菊和牡丹来衬托莲,彼此对照,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主旨,鲜明地表达了作者对莲的爱。

爱莲说本文主要写莲,为什么还要写菊花和牡丹

19楼:匿名用户

作者用菊和牡丹来衬托莲。

好处是更能衬托出莲的高洁品质,

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20楼:凤罂粟

用菊花和牡丹去衬托出莲花

本文主要写的是‘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为什么还要写菊之爱、牡丹之爱呢?(爱莲说)

21楼:百度用户

用菊和牡丹来衬托,突出莲的高洁品质,菊是正衬,牡丹是反衬。

请采纳,这是我们班老师告诉我们的标准答案。

22楼:雪之蝶恋舞

菊花是正衬,牡丹是反衬。描写菊花和牡丹衬托出作者同莲花一样,君子一样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

23楼:匿名用户

以此来衬托作者的高雅情趣,世人喜欢的东西和作者不在一个层次。

24楼:百度用户

因为它比牡丹好看,所以比较写牡丹之爱,因为牡丹有很多的爱。牡丹最喜欢别人的疼爱

要是你们不信我,那就别写把 我写这个 还得到了 老师的表扬呢!

《爱莲说》主要写作者爱莲,为什么还要谈到菊花,牡丹,用意何在?

25楼:lz老祖

用菊花的隐逸、牡丹的富贵与莲花的高洁作对比,更突出了莲花的形象以及作者对莲花的喜爱,同时也坚定了自己不慕名利,追求纯洁高尚品格,鄙视世俗恶劣风气。

26楼:匿名用户

用菊花的隐逸,牡丹的富贵,衬托出莲的种种美德。以孤傲清高的赏菊者和追求名利的赏牡丹者陪衬爱莲的作者,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7楼:柠檬草德夏天

托物言志,体现莲花的高洁气质 ,更希望自己也能像莲花一样有高洁气质

28楼:莓樱宝贝

作者谈到了菊花和牡丹,是要衬托出莲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