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的《九月》是什么时候的作品?做于哪一年

2020-12-05 20:38:32 字数 5717 阅读 9726

1楼:阿九嘟嘟

《九月》一诗写于一九八六年,写作这首诗的时候,海子已经从北京大学毕业到中国政法大学任教近三个年头。应该说,此时的海子思想上是相对较成熟的,对于世界、生存、死亡、时间与空间等已经建立了一套属于自己的认识框架。这首诗就是诗人思考的结果,认识的反映,它以充满神秘色彩、闪烁神性光芒的意象和独具特色的语言构造,对上述事物进行了诗性的言说与烛照。

海子受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是很深刻的,从存在主义哲学出发自然就可以解开海子诗歌中的重要思想环节。

求海子的《九月》全文?

2楼:花未眠柳暮生

目击众神死亡的草原上野花一片

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

我的琴声呜咽泪水全无

我把这远方的远归还草原

一个叫木头一个叫马尾

我的琴声呜咽泪水全无

远方只有在死亡中凝聚野花一片

明月如镜高悬草原映照千年岁月

我的琴声呜咽泪水全无

只身打马过草原

3楼:365天

海子的诗 九月

目击众神死亡的草原上野花一片

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

我的琴声呜咽泪水全无

我把这远方的远归还草原

一个叫木头一个叫马尾

我的琴声呜咽泪水全无

远方只有在死亡中凝聚野花一片

明月如镜高悬草原映照千年岁月

我的琴声呜咽泪水全无

只身打马过草原

就是这个吧

海子九月赏析

4楼:匿名用户

九月 海子

目击众神死亡的草原上野花一片

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

我的琴声呜咽 泪水全无

我把这远方的远归还草原

一个叫木头 一个叫马尾

我的琴声呜咽 泪水全无

远方只有在死亡中凝聚野花一片

明月如镜 高悬草原 映照千年岁月

我的琴声呜咽 泪水全无

只身打马过草原

孤单寂寞地走向绚美

海子诗《九月》赏析

诗中的主人公是何等的孤独寂寞!这不禁让人想起了唐代诗人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望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一位是峨冠博带的一千多年前的古人,一位是有着一琴一马、戴着眼镜、留着络腮胡子的的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中国青年,但是面对天地、人生却流露出同样的渺小无奈、情思难酬。

他们的诗同样创设了一种空旷、悠远的意境,但如果说陈子昂的诗给我们更多的理性的思考,而海子的诗却借助美妙的意象,简洁凝重的语言攫住了我们的感官,“草原”、“野花”、“明月”、“琴”、“马”、“只身打马过草原”的诗人,色彩鲜明,有物有人融合为天地,这么让人眷恋的世界,反而倍添一分寂寥而悲戚。

海子是一个有奇才华的青年,有一颗不染尘滓的心灵,少年智慧和成熟,极端的理想主义,使他少有朋友,少被认同,那种理想的美在他诗中反复出现,“给每一条河每一条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陌生的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面朝大海,春明花开》)但是现实毕竟是现实!与那经泪洗面的唐代诗人李贺寄托于鬼神的奇思异想一样,海子心中的神祗是死亡,象那众神一样,这样才能有“众神死亡的草原鲜花一片”,从而接近绚美,“接近太阳”。

如果说陈子昂是在哭泣,那么我们衷爱的海子却“泪水全无”,痛彻心扉,追求诗歌,追求爱情,追求理想,而这一切的结果是:“远方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远方除了远一无所有,“远方只有在死亡中凝聚野花一片”,而他”打马过草原“的身影那么无助、孤单,不知飘向何处……

5楼:张玉梅

关于《九月》的解读不计其数,但好像都没有草原生活的经验。个人以为理解海子的《九月》,关键在于头一句的两个意象:众神的死亡和草原上的野花。

这里的众神,不是我们传说中的各路神仙,而是希腊神话中的众神。希腊神话将人类历史分为**、**、青铜、英雄、黑铁五个时代,即人类自身的品质与金属冶炼技术的进步呈反比。按古希腊诗人赫西俄德的观点:

神创造了四五代人类,发现不满意就销毁,但最后一代人不但没有被销毁,他们反而销毁了众神。这样,神性的高贵就没有了,人类退化到群氓的黑铁时代。

草原上野花一片。有过草原经验的都知道,草原上如果长满野花,就意味着草场的退化。就好像竹子开花,随即就死亡了。

因此,海子的《九月》,是感时伤世。如同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一样同样创设了一种空旷、悠远的意境,但面对天地、人生却流露出同样的渺小无奈、情思难酬。

海子诗里的这一片野花,乍看似乎很美丽,其中和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的原上草一样,寓意群小的蓬勃而又**的力量。真正高贵的是众神和王孙,王孙被得志的群小贬得离开长安了,野花盛开的草原上众神也只有死亡一条路。

陈寅恪在悼王国维的《王观堂先生挽词并序》:

……依稀廿载忆光宣,

犹是开元全盛年。

海宇承平娱旦暮,

京华冠盖萃英贤。

……清末苟延残喘终至挺尸的光绪宣统两朝,在陈寅恪眼里,直是开元盛世。陈寅恪当然不是在歌颂晚清的强大。在城头变幻大王旗的**,陈寅恪和孔子一样,觉得礼崩乐坏了,他是在怀念道统体面的贵族时代,而海子的《九月》,是往者不可追的感喟。

《九月》诗里的木头和马尾,是制作马头琴的基本材料,这种蒙古人的乐器,由静止的木头与飘逸的马尾组合在一起,当它呜咽地响起来的时候,张力之下,提示的也是一种本来的局限。

我的琴声呜咽泪水全无。这个时候的海子,骑着张承志的《黑骏马》,高亢悲怆的长调响起来了,它叩击着大地的胸膛,冲撞着低巡的流云。在强烈扭曲的、疾飞向上和低哑呻吟的节拍上,新的一句在追赶着前一句的回声。

众神死亡,孤独的先知,只身打马,走过凝聚着野花一片的草原,看到无知的人们在为野花盛开而赞叹,而留影。先知无法言说,就把远方的风和远方的死亡都留给草原,来到山海关。海子无路可走,火车迎面而来……

6楼:叫那个不知道

《九月》是海子写于一九八六年的一首诗歌,它以充满神秘色彩、闪烁神性光芒的意象和独具特色的语言构造,对所述事物进行了诗性的言说与烛照。

作品有浪漫而又悲怆辽远的基调,是在存在主义思想上产生的作品。好诗歌,耐人寻味,动人心魄。里头隐含着在“草原”这个巨大的时空里,生、死以及自身的存在问题。既神性而又可触。

短短的篇幅中好几处提及死亡,其实不是字面上的“死亡”“众神死亡”——神本无死,神在另一空间存在。存在“比远方更远的远方”,“我”和众神在某一空间是会相遇的。众神死亡人类与神灵的会晤开始出现中断.

瞬间感和折叠感,传承感与撕裂感,历史感和虚无感都无从分辨却又展示在读者眼前.

野花、木头、马尾、琴声……都会在天地融合中与那个理想和追求相通。

海子的诗被人称为神性诗,神性,超于普遍的人性之上,是最纯粹、属于善的那部分人性。所谓天才诗人,就是不依赖任何文本写作的诗人。能够做到的少之又少。

写诗,写的不仅仅是才华,更是观念、修养、学识、思想。人们把世界上最美的状态称为诗境;把心中最美的意念称为诗意;把文字中最精妙的语言称为诗句;把最动人的画面和最能激发人的想像的言外之间秒为诗情……诗境,诗意,诗句,诗情融汇一起,就是动人的诗歌.

我喜欢从总体谈读了九月的感受,诗歌有马头琴,有明月高悬,**与画面交织,有诗人对千年岁月的追述与而今打马扬鞭潇洒.还有内心的呜咽与远在远方的风天籁之声音的共振.诗歌展示了辽阔,孤寂,生与死的纠缠,多维空间的交流.

高远的和细碎的对视.

扩展资料

海子(1964一1989),原名查海生,安徽省安庆人,15岁时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1982年大学期间开始诗歌创作。1983年自北大毕业后分配至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工作。1989年3月26日在山海关附近卧轨自杀。

1984年创作成名作《亚洲铜》和《阿尔的太阳》,第一次使用“海子”作为笔名。从1982—1989年不到7年的时间里,海子创作了近200万字的作品,出版了《土地》《海子、骆一禾作品集》《海子的诗》和《海子诗全编》等。

参考资料

7楼:无人就一个人

死亡是他永恒的主题,麦地是他不舍的情结,还有就是孤寂

海子有首诗叫《九月》。请问它的寓意

8楼:爱佳佳的恐龙

《九月》是海子写于一九八六年的一首诗歌,它以充满神秘色彩、闪烁神性光芒的意象和独具特色的语言构造,对所述事物进行了诗性的言说与烛照。

应该说,此时的海子思想上是相对较成熟的,对于世界、生存、死亡、时间与空间等已经建立了一套属于自己的认识框架。

这首诗就是诗人思考的结果,认识的反映,它以充满神秘色彩、闪烁神性光芒的意象和独具特色的语言构造,对上述事物进行了诗性的言说与烛照。海子受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是很深刻的,从存在主义哲学出发自然就可以解开海子诗歌中的重要思想环节。

扩展资料:

目击众神死亡的草原上野花一片

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

我的琴声呜咽 泪水全无

我把这远方的远归还草原

一个叫马头 一个叫马尾

我的琴声呜咽 泪水全无

远方只有在死亡中凝聚野花一片

明月如镜高悬草原映照千年岁月

我的琴声呜咽 泪水全无

只身打马过草原

海子(1964一1989),原名查海生,安徽省安庆人,15岁时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1982年大学期间开始诗歌创作。1983年自北大毕业后分配至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工作。1989年3月26日在山海关附近卧轨自杀。

1984年创作成名作《亚洲铜》和《阿尔的太阳》,第一次使用“海子”作为笔名。从1982—1989年不到7年的时间里,海子创作了近200万字的作品,出版了《土地》《海子、骆一禾作品集》《海子的诗》和《海子诗全编》等。

9楼:布衣清

关于《九月》的解读不计其数,但好像都没有草原生活的经验。个人以为理解海子的《九月》,关键在于头一句的两个意象:众神的死亡和草原上的野花。

这里的众神,不是我们传说中的各路神仙,而是希腊神话中的众神。希腊神话将人类历史分为**、**、青铜、英雄、黑铁五个时代,即人类自身的品质与金属冶炼技术的进步呈反比。按古希腊诗人赫西俄德的观点:

神创造了四五代人类,发现不满意就销毁,但最后一代人不但没有被销毁,他们反而销毁了众神。这样,神性的高贵就没有了,人类退化到群氓的黑铁时代。

草原上野花一片。有过草原经验的都知道,草原上如果长满野花,就意味着草场的退化。就好像竹子开花,随即就死亡了。

因此,海子的《九月》,是感时伤世。如同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一样同样创设了一种空旷、悠远的意境,但面对天地、人生却流露出同样的渺小无奈、情思难酬。

海子诗里的这一片野花,乍看似乎很美丽,其中和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的原上草一样,寓意群小的蓬勃而又**的力量。真正高贵的是众神和王孙,王孙被得志的群小贬得离开长安了,野花盛开的草原上众神也只有死亡一条路。

陈寅恪在悼王国维的《王观堂先生挽词并序》:

……依稀廿载忆光宣,

犹是开元全盛年。

海宇承平娱旦暮,

京华冠盖萃英贤。

……清末苟延残喘终至挺尸的光绪宣统两朝,在陈寅恪眼里,直是开元盛世。陈寅恪当然不是在歌颂晚清的强大。在城头变幻大王旗的**,陈寅恪和孔子一样,觉得礼崩乐坏了,他是在怀念道统体面的贵族时代,而海子的《九月》,是往者不可追的感喟。

《九月》诗里的木头和马尾,是制作马头琴的基本材料,这种蒙古人的乐器,由静止的木头与飘逸的马尾组合在一起,当它呜咽地响起来的时候,张力之下,提示的也是一种本来的局限。

我的琴声呜咽泪水全无。这个时候的海子,骑着张承志的《黑骏马》,高亢悲怆的长调响起来了,它叩击着大地的胸膛,冲撞着低巡的流云。在强烈扭曲的、疾飞向上和低哑呻吟的节拍上,新的一句在追赶着前一句的回声。

众神死亡,孤独的先知,只身打马,走过凝聚着野花一片的草原,看到无知的人们在为野花盛开而赞叹,而留影。先知无法言说,就把远方的风和远方的死亡都留给草原,来到山海关。海子无路可走,火车迎面而来……

香港迪士尼是什么时候建立的,香港迪士尼乐园是哪一年建立的?

1楼 彩虹兔兔 香港迪士尼乐园于2006缶9月12日开业 香港迪士尼乐园是哪一年建立的? 2楼 魔仙堡小仙女 2005年9月12日 农历八月初九 ,香港迪 士尼乐园开幕。 2004年9月23日,园内的地标建筑睡公主城堡举行平顶典礼,整体建筑是在2005年年中完成的。6月12日首次开放招待员工家属试玩...

一年中什么时候最热,一年最热的时候是什么时候?

1楼 谢绍林高山流水 小暑接大暑,热得无处躲 。7月22日进入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 大暑 。专家提示,大暑节气是一年里最热的时候,公众要当心中暑,小心防晒。 每年阳历的7月22日或23日,太阳达到黄经120度时,即为大暑节气,它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大暑节气正值 三伏天 里的 中伏 前后,是一年中最热...

马可波罗是哪一年到中国的,马可波罗什么时候到中国来的?

1楼 光明正大的匿名 1271年马可波罗离开威尼斯 向南进入地中海 威尼斯在意大利 就是那个大靴子 最上端 稍微玩过大航海时代的人会知道 然后 横渡黑海 进入两河流域 就是现今的伊拉克 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 到达巴格达 继续 从巴格达出发 沿着波斯湾经过霍尔木兹海峡从霍尔木兹上岸 穿过伊朗的一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