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向婆婆叩拜时,婆家人使劲摁新娘头低下

2020-12-03 15:41:30 字数 5623 阅读 3448

1楼:盲人骑瞎马黑

意思到了就可以,,何必强人所难呢。。鞠个躬就可以,。风俗太不文明了。

2楼:匿名用户

什么地方?还有此风俗?

结婚敬茶,婆婆要拿个"如意"或者花来插在我头上和按我的头怎么办。结婚大事,遇到过的人请帮一下 20

3楼:就叫我暖暖咯

这种被叫做“做决”的,是旧社会延续下来的陋习。旧社会嫁人时如果做正室婆婆给新娘插金钗,嫁给人做妾侍则是正室给插金钗,前面有几个老婆就被几个人插,金钗演化成了做得象金钗的如意,被插金钗的人代表永远都低人一等,被人叉住,若被欺负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按一下头代表即使反抗也无法成功。这是对妇女的一种侮辱,现在还做这种小动作大可不必,如果媳妇已经知道了,婆婆还这样操作的话就是婆婆没脑子或者人品差,高人一等不成反而遭人讨厌。

也不是所有的潮汕人都有这一习俗,具我所知潮阳, 揭阳这一片比较封闭的地方才有。你丈夫如果不是那一片的也许也没有这种习俗,如果有的话,你可以在娘家别好如意再过门,跟婆婆说明在娘家已经别过如意不用再别了,你婆婆自然心知肚明,再来按你的头也就不好意思了。

4楼:手机用户

婆媳斗法,没过门就开始防上了。这个时候就应该让老公帮忙化解一下,多帮你说话,你婆婆如果爱儿子就会对你好的

5楼:豆瓣和豆芽

千万不能拒绝,婆媳关系就是要从点滴做起,不能在这样的场合下,让她没有面子啊。

我结婚的时候,也是一大堆规矩,我那个还好,不会在公共场合下出现,在婚礼前天还和婆婆吵了一架,就是因为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有的很过分啊!

6楼:匿名用户

什么年代了,还信这个

跟你老公商量旅行结婚算了,省钱省事

对自己要有信心,再说她要是喜欢你就不会搞这个,不喜欢怎么都没用

7楼:匿名用户

你知不知道这么做的意思呢?我结婚前也不知道,后来我亲戚结婚听人教她才知道是婆婆要压住媳妇让媳妇在家里没有出头天的意思。结婚时不知道后来才知道更气。

人家教说我亲戚说婆婆要插如意你就台头望天,代表你不管被怎么压制还是会有出头天,不动声色化解掉。

8楼:一格格

旅游结婚最实际了,免掉那些麻烦事,也就结婚的时候能二人世界好好地旅游,选个地方好好享受二人世

界最浪漫,以后有了孩子不太方便出去,去玩也得照顾小孩。楼上的amelie,你也是一样,自怨自艾改变不了什么的,叫你老公带你去欧洲才是王道,婚房省下来的钱可以去好几次欧洲了。

中式婚礼习俗三拜九叩

9楼:草莓琦宝

中式婚礼的讲究很多,要想办一场真正的传统样式的婚礼,就应该仔细了解一下他的习俗。

1、三书六礼:按照中国传统的礼法,男女成亲需要“三媒六聘”,也叫“三书六礼”,“三书”指的是礼聘过程中来往的文书,分别是“聘书”——在订婚时交换;“礼书”——过大礼时交换;“迎书”——迎亲时由男友交给女方。“六礼”是指由求亲、说媒到迎娶、完婚的手续,具体是:

纳礼:男家请人预备向女家提亲、说媒。

问名:男家在大红庚贴上写下男子的姓名、排行、生辰八字,由媒人送到女方家中,女家若有意结亲,就把女孩的名字八字写上请人占算。

纳吉:如男女双方的八字没有相冲相克,则婚事初步议定,问名卜得吉兆后,男方送薄礼至女方家,议婚继续进行,也叫过文定或小定。

纳徽:正式送聘礼至女方家又称“过大礼”,类似今天的订婚。

请期:择吉日完婚。旧时选择吉日一般多为双月双日,不喜选

三、六、十一月。三有散音;不选六是因为不想新人只有半世因缘;十一月则隐含无尽之意。

亲迎:正式成婚,迎亲表示了男子要求从夫君的强烈愿望婚礼当天,男方带迎亲书亲自到女家迎娶新娘。

2、安床:在婚礼前数天,选一良辰吉日,将新人的新床摆放到新房里,将被被褥、床单铺好,再铺上龙凤被。被上撒各式喜果,如花生、红枣、桂圆、莲子等,意喻新人早生贵子,抬床的人、铺床的人以及撒喜果的人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好命人”——父母健在、兄弟姐妹齐全、婚姻和睦、儿女成双,自然是希望这样的人能给新人带来好运。

3、闹洞房:旧时规定,新郎家的同辈兄弟可以闹洞房。老人们认为“新人不闹不发,越闹越发”。并能为新人驱邪避凶,婚后如意吉祥。

4、嫁妆:嫁妆是女方家里的陪送,是女方家庭地位和财富的象征。嫁妆最迟在婚礼前一天送到夫家,嫁妆除了衣服饰品外,主要是一些象征吉祥好兆头的东西,如:

剪刀,寓意蝴蝶双飞;痰盂,又称子孙桶;花瓶,意谓花开富贵;鞋,寓意白头偕老;尺,寓意良田万顷

5、上头:上头是男女双方都要进行的婚前仪式。也是择定良辰吉日。

男女在各自的家中由梳头婆梳头,一面梳,一面要大声说:一梳梳到尾巴,二梳梳到白发齐眉,三梳梳到儿孙满地,四梳梳到四根银笋尽标齐。

6、撑红伞:迎亲的当天,又新娘的姊妹或伴娘搀扶出娘家门,站在露天的地方,姊妹或伴娘在新娘头顶撑开一把红伞,意为“开枝散叶”。并向天空及散撒迷。

7、迈火盆:新娘莲步轻移,迈过火盆预示婚后生活红红火火。

8、跨马鞍:利用谐音寄托祝福,预示婚后两人生活平平安安。

10楼:绿水清清漾荷塘

中式婚礼的“三拜”指的是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和夫妻对拜,因每一拜都需要三叩首,所以,加起来就是“三拜九叩”。

11楼:匿名用户

the refrigerator is white

婚嫁的晋南风俗

12楼:手机用户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地处山西南部汾河两岸的晋南一带,其婚姻嫁娶基本上以古老的“六礼”为蓝本,历朝有所变更,至明清初步定型,延续至今。晋南各地婚俗虽略有差异,但基本上大同小异,形成一套约定俗成的程序,具有鲜明的区域民俗特征。

一、说媒定亲

传统婚俗要求恪守封建礼教,依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讲究门当户对。男女成亲必须请托媒人,双方不得私定终身。在曲沃、侯马一带,男女双方同意了,还要请媒人吃“允亲面”,先到女家吃,吃过喜面,即为女方肯定。

再到男家吃,除面之外,有的男家还让吃双层蒸饼中间夹菜的“双合子”。

二、换帖、纳彩

龙凤喜帖是男女缔结姻缘的凭据。所以,双方交换庚帖之后,男方还必须下“求婚帖”,托媒人向女家求婚。如女家同意也要回“允婚帖”,贴上写明三代名讳及与婚姻有关的情况。

到了**初年,规定男女双方均需到当地县衙遵章纳税交款,领取定婚证书,俗称“龙凤宫帖”,上面同样写有双方姓名、年庚及家长、媒人情况,加盖官方印章,证明婚姻取得合法手续。

纳彩,俗称过礼,男方要给女方一定的财物,如银元、绸缎衣服、八副罗裙、鞋面、红绿手帕等,一般要凑足十件,表示“十全十美”。女方也回奉一些简单的礼物,如“莲生贵子”面人一个,面石榴十个,纸包麸、盐十包,其民俗象征意义是预祝婚后连生贵子,多子多福。食盐带回男方后,要撒在公婆和妯娌身上,表示婆媳、姑嫂之间有“严(盐)法。

”,全家老少有“福(麸)气”,同时,盐与缘谐音,包含有缘份的意思,希冀婆媳、妯娌关系亲密。这些赠品礼轻意重,寄托着人民的善良愿望。

三、请期、亲迎

请期,民间俗称“看日子”。男家先根据《婚娶周堂图》选一个吉日,把婚期写在红贴上,请媒人送给女方征求意见。女方认为不犯忌讳,婚期即定。待嫁姑娘在结婚前

一、二日要由“全福人”开脸,即用两条线反复绞合,把脸上及两鬓的汗毛拔除,新娘子愈加聪俊漂亮,表示**生活已经结束,新生活即将开始。结婚那天,新郎带着乐队和娶亲人马到岳家迎娶新娘,谓之“亲迎”。其情形颇为壮观:

前面是彩旗招展的仪仗队,旗上绘有“飞虎”、“青龙”图象,接着是一群吹鼓手鸣锣开道,有的挑着灯笼,有的举着”迎避”、“肃静”的大牌,紧跟着的是为新娘准备的“花轿”和新郎乘坐的“官轿”,沿途鼓乐齐鸣,旗旗招展,浩浩荡荡,气势非凡。迎娶的队伍到了女家,新郎先叩拜神子,再叩拜岳父岳母和亲朋好友。然后起轿返回。

返回的时间,洪洞、新绛都是傍晚,沿袭古代“婚礼必用昏,以其阳往而阴来也。”(《酉阳杂俎》)其根源可视为初民时代抢婚制的遗风。新娘上轿前坐过的凳子,母亲要赶快坐上,以防止把娘家的福气带走。

新娘从家门到上轿都要在地上铺席,脚上穿着绣花鞋,鞋底贴着红纸鞋样,上轿后才剥掉。新娘上轿时,照例都要号啕大哭,谓之“哭嫁”。这一方面是真情的表露,新娘自幼生长在父母身旁,骨肉情长,猛然分别,女儿将做人妻,出于对未来生活的担忧与恐惧,想到昔日父母的恩情,自然情意绵绵、难分难舍,不由得涕泪交流,痛哭一场。

另一方面,也是出于心理上的迷信,当地人认为新娘上轿不哭,娘家就不兴旺,民谚有:“女儿哭一奖,娘家富一富。”临走哭嫁被认为是吉利的事情,有的新娘没哭,娘家人佯装要打的样子,让新娘哭出声来。

哭,成了特定的民俗惯例。

抬轿的队伍,一路上不许轿子落地,以防不测。据说,这起源于“梁祝”传说:祝英台出嫁那天,路过梁山伯墓,请求下轿**,结果跳入墓穴,梁祝化为双蝶。

民间从反面理解,认为祝英台的死是停轿所致,所以形成了出嫁途中不停轿的习俗。俗话说:“抬轿的管抬轿,不管新娘尿不尿。

”意思是新娘再有要紧的事,也不许中途下轿。

四、拜堂、坐帐

迎娶的花轿回来,停放在大门口,新娘先把藏在长袖里的馒头投掷给众人,人们争相抢夺,以为吃了新娘的馒头牙不疼。有的小孩牙没出来,也趁机让新娘给摸一摸。下轿时,新娘由两位“全福人”搀扶着,身着凤冠霞帔,蒙着红盖头。

新郎长袍马褂,披红插花,用红绸牵着新娘。此时,有二人用红布袋铺地,前后传递,让新娘在上面走过。还有人手抓五谷杂粮,不时撒在新娘身上,口里吟诵:

“一撒金,二撒银三撒媳妇进了门。进大门大吉大利,进二门万事如意。”在大门口放置一盆火和一个马鞍,让新娘跳过去。

跳火盆,这寓意婚后日子红红火火;跨马鞍,则是祈求夫妇白头偕老,日子平安,而且让新娘懂得规矩,做到“好马不备二鞍,为女不嫁二男”。等到吉时,举行结婚典礼,俗称:“拜天地”,由司仪主持,一拜天地,二拜祖先,三拜高堂,最后夫妻交拜。

有趣的是,有的地方典礼完毕,要让新娘蹲尊子,俗称“蹲新”。办法是,用护裙把凳子包上,新娘由伴娘扶着一站一坐,这时调皮的青年在背后趁机把凳子抽掉,如伴娘照呼不周,新娘就会蹲在地上,引起哄堂大笑。民间流传着两句顺口溜:

“今年蹲尊子,明年见孙子。”所以“蹲新”之后,有人赶快把凳子送给婆婆抱一会,期望早抱孙子。

拜堂完毕,新郎新娘进洞房饮过交杯酒,接着二人手拉手绕炕转一周,俗称“拜四角”,意在祷告送子娘娘早赐恩典。他俩边走边诵:“拜—一拜——拜四角,四角娘娘保护着,儿多着女少看,婆夫两个常好着。

”然后,新郎退出,新娘上炕面对墙角端坐,称为“坐帐”。这时,新娘手里拿着秤杆,怀里抱着蔑筘,隐含今后办事像秤一样公平,不偏不倚,且心灵手巧,辛勤操劳。

五、闹洞房、回门

新婚之夜如何闹洞房?所谓新婚之夜虽值千金,但是人生一次的婚礼肯定要热热闹闹的。闹洞房不但新人们开心,也是亲朋好友向新人们表达美好祝福的一种方式。

好婚礼的小编为新人们推荐五类新婚之夜闹洞房小游戏,让你的婚礼趣味横生。

洞房花烛之夜,各地都有闹洞房的习俗,晋南谓之“讨媳妇”。俗话说:“三日之内无大小”,意即在新婚三天之内,平辈、长辈、晚辈都可不拘礼节,前来凑热闹。

不过,闹洞房以同辈份的人最多,长辈较少。结婚是人生大事,一定要“皆大欢喜”,参与闹洞房的亲友,即使有过分之处,也要忍耐,热情款待。例如,有的地方,让新郎新娘说出羞于出口的话,如新郎说:

“脚蹬炕沿吃馄饨,先问亲人和谁亲。”女的必须对答:“呀呀依,憨呆子,不和你亲和谁亲?

”有的是让新郎新娘做一些亲热的动作。闹房结束,淘气的青年还要“听洞房”,窃听新郎新娘的秘密,做为来日逗趣的笑料。如果没人听房,主家就有意在窗台下放把扫帚避邪。

新娘回门,一般为婚后第三天,新郎也同去岳家认亲。回门时有的仍坐轿子,有的改为骑马。进娘家门时,还要跳火避邪。

虽说形式上大同小异,但每个地方方式都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