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吵这篇课文选自哪一本书,争吵这篇课文选自

2020-12-03 09:21:59 字数 2170 阅读 8335

1楼:匿名用户

《争吵》这篇课文选自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日记体**《爱的教育》.

讲述着100个与孩子有关的故事:《扫烟囱的孩子》、《班长》、《穷人》、《虚荣心》《感恩》、《嫉妒》、《争吵》、《告别》等等,歌颂了儿童应该具备的纯真感情.

2楼:时光已走

就是《争吵》!意大利作家:艾德蒙多·德·亚米契斯,意大利因佩里亚人,著名儿童文学作家。

争吵这篇课文选自哪一本书?

3楼:匿名用户

《爱的教育》意大利作家 ,埃得蒙托·德·亚米契斯根据小学生的日记改编而成。

4楼:清咖语文

亚米契斯《爱的教育》人教小学三年级下册课本

5楼:白雪

你要自己想才行,不要找电脑

争吵这篇课文选自

6楼:吃菜的妖孽

《争吵》这篇课文选自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日记体**《爱的教育》。

7楼:手机用户

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写的人生日记《爱的教育》,是很著名的!!!!!!

8楼:匿名用户

课文选自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名著《爱的教育》...

争吵选自哪本书

9楼:雪域篮心

《争吵》这篇课文选自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日记体**《爱的教育》.

讲述着100个与孩子有关的故事:《扫烟囱的孩子》、《班长》、《穷人》、《虚荣心》《感恩》、《嫉妒》、《争吵》、《告别》等等,歌颂了儿童应该具备的纯真感情.

争吵这篇课文选自那个国籍作家是那个的作品

10楼:不想取名字了

《争吵》这篇课文选自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日记体**《爱的教育》.

学弈选自哪一本书?

11楼:e拍

《学弈》是选自《孟子·告子》上中的一个故事,通过弈秋教两个人学下棋的事,说明了学习应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原文: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

非然也。

译文:弈秋是全国擅长下棋的人。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的学习,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想着有天鹅将要飞来,想要取来弓箭将它射下来。

虽然他们二人一起学习下棋,但后者的棋艺不如前者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有人说:

不是这样的。

扩展资料

启示通过讲述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的故事,说明了在同样条件下,不同的态度一定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告诉我们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的道理。

作品赏析

《孟子》是孟子与他的**合著的。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等。全书分为《梁之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这七篇。

《学弈》这段古文共有5句,有两层意思。第一句是一层意思,指出弈秋这个人是全国擅长下棋的人。这句话为下文做了铺垫,因为“名师出高徒”,他的学生肯定都是高手,而且一定是高手如云。

第二层(第

二、三句)却出现了一种很不和谐的现象:弈秋教的两个学生,其中一个专心致志,把弈秋所教的话完全记在心里;另一个虽然在听,心里却在想着也许就有天鹅飞来,想着要拿起弓和带丝绳的箭去把它射下来。结果虽然一同学习,后一个比前一个却是远远比不上了。

弈秋是第一个史上有记载的的围棋专业棋手,也是史上第一个有记载的从事教育的围棋名人。围棋见于我国史籍最早的记载,是春秋时期,至今已有二千六七百年的历史了。

关于弈秋的记载,最早见于《孟子》。由此推测,弈秋可能是与孟子同时代的人,也可能稍早一些,由此也可以推测他大约生活在战国初期。孟子称弈秋为“通国之善弈者”。

所赞通国善弈,虽未明定专称,已类似后代所称国手,并成为象征性名词。

后世称某高手为“当代弈秋”者,即意味着其水平与国手相当。弈秋是当时诸侯列国都知晓的国手,棋艺高超,《弈旦评》推崇他为国棋“鼻祖”。

12楼:蓝冰秋怡

《弈秋》选自《孟子·告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