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加强建设三江源地区生态的意义

2020-11-26 11:29:35 字数 5153 阅读 9699

1楼:安小姐的夏天

三江源生态建设和保护是青海省生态立省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有效配合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的顺利实施,青海环保、国土等部门联合开展执法活动严格执行保护生态方案。着力推进三江源地区人与自然、经济增长与生态保护的和谐发展,积极统筹实施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规划,大力发展符合生态文明理念的经济形态,走生态立省的发展道路,以生态经济的发展壮大促进生态建设。

一是把循环经济作为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主攻方向。改革传统生产方式,以生态工业的大发展带动全省循环经济的大发展,以此提升全省工业产业发展的质量效益。

二是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和高原特色种植业。利用独特的高原地貌和冷凉气候条件,发展绿色、特色、生态农牧业。积极推进环境、产品、生产方式等各类生态认证工作,提高农畜产品经济价值。

三是依托当地高原自然生态、历史文化、民族风情和民间传统工艺等旅游资源,发展高原特色旅游业,推进高原旅游名省建设,把发展旅游与改善生态环境、发展文化产业、推进城镇化结合起来,寻找保护生态环境与促进经济发展的最佳结合点。

四是全面实施生态保护建设项目。在精心组织实施好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的基础上,推进天然林保护、退牧还草、青海湖流域生态保护综合治理和西宁大南山生态园建设等生态工程,编制湟水流域生态治理等项目规划,开展祁连山黑河生态功能保护区的前期工作。

五是加强环境综合治理。综合采取经济、法律、行政和技术措施,全面落实节能减排政策健全环境安全监管体系,积极推进重点区域的污染防治工作。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推动垃圾处理和废旧资源再利用,组织实施环保专项行动,着力解决影响群众切身利益的环境问题。

根据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总体规划,到2010年,三江源地区将完成退牧还草9658.29万亩,草地植被覆盖度提高20%至40%,黑土滩治理552.58万亩,封山育林452.

04万亩,退耕还林9.81万亩,沙漠化防治66.15万亩,40%的沼泽湿地生态系统和80%的国家重点保护物种得到保护预计增加年降水量80亿立方米,增加向黄河径流输送水量12亿立方米,按目前万元gdp产值耗水量计算,将会带来700多亿元的产值。

据**材料,分析说明加强建设三江源生态安全屏障的重大意义

2楼:砂粒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可以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

该地区位于西北内陆地区,荒漠化比较严重,因此河西内陆河地区的治理重点除了涵养水源、湿地保护之外,还要防治荒漠化。

由于人类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等不合理的利用草地资源,导致荒漠化比较严重,遇见大风天气,易发生沙尘暴。治理的主要措施是生物措施,即退耕还草、退牧还草等。

湖泊对河流具有调节作用,湖泊面积缩小,对河流径流的调节能力下降,水旱灾害增多;湖泊是动物栖息地,面积减少会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湖泊对气候具有调节能力,面积减少,调节能力减少。

国务院召开会议部署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属于行政手段;环保部门运用遥感技术对沙尘暴进行有效监测属于技术手段。

在三江源地区建立自然保护去的意义是什么?

3楼:匿名用户

答题式回答应该是:

1,保护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保证我国及世界人们生存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保护世界生物物种的多样性;

3,促进三江源地区的社会发展,改善当地人们生活状况。

4楼:当代的傻瓜张雨

1,保护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保证我国及世界人们生存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三江源地区是亚洲和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生命之源” ,保护三江源就是保护我们自己水源和生命。

2,保护世界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三江源地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区,湿地生态系统具有水陆过渡性、系统脆弱性、功能多样性和结构复杂性的基本特征,在水源涵养、减缓径流、蓄洪防旱、防灾抗灾、降解污染、维持生物多样性,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多种资源、调节气候等方面有着其它生态系统不可替代的作用,具有巨大的生态功能,三江源地区是我国西部地区的肾脏和生命摇篮,关乎动植物物种的多样性和局部小环境的稳定。

3,促进三江源地区的社会发展,改善当地人们生活状况。三江源的生态环境状况不仅对当地人民的生存和经济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还影响三江中下游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安全,关系到全中国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文生态的平衡。所以,保护三江源的生态,不仅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要求,而且是中国乃至全世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有何重要意义

5楼:匿名用户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江河源头的生态系统、高原湿地、高原特有野生动物、高原原始地貌和世界第三极自然景观。

青海三江源地区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黄河、澜沧江三大河流的发源地。历史上,三江源区曾是水草丰美、湖泊星罗棋布、野生动物种群繁多的高原草原草甸区,被称为生态“**地”。近些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冰川、雪山逐年萎缩,直接影响高原湖泊和湿地的水源补给,众多的湖泊、湿地面积缩小甚至干涸,沼泽地消失,泥炭地干燥并裸露,沼泽低湿草甸植被向中旱生高原植被演变,生态环境已十分脆弱。

随着人口的无节制增加和人类无限度的生产经营活动,又大大加速了该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进度。特别是草地大规模的退化与沙化,不仅使该地区草地生产力和对土地的保护功能下降,优质牧草逐渐被毒、杂草所取代,一些草地危害动物如鼠类乘虚而入,导致草地载畜量减少,野生动物栖息环境质量减退,栖息地破碎化,生物多样性降低。更为重要的是,随着源区植被与湿地生态系统的破坏,水源涵养能力急剧减退,导致三江中下游广大地区旱涝灾害频繁、工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制约,并已直接威胁到了长江、黄河流域、乃至东南亚诸国的生态安全。

1、是亚洲和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生命之源”

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地球的“第三极”, 青藏高原的隆起打乱了行星风系的临界尺度,迫使大气环流改变行径,成为一个独立的气候区域,孕育了黄河、长江、澜沧江、恒河、印度河等国内外许多著名的河流,是欧亚大陆上大江大河发育最多的区域。三江源地处青藏高原腹地,起着各江河水文循环的初始作用。据资料,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总水量的49%、澜沧江总水量的15%来自该青海地区。

2、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区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具有水陆过渡性、系统脆弱性、功能多样性和结构复杂性的基本特征,在水源涵养、减缓径流、蓄洪防旱、防灾抗灾、降解污染、维持生物多样性,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多种资源、调节气候等方面有着其它生态系统不可替代的作用,具有巨大的生态功能,在生态安全体系中独具特色。湿地也是珍稀水禽的繁殖地、临时栖息地和越冬地。

因此,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生命的摇篮”。

3、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

三江源区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地貌特征决定了其具有丰富的生境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自然景观多样性。

源区最低海拔约3335m,最高海拔6564m,海拔4000—5800m的高山是保护区地貌的主要骨架。由于保护区面积大,地形复杂,气候差异明显。三江源严酷的高寒环境,构成了独特的生命繁衍区,许多生物至此已达到边缘分布和极限分布,成为珍贵的种质资源和高原基因库。

更由于地处黄土高原、横断山脉、羌塘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等我国几个一级地理单元之间,“边缘效应”非常突出,生物的演化、变异等过程在激烈进行,孕育了众多高原独有的生物物种。区内维管束植物有87科、471属、2238种,约占全国植物种数的8%,其中种子植物种数占全国相应种数的8.5%。

,分别约占青海省维管束植物的81%、57%、31%。脊椎动物370种,约占青海省脊椎动物种类的47%、全国的11%;其中哺乳纲84种,占青海省哺乳纲种类的44%。鸟纲237种,占青海省的56%;两栖爬行类15种,占青海省的6%。

此外,已鉴定昆虫11目87科378种。因而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

4、是我国生态系统最脆弱和最原始的地区之一

由于青藏高原隆起的时间不长,下垫面的物理属性较差,多数土壤、植被尚处于年青的发育阶段,在寒旱生境中,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简单,受到外界干扰时,其自身的调节机制不够健全,恢复能力较弱,一旦破坏,即发生退化和逆向演替现象。无论是其中西部和北部的滩地、沼泽,还是东南部的高山峡谷,由于地质发育年代轻,地质不稳定,山高、坡陡、峡谷深,风化壳浅薄,土壤厚度薄、质地粗,生态环境极为脆弱。特别是一旦地表植被破坏,很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并极难自然恢复,而人工恢复则要付出几倍甚至几十倍的代价。

大量的黑土滩和沙化土地即是最好的例证。

6楼:匿名用户

all**iles的回答就很棒

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对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有什么意义 百度文库

7楼:砂粒

三江源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地,也是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尤为关键的地区。保护好三江源直接关系到长江黄河中下游流域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

如果三江源地区冰川不断消退,湖泊、沼泽不断萎缩,会对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带来哪些影响? 三江源地区水源枯竭,导致黄河、长江水量减少, 影响灌溉,航运、发电等,长江中下游出现旱灾,黄河断流等问题。

如果三江源地区草场退化和水土流失加剧,会对长江、黄河中下 游地区带来哪些影响? 会导致我国长江、黄河中下游泥沙含量增多,河 床抬高,影响航运、发电、出现洪涝、黄河断流等问题。

保护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对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有什么重要意义

8楼:匿名用户

三江源地区湖泊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如果这里湖泊萎缩,黄河中下游地区可能出现断流现象,长江中下游地区可能干旱缺水、澜沧江流域水量也会减少。

保护三江源的意义

9楼:y神级第六人

建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有利于保护江河源头生态系统,保护好高原湿地,为高原特有野生动物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有利于保护青藏高原原始地貌和世界“第三极”自然景观;有利于促进源头地区和中下游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0楼:蹉瑾呼湃

历史上,三江源区曾是野生动物种群繁多的高原草原草甸区,被称为生态“**地”。然而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冰川、雪山逐年萎缩,直接影响高原湖泊和湿地的水源补给,众多的湖泊、湿地面积缩小甚至干涸,消失,泥炭地干燥并裸露,生态环境变得脆弱。人口的无节制增加和人类无限度的生产经营活动,又大大加速了生态环境恶化的进度。

特别是草地大规模的退化与沙化,使该地区草地生产力和对土地的保护功能下降,优质牧草逐渐被毒、杂草所取代,一些草地危害动物如鼠类乘虚而入,导致草地载畜量减少,野生动物栖息环境质量减退,栖息地破碎化,生物多样性降低。更为重要的是,随着源区植被与湿地生态系统的破坏,水源涵养能力急剧减退,导致三江中下游广大地区旱涝灾害频繁、工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制约,并已直接威胁到了长江、黄河流域、乃至东南亚诸国的生态安全。[4]

为什么要保护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

1楼 陌上花开 近年来由于一系列人为原因,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严重恶化,整个地区生态环境面临严重威胁。以前经常见到的珍奇动植物现在也很难见到了,人口大量增长和迁移 土地沙化严重 冰川消融速度加快都是加速三江源环境恶化的重要因素。 武素功认为,解决三江源环境问题应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是尊重自然规律,加强对...

三江至北海高速公路的战略意义(以三柳高速段为代表)

1楼 袁乐儿 摘编自新华网广西频道稿件 有删改 三江至柳州高速路开工 连柳北三县通湘黔出海通道 2009年9月25日,由广西交通投资集团 投资建设的三江至柳州高速公路在柳州柳城县举行开工仪式。项目全长186公里,概算总投资106 2亿元人民币。 这条高速的出现,不但结束柳州北部三县无高速路的历史,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