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颐的学术影响,程颐在思想学术上有哪些成就?

2020-11-26 16:18:52 字数 5704 阅读 5581

1楼:小虎丶咙

程颢、程颐的思想及其洛学学派程颢、程颐兄弟(一般简称二程)开创的洛学学派,是北宋时期影响最大,也是最为典型的理学学派。张载的思想学说,对二程思想体系的构造和发展影响很大。但二程的思想更多的是自己的新创见。

二程把“理”作为其思想体系的最高范畴,基本内涵包括三个层次:

第一,“理”是宇宙的终极本原和主宰世界的唯一的存在。

第二,“天理”又是封建道德原则及封建等级制度的总称。

第三,“天理”也具有事物特性及发展变化规律的意义。

这样,精神性的“天理”就和张载的物质状态的“气”一起成为宇宙本原的本体了,成为最高本体的地位。

二程的人性论认为人性有“天命之性”与“气禀之性”的区别。前者是天理在人性中的体现,未受任何损害和扭曲,因而在至善无疵的;后者则是气化而生的,不可避免地使“理”受到“气”的侵蚀,产生弊端,因而具有恶的因素。人性中的善自然是其“天理”的本质特征,恶则表现为人的不合节度的欲望、情感,二程称之为“人欲”或“私欲”。

“人欲”是“天理”的对立面,二者具有不相容性。二程在其“天理”论的基础上对《大学》里的“格物致知”进行了新的阐释,形成他的认识论。二程还以其“天理”论发挥孔子“克己复礼”的命题,提出了自己的修养论。

总之,二程的理学思想体系,是北宋时期理学初创阶段比较典型的形态,它勾勒出了程朱理学的基本轮廓,为朱熹思想的产生提供了理论基础。

具体到二程各人,他们的思想尽管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但在某些学术倾向上是存在一定差异的。程颢认为万物本属一体,人生的最高境界就是发明本心,自觉达到与万物一体,因此较多地强调内心静养的修养方法,不大重视外知。后来的陆王,大致沿着程颢的理路,发展为心学。

而程颐则主张探求事物所以然之理,人生的根本在于居敬穷理,格物致知,较多地强调由外知以体验内知。后来的朱熹,大致沿着程颐的理路,发展为纯粹的理学。所谓的“程朱理学”,实际上主要指的是程颐和朱熹的理学。

当时有许多人追随二程学习,尤其是程颐**很多,主要有谢良佐、游酢、吕大忠、吕大临、吕大均、侯仲良、刘立之、朱光庭、邵伯温、苏昺等(其中三吕与苏昺原为关学学者),形成了著名的洛学学派,为南宋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建立其庞大的思想体系奠定了基础。

程颐在思想学术上有哪些成就?

2楼:漫阅科技

程颐(1033~1107)字正叔,祖籍黄陂(今属湖北)。程颐生于明道二年,是程颢的弟弟。和程颢相比,程颐的时间则大多投入在学术研究和教育活动中。

程颐曾在汉州、许州、洛阳、关中等地讲学,与当时著名学者张载切磋学术,又接纳游定夫、吕大临、周纯明等众多学生,成为一时之盛。绍圣四年(1097)春,朋党议论再起,程颐被黜放。同年底送涪州(今重庆涪陵)编管。

宋徽宗登极后被赦免,回到洛阳。在流放的十多年中,他完成了《伊川易传》,接纳罗从彦为**,讲授《易》学。崇宁二年(1103)范致虚奏称“程某以邪说行,惑乱众听”。

程颐由是心灰意冷,退居洛阳龙门以南把楼山下(今嵩县程村)。三年后,程颐复职为宣义郎。大观元年病逝。

程颐主要哲学著作有《周易程氏传》,还有《遗书》、《文集》、《经说》等。他与程颢的著作,明代后期合编为《二程全书》。今有中华书局校点本《二程集》。

程颐主要历史贡献,他的著作

3楼:季风活宝

程颐是宋代洛派理学的创立者和代表人,是中国传统学术之一的宋学和程朱理学的奠基人.近千年来,二程经历了两个"人--鬼--神--哲"的正反合评价过程.因其理学思想本身的力量、门徒的推广和统治者的提倡,二程及其洛派理学被推崇至极,历代建有并留下大量纪念物,形成重要的二程历史文化资源.

然而,历代学术界对二程及其洛派理学的研究表现为"一手硬,一手软"、"重内轻外"即偏重内在思想研究,而忽视对其生平、事迹、遗迹的外部考察.理述二程文化遗存,促进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其生平和心路历程,借鉴于主流文化建设,应当成为二程研究的重要方面和新的着力点.

4楼:匿名用户

二程所开创的理学,被朱熹加以继承和发展,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具有比较严密逻辑体系的学说之后,程朱理学从此便在中国后期封建社会的思想领域中,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理学中的“心学”一派,也是从二程那里出来的,所谓“陆王心学”,基本上导源于程颢的主观唯心论思想,这一理学流派,也对后期封建社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自北宋至清末,理学在中国思想意识形态领域占居统治地位达七百余年,这都和二程有着直接的联系

其著作有《周易程氏传》《遗书》《易传》《经说》,被后人辑录为《程颐文集》。明代后期与程颢合编为《二程全书》,有中华书局校点本《二程集》。[1

朱熹和程颐之间的关系

5楼:匿名用户

朱熹是宋**学的集大成者,他继承了北宋程颢、程颐的理学,完成了客观唯心主义的体系。认为理是世界的本质,“理在先,气在后”,提出“存天理,灭人欲”。朱熹学识渊博,对经学 、史学、文学、乐律乃至自然科学都有研究。

其词作语言秀正,风格俊朗,无浓艳或典故堆砌之病。不少作品的用语看得出都经过斟酌推敲,比较讲究。但其词意境稍觉理性有余,感性不足,盖因其注重理学的哲学思想故也。

程颢、程颐的思想及其洛学学派程颢、程颐兄弟(一般简称二程)开创的洛学学派,是北宋时期影响最大,也是最为典型的理学学派。   张载的思想学说,对二程思想体系的构造和发展影响很大。但二程的思想更多的是自己的新创见,这一点突出地表现在其天理论上。

二程把“理”作为其思想体系的最高范畴,基本内涵包括三个层次:第一,“理”是宇宙的终极本原和主宰世界的唯一的存在。第二,“天理”又是封建道德原则及封建等级制度的总称。

第三,“天理”也具有事物特性及发展变化规律的意义。   这样,张载以物质状态的“气”为宇宙本原的本体论就被否定了,精神性的“天理”就在理学体系中被确立了最高本体的地位。   二程的人性论认为人性有“天命之性”与“气禀之性”的区别。

前者是天理在人性中的体现,未受任何损害和扭曲,因而在至善无疵的;后者则是气化而生的,不可避免地使“理”受到“气”的侵蚀,产生弊端,因而具有恶的因素。   人性中的善自然是其“天理”的本质特征,恶则表现为人的不合节度的欲望、情感,二程称之为“人欲”或“私欲”。“人欲”是“天理”的对立面,二者具有不相容性。

  二程在其“天理”论的基础上对《大学》里的“格物致知”进行了新的阐释,形成他的认识论。二程还以其“天理”论发挥孔子“克己复礼”的命题,提出了自己的修养论。   总之,二程的理学思想体系,是北宋时期理学初创阶段比较典型的形态,它勾勒出了程朱理学的基本轮廓,为朱熹思想的产生提供了理论基础。

  具体到二程各人,他们的思想尽管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但在某些学术倾向上是存在一定差异的。程颢认为万物本属一体,人生的最高境界就是发明本心,自觉达到与万物一体,因此较多地强调内心静养的修养方法,不大重视外知。后来的陆王,大致沿着程颢的理路,发展为心学。

而程颐则主张探求事物所以然之理,人生的根本在于居敬穷理,格物致知,较多地强调由外知以体验内知。后来的朱熹,大致沿着程颐的理路,发展为纯粹的理学。所谓的“程朱理学”,实际上主要指的是程颐和朱熹的理学。

当时有许多人追随二程学习,尤其是程颐**很多,主要有谢良佐、游酢、吕大忠、吕大临、吕大均、侯仲良、刘立之、朱光庭、邵伯温、苏昺等(其中三吕与苏昺原为关学学者),形成了著名的洛学学派,为南宋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建立其庞大的思想体系奠定了基础。

6楼:匿名用户

朱熹早年出入佛、道。31岁正式拜程颐的三传**李侗为师,专心儒学,成为程颢、程颐之后儒学的重要人物,朱熹是程颐的徒孙

7楼:白蚁非蚁

程颐-杨时-罗从彦-李桐-朱熹

这是从小程子到朱子具体的师传顺序,朱子的思想大体上继承了小程子,并进行发挥,集理学大成。

程颐有哪些经历?

8楼: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程颐(1033~1107)字正叔,祖籍黄陂(今属湖北)。程颐生于明道二年,是程颢的弟弟。和程颢相比,程颐的时间则大多投入在学术研究和教育活动中。

程颐曾在汉州、许州、洛阳、关中等地讲学,与当时著名学者张载切磋学术,又接纳游定夫、吕大临、周纯明等众多学生,成为一时之盛。绍圣四年(1097)春,朋党议论再起,程颐被黜放。同年底送涪州(今重庆涪陵)编管。

宋徽宗登极后被赦免,回到洛阳。在流放的十多年中,他完成了《伊川易传》,接纳罗从彦为**,讲授《易》学。崇宁二年(1103)范致虚奏称“程某以邪说行,惑乱众听”。

程颐由是心灰意冷,退居洛阳龙门以南把楼山下(今嵩县程村)。三年后,程颐复职为宣义郎。大观元年病逝。

程颐主要哲学著作有《周易程氏传》,还有《遗书》、《文集》、《经说》等。他与程颢的著作,明代后期合编为《二程全书》。今有中华书局校点本《二程集》。

9楼:

。次日,二程言及此事,程颐犹有怒色。程颢笑道:

“某当时在彼与饮,座中有妓,心中原无妓;吾弟今日处斋头,心中却还有妓。”程颐愧服。这心中无妓如雷贯耳阿!

以前吖啲书记载有,再睇:小和尚实在憋不住了,问老和尚:“为什么您要背着一个女人过河呢?

” 老和尚回答说;“我背着她过了河心理就放下她了,你怎么背着她走了二十多理路还没放下呢?” 早闻讲过,忘记了,网上一起查个!系唔系符合你所问吖?

程颐的轶事典故

10楼:山里有只大狗熊

一、程门立雪

河南人程颢和弟弟程颐在熙宁、元丰年间讲授孔子和孟子的学术精要(即理学),河南洛阳这些地方的学者都去拜他们为师,杨时被调去做官他都没有去,在颍昌以学生礼节拜程颢为师。过了四年,程颢去世了,杨时听说以后,在卧室设立了程颢的灵位哭祭,又用书信讣告一同跟从程颢学习的人。

之后,又到洛阳拜见程颐,此时杨时已四十岁了。一天,拜见程颐,程颐正闭着眼睛坐着,杨时与同学游酢就侍立在门外没有离开,程颐已经察觉的时候,那门外的雪已经一尺多深了。后人将此事称为“程门立雪”。

表示求学者尊敬师长和心诚意坚。

二、双凤送子

北宋天圣十年,程珦的夫人侯氏有一天突然做了一个梦。梦里他梦见自己与夫君一起逛花园,走到了一棵梧桐树下。发现树上有一个鸟窝,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儿,两人竟然准备爬上树去掏鸟蛋。

正行动着,就见从远处飞来了两只金色的凤凰。两只凤凰飞近了之后,一直在程夫人身边盘旋。过了一会儿,直直的扑向程夫人的怀中。

程夫人虽然吓了一跳,但是下意识的将两只金凤牢牢的搂在怀中。程珦见状大笑不已,程夫人一下子被惊醒了。

神奇的是,不久之后程夫人就怀孕了,先后生下了程颢和程颐两子。程颢和程颐长大后,都获得了极高的成就。后世人对两人十分尊敬,明朝年间有人为他们塑亭,为纪念两人取名“双凤亭”。

三、流矢变鱼

程颢、程颐勤奋好学,信奉孔子。孔子曰:“礼、乐、射、御、书、数,为六艺。

”在他们看来,不会射箭算不得六艺齐全,就决心学习射箭。射啊射啊,早射日头,晚射月亮,风里雨里,从不间断。

这天,兄弟二人又来到习射的地方,对准湖心的一棵野草,嗖嗖嗖,连发数箭,支支射中,湖水溅起千层波浪。箭都射完了,便叫家人去打捞,准备明日再用。家人来到湖边,只见一个巨浪,把竹箭托起老高,接着又甩入水底,翻了一个滚,不见了。

家人觉得奇怪,忙告诉程家兄弟。

程颢、程颐来到湖边,一看,竹箭果真不见了。湖里本来是没有鱼儿的,眼前倒出现了一群形似箭杆的鱼儿,悠悠游动,原来,箭都变成了鱼。打这以后,程家兄弟射的箭就百发百中了。

后来,人们就把这个湖叫做流矢湖。这种鱼叫做箭杆鱼,为了顺口,干脆叫它“杆鱼”了。直至今天,黄陂还流传着一首民谣:“习射箭落湖,竹箭变成鱼,先有流矢湖,后有箭杆鱼。”

四、水涨台高

有一年,程氏兄弟正在凤凰台读书,长江发了大水,谌家矶溃了口,三丈高的洪峰奔来,凤凰台已成了茫茫大水中的一叶孤舟。这时候游来了十八条红鲤鱼,围着凤凰台四周游动,好像护卫着凤台一样。洪水涨,十八条鲤鱼就抬着凤凰台往上长,洪水落,凤凰台也就往下落。

就这样,不管水涨水落,程氏兄弟稳坐书台读书。从此这里传说这样一句口语:“十八鲤鱼沿台走,把得凤桥锁住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