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花落尽子规啼”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2020-12-05 17:22:44 字数 3176 阅读 2372

1楼:醉话吟

1、杨花漫天飞舞,飘泊无定;子规(杜鹃鸟)一声声“不如归去”,鸣声凄厉

专。景物的描写属,渲染并烘托了暮春的特定节令和环境,也象徵着飘零之感和离别之痛。

2、以拟人化的手法写月,赋予月亮以人的特性。李白内心悲愁,无可排遣,无人理解。似乎只有月亮才是真正的知音。

“我寄愁心与明月”,诗人只好把满腔悲愁托付给普照寰宇的明月,带给远隔数千里的天涯沦落人。

杨花落尽子规啼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2楼:hajjk双子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表达了作者对好朋友的遭遇的难过和思念。

杨花落尽子规啼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3楼:匿名用户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4楼:佳人醉月

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的离别之痛

杨花落尽子规啼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5楼: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寄表达作者朋友遭遇难思念用月亮自思念带给友

杨花落尽子规啼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楼:小雨淅淅天

是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么,表达了作者对好朋友的遭遇的难过和思念。用月亮把自己的思念带去给好友。

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烘托了作者怎么样的心情

7楼:金牛咲

通过春光消逝时的萧条景况,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抒发作者的飘零之感、离别之恨,表达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

出自唐代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原文为: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译文: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龙标地方偏远要经过五溪。

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暖的月亮,希望它能随着风一直陪着您到夜郎以西。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此诗一说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八载(749年),一说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二载(753年)。当时王昌龄从江宁丞被贬为龙标县(今湖南怀化黔阳县)尉,李白在扬州听到好友被贬后写下了这首诗。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8楼:闲掷葡萄

对朋友被贬的难过的悲伤,对朋友 的思念、不舍之情。

9楼:夏嘎

这句话出自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全诗如下: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创作背景如题,是诗人听说好朋友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尉的消息后写的,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杨花落尽”写景兼点时令。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10楼:阿沾

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里写了杨花和子规鸟。渲染了无限悲凉感伤的气氛。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所作。

原文: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译文: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的时候,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龙标地方偏远要经过五溪。

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

此诗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以抒发感愤,寄托慰藉,表达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首句写出了春光消逝时的萧条景况,渲染了环境气氛的黯淡、凄楚;次句是对王昌龄“左迁”赴任路途险远的描画,显出李白对诗友远谪的关切与同情。

三、四两句寄情于景,对诗友进行由衷的劝勉和宽慰。全诗选择了杨花、子规、明月、风等意象,以奇特的想象力编织出一个朦胧的梦境,虽未追叙与好友昔日相聚的情景和友谊,但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把友情抒发得真挚感人。

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用男女情爱的方式以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西。

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

明月象征着纯洁、高尚,诗人在许多诗中把明月看作通人心的多情物,也只有明月才能同时照亮诗人和友人。

这种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同样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维所形成的巨大的特点之一和优点之一。当诗人们需要表现强烈或深厚的情感时,常常用这样一种手段来获得预期的效果。

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11楼:佳人醉月

杨花和子规鸟。渲染了无限悲凉感伤的气氛。

杨花落尽子规啼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12楼:匿名用户

杨花落尽,子规鸟儿不停地哀啼.

诗人通过丰富而巧妙的艺术想象,将月亮赋予人的情感色彩,真切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诚挚的情谊。

13楼:匿名用户

哀伤愁恻凄切的心情。

14楼:匿名用户

与友人的离别时的不舍

《静夜诗》表达了作者什么心情,7.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1楼 飘渺 仙境 思乡之情啊 修辞应该有比喻 把月光比喻成霜 描写方法借物抒情 借月亮抒发相思 2楼 匿名用户 表达了思乡思家的心情 描写方法是举头忘明月低头思故乡我需要你把分给我谢谢 3楼 匿名用户 1 想念家乡的心情。 2 描写的方法是 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7 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4楼 ...

小石潭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小石潭记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楼 留下一片林 小石潭记,唐朝诗人柳宗元作品。《小石潭记》全名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小石潭记》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 小石潭 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 本文抒情上偏向于浓墨重彩,情感强烈,或抚今追昔,或伤时感怀,或心忧家国,或思亲念旧,以极强的艺...

已亥杂诗后两句表达了作者诗人怎样的心情

1楼 武全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表达了作者虽然辞官回乡,但仍然关心国家和人民命运,不忘报国之志。 2楼 匿名用户 表达了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但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 己亥杂诗 其五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志 3楼 子诚射手 己亥杂诗 其五 浩荡 离愁白日斜 xi ,吟鞭 东指即天涯 。 落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