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对比阅读选准“对比点”是关键,阅读时从哪几个方面比较

2020-12-02 22:22:59 字数 6035 阅读 9482

1楼:枫林听雨

所谓对比鉴赏

就是将语言、内容、形象 表现手法相近

或相反的两首诗歌放在 一起进行比较、鉴别、赏析.

对一首诗歌的鉴赏,

应该先了解诗人入手,

再了解写作的时间、社会和个人背景,

这样才能真正了解诗歌。

诗歌比较阅读从哪些方面入手?

2楼:那么大只狗

鉴赏、评价

1.把握诗歌的意象

与意境诗歌的意象:

诗歌的意象是多种多样的,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类:

(一)象征性意象

(二)比喻性意象

(三)描述性意象

(四)通感性意象

2. 鉴赏诗歌中的形象

所谓“形象”就是文学作品中展示出来的生活图画,一般可分为人物形象和自然景物

(1)人物形象.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有别于**中的“我”(非作者本人).

(2)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

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一般的短评写作时要注意先“盖帽”,即说出诗人的形象的总体特征,再以此为“中心论点”,从诗歌的具体语词方面对这个论点进行分析论证.其他三个方面的鉴赏和评价一般也使用这个思路.值得注意的是一定要围绕“这个”论点来写.

初学者往往失却重点,在简短的文字中写到各方面的内容.

鉴赏诗人形象的思路与其他文学作品中的方法一致,一般从其“社会地位”“思想意识”“性格特征”等方面入手.但在具体写作过程中不宜出现这些字眼,我们在这时借用的是它的方式和思路.

3.鉴赏作品的语言

诗歌的语言主要特征有:凝练性、形象性、情感性、跳跃性.鉴赏诗歌的语言主要从这几个方面入手.而这几个方面往往是合为一体的.

4.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指诗人在借助语言文字塑造艺术形象时,灵活运用一般创作规则和方法所表现出来的具体而又特殊的艺术手段.主要考查艺术特色和表现形式.

(1)抒情方法.

抒情方法包括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的主要手段有借景或物抒情,借人或物言志,另外还有融情于景、怀古伤今和即事感怀等.

(2)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把握:

1、创作方法:赋、比、兴;

2、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3、构思技巧:以动写静,乐景写哀、虚实结合、小中见大、点面结合、想象联想、象征寄托等.

在这三个方面中,第三方面为其重点.

(3)用典.

鉴赏诗歌的用典主要明确两点:

1、典故的**及其含义.

2、用典的作用.用典的作用在唐以前诗歌中主要表现为增加诗歌的容量,使诗典雅耐读,富于文采;在唐以后的诗词曲中主要是怀古伤今,咏史言志.

(4)风格

风格是由创作个性决定的作品在思想与艺术上总的特色.风格就大处而言,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之分.从诗词曲的总体风格来讲有诗庄、词媚、曲谐(俗)之说,词又有豪放和婉约之别.

1、不同的风格有不同的特征:

浪漫主义:善于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夸张手法,语言热情奔放,想象瑰丽神奇.代表的诗人有屈原、李白、李贺、苏轼、龚自珍等.

现实主义:注重按照生活本来的样了精确细腻地描写现实,真实地反映人民的生活与追求.代表的诗人有杜甫、辛弃疾、陆游等.

2、许多诗人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风格:

苏轼、辛弃疾:豪放 柳 永、李清照:婉约 李煜、刘禹锡:隽永

谢朓、谢灵运:自然 李 白:清新飘逸 杜 甫:沉郁顿挫

屈原:雄浑悲壮 王安石:雄健高峻 陶渊明:淡远闲静

王维:恬淡优美 王昌龄:雄壮豪迈 李 贺:雄浑奇特

曹操:豪放磅礴

3、不同类型的诗有不同的风格:

宫廷诗:缠绵宛转 田园诗:恬淡宁谧 山水诗:清新优美

边塞诗:悲凉慷慨 讽喻诗:沉郁激愤 咏史诗:雄浑壮阔

(5)修辞:

主要掌握高考所要求的八种修辞手法,考查的形式一般是明辨修辞的艺术手法,分析修辞的艺术效果.

5. 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

第一,思想感情:

考查的主要有三点:

1、情感类别:哀怨、激愤、憎恶、忧愁、欣喜、欢快、向往、离愁别恨、怀古伤今等.

2、情感载体:杨柳——离别 菊花——傲骨 圆月——团圆 落叶——失意等.

3、抒情方法:见前“鉴赏表达技巧部分”

第二,内容主旨:

考查的主要有:

1、涉及的文化常识、生活常识、历史典故、神话传说和自然现象.

2、某一诗句的大意或内涵.

3、诗人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志向追求、生活经历等.

4、时代背景、社会现实.

诗歌表现思想内容的形式大致有两种,一是借景物抒情,一是借人物言志.律诗、绝句大多是先描写景物,后抒发情怀;词曲往往是咏物怀古,即借事物、借人物来表明心志.思想内容也就在抒情言志的诗句里得到集中的体现.

对诗歌思想感情的鉴赏,首先从诗歌的基本内容入手,其次写出作者在诗歌中所蕴含的情感.

三、总结、表述

灵活运用常见的古诗鉴赏术语,准确得体地表述自己“就诗论诗”的心得

“写什么”方面:写景抒情;咏物言志(情);怀古咏史;即事感怀;边塞征战;山水田园;意象;意境;背景;主旨.

“怎样写”方面: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诗眼;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直抒胸臆;虚实相济;绘形绘声绘色;动静结合;化静为动;炼字;起承转合;赋比兴;夸饰;用典;含蓄;对仗;韵脚.

“为何写”方面:抒发……的思想感情;反映……的社会现实;表现……的情趣;寄托……的情怀(如爱慕、愁绪、惆怅、苦闷等);表达……的追求;流露……的倾向;发出……的感慨;袒露……的心迹;造就……的情致.

诗歌比较阅读应该从哪些方面分析?

3楼:北京王嘉化妆学校

鉴赏、评价 1.把握诗歌

的意象与意境 诗歌的意象: 诗歌的意象是多种多样的,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类: (一)象征性意象 (二)比喻性意象 (三)描述性意象 (四)通感性意象 2. 鉴赏诗歌中的形象 所谓“形象”就是文学作品中展示出来的生活图画

比较阅读的相关方法

4楼:秉烛求学

对于大部分书籍,重要的内容只占全书的20%左右,所以学会高效阅读很重要。阅读中,最好能练成一边阅读一边在脑海中简单构架思维导图的习惯和能力,这样可以大大的提升阅读效率。现在,我已经养成了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阅读的习惯,这样可以使我在阅读中善于发现重点、新问题、新观点和新材料,这样既有助于提升阅读速度,同时也能提升阅读理解和记忆效率。

当然了,这需要自己在平时的阅读中有意识的培养。

如果阅读效率低的话,可以学习一下快速阅读法。快速阅读是一种眼脑直映式的高效阅读学习方法,掌握之后,在阅读文章、材料的时候可以快速的提取重点,促进整理、归纳和分析,提高理解和记忆效率;同时很快的阅读速度,还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游刃有余的做其它事情。掌握不是一句两句话就可以做到的,想学习的可以自己去了解,或者参考《精英特速读记忆训练软件》,主要就是训练快速阅读的,里面也有“思维导图”的训练,如果你的阅读效率低,可以好好的去练习提高一下。

读书的过程中以及读完一本书后,要学会做读书笔记。读书过程中:①遇到重要的、有趣的、有疑问的等的内容就记录下来,以备份查阅。

②做好读书批注。也就是记录阅读过程中的阅读感受或感悟,比如你对某一句话、某一观点的理解、联想、灵感等方面,都要及时的记录下来。读完之后:

①以知识框架或思维导图的形式来来整理书籍,主要是书本的重要内容提炼,也包括自己在读的过程中的一些理解和感悟。知识框架,特备是思维导图形式的笔记,有一个好处就是方便添加新内容,当我在后期的学习或阅读中有相关的新知识点、新体会,都可以加进去,促进知识的衔接,方便掌握和运用。②针对一部分书,比如看了之后很有感触的那种,我也会写一写读书感悟。

高考诗歌比较阅读的十重境界

5楼:长沙孙律师

教学目的:

1、关注学情,运用比较的**方式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建设。

2、了解高考诗歌比较鉴赏题的设题角度,学习答题思路,重点掌握诗歌意象、表现手法、思想感情的比较鉴赏方法,学会规范答题与自我评价。

重点难点:

1、依据学情,促成学生的学习生成,有效地开发课程资源。

2、找准比较点,规范表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诗歌比较鉴赏是近几年高考诗歌鉴赏考查的热点,从2003年的全国春季高考北京卷、上海卷,到2005年的北京卷、福建卷、湖南卷、天津卷、浙江卷、上海卷、辽宁卷,再到2006年重庆卷、湖北卷等,都有诗歌比较鉴赏题。因此,诗歌比较鉴赏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二、了解诗歌比较鉴赏题的设题角度

提问:诗歌比较鉴赏可以从哪些方面设置比较点,或者说,诗歌比较鉴赏题有哪些设题角度?

答:从大方面看,比较阅读题一般从“求同”、“求异”两个方面来设计问题,从小方面看,可以从诗歌的体裁、题材、形象、语言、感情、思想内容、表现技巧等方面设题,具体有以下几个角度:

1、不同诗歌选取的同一意象的寓意比较(2006年湖北卷)

《丹阳送韦参军》严维和《暮春浐水送别》韩琮

问题:两首送别诗都写到的“水”,各有什么寓意?请作简要说明。

2、诗与画的意境比较(2005年广东卷)

《春日登楼怀归》 寇准

问题:北宋翰林图画院曾用“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作为考题,夺魁者画的是“―船夫睡舟尾,横―孤笛”。你认为这幅画能表现这两句诗的内容吗

? 请说明你的理由。

3、同一诗歌不同版本用语的比较(2005福建卷 )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问题: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

4、不同诗歌相同用词的比较(2005湖南卷 )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柳宗元和《登崖州城作》李德裕

问题:两诗都着一“望”字。李诗之“望”在首句,实写登楼,引领全篇,既表达了对君国的眷念与向往,又蕴含了对“帝京”遥不可及的感伤。柳诗之“望”……

5、不同诗歌描写同一对象的表现手法比较(2005浙江卷 )

《齐安郡中偶题》杜牧和《暮热游荷池上》杨万里

问题: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

6、不同诗人描写同一情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比较(2005天津卷)

《湖州歌(其六)》汪元量

问题:简析“大江东去水悠悠”与苏东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的不同情感。

7. 不同诗人对同一历史事件的观点比较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题乌江亭》 王安石

有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三、比较鉴赏示例(比较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情感)

(一)对形象的比较鉴赏(不同诗歌对相同意象的比较和不同诗歌对同一对象描写优劣的比较)

不同诗歌对相同意象的比较

[示例]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绿暗红稀出凤城①,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注】①凤城:京城。

问题:两首送别诗都写到的“水”,各有什么寓意?请作简要说明。

试题分析:诗的后两句写送走之后对韦参军的深切思念。“日晚江南望江北”这一句转接自然,不露痕迹地把前句抽象的离愁具体形象地表现出来。

“江南”、“江北”,对比照应,突出了江水的阻隔。丹阳在江之南,“江南”──“江北”,既是友人行舟的路线,也是作者目送方向。“望”字传出思念之神态,忧思绵绵,“日晚”暗示思念时间之久,见出友情之深。

由“望”自然而然地带出末一句“寒鸦飞尽水悠悠”。这一句写望中所见。通过环境气氛的渲染,表达作者的悠悠情思。

由于思念,站在江边长时间的遥望着,秋日黄昏,江面上寒鸦点点,给人增添愁思。可是,就连这使人感伤的寒鸦此时此刻也“飞尽”了,只剩下悠悠江水流向远方。这一切给人以孤独、寂静、空虚的感触。

“水悠悠”包含着无限思念的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