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只会眷顾对自己好的人,佛说男人对于女人好命才好

2020-11-26 22:03:13 字数 5631 阅读 1273

1楼:青竹遗风

佛从来没有说过这种话!佛是平等心,无分别心,平等救度一切众生,如慈母对子女一样。

佛说男人对于女人好命才好

2楼:匿名用户

你是女的吧,希望男人对你好?

佛陀才不会说这种傻话。佛家认为:有缘在一起的,不是善缘就是恶缘。有许多人相结合,是对方前来报怨的。只有对方感觉气出够了出顺了,才会开始对你好或离婚或死去。

佛说:为什么善良的人一生痛苦磨难多,善良的人好吗

3楼:海外家园

善良的人会为别人着人,

心狠的人只为自己,所以他们只要自己开心就行,

你要相信一句话,善有善报的。

4楼:無需立場

你觉得做善良的人快乐,那就是好的。反之做善良的人不快乐,那还不如不去做。苦行僧也有怒

佛说只会眷顾对自己好的人

5楼:永不注册

佛从来没说过这样的话,佛倒是有说过,只能度有缘人。可能您听错了,或别人打字打错了。如果是别人说的,那是妄语。不是佛说。

佛说:做一个善良的人一定会有好报的,你认为是不是?

6楼:匿名用户

“好报”指的是内在的、心灵上的。

如果一个人是为了得到外在的好处(比如名誉和财富)而去行善,那这个人不是善良而是功利,他得到的报偿也就是长久地处在功利的境界,未及善良。

佛的这句话如此理解可能更方便一些:

善恶之别,仅在一念之间;

恶念一动即是罪,恶行乃是恶念的报应。同样,善念一启就是福,善行就是善念的福报;

极恶之人,良心泯灭,对他的惩罚就是他永远在恶念与恶行的地狱里徘徊,不得解脱,即使他享尽世间荣华富贵,但他的快乐只停留在感官上,永远无法达到至高层面的心灵上的极乐,这就是恶的报应;芸芸众生,良心尚存,但功利欲念未消,所以总在善念与恶念之间挣扎,不停地在人道的和非人道的境界里轮回,有时有了福报本可跳出轮回,却又一念之差,堕回功利中,这也是报应;而至善之人,心中有的只是持续不动摇的善,这样的人是有福的,他就是达成极乐境界的人,也可称他为佛。

因此,善是有好报的,善良本身就是好报。

7楼:晓秋杠杠

我认为正确,但不绝对的。

佛教里面教人心存善念是引导人们走一条正确的道路。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从辩证的角度看,好人总会遇到的好人多,所以运气相对要好。吃喝嫖赌、坑蒙拐骗、杀人放火者,暂时也许没事,但终会有牢狱之灾或灭顶之灾,运气自然不好。

但这并不说明好人就100%得到好的报应,好人一样会得病,一样会丢钱,一样会遇到坏人,这是客观存在的。

8楼:海印放光

当然是!绝对是!

中国古人讲“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千真万确的真理。

不过,很多好人,由于他前世作恶的种子今世成熟,依然会有倒霉的事。即便如此,也一定会因为他行善,大灾化小,小灾化无。

9楼:潜川

当然是。君不见“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言语吗?就连刘备伯伯临终一刻都教导阿斗:“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呢。

10楼:匿名用户

那要看你的观察时间了!

如果从短期看,我想很难看出来吧;从一辈子看了,大多数人还是符合这个规律的;如果有神通的人,我想会看得更加真切吧!

11楼:简爱邓菲

我觉得做一个善良的人不一定是为了求一个好回报 佛家讲的首先是利他。至少做善良的人会让自己在轮回的路上少受苦厄

12楼:匿名用户

如果一个人被境所转,就会痛苦不已,这痛苦是自己造成的,由于信念不够坚定造成的。一切孽障和灾祸均是从妄想生出来的,有痴心就会有妄想,妄想会造成很多错误,会造成很多孽障,妄想是万恶之源。不能靠妄想解决问题,妄想只会造业作恶。

对于佛说的:人就是苦今生修来生,这句话大家有什么看法.

13楼:匿名用户

就是说有人打你,你要忍着,苦今生修来生嘛

有人骗你,你要笑着,苦今生修来生嘛

有人负你,你要体谅,苦今生修来生嘛

有人坑你,你要受着,苦今生修来生嘛

要知道你今生受的苦,都是前生自己造孽。

为了下一生,你应该吃苦。

那些打你,骗你,负你,坑你的人今生享福,是前生的功德。

做错了,下一个轮回他们会受苦的。

14楼:道法心自然

哪有什么来生,苦今生修的也是今生,不过因果关系是不会错的。对什么事情都保持着一颗善意的心就是人生最大的修行。

15楼:匿名用户

这应该是现代人的话,佛是不会这样看问题的。

学佛法、修行佛法的目的是脱离轮回,达到佛法正觉的境界。我们的目的是超脱生死,而不是迷恋生死;我们追求成佛的境界也不是为了一个等级、为了一个成绩,而是成为佛、菩萨之后继续他们的行为。往生不是成佛,而且往生也不是成就觉悟的唯一方式;净土也不是特指某个环境,只要心中有佛,有佛法,随处都可以是净土。

所以求来生的认识,只能是佛法之外的认识。

16楼:匿名用户

我觉得人生来就是受苦的,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有福的人死的痛快,无福之人临了还要受罪。

17楼:烦恼即菩提

你这是苦修的方法,佛陀在出家后修过苦修,后来放弃了。认为要遵循中道。

修来生一是行善,去恶,一是觉悟。

18楼:匿名用户

时代不同了啊!!!人是可以福慧兼修的啊!金贤广结善缘世间赞颂,入世法定功德,福报呈瑞祥啊!!!

19楼:匿名用户

这句话是对的,今生行善积德,下世得福

20楼:匿名用户

人要前进是不是应该树立一个远大的目标呢?

21楼:匿名用户

怎么可以这样!佛什么时候说过这种话?出自哪本佛经?有谁能拿出证据?佛肯定不会说这种话!为什么现代人老是喜欢这样造谣!

22楼:文斌丽阳

这是禁欲主义的思想。人生在世,是要为永生做准备,但是不要纵欲也用不着禁欲。

23楼:匿名用户

很好,只有今生修好,免受六道轮回之苦,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

佛说的一句人好不如心地好的意思

24楼:天智v光雪

做人不仅要做好人还要存好心,一个人要是能有一颗善心就可改变命运,使自己的命运越变越好。

心地与命运之歌:

心好命又好  富贵直到老

命好心不好  福变为祸兆

心好命不好  祸转为福报

心命俱不好  遭殃且贫夭

心可挽乎命  最要存仁道

命实造于心  吉凶惟人召

信命不修心  险阳恐虚矫

修心一听命  天地自相保

佛说,人与人之间只有四种关系,报恩、报怨、讨债、还债?真的只有这四种关系吗?没有别的吗?

25楼:宗阳子

其实还有一种,就是随缘度众生。这种情况的人,是再来人,也就是菩萨再来的,和他产生命运交集的,都是有缘之人。但这些人和菩萨不是报恩报怨讨债还债的关系。

当然,这种情况,就不能称他是普通人了,而是菩萨。

这四种关系的说法,经典上是没有的,是印光大师说的。

26楼:匿名用户

如此想想,世间胶漆情爱,都不过是或恩或怨,债还完了,就各自碧落黄泉,真是又孤单又没意思。再或者遇见一位菩萨行者,教会你堪透诸法,教会你安住孤单,更有意思的活在世上……终究是要孤单的来去,只是借一借世间恩怨的热闹,得偿百年。

27楼:匿名用户

并不是只有这四种关系,而是解释了什么是冤亲债主。

大涅槃经里面提到了冤亲和债主:又解脱者名无动法。犹如怨亲真解脱中无如是事。

又不动者如转轮王更无圣王以为亲友。若更有亲则无是处。解脱亦尔更无有亲。

若有亲者亦无是处。彼王无亲喻真解脱。真解脱者即是如来。。。。

譬如贫人多负人财。怖畏债主隐不欲现故名为藏。如来不尔不负一切众生世法。

《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水火盗贼,怨家债主,焚漂劫夺,消散磨灭。”

《大宝积经》:“一切财业非是真宝,五家,水火、盗贼、怨家债主、县官、恶子分耳。

人周围遇到的所有人和事都是自己业力感召而来的。比如心中如果有贪的种子,这个种子如果成熟,就会变现出相应的境来,比如身边会出现贪比较强烈的恶知识,比如看到报纸新闻讲**很多之类。

所以如果心时常存善念,时时忏悔,就不会遇到恶知识,甚至不会听说任何一个负面新闻。

因此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非只有这四种,这四种仅仅是说冤亲债主。你遇到的一切人,其实是自心业力的变现,看周围人如何就知道你的心如何,另外,往世见过面的往往容易遇到,往世没见过面的也可以以愿力去遇到。比如念佛能去西方净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28楼:匿名用户

佛说业报差别经,

《佛说未曾有因缘经》

佛说善恶因果经等等。应该还有很多都有提到人和人的因缘差别。

29楼:匿名用户

人生还是需要些智慧的点我名字,再点空间,上面有个三慧禅房的链接,就都有了。 阿弥陀佛

佛说 心中有什么 就看到什么 这话只对知道真相的人有效是这样子吧!

30楼:累劫修行

随类化身;佛菩萨度众生总是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不知道也是这个样子,如影随形,如响应声。

31楼:匿名用户

万法唯心

山河大地 日月星辰

万事万物 都是人类心力所现!

一念为善

周遭自然清凉!

32楼:匿名用户

把你心中所有的一切包括“我”拿掉,忽略的干干净净,剩下的那个赤裸裸的就是道体,其他被拿掉的就是道用。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道就是你自己的觉性啊!自性,赤裸裸的自性,不带任何内容的自性!过去、现在、未来的一切的一切 everything都是建立在唯一的一个点上----你现在的“觉”,当下心,清净心,无善无恶无欲无求无形无相天真道心,此心不可见、不可求、不可得,见色闻声、扬眉瞬目、举手投足、胡思乱想、喜怒哀乐无一不是道之妙用。

山河大地、日月运行、鸢飞鱼跃、虫鸣兽吼无一不是因“觉”而现。

这就是传说中的佛,一切众生皆有佛性。

这就是传说中的上帝。上帝与你同在。

33楼:匿名用户

看见并非是肉眼看见。因此可以说看见。看见只是为了传达的一种表现。对佛法还不了解,会误解这个看见。

34楼:匿名用户

杯弓蛇影,杞人忧天,自作聪明,自寻烦恼。

35楼:匿名用户

是的。 人的心理状态是对应外界的。譬如怀疑心重,当然对所有的人于事都有先入为主的质疑。

如果心态愉悦,那么对于外界就会高兴。 至于说到真相,真相本身是很难界定的,因为有真必然有假。 如果达到了佛的绝对之真相,只有本身证到了才知。

36楼:烦恼即菩提

这是普遍规律,不分什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