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七雄为何最后是秦国统一了天下

2020-12-04 10:25:48 字数 6050 阅读 5933

1楼:小毒

众所周知,秦国最终结束七国争霸的局面,统一六国,而秦王嬴政也顺理成章的成为了这个庞大帝国新的主人,那么秦国到底有什么样的经济、物质、军事条件,而它又是有着怎样的天时地利人和优势,让它在其他六国面前脱颖而出呢?

地利方面:秦国地处西南,也就是今陕西地区,东有太行山脉,南有秦岭阻隔,有著名的函谷关、武关等,秦人派兵把守,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对其他诸侯国形成进可攻退可守的态势。

秦人就在此有利的地形中休养生息,发展经济,壮大军事力量。秦国一度东进,但都被当时的实力大国晋国给挡了回来,于是秦人改变策略,向西部发展,不断兼并西部的其他民族,得到他们的土地、粮食、钱财等,以此壮大了自己的力量。

天时方面:“三家分晋”后,阻碍秦国东进的最大障碍已经消失,为秦国统一提供了重要的契机,秦国依靠有利的地理条件,制定政策,或主动出击,或隔岸观火,加之东方各国纷争不断,在各国不断内耗中,秦国逐步实现自己的统一大业。

人和方面:秦国真正强大是从商鞅变法以后,秦孝公大胆启用卫人商鞅实施变法,商鞅提出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桑、奖励军功、建立郡县制、实行连坐之法,并付诸行动。通过变法,秦国废除了旧的制定,创立了更适应社会发展的新的制度,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壮大了秦国的军事实力,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为日后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重要基础。

秦惠文王时期,任用张仪为相,张仪出使游说各国,以横破纵,使各国由合纵抗秦到连横亲秦,为秦国的发展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到了秦昭襄王时期,采取范睢的远交近攻策略,即和离得远的国家交好,和离得近的国家打仗,这样既防止了邻国时腋之变,又能使敌国腹背受敌,从而无法与秦国相抗衡。而军事方面,大将白起更是战无不胜,仅长平之战就坑杀赵军40万,对赵国的打击可想而知,同时对其他各国也起到了一定的威慑作用。

而到了秦王嬴政这里,继承了先祖一统天下的雄心并与之发扬光大,对内听取李斯离间各国君臣之计,同时提出“先灭韩,以恐他国”的吞并顺序,对外,任用王翦、蒙恬为将,不断东征,最终完成秦国的统一大业。

战国七雄为什么只有秦国统一天下?

2楼:清风的凉

西周灭亡以后,经过春秋五霸,中国历史进入战国时期,这时候,七雄并立。而七雄争斗的结果,是西方的秦国占了上风。秦始皇,也就是秦王赢政就在这种背景下出生。

他在前246年即其13岁时,继承王位,前237年即其22岁时开始亲理朝政。在军事上,他制定了“分化瓦解各个出破”的正确战略。经过长期的准备,秦王赢政开始着手进行统一战争。

赢政首先灭掉了早已臣服于自己的韩国,将韩国的贵族王室都押送到咸阳。韩国是六国中最为弱小的国家,而且和秦国相连,它的灭亡,为秦国势力东出承谷关提供了条件。

公元前225年,秦国大将王贯攻破大梁,魏国灭亡,韩赵魏原来是一个国家,就是晋国。晋国原本是春秋诸候国中最为弱小的国家,可惜的是,这么一个强国却**为韩、赵、魏三个国家,自己又互相猜疑,最终被秦国各个击破。

接着,赢政计划灭掉六国中地盘最大的楚国。在御前会议上,年轻的大将李信认为,楚国虽然地盘很大,但是它的兵力不强,而且早在十几年前秦国就出兵夺取了楚国的巴蜀部分;如果是非曲直江而下,只要20万兵力,就可以征服楚国。但是老将军王翦却不以为然,他认为,楚国是个大国,虽然屡次战败,但是实力犹存,用20万人去消灭楚国是不现实的。

要灭亡楚国至少要60万兵力,而且稳扎稳打,才能成功。但是赢政没有听取王翦的意见,他委派李信为统帅,带领20万兵力南征楚国。

但是战争的结果完全证明了王翦意见的正确,李信的20万大军在长江一线遭到楚军的顽强阻击,最后后援不及,大败而退,秦军损失惨重,兵士死伤无数,七个有名的悍将战死。

秦王政闰训大怒,把李信革职,并最后下定决心,派王翦率60万大军再次选征。王翦大军浩浩荡荡向楚国戟。楚国也动员全国兵力进行抵抗。

王翦到了前方,只让兵士修筑壁垒,闭门不理杨国大将项燕的一再挑战。过了一段时间,面燕做出了一个错误判断,他认为秦国新败,没有实力和胆量马上戟,王翦是在这么驻防保护已被占领的韩国,于是放松了敬惕。就在项燕松懈之机,王翦突然发起攻势,楚国迅速瓦解。

秦军乘胜一直打到寿春,俘虏了楚国负 。项楚得知楚王被俘虏的消息,渡过长江,想继续抵抗。王翦不给项燕以喘息之机,迅速打造战船,训练水军,渡江追击,项燕购大势已去人得拔剑自杀,楚国灭亡。

随着楚国的灭亡,水面的燕国和东西的齐国也相继在公元前222年和公元前22年灭亡。这样,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建立了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王朝。

3楼:明月如诗

因为秦国的明君较多,从秦孝公开始,基本上都是有作为的君主,反观东方六国,昏君多于明君。还有就是秦国变法比较彻底,国力强大,这是统一的根本保证。

4楼:西宁**专家

因为秦国通过变法国家日益强大,

而且秦国经过几代国君的征伐已经成为赫赫大国,东方六国无一可和它争强的。

而且秦国在决定性的战争中都能取胜,

大大打击了其他六国。

秦国日益昌盛,

六国日益衰微,

所以秦国最终一统天下。

5楼:手机用户

因为秦的商鞅变法,使秦的社会和军事制度更先进

6楼:匿名用户

因为统一天下的只能是一个国家

7楼:匿名用户

战国七雄虽然国家众多,但是能够真正彻彻底底的推翻奴隶制度,建立封建制度,只有秦国,所以秦国作为战国七雄之一,能够极大地解放当时的生产力,推动当时的社会进步,因此统一天下也就是历史必然的趋势。

第一点,秦国是唯一一个坚持变法和敢于变法的国家。自从商鞅变法之后,秦国的实力大大的增长,推翻了奴隶制度,建立了封建制度。封建制度的建立,使得秦国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使得秦国的战力远远高于其他国家,所以在统一全国,甚至说在抵御侵略的时候,秦国的实力能够顶的上得上至少三到四个国家。

第二点,秦国是唯一一个连续几代都出现了圣明君主的国家。秦孝公,秦惠文王和短暂的秦武王和秦昭襄公,这四位君主励精图治,再加上敏月的帮助。才使得秦国能够在列国合纵伐秦的时候,依旧能够守得住国家守得住变法,守得住,实力变强的一个趋势,这也就是最终秦国能够统一全国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三点,秦国很好地处理了国内的叛乱和建立了正确的外交策略。面对季君之乱,芈太后建立了“王子与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前例,使得国内诸公子不敢再作乱,不敢再叛乱。范睢所提出的远交近攻也很好的帮助秦国解决了外交困境,能够一定程度上为秦国的发展创造了和平的环境,为全国实力积攒创造了先决条件。

总的来说,秦国之所以能够统一六国,是因为其正确外交策略和正确的内部处理方式以及几代国君的共同努力才做到,并不是历史的偶然,而是必然,其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版图对今天仍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战国七雄中,为什么历史选择了秦国一统天下

8楼:匿名用户

历史回眸

秦国从公

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历时10年,相继灭掉了北方的燕、赵,中原的韩、魏,东方的齐和南方的楚六个国家,结束了春秋以来长达 500余年的诸侯割据纷争的战乱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集权统一国家。秦国统一六国的战争,既是战国末期最后一场诸侯兼并战争,又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场封建统一战争。

战略规划

秦国实现统一中国这一战略目标不是历史的偶然,细读历史,其必然性跃然纸上:公元前238年,秦王政与李斯、尉缭等制定了统一全国的战略目标,这是适应了当时的经济社会环境的条件下做出的正确决策:战国末期,七雄分治天下,为增强国力,七雄相继了富国强兵的变法活动:

魏国的李悝变法,楚国的吴起变法,赵国的武灵王改革,但最有成效的是秦国商鞍变法,实施耕战政策,强调规则与秩序,法治重于人治,国力逐步强盛。秦国在地理位置上进可攻,退可守,军事力量远胜于其他六国,形成了一强六弱的战略优势,为秦国实施统一中国的战略奠定了基础。

组织与策略

秦国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建立了高度集权等级森严的组织结构:秦王是最高统帅,设立丞相、国尉和御史大夫分别承担国家行政、军事和监督职能,三者均听命于皇帝,直接对皇帝负责;建立郡县制全国分为36郡,建立了全国垂直管理、集中统一的行政、军事执行系统。

制定并实施正确的竞争策略是秦国取得胜利的保证。在既定的战略指导下,秦国成功实施了两方面的策略:

一、采纳尉缭的连横策略瓦解了六国的合纵抗秦,从内部分化瓦解敌国;

二、实施范睢的远交近攻政策,确定了先弱后强,先近后远的策略步骤,即消灭毗邻的韩赵,攻燕灭魏,解除了北方之忧,最后消灭两翼的强敌齐楚,统一全国。

完善的军事制度保障了秦国的战略执行能力。秦国的军事制度是在商鞍变法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军权高度集中于秦王,军队的指挥和管理体制严密,战争的发动与中止、高级武官的任命与撤换、兵员的征集与调动,都由秦王掌握;兵役制度也较为完善,秦国沿袭了战国时代的郡县征兵制;军训制度较为严格,秦律规定,射手发弩不中,御手不会驾车,骑士和马匹课试最劣者均要受罚,有关督训官吏及负责选募者也要受罚;秦朝制订了《厩苑律》,对马匹的放牧、调教、管理均有规定。

资源获取与配置

商鞅制定的延续135年的耕战国策证明了秦国在资源管理方面的优势。商鞅认为只有强大的农业才能支持不断扩大的战争。秦国通过严谨的法律实现了对农业耕作和生产资料进行有效的管理,秦律详细规定了农业播种时种子的数量、对牛的饲养管理制度;同时兴修水利:

派李冰修建都江堰,使四川平原成为秦国粮仓,秦国的粮食产量已经远远高于其他国家;识破韩国的阴谋,继续任用韩国人郑国修建郑国渠,保证了秦都咸阳的粮食**;秦国的水利工程技术最大程度地保障了粮食生产,为发动战争提供了充足的资源保障。

在后勤保障方面,秦国显示了突出的优势。秦赵长平之战,秦军曾经投入了60万左右的兵力。长平离秦国的都城咸阳将近500公里。

60万的一支秦**队,远离国土,连续作战达两年之久,以当时的条件,秦军的后勤**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为保证屠睢率领的50万秦军扩展南方疆土,任命史禄修建灵渠,打通长江和珠江水系,使巴蜀粮仓的后勤物资快速顺利运至南方,使秦军顺利平定南方土著;为抵御北方匈奴的进攻,蒙恬带领30万秦军修建改造了长城,为保障山东半岛的后勤物资**北方军队,修建了自咸阳至九原(包头西)的长达700多公里的直道,为秦国迅速投放部队、及时输送粮草,提供了最为有力的保障。

在人力配置方面,秦国堪称其他六国的典范。在秦国,17岁看来是男子成年的标志。申报年龄(傅籍)以后,国家就可以随时征召喜这样的成年男子上战场,直至60岁才能免兵役,为军队的士兵选拔提供了充足的保障;入伍以后,要进行严格的军事训练,培养出不同的兵种,秦军的兵种分为车、步、骑、水四个基本兵种,在每个兵种里还可以细分;在战斗编制方面,实行部曲制,根据作战的需要和总兵力多少,配备不同的作战指挥团队和参谋人员(称为幕府),部队既有独立兵种作战编制,又有混合兵种作战编制,从而形成不同的秦军军阵,战后,曲以上指挥机构即行撤销,将军交出兵权,部队恢复平时建制,士兵分别归建或复员。

在生产技术方面,其他六国无一能及。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剑普遍宽而短,60厘米似乎是青铜剑的极限。而兵马俑坑的黄土中,考古人员发现了一把完全不同的青铜剑,长度竟然超过了91厘米,秦剑是青铜剑铸造工艺的顶峰,它的长度、硬度和韧性达到了几乎完美的结合,足以证明秦人青铜制造技术的先进;秦军的弩机成为匈奴骑手的致命**,秦军弩机及部件和箭头达到了相当的标准化生产水平,弩机的部件可以互换,箭头底边宽度的平均误差只有正负0.

83毫米。生产组织方面,根据司马迁的记载,秦军的数量超过了100万,而且这支军队高度专业化,装备极其复杂的**系统,为这只军队生产提供标准化的兵器,足见秦国**生产组织方面的管理水平之高。

薪酬激励和绩效考核

秦国制定了严格的军事等级制度。高级军官不同级别的是:将军、将、校尉和军候;低级军官分为二五百主、五百主、百将、屯长、什长和伍长等,各级别军官所带亲兵卫队的人数因级别不同,同时他们的服饰、铠甲、饮食和休息标准也因级别有明显差异;军工分为四级:

相帮、工师、丞到和工匠等。

秦国在目标管理方面实现了责任分解到人。秦国的军工管理制度分为四级。从相帮、工师、丞到一个个工匠,层层负责,任何一个质量问题都可以通过兵器上刻的名字查到责任人和生产时间。

秦国众多的兵工厂能够按照统一的标准大批量地制作高质量的兵器,金字塔式的四级管理制度是根本保证。

秦国在考核激励方面建立了完善的制度体系。商鞅变法实施的军功授爵制度:秦国的士兵只要斩获敌人一个首级,就可以获得爵位一级、田宅一处和仆人数个。

斩杀的首级越多,获得的爵位就越高。军功爵位由低到高共有20级,可以传子,可以享受贵族级别。爵位的高额收益激励着每一位士兵冲锋陷阵,军队的作战能力和作战效率得到极大提高。

同时,秦国对违反法律的惩罚措施更为严厉和残酷:大雨使陈胜、吴广在内的900名戍边的壮丁耽误了行期,按照秦法,误期当斩;在兵器生产中,如果兵器质量有问题,按照秦国的法律,厂长首先遭受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