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科学家童第周精神表现在哪方,卓越科学家童第周的作文400字

2020-11-26 19:06:05 字数 4959 阅读 5905

1楼:心灵小炎

勤学,我记得是小学课本上有篇文章《一定要争气》,里面讲述了童第周勤奋读书的故事,附上链接,你可以去看看:

http://wapbaike.baidu.***/view/1793054.htm?ref=wise&bd_source_light=1701851

加上其他的两句话: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学业靠勤奋而精进,因嬉游而荒废;德行靠深思熟虑而成就,因随俗而毁败。

出自韩愈《劝学解》

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从学者云:

“苦渴无日。” 遇言:“当以‘三余’。

”   或问“三余”之意。 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 《三国志·魏志·董遇传》

“读书一百遍,它的意思自然显现出来"   请教的人说:“(您说的有道理),只是苦于没有时间。”   董遇说:

“应当用‘三余’时间”。   有人问“三余”是什么?董遇说:

“冬天,是一年里的空闲时间;晚上,是一天里的空闲时间;雨天,是临时的空闲时间。

为什么说童第周是卓越的科学家,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

2楼:匿名用户

童第周,英文名tung tc(1902年5月28日--1979年3月30日),浙江省鄞县塘溪镇人。著名生物学家、教育家,曾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动物研究所所长。192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哲学系,1927—1930年任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南京大学前身)自然科学院生物系助教,后长期在山东大学任教。

1951年任山东大学副校长。他是卓越的实验胚胎学家,中国实验胚胎学的主要奠基人,20世纪生物科学研究的杰出领导者。1978年,在全国科学大会上,被授予全国科学技术先进工作者称号。

千百年来,人类渴望破解生物繁衍生息的遗传奥秘,曾经历尽沧桑,艰辛探索。20世纪世界科技领域在生命科学上取得了空前的辉煌,2000年中、美、英等国科学家同时宣布,人类基因图工程全部完成。但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一位中国科学家就将人类对生物进化和细胞遗传与变异研究推进到了世界前列,开创了人类按照需要而人工培育新物种的历史先河,被誉为世间克隆第一人。

90年代即被列入世界100位最优秀的科学家之一。他,就是原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第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我国杰出的科学家童第周。

童第周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他出生在浙江鄞县一个偏僻的山村里。因为家里穷,他一面帮家里做农活,一面跟父亲念点儿书。

童第周17岁才进中学。他文化基础差,学习很吃力,初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平均成绩才45分。校长要他退学,经他再三请求,才同意让他跟班试读一个学期。

第二学期,童第周更加发愤学习。每天天没亮,他就悄悄起床,在校园的路灯下面读外语。夜里同学们都睡了,他又到路灯下面去看书。

值班老师发现了,关上路灯,叫他进屋睡觉。他趁老师不注意,又溜到厕所外边的路灯下面去学习。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终于赶上来了,各科成绩都不错,数学还考了100分。

童第周看着成绩单,心想:“一定要争气。我并不比别人笨。

别人能办到的事,我经过努力,一定也能办到。”

童第周28岁的时候,得到亲友的资助,到比利时去留学,跟一位在欧洲很有名的生物学教授学习。一起学习的还有别的国家的学生。旧中国贫穷落后,在世界上没有地位,中国学生在国外被同学瞧不起。

童第周暗暗下了决心,一定要为中国人争气。

那位教授一直在做一项实验,需要把青蛙的卵的外膜剥掉。这种手术非常难做,要有熟练的技巧,还要耐心和细心。教授自己做了几年,没有成功;同学们谁都不敢尝试。

童第周不声不响地刻苦钻研,他不怕失败,做了一遍又一遍,终于成功了。教授兴奋地说:“童第周真行!

”这件事震动了欧洲的生物学界。童第周激动地想:“一定要争气。中国人并不比外国人笨。外国人认为很难办的事,我们中国人经过努力,一定能办到。”

1950年,经童第周提议,中国科学院在青岛设立海洋生物研究室,这一年,他48岁。1934年从比利时回国已经整整16年了,最好的年华都在动荡不安的时代里过去,年近半百,童第周终于有了一间安宁的实验室。那时海洋生物研究室在青岛市莱阳路28号,大楼里那间十平方米的办公室兼实验室是童第周最喜欢呆的地方。

他在20世纪30-60年代,利用青岛文昌鱼、海鞘和鱼类为材料,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胚胎学研究。他系统地研究了在生物进化中具有重要地位的脊索动物文昌鱼卵子发育的规律,精确地绘制了器官预定形成物质的分布图,证明了文昌鱼**球具有一定的调整能力等,为进一步确定文昌鱼在分类学上的地位提供了重要证据。这些研究成果至今是科学文献中的精品,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开创了我国“克隆”技术之先河,童第周成为中国当之无愧的“克隆之父”。

1951年童第周任山东大学副校长。这个时期,承担着繁重的行政和科研任务的童第周,仍坚持给学生上课,教室里满堂的学生,倾耳静听着童第周新颖的内容、高深的理论、富有哲理的学术思想。童第周不但向学生传授了科学知识,而且他那光辉的学术思想、求实的科研作风和严谨的治学态度,深深感染着每一个学生,成为他们一生用之不尽的财富。

童先生培养了一大批事业的**人,他的学生和学生的学生遍布世界各地,他们走在学科的前沿,传承着先生的事业。

童第周一生致力于实验胚胎学、细胞生物学和发育生物学的研究。1930~1934年,童第周在比利时的比京大学布拉舍实验室,在对棕蛙卵子受精面与对称面的关系的研究中,证明了对称面不完全决定于受精面,而决定于卵子内部的两侧对称结构状态。在对海鞘早期发育的研究中,证明了在受精卵子中已经存在着器官形成物质,而且有了一定的分布,精子的进入对此没有决定性的影响。

另一方面,他观察到内胚层和外胚层似乎有相当的等能性,而且吸附乳头和感觉细胞的形成依赖于外来因素,说明了卵质对个体发育的重要性。这项研究成果是具有开创性的,使他成为了中国实验胚胎学的创始人之一。

文昌鱼在生物进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是脊椎动物的祖先。童第周领导的研究小组首先在青岛解决了文昌鱼的饲养、产卵和人工授精的技术,为系统研究文昌鱼的胚胎发育奠定了基础,并利用显微技术对文昌鱼胚胎发育机理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对文昌鱼卵的发育能力提出了很重要的修正意见,在国际上受到重视。童第周等所证明的文昌鱼卵这些早期发育特点,进一步论证了文昌鱼在进化上的地位是介乎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之间的过渡类型。

这方面工作也支持了他后期关于核质关系研究的论据。他在两栖类(蟾蜍和黑斑蛙)胚胎发育的研究中,明确指出了胚胎发育的极性现象,从而证明这种感应能力是由一种未知的化学物质,通过细胞间的渗透作用,诱导和决定胚胎纤毛的运动方向。

1978年2月,我国卓越的科学家童第周教授,在《诗刊》上发表了一首诗:

“周兮周兮,年逾古稀。

残躯幸存,脑力尚济;

能作科研,能挥文笔。

虽少佳品,偶有奇意;

虽非上驷,堪充下骥。

愿效老牛,为国捐躯!”

这是76岁的童老,在全国科学大会的前夕,向党和人民写下的誓言。

希望我帮助你解疑释惑。

卓越科学家童第周的作文400字

3楼:匿名用户

炎热的夏季往往是考验人毅力的时候,每个人的毅力不同,但求知的大门永远敞开。就看远处的你我愿不愿走进。走过了炎热,也就代表你走上了一个新的起点。

今天我无意中看书,看到童第周这篇课文,童第周学习十分差,但他艰苦努力,早上、晚上都合理利用学习,从最后一名成为第一名。我从中受到很大的启发:无论做什么事要想成功,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和汗水,才能获得丰收的喜悦。

这又使我想起一句名言:“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多么好的名言,我的精神一下子提上来了,我找到了精神需要的补品。

向以往那样,我又好好学习,每天老师带我们去知识的海洋,攻破了一道道难关。得到了一份份美好的战利品。

使我坚定了信念,锻炼了意志和不断学习攀登的精神。等待下一关的挑战......

呆在家里做作业,不免觉得有些乏味,除了看看书或电视,陪着外公外婆打几副牌,寻开心。妈妈对我非常苛刻,时常在我耳边唠叨,定要让我复习语数英,说什么“马上毕业了,升初中还那么放松!”我只好乖乖认命,仅5天,就做完了作业的一半!

惊人啊!我的暑假虽吁了口气,但还是“闭门自习”的,唉,倒霉!

游泳是我在夏日中必不可少的运动,在碧波里狠狠一个猛蹿,便会让那碧湛湛的、清凉的池水,凉便全身,浸透心田。虽说在游泳池里偶尔喝几口水,但在池里感觉还是很棒、很爽的!在炎热的夏,来几个狗爬式,几下蛙泳,有一种休闲时尚的感觉。

暑假,平淡中也有自在,也有快乐。无聊而快乐的生活啊!呵呵。

你从童第周身上学到了什么精神?

4楼:只求一个采纳

(1)执着的探索精神。根据已有知识、经验的启示或预见,童第周在自己的活动中总是既有方向和信心,又有锲而不舍的意志。

5楼:天犬海旺

从童第周身上学到了滴水穿石,勤奋刻苦,坚持不懈地追求真理,不畏艰难的攀登科学高峰。证明中国人的科学研究水平.的精神

就这样答!

6楼:匿名用户

做事情一定要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功。

7楼:匿名用户

要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功!

童第周为什么会成为著名的科学家

8楼:匿名用户

1、靠着“水滴石穿”的精神,铁杵也能磨成针的精神。

2、人物简介

童第周,英文名tung tc(1902年5月28日--1979年3月30日),浙江省鄞县塘溪镇人。著名生物学家、教育家,曾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动物研究所所长。192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哲学系,1927—1930年任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南京大学前身)自然科学院生物系助教,后长期在山东大学任教。

1951年任山东大学副校长。他是卓越的实验胚胎学家,中国实验胚胎学的主要奠基人,20世纪生物科学研究的杰出领导者。1978年,在全国科学大会上,被授予全国科学技术先进工作者称号。

3、个人成就

千百年来,人类渴望破解生物繁衍生息的遗传奥秘,曾经历尽沧桑,艰辛探索。20世纪世界科技领域在生命科学上取得了空前的辉煌,2000年中、美、英等国科学家同时宣布,人类基因图工程全部完成。但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一位中国科学家就将人类对生物进化和细胞遗传与变异研究推进到了世界前列,开创了人类按照需要而人工培育新物种的历史先河,被誉为世间克隆第一人。

90年代即被列入世界100位最优秀的科学家之一。他,就是原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第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我国杰出的科学家童第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