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上,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分别是由于什么原因形成的

2020-12-02 19:20:23 字数 5556 阅读 7837

1楼:匿名用户

①热力原因形成的赤道低

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由于地面冷热不均,引起大气的膨胀上升或收缩下沉运动,从而导致近地面形成低气压区或高气压区,称为热力原因。赤道地区是地球表面最大的热源,极地是最大的冷源,因此,与之相应的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是由热力原因形成的(见课本p.

66—“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图”),又被称为热低压和冷高压。

②在水平方向上,赤道地区的上升气流在高空运动(向北、向南)时,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转成偏西气流并在南北纬300上空聚积、下沉,地面气压增高,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副热带高气压带与极地高气压带的两股冷暖不同的性质的气流,在南北纬600附近相遇辐合上升。近地面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显然,副热高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与当地冷热状况无直接关系。

这样的气压变化称为动力原因。

③在高低气压带之间形成了由高压吹向低压的风带(见课本p.6—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变化图)。请特别注意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方向不同,对风向的影响。

说明南北半球信风带、西风带、极地东风带的位置以及方向的差异。

④事实上,随着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季节移动,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随着季节而变化(见课本p.6—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变化图)。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对气候的影响很大(例如对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的降水年变化影响)。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地球上七个气压带和风带分别是由于什么原因形成的

2楼:岫烟

①热力原因形成的赤道低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由于地面冷热不均,引起大气的膨胀上升或收缩下沉运动,从而导致近地面形成低气压区或高气压区,称为热力原因。赤道地区是地球表面最大的热源,极地是最大的冷源,因此,与之相应的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是由热力原因形成的(见课本p.

66—“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图”),又被称为热低压和冷高压。②在水平方向上,赤道地区的上升气流在高空运动(向北、向南)时,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转成偏西气流并在南北纬300上空聚积、下沉,地面气压增高,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副热带高气压带与极地高气压带的两股冷暖不同的性质的气流,在南北纬600附近相遇辐合上升。近地面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

显然,副热高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与当地冷热状况无直接关系。这样的气压变化称为动力原因。③在高低气压带之间形成了由高压吹向低压的风带(见课本p.

6—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变化图)。请特别注意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方向不同,对风向的影响。说明南北半球信风带、西风带、极地东风带的位置以及方向的差异。

④事实上,随着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季节移动,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随着季节而变化(见课本p.6—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变化图)。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对气候的影响很大(例如对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的降水年变化影响)。

地球上七个气压带和风带分别是由于什么

3楼:半山树

①热力原因形成的赤道低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由于地面冷热不均,引起大气的膨胀上升或收缩下沉运动,从而导致近地面形成低气压区或高气压区,称为热力原因.赤道地区是地球表面最大的热源,极地是最大的冷源,因此,与之相应的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是由热力原因形成的(见课本p.

66—“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图”),又被称为热低压和冷高压.

②在水平方向上,赤道地区的上升气流在高空运动(向北、向南)时,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转成偏西气流并在南北纬300上空聚积、下沉,地面气压增高,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副热带高气压带与极地高气压带的两股冷暖不同的性质的气流,在南北纬600附近相遇辐合上升.近地面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显然,副热高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与当地冷热状况无直接关系.

这样的气压变化称为动力原因.

③在高低气压带之间形成了由高压吹向低压的风带(见课本p.6—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变化图).请特别注意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方向不同,对风向的影响.

说明南北半球信风带、西风带、极地东风带的位置以及方向的差异.

④事实上,随着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季节移动,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随着季节而变化(见课本p.6—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变化图).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对气候的影响很大(例如对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的降水年变化影响).

高一地理知识点 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各具有什么性质 求帮忙 拜托!!

4楼:匿名用户

气压带:

1、2个极地高压带:

分布在北极和南极极区,使空气受冷收缩、积聚,而高空气流辐合,质量增多,在低空形成的高压带。冬季强度增大,范围扩展;夏季势力减弱,范围收缩。

2、2个副极地低压带:

分布在南、北纬60°及其两侧,各约五度。由于来自副热带高气压带的热空气向北移动与来自极地高气压带的冷空气南下(北半球)两者相遇热空气被迫抬升地面形成低压而形成的。

3、2个副热带高压带:

分布在南、北纬20~30°的强大高压带,是自低纬高空向极流动的气流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发生质量辐合形成。它随季节南、北移动达几十纬度,活动范围约占地球的一半,是对大气环流影响最大的气压带。

4、1个赤道低压带:

分布在赤道附近。由于终年高温,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到高空向两侧外流,引起气柱质量减少,低空形成低压带。全球七个纬向气压带排列规则,而且高、低压带交错分布。

风带:1、2个极地东风带:向低纬度源源不断地输送干冷空气。

2、2个西风带:温暖湿润、含水汽多。

3、2个信风带:干热、稳定、风力强劲、方向不变。

5楼:濮阳千山平定

首先要求的是能记住七压六风带,然后能够通过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推导出其运动规律,然后就是结合世界地图,完善气压六风带与各个地形纬度之间的匹配,这是基础知识点。最主要的七压六风带的考点还是两个:一是季风(南亚季风最显著);二是七压六风带与气候形成之间的关系。

一般不会单独考七压六风带,而是结合气候的形成与季节性的变换来考的,通过七压六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来说明的。多看书和地图才是王道。

6楼:

南北是对称的

1、赤道低气压带

低气压(热力原因)

天气特征 高温多雨。

2、极低高气压带

高气压(热力原因)。

天气特征 干(燥)严寒

3、副热带高气压带

高气压(动力原因)

天气特征 高温干燥

4、副极地低气压带

低气压(动力原因)

天气特征 寒冷湿润

1、信风带(北半球——东北信风带 南半球——东南信风带)形成原因:气流由较高纬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低纬赤道低气压带气候特征 高温干燥

2、盛行西风带(北半球——西南风 南半球——西北风)气流由较低纬副热带高气压带吹向较高纬副极地低气压带气候特征 湿润温和

3、极地东风带(北半球——东北风 南半球——东南风)形成原因 气流由极低东风带吹向低纬副极地低气压带气候特征 严寒干燥

高中地理七个气压带和六个信风带形成的原因?

7楼:宝秀荣伏卿

1、赤道低气压带

分布位置:位于赤道附近

形成原因:赤道附近太阳高度角大,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多,气温较高,气流强烈对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热力原因)。

天气特征: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之下,气流上升过程中降温冷却,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云致雨,高温多雨。

2、极低高气压带

分布位置:位于极低(90n/90s)附近

形成原因:极低地区,太阳高度角小,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少,气温较低。气体遇冷收缩下沉,地面形成高气压(热力原因)。

天气特征:受极地高气压带控制之下,气流下沉增温,大气中的水汽不能凝结,干(燥)严寒

3、副热带高气压带

分布位置:位于30n/30s附近

形成原因:赤道地区上升气流,源源不断流向高纬,受地转偏向力作用,在30n/30s附近堆积下沉,地面形成高气压(动力原因)

天气特征: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流下沉增温,高温干燥

4、副极地低气压带

分布位置:位于60n/60s附近

形成原因:从极地吹来的冷而重的东风与从副热带高气压地区吹来的暖而轻的盛行西风在60n/60s附近相遇,暖而轻的气流被迫抬升,地面形成低气压(动力原因)

天气特征:寒冷湿润

二、六个风带

1、信风带(北半球——东北信风带;南半球——东南信风带)

形成原因:气流由较高纬(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低纬(赤道低气压带),气流逐渐升温,难以凝结致雨

气候特征:高温干燥

2、盛行西风带(北半球——西南风;南半球——西北风)

形成原因:气流由较低纬(副热带高气压带)吹向较高纬(副极地低气压带),逐渐降温,冷却致雨

气候特征:湿润温和

3、极地东风带(北半球——东北风;南半球——东南风)

形成原因:气流由极低东风带吹向低纬(副极地低气压带),难以致雨

气候特征:严寒干燥

8楼:潮伦恽娟

noitlr回答正解!如果有高中地理教材,课本中解说比较详细,不过理解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地球上的高低气压带是怎样形成的?在温度等方面有何不同?各指什么?

9楼:天天竹

全球性大气环流

1.由赤道地区热空气上升、极地地区冷空气下沉,可以知道低纬和高纬环流是热力原因形成的环流,中纬环流是动力因素形成的动力环流,所以赤道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是热力原因形成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为动力原因形成的。在学习中我们要善于根据热力环流原理,理解七个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和相关的气候现象。

例如赤道地区终年高温,气流受热作上升运动,南北移后近地面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压,形成赤道低气压带,受其控制的地区,多对流雨,降水丰富。又如在赤道低气压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由于存在气压差异,水平气压梯度力由副热带高气压带指向赤道低气压带,又由于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往北半球的低纬地区吹就形成了东北信风,往南半球的低纬地区吹就形成了东南信风。由于信风由高纬(温度低的地区)流向低纬(温度高的地区),一般情况下降水稀少,但如果信风来自海洋,且有地形的抬升,也可能形成丰富的降水,如马达加斯加岛的东部地区、澳大利亚大陆的东北部沿海地区、巴西东南沿海地区等。

2.由于地球的公转运动,引起太阳直射点随季节而南北移动,导致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也随太阳直射点作周期性的季节移动。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有规律的南北移动,常使一些地区在不同季节出现完全不同的气候,如地中海气候地区和热带草原气候地区。

3.海陆分布使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变得复杂化。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使纬向分布的气压带被**为块状,形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

北半球1月份副极地低气压带被陆地上冷高压切断,如图甲所示,副极地低气压带仅保留在海洋上;7月份副热带高气压带被陆地上热低压切断,如图乙所示,副热带高气压带仅保留在海洋上。

4.亚洲东部季风环流最为典型。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导致冬夏间海陆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从而形成季风环流。

如下图就是不同季节海洋和陆地之间的季风环流(虚线箭头表示高空的大气运动方向)。南亚季风的成因除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外,还有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即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夏季随着赤道低气压带北移而向北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形成西南季风。冬夏季风势力的强弱主要取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