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抗日战争做出贡献的国际友人简单的介绍一下他们

2020-12-05 14:09:07 字数 5379 阅读 9634

1楼:琼楼登高人为峰

美国的陈纳德。带领飞虎队与日军在空中激战,有力的支援了中国的抗战。

苏联援华航空队,也是一样。在重庆有他们的陵墓。

加拿大的白求恩大夫。在战场上抢救无数的伤员,最后因受到感染,不幸牺牲在中国大地上。

东南亚各国的华人,捐钱捐物,派大量的司机开赴抗战前线,有几千名牺牲在炎黄土地。华人代表是陈嘉庚。现在的厦门大学的原形就是他捐赠的。

2楼:永夜

加拿大、美国援华医疗队

对中国抗日战争做出贡献的国际友人有哪些?

3楼:琼楼登高人为峰

美国的陈纳德。带领飞虎队与日军在空中激战,有力的支援了中国的抗战。

苏联援华航空队,也是一样。在重庆有他们的陵墓。

加拿大的白求恩大夫。在战场上抢救无数的伤员,最后因受到感染,不幸牺牲在中国大地上。

东南亚各国的华人,捐钱捐物,派大量的司机开赴抗战前线,有几千名牺牲在炎黄土地。华人代表是陈嘉庚。现在的厦门大学的原形就是他捐赠的。

在抗日战争时期为中国做出贡献的外国人

4楼:匿名用户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1931年"九一八"事变,特别是 1937年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开始后,全世界反对侵略拥护和平的国家和人民即相继开展广泛的援华活动。至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中国抗战就与欧洲战场、太平洋战场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中国同各同盟国家在世界反法西斯战场上协同作战,直至1945年8月取得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在中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里,许多国际友人千里迢迢甚至远渡重洋来到中国,他们把支援中国抗战当作自己的职责,当作开展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任务。所有这些都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在中国人民抗日斗争史上留下了辉煌的篇章。

一、从事新闻采访

抗日战争时来华外国新闻记者在50人以上。其中著名的有美国记者埃德加·**和夫人海伦·**、安娜·路易斯·斯特朗、艾格尼斯·史沫特莱、伊斯雷尔。爱泼斯坦、哈里森·福尔曼、杰克,贝尔登、西奥多·怀特(自修德),英国记者詹姆斯·贝特兰、冈瑟·斯坦因,德国记者汉斯·希伯等。

他们历尽辛劳访问延安和抗日根据地,忠实报道中**民抗战 情况,揭露日寇的残暴罪行和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动行径,在国内外产生广泛的影响。

开展医疗活动抗战时期在华开展医疗活动的国际友人,有姓名和事迹可考者达38人。其中加拿大美国医疗队有白求恩(加)、帕森斯(美)大夫和琼·尤恩(加)**;印度援华医疗队有爱德华(队长)、巴苏华、柯盛华、木克华、卓克华(后木克华、卓克华较早回国);国际红十字医疗队,有德国的贝尔、白乐夫、顾泰尔、马库斯、王道,波兰的傅拉都、戎格曼、甘理安及夫人、陶维德,奥地利的富华德、严斐德、肯特,罗马尼亚的扬固、何让道及夫人,捷克的何理格、基什,保加利亚的甘扬道,匈牙利的沈恩,苏联的何乐经,英国的高田宜等;单独来华或已在中国就地参加医疗工作的有美国的马海德,加拿大的布朗、麦克卢尔、哈利生,新西兰的霍尔,奥地利的傅莱,朝鲜的方禹馆等人。他们或到前方诊治伤病员,或协助训练医务人员,或参与筹设医疗机构,都在多方面做出颇大成绩。

参加各项建设在战火弥漫的抗战岁月中,还有一些国际友人来到中国参加各项建设。

在抗日战争期间不少国际友人包括战斗员、指挥员及军事观察家等来到中国。在战斗人员中,有以库里申科为首的苏联志愿飞行员大队(连同技术人员700人,牺牲200人)(20),以罗伯特·山德尔、杰克·纽寇克为队长的美军驻华空军人员(牺牲而有姓名可考者数十人);(21)在指挥人员中,有参加晋冀抗战后被我军授衔的原越南籍将领洪水,有美国**派遣出任中国战区统帅部参谋长兼中缅、印美军司令的史迪威;在军事观察人员中有抗战时期来华的美军陆战队的埃文斯·福代斯·卡尔逊,有抗战后期驻延安考察的美军观察组成员谢伟思、多姆凯、戴维斯等。他们置身实际战斗,或浴血奋战,或担任军事指挥,或进行军事观察,对增加抗战实力以及帮助国外了解中国共产党。

增强国际反法西斯力量协同作战都起到积极的作用。

5楼:匿名用户

援华医疗队医生:白求恩,柯棣华;

飞虎队,还有驼峰航线的美国飞行员

抗日战争时国际友人向中国人民伸出援助之手事迹

6楼:莱克攸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广泛同情和大力支持。抗战时期,许多国际友人不远万里,漂洋过海来到中国,帮助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他们有的从事战地医疗救护,有的从事新闻报道,有的从事后方保障和经济技术工作,有的洒血战场……他们把中国人民的抗战作为自己的事业,与自己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把青春、热血乃至生命都献给了中国人民的独立和解放斗争。我们永远铭记这些国际友人的历史功绩和他们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

埃德加·**,美国新闻记者、作家。1936年6月**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著有《红星照耀下的中国》(《西行漫记》),是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抗日战争爆发后,任《每日先驱报》和美国《星期六晚邮报》驻华战地记者。

1942年去中亚和苏联前线采访,离开中国。新中国成立后,曾三次来华访问。去世后一半骨灰撒在了中国。

马海德,美国医生,著名国际共产主义战士,抗战以前来到中国,抗战时期全面爆发后,他在延安担任八路军总卫生部顾问,抗战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为建立、健全边区医疗网络不懈努力,为培训边区医务人员做出了贡献,同时他还担负着接待援华友人、新闻记者等外事工作,新中国成立后申**入中国国籍。

伊斯雷尔·爱泼斯坦,1915年出生于波兰,自幼随父母定居中国。1931年起在《京津泰晤士报》任新闻工作。1937年任美国联合社记者。

1939年在香港参加宋庆龄发起组织的保卫中国同盟,负责宣传工作。抗日战争期间,他努力向世界***道中国共产党领导人、解放区和中国人民的英勇斗争。1957年加入中国籍,曾经任全国政协常委、《今日中国》杂志(原《中国建设》)名誉总编辑、中国工业合作协会国际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福利会理事等职。

柯棣华,国际主义战士,印度医生。1938年参加印度援华医疗队,到中国后先在汉口、宜昌的陆军医院和重庆的市立医院及红十字会医院工作。

泰戈尔,印度诗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创作大量诗篇揭露了日本侵略者的罪行,并号召印度人民和英美等国支持中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亨利·卢斯,美国《时代》周刊创办人,积极呼吁援助中国抗战,抨击日本的侵略行径,他亲自写信给《时代》的全美订户,为中国募得捐资20多万美元。

保罗·罗伯逊,美国著名黑人歌唱家,在纽约用中文和英文演唱《义勇军进行曲》,使得这首激荡人心的歌曲在抗战期间便在世界上产生重要影响。

饶家驹,法国天主教神父,倡议在上海南市成立难民区,保护、收留了10多万难民。南京大**发生后,丹麦人辛波和德国人卡尔·昆德与江南水泥厂30多名职工一起,先后保护了3万多难民。

李约瑟,英国著名科学家,为援助战时中国的科学技术和国防工业做了巨大努力。

汉斯·希伯,德国记者,在敌后采访报道期间,直接参加了抗日战争,以一个战士的身份牺牲在中国战场。

乔治·何克,英国记者,23岁来到战火中的中国,在陕西宝鸡参加了由新西兰友人路易·艾黎和美国记者**等人发起的中国工合运动,从事安排难民、生产军需和民用品、筹集资金转送延安等活动,担任工合在陕西创办的培黎工艺学校校长。1944年何克带着很多孩子经过漫漫征途,将学校迁移到甘肃山丹。1945年夏,他不幸染上破伤风去世,年仅30岁。

路易·艾黎,新西兰人,1927年4月21日来到中国,此后长期居住中国。他与中国人民风雨同舟,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和建设事业奋斗了整整60年。

诺尔曼·白求恩,加拿大共产党员,1938年率领一个由加拿大人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来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为中国抗日军民服务。1939年11月12日以身殉职。

伊万诺沃国际儿童院是一所由苏联创办的专门抚养、教育世界各国共产党人和烈士后代的学校。半个多世纪里,这里先后接收了20多个国家的2000多名儿童,学校的花名册一共留下了117个中国学生的名字,在父辈为革命赴汤蹈火之际,这里给了他们一个相对安定的环境。1941年德国入侵苏联,伊万诺沃被卷入战火,据学校的历史记载,毛泽东之子毛岸英曾参加苏联的卫国战争到过前线,更多的中国学生则参加了支援前线的工作。

7楼:快乐男孩来散步

抗日战争时期来到中国的国际友人

诺尔曼·白求恩1938年春来到中国革命根据地延安,担任军医,援助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后抢救伤员时感染病毒,于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省唐县黄石口村逝世。“飞虎队”全称为“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成立于1942年4月,1946年4月战争结束后解散,创始人是美国飞行教官陈纳德。

爱德加·**,美国著名记者和作家。1928年来到中国。九一八事变后,他亲赴前线采访,写下了一批颇有影响的有关中日战争的报道

8楼:匿名用户

史沫特莱,在生命最后20年,她以全部精力投入到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

9楼:匿名用户

白求恩,事迹:多次调戏红军女战士。。。

不知道拉贝算不算,南京大**中救了不少人。

实际上,觉得当时一起打日本的都算友人:飞虎队,美军,苏军。。。

抗日战争期间,有哪些国际友人帮助过中国啊?

10楼:

1、白求恩

白求恩大夫,加拿大人,中国人民最好的朋友,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来到中国,救治了无数的军民,是一名真正的白衣天使。在抗战的大环境下,如此艰苦的环境,他一直无私的帮助中国。

1939年,白求恩因为给伤员做手术时不幸被细菌感染,后转为败血症,不久之后因病去世,他也永远的留在了这片他曾经战斗过的土地上,被后人瞻仰。

2、马海德

美国医生,著名国际共产主义战士,抗战以前来到中国。抗战时期全面爆发后,他在延安担任八路军总卫生部顾问,抗战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

他为建立、健全边区医疗网络不懈努力,为培训边区医务人员做出了贡献,同时他还担负着接待援华友人、新闻记者等外事工作,新中国成立后申**入中国国籍。

3、伊斯雷尔·爱泼斯坦

伊斯雷尔·爱泼斯坦,又名艾培。1915年出生于波兰,自幼随父母定居中国。1931年起在《京津泰晤士报》任新闻工作。1937年任美国联合社记者。

1939年在香港参加宋庆龄发起组织的保卫中国同盟,负责宣传工作。抗日战争期间,他努力向世界***道中国共产党领导人、解放区和中国人民的英勇斗争。1957年加入中国籍。

4、乔治·何克

英国记者,23岁来到战火中的中国。在陕西宝鸡参加了由新西兰友人路易·艾黎和美国记者**等人发起的中国工合运动,从事安排难民、生产军需和民用品、筹集资金转送延安等活动,担任工合在陕西创办的培黎工艺学校校长。

1944年何克带着很多孩子经过漫漫征途,将学校迁移到甘肃山丹。1945年夏,他不幸染上破伤风去世,年仅30岁。

5、约瑟夫·史迪威

史迪威将军,二战时期中国战区参谋长,当时蒋介石是总司令,史迪威负责指挥远征军,打通滇缅公路。滇缅公路是抗战时期中国的生命线,当时中国面临日军的封锁,国际援华物资只能走滇缅公路,后来日本人进攻缅甸,打到了云南,滇缅公路被切断,这才有了中国远征军。

史迪威受罗斯福的指派,来华参战,他是中国人民的朋友,虽然第一次远征军失败,但是也不能全部归咎于他,一个将军,来到条件艰苦的中国参战,本来就值得感谢,而第二次远征军,中国也真正的成功了,收复了失地,打通了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