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可承领"什么意思

2020-11-26 13:53:40 字数 6424 阅读 7538

1楼:匿名用户

「承」與「領」都是接受的意思,不僅僅是接受,歡喜接受。言語一定要溫和,自自然然能夠感動人,讓對方深受感動,永遠不忘,這是成功的。

请教:佛教中的“三称”是什么意思

2楼:匿名用户

佛教中的“三称”是个数量词,就是称呼三次。

例如“三称佛名”,就是称佛名三次,将佛名念三次的意思。一般诵经仪规中,佛号后都注有"三称",就是要宣佛号三次。

3楼:李灵桑

【就是称颂三表的意思,示例】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佛说十善业道经

唐于阗三藏法师实叉难陀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二千菩萨摩诃萨俱。尔时,世尊告龙王言。

一切众生,心想异故,造业亦异,由是故有诸趣轮转。龙王,汝见此会及大海中,形色种类,各别不耶?如是一切,靡不由心,造善不善,身业语业意业所致。

而心无色,不可见取,但是虚妄,诸法集起,毕竟无主,无我我所。虽各随业,所现不同,而实於中,无有作者,故一切法皆不思议。自性如幻,智者知已,应修善业,以是所生蕴处界等,皆悉端正,见者无厌。

龙王,汝观佛身,从百千亿福德所生,诸相庄严,光明显曜,蔽诸大众,设无量亿自在梵王,悉不复现,其有瞻仰如来身者,岂不目眩。汝又观此诸大菩萨,妙色严净,一切皆由修习善业福德而生。又诸天龙八部众等大威势者,亦因善业福德所生。

今大海中所有众生,形色麤鄙,或大或小,皆由自心种种想念,作身语意诸不善业,是故随业,各自受报。汝今常应如是修学,亦令众生了达因果,修习善业。汝当於此,正见不动,勿复堕在断常见中,於诸福田,欢喜敬养,是故汝等,亦得人天尊敬供养。

龙王,当知菩萨有一法,能断一切诸恶道苦。何等为一?谓於昼夜,常念思惟观察善法,令诸善法念念增长,不容毫分不善间杂,是即能令诸恶永断,善法圆满,常得亲近诸佛菩萨及余圣众。

言善法者,谓人天身、声闻菩提、独觉菩提、无上菩提,皆依此法,以为根本,而得成就,故名善法。此法即是十善业道。何等为十?

谓能永离杀生、偷盗、邪行、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瞋恚、邪见。

龙王,若离杀生,即得成就十离恼法。何等为十?

一、於诸众生,普施无畏。

二、常於众生,起大慈心。

三、永断一切瞋恚习气。

四、身常无病。

五、寿命长远。

六、恒为非人之所守护。

七、常无恶梦,寝觉快乐。

八、灭除怨结,众怨自解。

九、无恶道怖。

十、命终生天。是为十。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佛随心自在寿命。复次龙王。若离偷盗,即得十种可保信法。何等为十?

一、资财盈积,王贼水火及非爱子,不能散灭。

二、多人爱念。

三、人不欺负。

四、十方赞美。

五、不忧损害。

六、善名流布。

七、处众无畏。

八、财命色力安乐,辩才具足无缺。

九、常怀施意。

十、命终生天。是为十。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证清净大菩提智。复次龙王。若离邪行,即得四种智所赞法。何等为四?

一、诸根调顺。

二、永离喧掉。

三、世所称叹。

四、妻莫能侵。是为四。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佛丈夫隐密藏相。

复次龙王。若离妄语,即得八种天所赞法。何等为八?

一、口常清净,优钵华香。

二、为诸世间之所信伏。

三、发言成证,人天敬爱。

四、常以爱语,安慰众生。

五、得胜意乐,三业清净。

六、言无误失,心常欢喜。

七、发言尊重,人天奉行。

八、智慧殊胜,无能制伏。是为八。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即得如来真实语。

复次龙王。若离两舌,即得五种不可坏法。何等为五?

一、得不坏身,无能害故。

二、得不坏眷属,无能破故。

三、得不坏信,顺本业故。

四、得不坏法行,所修坚固故。

五、得不坏善知识,不诳惑故。是为五。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正眷属,诸魔外道不能沮坏。

复次龙王。若离恶口,即得成就八种净业。何等为八?

一、言不乖度。

二、言皆利益。

三、言必契理。

四、言词美妙。

五、言可承领。

六、言则信用。

七、言无可讥。

八、言尽爱乐。是为八。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具足如来梵音声相。

复次龙王。若离绮语,即得成就三种决定。何等为三?

一、定为智人所爱。

二、定能以智,如实答问。

三、定於人天,威德最胜,无有虚妄。是为三。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如来诸所授记,皆不唐捐。

复次龙王。若离贪欲,即得成就五种自在。何等为五?

一、三业自在,诸根具足故。

二、财物自在,一切怨贼不夺故。

三、福德自在,随心所欲,物皆备故。

四、王位自在,珍奇妙物,皆奉献故。

五、所获之物,过本所求百倍殊胜,由於昔时不悭嫉故。是为五。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三界特尊,皆共敬养。

复次龙王。若离瞋恚,即得八种喜悦心法。何等为八?

一、无损恼心。

二、无瞋恚心。

三、无诤讼心。

四、柔和质直心。

五、得圣者慈心。

六、常作利益,安众生心。

七、身相端严,众共尊敬。

八、以和忍故,速生梵世。是为八。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佛无碍心,观者无厌。

复次龙王。若离邪见,即得成就十功德法。何等为十?

一、得真善意乐、真善等侣。

二、深信因果,宁殒身命,终不作恶。

三、惟归依佛,非余天等。

四、直心正见,永离一切吉凶疑网。

五、常生人天,不更恶道。

六、无量福慧,转转增胜。

七、永离邪道,行於圣道。

八、不起身见,舍诸恶业。

九、住无碍见。

十、不堕诸难。是为十。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速证一切佛法,成就自在神通。

尔时,世尊复告龙王言。若有菩萨,依此善业,於修道时,能离杀害,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长寿无夭,不为一切怨贼损害。离不与取,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最胜无比,悉能备集诸佛法藏。

离非梵行,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其家贞顺,母及妻子,无有能以欲心视者。离虚诳语,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离众毁谤,摄持正法,如其誓愿,所作必果。离离间语,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眷属和睦,同一志乐,恒无乖诤。

离麤恶语,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一切众会,欢喜归依,言皆信受,无违拒者。离无义语,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言不虚设,人皆敬受,能善方便,断诸疑惑。离贪求心,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一切所有,悉以惠舍,信解坚固,具大威力。

离忿怒心,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速自成就,无碍心智,诸根严好,见皆敬爱。离邪倒心,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恒生正见敬信之家,见佛闻法,供养众僧,常不忘失大菩提心。是为大士修菩萨道时,行十善业,以施庄严,所获大利如是。

龙王,举要言之,行十善道,以戒庄严故,能生一切佛法义利,满足大愿。忍辱庄严故,得佛圆音,具众相好。精进庄严故,能破魔怨,入佛法藏。

定庄严故,能生念慧惭愧轻安。慧庄严故,能断一切分别妄见。慈庄严故,於诸众生,不起恼害。

悲庄严故,愍诸众生,常不厌舍。喜庄严故,见修善者,心无嫌嫉。舍庄严故,於顺违境,无爱恚心。

四摄庄严故,常勤摄化一切众生。念处庄严故,善能修习四念处观。正勤庄严故,悉能断除一切不善法,成一切善法。

神足庄严故,恒令身心轻安快乐。五根庄严故,深信坚固,精勤匪懈,常无迷妄,寂然调顺,断诸烦恼。力庄严故,众怨尽灭,无能坏者。

觉支庄严故,常善觉悟一切诸法。正道庄严故,得正智慧常现在前。止庄严故,悉能涤除一切结使。

观庄严故,能如实知,诸法自性。 方便庄严故,速得成满,为无为乐。龙王,当知此十善业,乃至能令十力、无畏、十八不共、一切佛法,皆得圆满,是故汝等应勤修学。

龙王,譬如一切城邑聚落,皆依大地而得安住,一切药草卉木丛林,亦皆依地而得生长。此十善道,亦复如是。一切人天,依之而立,一切声闻独觉菩提、诸菩萨行、一切佛法,咸共依此十善大地,而得成就。

佛说此经已,娑竭罗龙王及诸大众、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等,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佛说十善业道经

4楼:匿名用户

就是称三次,例如“三称佛名”,就是称佛名三次,将佛名念三次的意思。

5楼:匿名用户

三乘:即‘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 声闻乘又名小乘,缘觉乘又名中乘 、菩萨乘又名大乘 小乘是指其行人速则三生,迟则六十劫问,修空法,终于闻如来声教,悟四谛之理,断见思惑,可证阿罗汉果 中乘是指其行人速则四生,迟则百劫间,破无明,终悟十二因缘之理,可证辟支佛果 大乘是指其行人于无数劫间,修六度行,更于百劫间值三十二福因,可证无上佛果 在佛教中,我们时常会提到三乘 声闻乘(**们)、缘觉乘(自觉的人)和菩萨乘。声闻的目标是使自己从这个苦痛的世界中解脱出来,实现烦恼的熄灭;缘觉是那些通过修行、契入事物互即互入之本质而开悟的人;在菩萨乘中,你要帮助所有的人开悟。

●伊斯兰教苏菲派宗教功修的途径和阶梯。苏菲派称宗教功修为“道路”,指精神修炼必经的途径和方式。 苏菲教团一般将精神修炼的道路分为3阶段,即寻道者在导师的指导下,在遵奉教法、履行法定的5项宗教功课的基础上,再经历若干特殊的精神修炼阶段和状态,循级而进,使精神升华,最后达到对“真理”、“真知”的认识,与真主合一。

中国汉文伊斯兰译著中,将苏菲精神修炼的道路称为“三乘”、“三程”或“三道”。“三乘”的内容是:(1)教乘,系阿拉伯语“沙里亚”(shari‘ah)的意译,亦称礼乘、教程或常道。

即在坚持六大基本信仰的前提下,遵从教法的一切规定,履行法定的念、礼、斋、课、朝五项天命功课和行为规范,命行禁止,行善止恶,作为“入道归真之门”,达到“勤德敬业”,“修身养性”,“虔信真主”。(2)道乘,系阿拉伯语“托勒盖”(tariqah)的意译,亦称道程或中道。即在教乘修行的基础上,寻道者在导师的指引下,由外在的身体力行转入内心的精神修炼,通过昼夜坚持和躬行拜功、斋戒、静坐和连祷迪克尔等功修,越过7种障碍,弃绝尘世,清心寡欲,静虔参悟,苦思冥想,“参天地化育之理,悟真主之大能之德性”,净化心灵,去认识和接近真主,以达“穷理明心显性”。

(3)真乘,系阿拉伯语“哈给格”(haqiqah)的意译,亦称理乘、真程或至道。即寻道者完满完成道乘修持的阶段,通过明心见性等修炼步骤,达到“欲尽理纯,功到大定,道合自然”,“浑然无我,心不纳物,唯独一主”,“克己完真见性”,实现与真主合一。真乘是苏菲人生的最高目的,也是修炼达到的最高精神境界。

凡穆斯林,能达教乘者,便可以涉世,达道乘者,便能忘世,欲达真乘者,便能出世,成为圣贤之人。“三乘”的内容及各个阶段的关系,中国清代伊斯兰教学者刘智在《天方典礼》中云:“乘,载也。

载诸法义,以备求道者次第取法也。初曰礼乘,总载天道人道,一切事功之条例,此勤德敬业者所取法也。进曰道乘,总载人理物理,尽人合天之法程,此穷理尽性者所取法也。

终日理乘,又名真乘,总载无我无理,天人一致之微言,此克己完真者所取法也。勤德敬业所以修身也;穷理尽性所以明心也;克己完真所以见性也。身不修。

不可以明心;心不明,不可以见性;性不见,不可以合天。性之不可见,己私不蔽也。三乘之法,己私之砺也,三乘之上更有超乘一法,则天人化矣,名迹泯矣,非语言文字可传,待其人之自会耳矣。

”马注所著《清真指南》谓:“道有三程,常道、中道、至道也。常道如人之身,中道如人之心,至道如人之命。

”“舍常道而言中道、至道,犹树无根,舍至道而言常道,如夜行无烛;舍至道、常道而言中道,如纸花满瓶;舍中道而务常道以寻至道,如镜无光。三者相连,若身、心之与命,缺一不可”。马复初《道行究竟》中说:

“礼乘乃圣人示众之法,道乘乃圣人自任之功,真乘乃圣人独践之境。”“凡慕道者,必先习礼乘之学,而遵守其事,行之不怠,由礼乘而进于道乘。进于道乘则加工进修,功成修尽,穷究既通道,由道乘而进于真乘”。

伍遵契在《归真要道》中说:“此道分而三条,合则为一体。其圣教为人之四肢百骸,其圣道为五脏六腑,其至道为性为命,缺一则不**。

其道亦然,必须由浅及深,内外经历,可为正人。”在伊斯兰教史上,有些苏菲学者将三乘之间的关系,比喻为桔柑的“皮、瓤、核”、果树的“种、茎、果”及“舟、海、珠”(“登舟为渡海、渡海为采珠”)。大多遵法苏菲教团主张在教乘修持的基础上,再进行道乘以至真乘的修持,即所谓的“先教后道”,少数非遵法苏菲教团不完全遵奉教乘修持,注重道乘修持,即所谓的“先道后教”或“道中有教”。

在伊斯兰教史上,苏菲派学者对道乘修持提出了数量不等的修持阶段和状态。它是功修者克己、自制、勤修、苦炼的过程及精神修炼所达到的心理状态。如艾布·纳斯尔·沙拉智(?

~988)在《苏菲派的圣光之书》中提出了修持的“七阶段”(忏悔、禁欲、断念、守贫、坚忍、信心和满足)和“十种状态”(冥想、近主、爱慕、畏惧、希望、渴望、亲密、稳静、凝视、确信)。中国王岱舆在《正教真诠》中提出宗教功修的“三品十条”。余浩洲在《真功发徽》中综述了修持方式“三十件”,马复初在《道行究竟》中提出道乘与真乘当尽的“十事八德”,蓝子羲在《天方正学》中也提出与王岱舆略有不同的道乘修持的“三品十条”。

憨态可鞠什么意思,憨态可鞠是什么意思

1楼 匿名用户 天真而显单纯,毫无心机的样子充溢在外,很招人喜爱 2楼 匿名用户 就是很可爱的意思,比如说熊猫 3楼 戏黛叔寻绿 憨态可掬 h n t ik j 解释 可掬 可以用手捧取。憨态 形容天真而显傻气。形容天真而显傻气顽皮娇痴 单纯幼稚的样子充溢在外,很招人喜爱。 出处 清 蒲松龄《聊斋志...

兮言是什么意思,とはしながら言う 是什么意思。

1楼 云南万通汽车学校 君兮言 就是请您说的意思, 君 在古代文言里是一种称谓相当于 先生 一般指代有一定地位的同辈人的尊称 兮 语气助词应该无词义 言 即说话 请讲等意思。连起来就是先生请讲! 言 是什么意思。 2楼 匿名用户 言 ?的话是把长的内容一边跳过缩略一边说。 3楼 芥末留学 简化语言之...

笑容可鞠的"可鞠"是什么意思,面容可鞠的词意?

1楼 暴雨初歇 是笑容可 掬 掬 双手捧取。笑容露出来好像可以捧住,形容笑容满面 笑的明显。 2楼 匿名用户 释义 掬 双手捧取。笑容露出来好像可以捧住,形容笑容满面 笑的明显。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 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 3楼 匿名用户 《笑容可鞠》的 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