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艺术鉴赏属于人文类还是自然类

2020-12-04 14:49:49 字数 6105 阅读 8799

1楼:匿名用户

人文类。

园林,是人造风景,用以体现的是文化与思想修养,所以应该归于人文类

2楼:匿名用户

既然有鉴赏 当然是人文了

3楼:匿名用户

人文学家看就是人文类,普通人看就是自然类!

园林艺术鉴赏是什么

4楼:侠剑天涯

园林艺术是一种实用

和审美相结合的艺术, 由于时代、 民族、地域、环境等因素影响内而表现形式存在容

区别,又因优秀造园者的社会实践、审美意识、审美经验、审美修养、审美想象、审美理想和审美意趣的不同,使园林艺术呈现了五彩缤纷、美不胜收的风姿。 中西方园林在各自思想、文化的基础上 形成了各自独有的形态。

中国园林艺术怎么样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5楼:匿名用户

建筑物与自然环境的完美结合,天人合一,融于自然。比如漏窗的设计,或者用自然精致遮蔽建筑物,很多学名。

中国古代园林的常见构景手段:

名称:抑景、添景、夹景、对景、框景、漏景、借景、移景。

添景与夹景:添景讲的是主景与过渡景的前后关系;夹景讲的是主景与两侧景物的关系。

框景与漏景:漏景必须通过漏窗;框景可通过门、窗、洞,或乔木树枝抱合成的景框。

借景的种类: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

这些都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6楼:爱看美女的猫咪

人与 植物与 动物 并存

中国园林艺术有哪些特点?

7楼:匿名用户

通过园林的形象所反映的情意使游赏者触景生情产生情景交融的一种艺术境界。

历史溯源在中国文化土壤上孕育出来的园林艺术,同中国的文学、绘画有密切的关系。园林意境这个概念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东晋到唐宋年间。当时的文艺思潮是崇尚自然,出现了山水诗、山水画和山水游记。

园林创作也发生了转折,从以建筑为主体转向以自然山水为主体;以夸富尚奇转向以文化素养的自然流露为设计园林的指导思想,因而产生了园林意境问题。如东晋简文帝入华林园,对随行的人说:“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有濠濮间想”,可以说已领略到园林意境了。

8楼:匿名用户

本与自然,高于自然

建筑美与艺术美的融柔

9楼:受秀荣竺棋

每个朝代

园林特点不一样。

中国园林自从唐代出现了诗人画家自成一派的"诗画园林"以来,及至现代,园林景观的布局构景,仍与文学、绘画紧密结合,蕴含着誉谓"无声的诗"和"立体的画"的美学基础。

中国文学与文学、绘画自古以来互为表里,彼此借鉴,交互引发,相资为用。按诗画艺术组织园林类型,划分和组合园林的形式,犹如中国画咫尺千里的山水画立轴或横幅手卷,运用散点透视,及动向透视的表现方法。它的超时空概念,正是东、西方绘画和园林艺术的基本差异。

中国山水画追求"咫尺之内而瞻万里之遥,方寸之中乃辨千寻之峻"。

边走边赏边构思的民族传统的方法,表现在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任其高低远近、角度和视点的自由观察,集大自然之精美于方寸之中。中国山水园林犹如画幅一样,集大自然之精美于一园。在组织时间和空间的游览路线中,任其高低远近、角度和视点的转变,都观赏到如诗似画的园林景观。

宋代画家郭熙在画论《林泉高致》中论述:"世之笃论,谓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画凡至此,皆入妙品。但可行可望不如可居可游之为得。

"还有绘画理论中的"移天缩地"、"小中见大"和"咫尺之图,写千里之景"等等,中国山水画的超时空概念,融注入园林的景观空间,极大地推动园林艺术的发展。中国园林的布局构景,首先是一个完整的审美系统。借鉴于文学艺术的立主题,分段落,讲究起、续、转、高、结的程序组合,因借在园林的规划设计布局构景中。

首先立主景、配景,划分景区、景点,讲究游览路线在组织景区中的序幕、连续、转折、高潮和结尾的系列组织程式;犹如诗歌中的抑扬回转,富有韵律节奏感。如园林中的从一个景区引向另一个景区,由封闭到开敞,从峰回路转到柳暗花明;又好似运用章回**中的一波三折、隐喻等手段,引向主景高潮,然意未尽,噶然而止,令人产生余音绕梁的意境情趣。

中国园林艺术形式因借于文学和绘画,景观富于诗情画意,便是中国园林东方民族形式独具的风格和特色。这些宝贵的艺术形式,和手法。我们要借鉴的继承,但不能机械的照搬。

我们生活在一个文明、自由、开放的新社会,我们设计的东西是为广大老百姓服务的,老百姓才是真正的主人。旧社会是为封建帝王、达官贵人而设计,往往过分的满足他们的意志,追求豪华、诗情画意、文学哲理,对人的活动空间重视不够。

中国园林艺术有什么特点?

10楼:迷茫妈妈

可以参考(园冶),对造园艺术指导思想选址布局叠山选石因借做了系统论述。“虽有人作。宛自天开”。

自然美,无非山水植物,建筑美作为点景和观景,文化美,是诗文,就是匾和联了比如 拙政园匾题听留馆,等,诗情画意是中国园林的精髓,举例结合实际很多啊,中国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典型代表找找

11楼:兰氏族林系

讲究天人合一,融于自然

中国园林艺术的图书目录

12楼:手机用户

前言起源与发展

中国人的宇宙观

中国园林的发展历程

园林技术与造景元素

中国园林的审美图式

景观构成

建筑叠石

理水植物

园林边界

园林路径

名园例举

北京故宫御花园

北京故宫宁寿宫花园

北京北海

北京颐和园

承德避暑山庄

苏州拙政园

苏州网师园

苏州留园

苏州沧浪亭

苏州狮子林

扬州个园

南京瞻园

无锡寄畅园

上海豫园

东莞可园

杭州西泠印社

中国历史年表……

选课,是人文科学类,自然科学类,艺术类都得选一次吗

13楼:匿名用户

分四大类:人文科学类,如世界女性史概览、唐宋诗词鉴赏、西方哲学等,文史哲这三个学院开设的都属于人文类;社会科学类,如中学班主任、刑法学、人体解剖学、健美操、中国教育史啥的,注意体院开的课属于这类;自然科学类,如使用气象学、旅游地理、现行代数、天文学等等理科的课;艺术类,如现代美学创意、美学与艺术等。有些学院要求学生修的选修课要包含这四大类,但是一般就要求文6学分理4学分(文科专业),或是理6学分文4学分(理科专业)。

强烈推荐课程(轻松又好过):旅游地理、实用气象学、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人体解剖学、人体构造与健康、刑法学、中国民俗文化史、美学与艺术希望以上对你有帮助

结合实际,谈谈中国园林艺术的特征

14楼:匿名用户

简介:能使园林景观具有更高境界和人文特征。利用园林植物进行意境创作是中国传统园林的典型造景风格特征之一,是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园林体系奉献给世界的宝贵文化遗产,我们应该挖掘、整理、保护并发扬光大。

关键字:植物景观 意境营造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在几千年持续发展过程中,孕育出源远流长以建筑构造、山石、水系、植物融为一体的中国园林体系,而园林植物造景是中国古典园林体系奉献给世界文化宝库中独特的的艺术奇葩。植物在完成功能后,有意识创造的意境形成使其有更高境界和人文特征。中国历史悠久,古代诗词及民俗中都留下了赋予植物人格化的优美词赋,注重文化内涵,以植物比德,其意境美而深邃,富有诗情画意,以至天人合一的境界。

在中国各地传统民族文化的风俗习惯中,许多植物有其本身的固有寓义,植物给人各种联想,在欣赏,讴歌大自然中的植物美时,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许多植物的形象美概念化或人格化,赋予丰富的感情,不同的植物具有了不同的内涵。

以植物材料为基础的种植设计必须讲究科学性和艺术性,园地植物景观设计一个重要的目的是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尽管审美意识或审美观,不同时代及不同的民族传统、宗教信仰、经历、社会地位以及教育文化水平的人都会有所不同。但美有一定的共性,人们对的植物景观总会认同的。美是植物造景追求的目的之一,所以完美的植物景观设计必须具备科学性与艺术性两个方面的高度统一,既要满足植物与环境在生态适应性上统一,又要通过艺术构图原理体现出植物个体及群体的形式美及人们在欣赏时所产生的意境美。

园林植物景观的实质是园林植物或由其组成的“景”的刺激,从而引起人们主体快乐、愉悦、敬佩、爱慕等情感反应的功利关系。园林植物本身具有自然生态美学的成分;同时,作为一种实践活动,又具有生活美的因素;园林植物景观是运用艺术的手段而产生的美的组合,它是诗是画,是艺术美的体现。总之,园林植物景观设计需要综合自然美、生活美和艺术美。

中国传统造园文化博大精深,及造景手法也是丰富多样,大致归纳为“自然之景、情景交融、空间组景、主从置景、因借得景、四时造景、风水择景和色彩染景”等艺术手法。

1.师法自然

中国造园从秦汉时期帝王苑囿,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的自然山水园林,以及成熟的文人写意山水园林,皆自然景观,营造自然景色。在植物造景方面,直接利用植被,或在园林中模仿自然山林植被景观,精心设计种植。传统造园中的植物造景总是取法自然,因地制宜,随机造景,并无固定模式,是所谓“有法而无成法”,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现代植物造景更应“源于自然而要高于自然”。

2.寓情于景

传统造园植物造景取法自然,模拟自然景色,更有化情于物,融情于景,景中有诗,诗中有画,画里藏景,创造出富有诗情画意,情景交融的人文自然景观和优美生活环境。传统造园植物造景普遍运用诗画理论,使自然景观寓涵人文之情,并通过楹联、匾额、题咏、石刻等手段,将花草树木与文学艺术同园主人或观赏者的思想感情联系起来,达到托物言志、借景于怀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如苏州拙政园“留听阁”,南临水池,池中植荷,秋雨落残荷,滴答有声,如此雅逸之景,与诗人李商隐“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的诗句无不关联,别有一番诗情画意。

3.空间组景

传统造园植物造景的空间组景是根据各种植物景观在园林空间中的位置关系,进行巧妙布局,合理安排,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园林景观与空间艺术效果。中国传统造园讲究含蓄,主张“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景观空间特色,达到景观“先藏后露,欲扬先抑”的效果。具体空间组景手法多种多样,如对景、分景、俯仰、夹景、透漏、虚实、引导以及层次与景深等。

如拙政园中部景区“四壁荷花三面柳”的植物景观就颇具空间特性。

4.主从置景

中国传统造园很注重主从关系,植物造景也不例外。园林植物种类繁多,在古典园林环境中,特别是较小的园林空间或某一景点处,植物景观都有重点与一般、主与次之分。如留园西部景区以槭树为主,配以银杏、柿等其他的秋季观叶树种,创造出“霜叶红于二月花”的大自然优美景色。

再如沧浪亭“玲珑馆”周围主要种植各种翠竹,配以古柏、巴蕉等植物,体现“秋色入林红暗淡,日光穿竹翠玲珑”的优美清幽的自然景色。另外,还运用丛植、群植同一种植物来突出某一种景观特色,形成局部园林空间的主景,如牡丹园、月季园、菊花园、桃花峪、梅花岭,海棠坞等。

5.巧于因借

古典庭园空间有限,要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无限的自然美景,园林植物造景巧妙地运用“因借”的手法来丰富园林景色。白居易诗:“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柳宜作两家春》”计成《园冶》:

“园拘远近,不定时日,......极目所至,俗则屏之,嘉则收之,不分町疃,尽为烟景。”《园冶》又载:“轩盈高爽,窗户邻虚,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

”古典园林中秋借红叶夏借荫,墙借花影树借青(草)等借景比比皆是。计成在《园冶》中将借景之法分为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和应时而借。除此之外,还有镜借背景水借影,松借坚义,竹借节的特殊借景手法,即“镜借”和“意借”。

6.四时造景

创造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的景观效果,是中国传统造园植物造景艺术的一大特色。四时造景也是体现植物景观特色和大自然无穷无尽魅力的重要造园设计手法。园林植物四时景色丰富,清代《花镜自序》描写春日“海棠红媚”、夏日“榴花烘天”、秋时“霞升枫柏”、冬至“腊瓣舒香,”真可谓庭院景色,藉花木而四季不绝。

园林花木不仅能反映四时景色,而且还与园林自然天象之景观要素密切相关。

7.色香染景

自古以来,造园家们无不注重色彩来构园造景。作为园林主要构成要素的植物,种类繁多,色彩斑斓缤纷,加之自然气候的影响,更是丰富多彩。构园造景主要用它来渲染环境,烘托主景,营造气氛,亦可创造园林局部空间主景。

植物的青枝绿叶,叫人感到心境平和,神清气爽,园林环境也显得幽深宁静,而花红金果,艳丽斑斓,使人精神振奋,情趣盎然。苏州古典园林中以植物色彩为景观特色的景点也很多,如花果取胜的有留园“

中国园林艺术怎么样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1楼 匿名用户 建筑物与自然环境的完美结合,天人合一,融于自然。比如漏窗的设计,或者用自然精致遮蔽建筑物,很多学名。 中国古代园林的常见构景手段 名称 抑景 添景 夹景 对景 框景 漏景 借景 移景。 添景与夹景 添景讲的是主景与过渡景的前后关系 夹景讲的是主景与两侧景物的关系。 框景与漏景 漏景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