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论证中用的正三点(因为)与倒三点(所以)是怎么来的啊

2020-12-04 18:26:32 字数 6256 阅读 5154

1楼:匿名用户

8世纪初还没有人以“∵”表示“因为”。至1805年,英国出版的《大众数学手册》中才首次以“∵”表示“因为”,但还没有以“∴”表示“所以”的应用那样广。到了1827年,由剑桥大学出版的欧几里得《几何原本》中分别以“∵”表示“因为”,及以“∴”表示“所以”。

这用法日渐流行,且沿用至今。

雷恩是首个以符号表示“所以”(therefore)的人,他於1659年的一本代数书中以“∴”及“∵”两种符号表示“所以”,其中以“∴”用得较多。而该书1668年之英译本亦以此两种符号表示“所以”,但以“∵”用得较多。琼斯於1706年以“∴”表示“所以”。

至18世纪中,“∵”用以表示“所以”至少和 “∴”用得一样多。

2楼:匿名用户

搜狗拼音输入法多得是

3楼:匿名用户

. . .

. . . 因为和所以

用三个点表示“因为”所以”怎么表

4楼:梦色十年

∵因为,∴所以。

∵数学专用术语,表示“因为”的意思。

∴(所以)是瑞士数学家johann rahn 首先使用的。他在1659年出版的一本数学书teusche algebra 里以「∴」及「∵」两种符号表示「所以」,其中以「∴」用得较多。

考研的时候可以用因为所以的那种三个点的符号吗??? 200

5楼:北极星

当然可以,当然只能用在数学科上面,数学语言来的,世界通用

6楼:一颗蘑菇草莓

数学可以 别的科目不可以 因为所以 这几个符号是只针对数学的 别的科目不承认这个符号 国际上也不承认

如何有数到形地来证明不共线的三点确定一个圆,例如已知三点坐标(不共线),求证。ps:初三数学!

7楼:我49我

设三个点a(x1,y1) b(x2,y2) c(x3,y3) ,圆心p(x,y)

ap=bp

(x1-x)^2+(y1-y)^2=(x2-x)^2+(y2-y)^2

2(x1-x2)x+2(y1-y2)y=x1^2+y1^2-x2^2-y2^2

y=-(x1-x2)/(y1-y2) *x+ ( x1^2+y1^2-x2^2-y2^2)/(y1-y2)

所以p在斜率为-(x1-x2)/(y1-y2)的直线上,(这就是ab的中垂线方程)

同理,p在ac的中垂线上,斜率为-(x1-x3)/(y1-y3)

因为abc不共线,所以(y1-y2)/(x1-x2)≠(y1-y3)/(x1-x3)

两直线斜率不等,必交与一点,即圆心一定存在,所以不共线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8楼:白羊筱筱

有三点坐标不共线可以知道这三点可以组成一个三角形,然后设圆的标准方程将这三点带进去就可以证明不共线的三点确定一个圆了

高中数学:向量的三点共线定理在考试中需要证明吗?还是直接在考试中用结论?(针对解答题)

9楼:风信子花

这个不需要证明的,可以直接用

10楼:queen馨缘

可以直接用,但前提是你找到了他们之间的关系,所以直接写好式子就可以用

11楼:成功需要坚持

不需要证明直接引用就可以了

12楼:匿名用户

不需要,可以在大题中直接引用

高一 恐惧数学 求解

13楼:匿名用户

高中数学的特点概括地说,有以下三点。

1、知识的抽象性大

在初中学习的“函数”的基础上,高一又要学习“集合”、“对应”、“映射”等更为抽象的知识。高一的立体几何也削弱了直观性而突出了抽象性和空间的想象能力。这就是说思维要从直观,经验型向抽象,理论型过渡。

2、知识的密度增大

由于年龄的增长,接受能力、理解能力也在提高。同时高中数学教材的内容多而杂,这就决定了高中数学每节课的内容较初中时要多,即密度加大了。教师在教法上也随之有所变化。

初中时教师常常把知识掰开揉碎地细讲,同时还选相当数量的习题去巩固这一知识;而在高中却常常是在新知识的开始阶段,例题即有一定的坡度。尤其强调知识的“以旧带新”和“横向,纵向的沟通、联系”。一节课下来,似乎是听懂了,但一遇到作业常常感到知识的运用不熟练,思路不通畅。

似乎总感到新知识没有完全掌握,更新的知识又接踵而来。

3、知识的独立性大

初中知识的系统性是较严谨的,平面几何尤其如此,这个系统给我们学习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因为它便于记忆,又适合于知识的提取和使用。因此,平面几何的知识使人长久不忘,记得清,用得上。

但高中的数学却不同了,除了立体几何、解析几何有个相对明确的系统(与平面几何相比也不成体统),代数、三角的内容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因此,注意它们内部的小系统和各系统之间的联系成了学习时必须花力气的着力点,否则,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必然会欠缺。

参考资料:高一数学成绩下降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初中毕业生以较高的数学成绩升入高中后,不适应高中数学教学,相当多的高一学生数学不及格,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少数学生甚至对学习失去了信心。前几年,不少学校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只注重升学率而忽视了合格率。现在高中搞会考制,上述问题引起了各校足够的重视。

本文对高一数学成绩大面积下降谈谈造成的原因及应采取的对策。

一、高一数学成绩大面积下降的原因

1.初、高中教材间梯度过大。

初中教材偏重于实数集内的运算,缺少对概念的严格定义或对概念的定义不全,如函数的定义,三角函数的定义就是如此;对不少数学定理没有严格论证,或用公理形式给出而回避了证明,比如不等式的许多性质就是这样处理的;教材坡度较缓,直观性强,对每一个概念都配备了足够的例题和习题。而高一教材第一章就是集合、映射等近世代数知识,紧接着就是幂函数的分类问题(在幂函数中,由于指数不同,具有不同的性质和图象)。函数单调性的证明又是一个难点,立体几何对空间想象能力的要求又很高。

教材概念多、符号多、定义严格,论证要求又高,高一新生学起来相当困难。此外,内容也多,每节课容量远大于初中数学。这些都是高一数学成绩大面积下降的客观原因。

2.高一新生普遍不适应高中数学教师的教学方法。

高一学生普遍反映数学课能听懂但作业不会做。不少学生说,平时自认为学得不错,考试成绩就是上不去,追究其原因是初中教师重视直观、形象教学,老师每讲完一道例题后,都要布置相应的练习,学生到黑板表演的机会相当多。为了提高合格率,不少初中教师把题型分类,让学生死记解题方法和步骤。

在初三,重点题目反复做过多次。而高中教师在授课时强调数学思想和方法,注重举一反三,在严格的论证和推理上下功夫。又由于高中搞小循环,接高一课程的教师刚带完高三,他们往往用高三复习时应达到的难度来对待高一教学。

因此造成初、高中教师教学方法上的巨大差距,中间又缺乏过渡过程,至使高中新生普遍适应不了高中教师的教学方法。

3.高一学生的学习方法不适应高中数学学习。

高一学生在初中三年已形成了固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他们上课注意听讲,尽力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但课堂上满足于听,没有做笔记的习惯,缺乏积极思维;遇到难题不是动脑子思考,而是希望老师讲解整个解题过程;不会科学地安排时间,缺乏自学、看书的能力,还有些学生考上了高中后,认为可以松口气了,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

上述的学习方法,不适应高中阶段的正常学习。

教辅书不必多,想来你们重点班选的资料一定不错的,就把那本书吃透,把所有的题弄懂(对于高中来讲,这就已经很难了),再就是学会总结同类题、相似题,注意错题搜集,那么你就绝对能学好了。

14楼:匿名用户

你好:看了你的描述,估计是心理因素占了主要位置,解决问题,首先要解决心理问题,树立必胜的信心!也许你的某一次考试数学失误了,所以在心理上造成阴影,所以在以后的学习及考试中就会出新你所描述的现现象。

你在小学时曾是奥数班的,能力及大脑都没有问题,你应该坚信,你的数学能力并不比别人差,只是没有发挥好罢了!其次,还是要多用功,你说你不是一个很勤奋的人,这一点要克服,俗话说熟能生巧,还是要努力钻研了,但也不是采取题海战术,重点是掌握概念,理解定义,张熟悉解题方法!不要死扣难题怪题,看懂例题,完成作业,适当做练习就可以了。

最后你问市面上有什么好的教辅书最好,我觉得真的没有必要,因为教科书讲解的比一般的书籍都要详细,课上认真听讲,课下都做练习,每天的学习当天搞懂,不留包袱,相信你的数学成绩一定会搞上去的!

相信自己!大脑没问题!能力更没有问题!!!

15楼:九月

其实是你自己多想了

首先数学是一个锻炼人逻辑思维的科目 你要的做到现在不是一下提高多少分数或是什么

主要首先是信心 不要怕 要给自己良性的心理暗示 你想你都能考进重点班 证明你自己不是最差的 还有更差的 在说了 现在你还有这么急的心理证明你是想学的

至于学习的方法问题 主要是多做 数学公式不多 要记忆也不多 主要是对公式的理解记忆 不要死记硬背 须知记得东西越多也证明你没学好

还有就是量的问题 你现在这个阶段不要做太多题 一个是你很难安下心来做 在说这也是有一个阶段的 你要做到的就是不管你做多少 一定要很认真 要去做对 严谨是数学一个大的难关 动笔就要满分 多少反正是其次的问题 因为你高三快高考的时候 是会有大量练习的机会 现在主要是锻炼你的严谨 不要犯低级错误 我就有些学生自以为很聪明总不喜欢动笔 数学就是无论什么计算或是简单或是难 就是一定要对 这样锻炼你自己

16楼:匿名用户

注意总结吧,上课多注意老师

的思路,别太纠结答案,做题的时候行成自己的思维方式,然后同类题脑子里过一遍想清楚做法就行,不用再做了。比题海战术好多了。

个人比较懒,真心不想题海,上课还会小小走神,所以方法也比较懒人化,不过还蛮有效的。希望对你有用。。。

还有,个人觉得奥数挺坑爹的,上面的题做不出来别太纠结。。。。

17楼:soda空欢喜

我们高中都在做《王后雄》,到了高三都是《五年高考三年模拟》

数学读后感(初中)

18楼:匿名用户

华罗庚故事

成功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件幸运的事

,但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获得成功。成功不是路边的小石子随处可捡,也不是田间的小草随意可觅。要成功,需要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在这期间是要经过许多挫折的。

1930 年的一天,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坐在办公室里看一本《科学》杂志。看着看着,不禁拍案叫绝:“这个华罗庚是哪国留学生?

”周围的人摇摇头,“他是在哪个大学教书的?”人们面面相觑。最后还是一位江苏籍的教员想了好一会儿,才慢吞吞地说:

“我弟弟有个同乡叫华罗庚,他**教过什么大学啊!他只念过初中,听说是在金坛中学当事务员。”

熊庆来惊奇不已,一个初中毕业的人,能写出这样高深的数学**,必是奇才。他当即做出决定,将华罗庚请到清华大学来。

从此,华罗庚就成为清华大学数学系助理员。在这里,他如鱼得水,每天都游弋在数学的海洋里,只给自己留下

五、六个小时的睡眠时间。说起来让人很难相信,华罗庚甚至养成了熄灯之后,也能看书的习惯。他当然没有什么特异功能,只是头脑中一种逻辑思维活动。

他在灯下拿来一本书,看着题目思考一会儿,然后熄灯躺在床上,闭目静思,开始在头脑中做题。碰到难处,再翻身下床,打开书看一会儿。就这样,一本需要十天半个月才能看完的书,他一夜两夜就看完了。

华罗庚被人们看成是不寻常的助理员。

第二年,他的**开始在国外著名的数学杂志陆续发表。清华大学破了先例,决定把只有初中学历的华罗庚提升为助教。

几年之后,华罗庚被保送到英国剑桥大学留学。可是他不愿读博士学位,只求做个访问学者。因为做访问学者可以冲破束缚,同时攻读

七、八门学科。他说:“我到英国,是为了求学问,不是为了得学位的。”

华罗庚没有拿到博士学位。在剑桥的两年内,他写了 20 篇**。论水平,每一篇都可以拿到一个博士学位。其中一篇关于“塔内问题”的研究,他提出的理论被数学界命名为“华氏定理”。

华罗庚曾说:“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真理的长河中有无数礁石险滩。只有不畏攀登的采药者,才能登上高峰觅得仙草;只有不怕巨浪的弄潮儿,才能深入水底觅得骊珠。

”科学上的每一个真理都是在经历无数次的挫折、失败之后才得出的。我们要正视挫折,正确对待挫折,只有这样,才能让挫折变成我们走向成功的阶梯。

华罗庚以一种热爱科学,勤奋学习,不求名利的精神,献身于他所热爱的数学研究事业。他抛弃了世人所追求的金钱、名利、地位。最终,他的事业成功了。

华罗庚把科学研究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起来。华罗庚把数学应用到工农业生产上,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挫折可以战胜,挫折孕育着成功,而前提是具有坚定的信念和勇往直前的精神。当具备了这些条件之后,挫折就会被你踩在脚下,明天就是拨开浮云见丽日之时。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