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求一种漆器从风格和技法方面的赏析

2020-12-04 20:34:07 字数 5311 阅读 2381

1楼:匿名用户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漆或使用漆,并用漆制作器物的国家。中国漆器工艺具有悠久的历史,并获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几千年来,充满魅力并独具中国气派的漆器作品,是我国艺术史中辉煌的一页,同时也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战国是我国漆器工艺的第一个繁荣期。战国时期由于激烈的社会变革引发的伦理意识和审美观念的变化,使得该时期的漆器工艺得以迅速发展。漆的色调以红、黑两色为主,其特点是“朱画其内,墨染其外”。

器内涂朱红,明快热烈;外髹黑漆,沉寂凝重,红黑对比,衬托出漆器的典雅和富丽,呈现强烈的装饰效果,器物具有稳健端庄之美。

至秦朝时,漆器的制造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手工业门类。与春秋战国相比,秦代漆器制作更为规整、精美,器形、品种丰富,产量增大并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秦代的历史虽不长,但秦代漆器在从春秋战国到汉代的漆器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秦汉漆器的纹饰红黑辉映、飞扬流动,在给人们以强烈视觉冲击和无限遐想的同时,更让人惊叹时人如此丰富、大胆的想象力和娴熟的绘画技法。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在承袭了汉代传统的基础上,漆器开始向多样化发展,工艺装饰手法也更加细致深化。这一时期,漆器纹饰表现现实生活的内容增加,各种各样的飞禽、走兽、草虫入画,舞蹈、**、宴会、狩猎以及人物叙事等叙事性内容,开始较多地出现在漆器上。唐代经济文化繁荣,随着瓷器的普及,漆器的使用价值被**低廉的瓷器所代替,漆器制作逐渐朝着华美富丽的工艺品方向发展。

主要表现为髹漆品种和技法的创新、金银平脱的盛行、螺钿镶嵌的发展、雕漆的出现。

中国传统漆工艺到了宋元时期,制作技术体系已基本形成。主要髹饰品种有一色漆器、堆漆描金、戗金和雕漆。宋代一色漆最为流行,战国、秦汉时期盛极一时的彩绘至此一变而为纯粹漆色的表现,显现出时代审美趣味的嬗变。

王世襄先生曾用一句话概括了明清两代漆工艺的成就:“不同髹饰变化结合,迎来漆器的千文万华”。这一时期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漆工艺有了较大的发展。

两朝分别形成了以“果园厂”、“造办处”为主的宫廷漆器制作中心,形成了**与地方、官作与民作共同发展、互相影响、互相借鉴的局面。这一时期漆器制品除了皇家自用外,还作为贵重礼品馈赠海外诸国。

明清时期常见的漆器有一色漆器、雕漆、填漆、彩绘、描金、堆漆,镶嵌、款彩、戗金、犀皮等。纹饰一变以前的几何纹、动物纹、图案化纹饰占主流地位的传统风格,开始追求生活情趣与自然美。作品题材多取自于自然界景物,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器形种类涉及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以宫廷漆器为例,有宫廷典章类、陈设类、日用类和文玩等。

清代雕漆与明代比较也有显著不同之处,明代漆色暗红,清代鲜红,明代花纹庄重浑厚,清代则较为繁缛纤巧,明代一般为木胎,清代则兼作其他胎质,并且与其他工艺结合,如镶上鎏金铜饰件、珐琅、镌王、雕牙等。清中期以后,漆艺呈现的风格过于纤巧,流于繁琐,艺术创造精神逐渐丧失,雕漆生产逐渐衰落。

从河姆渡新石器时代的朱漆木碗,到楚汉漆文化的繁荣,直至明清达到顶峰,中国漆艺绵延传承,走过了7000年漫长又辉煌的历程。作为一种传统,漆器艺术曾经是中国人观照自然,器以载道的载体。然而,随着生产方式、文化取向与现代艺术观念的嬗变,古老的漆艺面临着形式与内容,在当代文化语境下如何重建现代价值的新的可能性,以及漆艺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的自我定位等,以成为漆艺界必须面对和要做出回答的问题。

笔者作为漆艺界的一员,深切感受到传统与现代的紧张和抗衡,感受到传统文脉、民族手工艺面临的巨大生存压力。面对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局面,中国漆艺应该选择挖掘、整理、保护与继承、创新、发展并举的生存之道。

用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所制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艺品,称为“漆器”。在中国,从新石器时代起人们就认识了漆的性能并用以制器。历经商周直至明清,中国的漆器工艺不断发展,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中国的炝金、描金等工艺,对日本等地都有深远影响。漆器是中国古代在化学工艺及工艺美术方面的重要发明,其技法与种类如下:

描金。在漆器表面,用金色描绘花纹的装饰方法。描金在黑漆地上为最常见,其次是朱色地或紫色地。也有把描金称做“描金银漆装饰法”。

螺钿。亦作“螺填”、“螺甸”,是贝壳薄片制**物、鸟兽、花草等形象嵌在雕镂或髹漆器物上的装饰技法。此种工艺方法起源甚早,周代已流行。从现存唐代螺钿实物看来,当时已有很高的水平。

点螺。点螺漆器是我国传统工艺品。用贝壳、夜光螺等为原料,精制成薄如蝉翼的螺片,再将薄螺片“点”在漆坯上,故名“点螺”。

因点螺用料较一般螺钿镶嵌为薄,而且软,故又称“薄螺钿”和“软螺钿”。现在扬州等地,仍有点螺漆器生产。 金银平脱。

将金银薄片刻制成各种人物、鸟兽、花卉等纹样,用胶粘贴在打磨光滑的漆胎上,待干燥后,全面髹漆二三层再经研磨显出金银花纹,使花纹与漆底达到同样平度,再加推光则成为精美的平脱漆器。这种装饰法,精细费工,材料高贵,但金银宝光与漆色的光泽相互辉映极为华丽,是十分贵重的漆器。

雕漆。在堆起的平面漆胎上剔刻花纹的技法。我国雕漆始于唐代,历史上以元代嘉兴西塘的最为著名。

雕漆大多用鲜明的朱漆,故又名“剔红”。雕漆常以木灰、金属为胎,用漆堆上,少则**十层,多达一二百层,是待半干时描上画稿,施加雕刻的一种髹饰技法。一般以锦纹为地,花纹隐起,精丽华美而富有庄重感。

斑漆。斑漆是两晋南北朝漆饰的一种技法,古时用它作为车乘的装饰。此法因系用两种以上色漆,互相交错,呈现各种花纹,犹如动植物上面的斑纹而得名。

此外,用单色漆显出深浅不同斑纹,也有叫斑漆的。

**可以学习漆器技法

2楼:匿名用户

第一:你想在哪儿学?

第二:你想学什么技法?(漆器髹饰录记载400多种漆器技法);

第三:你想学多久?

第四:你是想当事业学还是职业?

雕漆有哪几种著名的技法

3楼:最爱想家的时候

朱砂是矿物,漆器又名天然漆、生漆、土漆、国漆。故泛称中国漆。为一种天然树脂涂料,是割开漆树树皮,从韧皮内流出的一种白色粘性乳液,经加工而制成的涂料。是属于纯天然的产品。

瓷器和漆器的出现代替了什么的使用价值

4楼:汝瓷笔洗

瓷器和漆器的出现代替了青铜器和陶器的使用价值,因为瓷器和漆器的诞生,它的制作、使用等方面有点非常特殊,所以很快就代替了青铜器和陶器,谁知时间的延长,瓷器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漆器目前仅限于陈设和工艺方面的制品。谢谢

谁知道关于唐代漆器的特点

5楼:匿名用户

唐代漆器达到了空前的水平,有用稠漆堆塑成型的凸起花纹的堆漆;有用贝壳裁切成物象,上施线雕,在漆面上镶嵌成纹的螺钿器;有用金、银花片镶嵌而成的金银平脱器。工艺超越前代,镂刻錾凿,精妙绝伦,与漆工艺相结合,成为代表唐代风格的一种工艺品,夹绽造像是南北朝以来脱胎技法的继承和发展。剔红漆器在唐代也已出现。

唐代漆器的装饰摆脱了殷周以来古拙的风格,表现出浓厚的世俗性。一改过去以动物纹为主的基调,开始面对自然和生活,出现了大量花草飞禽、出行游乐等世俗化的生活场景,将人们领入到一个鸟语花香的春天意境。这种富丽、丰腴、典雅和富有生命力的艺术风格表现了鼎盛时期的封建经济和文化的时代特点。

6楼:

唐代,国力强大,经济文化繁荣,国际交流广泛,到处都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气象。唐代城市手工艺有了新的发展,其他手工艺的发展促进了漆器业的繁荣。

这时期漆器产品种类数量增多,技艺精湛,漆器已列为唐**税收实物之一。据《唐书地理志》所记襄州、澧州等地均以漆器为贡品。随着青瓷制造技术的逐步成熟及其社会化的趋势,作为一般意义上的漆器日用生活品,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让位于更呈大众化的瓷器,而漆器则由日常生活向着贵族专用装饰华丽的工艺品方面发展。

这一特征在唐代表现得最为明显。五代十国时期,由于战争连年不断,中原地区手工业的发展受到阻碍,但长江以南地区因受战争破坏较少,漆器制作仍有所发展,这时期金银镶嵌漆器更加精致。

隋唐五代时期漆器品种不断丰富和精致,有生活日用品,如碗、盘、盒、盂、钵、盏、勺、册匣、镜、瓶、宝盝、镜盒、琴等,也有工艺品。其器形变化多端,圆形器物口沿喜用多曲形,方形器物喜用委角形。

唐代漆器胎质除有木胎、皮胎、夹纻胎外,出现了木条圈卷工艺。其胎质制法与传统方法均不相同,具体做法采用很窄的薄杉木条,一圈圈卷制成器形,匀裱麻布,然后髹漆,胎质既轻、薄,又坚牢耐用,还易脱水保存。

唐代漆器装饰工艺富丽堂皇,各种新工艺技法相继问世,金银平脱、雕漆和螺钿镶嵌工艺相当发达,出现了金银平脱和螺钿等费料、**昂贵的漆器,使得这个时期漆器的装饰华丽精美,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漆器的制作步骤

7楼:春素小皙化妆品

1、制胎。漆器工艺的胎身常用木胎和脱胎两种形式。制作木胎漆器要精选纹理细不变形的优质木材制作榫卯无缝式木胎;而脱胎则是以泥土、石膏等塑成胎坯,以大漆为粘合剂,用苎麻布或者丝绸布在胚胎上逐层裱,待 阴干后脱去原胎留下漆布雏形,再经过上灰底、打磨等多道工序制成坚实轻盈的胎体。

2、采漆

剔犀工艺使用两种以上天然大漆(天然大漆它是指从漆树上刻下来的漆液,也叫生漆、国漆)在一定的胎体上有规律、有层次的交替髹涂累积到一定厚度(一般需要髹漆百余道,历时四个月之久)。

大漆采自漆树,每年三伏天,漆农用河蚌壳破开树皮,在树木上划开如柳叶刀的刀口,树体就会渗出乳白色液体,顺着柳叶口缓缓流入竹筒,然后让有经验的工匠制成大漆。

3、髹漆

每一件漆器剔犀工艺品都是用黑红两种颜色的大漆髹漆,至少要有5个红色层和5个黑色层组成,每个色层要经过数十遍上漆来覆盖下方色层,而且每遍上漆厚度要一致,每一遍上漆都要在恒温恒湿的地窨中用24小时氧化,历经百余天,历经百遍涂漆,才能达到剔犀漆器工艺品需要的厚度,这就是传统手工艺的功力和艰辛所在。

4、描绘

纹饰为描绘剔犀工艺的外在美丽纹饰,再用刀加以剔刻,因刀口断面清晰,层层漆纹大都以回旋生动,流**如的云纹回钩组成。

5、剔刻

剔刻为漆器剔犀工艺重要步骤之一,通过掀、挠等工艺步骤,使其红黑相间的纹饰呈现在我们眼前。

6、推光

推光为漆器剔犀工艺的最后一个步骤,用老旧房子上的灰砖粉末细细打磨漆器剔犀工艺品的每一个角落,用适当的力度,上百次的打磨,才能抛光出灿烂的漆器剔犀工艺品。

扩展资料

漆器在收藏时应注意避免阳光曝晒、烟熏,收藏室的湿度和温度不宜急剧变化,避免忽干忽湿,最好把漆器放在温度和湿度比较恒定的房中。

许多制作精美的古代漆器,即使长期埋藏在潮湿的地下或干燥的沙漠中,也能保持光艳如新,但出土后会因环境湿度变化大而出现变形、变色等现象。这是因为空气过于干燥,漆器容易发生断裂,湿度过大,则易出现变形和脱漆。

收藏时不要把漆器放得离地太近,也不要把其放在铺设海绵的地上,因为地上湿气大,海绵的吸水力又比较强,久置于地易使器物发霉脱漆。

在移动漆器时应轻拿轻放,不要与坚硬、锐利的物体碰撞或摩擦,避免剧烈的震动。因为有的漆器在地下埋藏千年,胎质易变得疏松,稍不注意,就会损坏。同时,盐、碱等物质对漆器有一定损害,要远离这些东西。

漆器的收藏还应注意防尘。如果有灰尘积淀,可用鸡毛帚和柔软的毛刷轻轻清理,或用棉纱布擦拭。如果器物表面沾上污垢,可用洗涤剂清洗或用棉纱布蘸上少许食用油轻轻擦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