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诏是如何出现的,六诏人是现在什么和白族等族的祖先

2020-12-01 05:23:15 字数 6844 阅读 1940

1楼:匿名用户

剥枣对蒸梨。吾对汝,琥珀对玻璃。参虽鲁,迷楼踪迹亦全迷。

三径风光,白石黄花供杖履;五湖烟景,儿孙罗列丈人峰。唐库金钱能化蝶。搏虎卞庄子上篇一东天对地,雨对风。

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雷隐隐,雾蒙蒙。

日下对天中。风

六诏人是现在什么和白族等族的祖先

2楼:苍洱白子

唐初,分布在洱海地区的众多少数民族部落经过相互兼并,最后形成蒙巂诏、越析诏、浪穹诏、邆赕诏、施浪诏、蒙舍诏六个大的部落,称为「六诏」。

蒙巂诏在今巍山县北及漾鼻县地,而漾濞县是彝族自治县,因此,这个诏是白族和彝族的祖先。

越析诏在今宾川县地,是白族先祖。

浪穹诏在今洱源县地,是白族先祖。

邆赕诏在今洱源县邓川,是白族先祖,先存邆赕诏古城遗址、颠之托王妃白洁庙。

施浪诏在今洱源青索,白族先祖,施浪诏后来被南诏灭亡,千旁罗颠逃到泸北,有子孙在吐蕃。

蒙舍诏在今巍山县地,因其位于诸诏之南,蒙舍诏又称「南诏」,细奴逻在巍宝山及巍山以南被当地彝族推举为彝族首领创建蒙舍诏,因处各诏之南故又称南诏。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皮逻阁完成了统一六诏的丰功伟绩,因“破河蛮”有功,皮逻阁被敕封为“云南王”。次年,皮逻阁迁都太和城(今云南大理太和村)。

3楼:匿名用户

六诏和河蛮是白族的文化和生物学母核。

4楼:匿名用户

六诏是形成白族的主体,与其它民族关系不大。

六诏民族是什么族什么族的祖先 5

5楼:破破理论

六诏人是彝族和白族的祖先,当时统治近云南等地区。

6楼:之蓝晓晓

前期被称为南诏,是彝族和白族的祖先

7楼:匿名用户

黎族白族的祖先

唐朝时期成为六诏日后逐步转变成两个民族了

8楼:め蘭

六诏居民是彝族和白族的祖先。

云南古代六昭是什么时期出现的

9楼:匿名用户

唐朝初,

分布在云南洱海地区的众多少数民族部落经过相互兼并,最后形成蒙巂诏、越析诏、浪穹诏、邆赕诏、施浪诏、蒙舍诏六个大的部落,称为六诏。其中,蒙巂诏在今巍山县北及漾鼻县地,越析诏在今宾川县地,浪穹诏在今洱源县地,邆赕诏在今洱源县邓川,施浪诏在今洱源青索,蒙舍诏在今巍山县地。因其位于诸诏之南,蒙舍诏又称为南诏。

南诏国是怎么产生的

10楼:科学普及交流

南诏国是统一多民族中国强盛时期唐代西南的一个地方民族政权,是在唐王朝支持下出现的,因此南诏国是统一多民族中国国家发展的产物,南诏国的发展历史深刻地反映了唐代统一多民族中国发展的历史过程特征,说明了统一多民族中国的历史发展既丰富多彩,又跌宕起伏,并非一帆风顺。

说到南诏国,我们首先需要对南诏的含义进行必要的解释。南诏的第一层含义是指一个民族群体,其族属是乌蛮,与秦汉时期的昆明族有直接的民族源流关系;南诏的第二层含义是南诏国王城的名称;唐朝初年,洱海地区有蒙巂诏、越析诏、浪穹诏、邓睒诏、施浪诏、蒙舍诏等六个大的乌蛮部落,历史文献称为六诏,所以南诏的第三层含义是特指六诏当中的蒙舍诏,因为蒙舍诏在其他各诏的南边,所以就称为南诏。

唐朝时期南召政权的主要区域是现在哪个地区

11楼:阿噗酱紫

唐朝(618—907年),中国历史唯一一位女皇帝的朝代,国力最强盛的朝代之一。国号“唐”是晋的古名,泛指今山西省的中心地域。

南诏王国(738年-902年)是八世纪崛起于云贵高原的古代王国,由蒙舍国首领皮罗阁于公元738年建立,902年亡于权臣郑买嗣。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舍龙之子细奴逻继承蒙舍诏(王)。此时,洱海周边地区部落林立,互不役属,其中有六个较大部落,称为六诏,也出现了几个比较大的诏(王),洱海北面是河蛮人的浪穹诏(今洱源)、邆赕诏(今洱源邓川)、施浪诏(今洱源三营),洱海东面是磨些人的越析诏(今宾川),洱海西面是哀牢人的蒙嶲诏(今漾濞),洱海南面就是蒙舍诏(今巍山),这些诏被汉史合成为"六诏"。

因蒙舍诏(今巍山)位于这些"诏"的南面,也被汉史称作"南诏"。在唐朝的支持下,南诏先后征服西洱河地区诸部,覆灭其他五诏,统一了洱海地区。

南诏国历史上出现几位皇帝

12楼:牙牙的弟弟

13个,分别是细奴罗、逻盛、盛逻皮、皮逻阁、阁罗凤、异牟寻、寻阁劝、劝龙晟、劝利晟、劝丰祐、世隆、隆舜、舜化贞 。

1、细奴罗

细奴罗曾是巍山地区的一个种田人。那时的大理地区只有一些部落分布在洱海一带,细奴罗就是其中一个被称为南诏的部落首领。

后来他所带领的部落在唐王朝的扶持下,打败了当时洱海一带其他的五个部落。

细奴罗统一洱海地区后,在家乡的一座山上建造了自己的都城。南诏曾有过三代国王都生活在这个叫龙于图的都城里。

2、逻盛

逻盛(634年-712年),又名逻盛炎,蒙舍诏第二代诏,细奴逻之子。

永徽五年(654年),蒙巂诏攻击蒙舍诏,细奴逻遣子逻盛入唐,求唐保护。唐朝姚州总管李义援救。674年,细奴逻去世,逻盛继位。逻盛多次入唐朝见,712年,逻盛朝见在长安病逝。

3、盛逻皮

盛逻皮(673年-728年),蒙舍诏***诏,逻盛之子。712年,逻盛入唐朝见在长安病逝,逻盛子炎阁继位,当年去世,其弟盛逻皮继位。728年,盛逻皮病逝,其子皮逻阁继位。

4、皮逻阁

皮逻阁(公元697~748年),南诏***王,据胡蔚本《南诏野史》载,他于唐朝开元十六年(公元728年)即位,天宝七载(公元748年)卒,在位20年。

皮逻阁在位期间,在唐王朝的支持下并吞了其他五诏,使洱海地区统归南诏管辖,将王都从巍山迁至大理,当时称为太和城。

5、阁罗凤

阁罗凤(712年―779年),又作觉乐凤,南诏第五代王,公元748年—779年在位,其父皮逻阁在中国唐王朝扶持下统一六诏,受唐朝封为云南王。748年皮逻阁死,阁罗凤继位,袭封。

其为皮逻阁养子 ,皮逻阁死后,与二弟于诚节争位,胜,将诚节流放。在其父死前,他已参与削平六诏的活动,即位后,继续发展势力,消灭在其东方的东爨、西爨,控制滇东地区。

6、异牟寻

异牟寻(754年-808年),蒙氏,阁罗凤之孙,凤伽异之子,南诏第六代国王,779年―808年在位。779年,阁罗凤去世,异牟寻即位。808年去世,谥号孝恒王,其子寻阁劝即位。

7、寻阁劝

寻阁劝(778年/779年-809年),又名寻梦凑、新觉劝、寻务券,异牟寻之子,南诏***国王(808年―809年在位)。

808年,异牟寻去世,寻阁劝即位。寻阁劝自称骠信(君主称号)。在位一年去世,谥号孝惠王,长子劝龙晟即位。

8、劝龙晟

劝龙晟(798年-816年),一作龙盛,寻阁劝之子,南诏第五代国王,808年至816年在位。

劝龙晟年少即位,荒淫无道,南诏王权开始衰落。816年,弄栋节度使王嵯巅杀死劝龙晟,其弟劝利晟即位,谥号幽王。

9、劝利晟

劝利晟,一作劝利,寻阁劝之子,劝龙晟之弟,南诏第六代国王,816年至823年在位。816年,弄栋节度使王嵯巅杀死劝龙晟,拥立劝利晟即位。

大权掌握在王嵯巅手中,823年,年仅22岁的劝利晟去世,其弟劝丰祐即位。

10、劝丰祐

823年,年仅22岁的劝利晟去世,权臣王嵯巅拥立劝丰祐即位。

太和三年(829年),剑南节度使杜元颖不晓军事,武备废弛,且苛待士卒,导致士卒引南诏入寇,攻破成都外城,掠走数万人。

太和四年(830年),唐朝李德裕前来镇守,蜀地遂安,南诏再次归附于唐朝。

11、世隆

蒙世隆(844年-877年),白族先民。劝丰祐之子,南诏第八代国王,859年至877年在位。859年,劝丰祐去世,其子世隆即位。

世隆的名字犯唐朝两代皇帝的名讳(唐太宗李世民、唐玄宗李隆基),即位之年唐宣宗驾崩,世隆没有遣使吊祭,也没有告其父劝丰祐之丧。唐懿宗便不予册封。世隆遂叛唐,860年,改元建极,改国号大礼,自称皇帝。

12、隆舜

隆舜(861年-897年),一作法,南诏景庄帝世隆之子,南诏国第十二代王、第二代皇帝,877年―897年在位。

乾符四年(877年),世隆去世,隆舜继位。乾符五年(878年),隆舜改元贞明,改国号为大封**。隆舜在位时期,骄奢淫逸,使国势日渐衰弱。

乾宁四年(897年),南诏汉人权臣清平官郑买嗣派人杀死隆舜,时年三十七岁,谥号圣明文武皇帝(一作宣武皇帝),其子舜化贞即位。

13、舜化贞

南诏孝哀帝舜化贞,897~902年在位,中兴(897年-902年)是大封民舜化贞的年号,共计6年。

897年,在广大奴隶和农奴不断的反抗斗争中,南诏国的权臣郑买嗣,指使南诏国王的近臣杨登杀死了隆舜王。隆舜王子舜化贞即位。

舜化贞改元中兴,杀了杨登及其一家,设立五学教主,铸崇圣寺丈六观音像,制南诏中兴画卷,当政二年死去,政权操在清平官郑买嗣手里,郑杀了年仅八个月的舜化贞儿子。

902年(昭宗李晔天福二年)又杀死了南诏皇室的最后一个国王舜化贞,并杀戮蒙氏亲族800余人,夺取了政权,建立“大长和国”(902—927)。至此南诏灭亡。

13楼:nm牛虻

南诏国历史上有十三位皇帝:

1、细奴逻(公元617——674年)

细奴逻,又名独逻、独逻消,南诏第一代国王,生于隋恭帝义宁元年(公元617年),唐太宗贞观年二十三年(公元649年)登上蒙舍诏(南诏王)诏主之位,改国号为大蒙国。称奇嘉王,于唐高宗上元元年(674年)卒,在位26年,享年57岁。

2、盛逻(公元634年——公元712年)

盛逻,又名逻盛炎,细奴逻之子,三公主所生,生于唐贞观八年(公元634年),于唐上元年(公元674年)即位,唐先天元年(公元712年)卒,在位39 年,谥号兴宗王。逻盛即位后,任用张建成为相,辅佐朝政,并秉承父志,精心治理蒙舍诏,巩固和扩大疆域,继续于唐朝交好。

3、盛逻皮(公元672年——公元728)

盛逻皮,逻盛之子,生于唐咸亨三年(公元672年),唐先天元年(公元712)即位,唐开元十六年(公元728年)卒,在位16年,享年56岁,谥号威成王。盛逻皮即位后,以老相张建成为国老,杨法律和尚为国师,治内安邦,于唐朝维持友好的关系。

4、皮逻阁(公元697年——公元748年)

皮逻阁,又名归义,盛逻皮之子,生于唐神功元年(公元697年),唐开元十六年(公元728年)即位,被唐玄宗李隆基刺封为云南王,唐天宝七年(公元748年)卒,在位20年,享年51岁。他在前三代王的基础上精心谋划,在唐王朝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多年的战争,统一了六诏。

5、阁逻凤(公元712年——公元778年)

阁逻凤,皮逻阁之子,生于唐先天元年(公元712年),唐天宝七年(公元748年)即位,袭封云南王,唐大历十三年(公元778年)卒,在位30年,享年66岁,谥号神武王。阁逻凤即位后,完全控制了滇东东爨区,取代了唐王朝在该地区的统治位置。

6、异牟寻(公元754年——公元808年)

异牟寻,阁逻凤之孙,凤伽异之子,生于唐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因其父凤伽异英年早逝,故于唐大历十三年(公元778年)继任南诏王位,南诏重新归 顺唐后,朝廷袭封他为南诏王,赐“贞元南诏印”,唐元和三年(公元808年)卒,在位30年,享年54岁,谥号孝桓王。

7、寻阁劝(公元777年——公元809年)

寻阁劝,又名新觉劝,异牟寻之子,生于唐大历十二年(公元777年),唐元和三年(公元808年)即位,袭封南诏王,唐元和四年(公元809年)卒,在位1年,享年32岁,谥号孝惠王。

8、劝龙晟(公元797年——公元816年)

劝龙晟,寻阁劝之子,生于唐贞元十三年(公元797年),唐元和四年(公元809年)即位,袭封云南王,唐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卒,在位7年,享年19岁,谥号幽王。

9、劝利晟(公元801年——公元824年)

劝利晟,又名劝利,劝龙晟之弟,生于唐贞元十七年(公元801年),唐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被权臣王嵯颠扶上王位,袭封南诏王,唐长庆四年(公元824年)卒,在位8年,享年23岁,谥号靖王。劝利晟多次遣使入唐朝贡,曾得唐赐“南诏王金印”。

10、晟丰佑(公元817年——公元859年)

晟丰佑,劝利晟之子,文献记载其名为“丰佑”,是由于他“慕中国”,不肯连父名所致。生于唐元和十二年(公元817男),唐长庆四年(公元824年)即位,被朝廷刺封为滇王,唐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卒,在位35年,享年42岁,谥号昭成王。

11、佑世隆(公元843年——公元877年)

佑世隆,又名酋龙,晟丰佑之子,生于唐会昌三年(公元843年),唐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即位,唐乾符四年(8公元77年)卒,在位18年,享年34岁,谥号景庄皇帝。

12、隆舜(公元860年——公元897年)

隆舜,又名法,佑世隆之子,生于唐咸通元年(公元860年)。唐乾符四年(公元877年)即位,唐乾宁四年(公元897年)卒,在位20年,享年37岁,谥号武宣帝。

13、舜化贞(公元876年——公元902年)

舜化贞,隆舜之子,南诏最后一个国王,生于唐乾符三年(公元876年),唐乾宁四年(公元897年)即位,唐天复二年(公元902年)卒,在位5年,享年26岁。谥号孝哀帝。

扩展资料

南诏国是八世纪崛起于云贵高原的古代王国,由蒙舍部落首领皮罗阁于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建立。隋末唐初洱海地区小国林立,互不役属,其中有六个实力较强的小国,分别被六个国王统领,被称为六诏,其一的蒙舍诏在诸诏之南,称为“南诏”。

在南诏统一以前,农业在西洱河蛮的经济生活中已占主导地位,农作物有稻、麦、粟、豆等,耕种方式、收获产量与中原大体相同。蒙舍诏虽属生产较落后的乌蛮,但社会经济也以农业生产为主。煮盐业在南诏经济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有安宁(今昆明安宁)、泸南等盐井。

南诏文字受汉字的影响很深,唐武后圣历元年(698)所立的安宁《王仁求碑》的碑刻文字所用皆为汉字,同时还运用唐代民间流行的俗字体。南诏还使用僰文记事,即用方块文字记录白语的文字,或将汉字笔划作部分增减而成的表意记音文字,这种文字创始于南诏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