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必修一历史单元知识框架总结人教版简洁越少越好发

2020-11-26 10:27:58 字数 5117 阅读 7789

1楼:sf飘摇

第一单元:1.雅典城邦特点:

贵族政治。2.城邦公民指:

具有公民身份,有权参加公民大会的男性成员;3.颁布解负令的意义:使平民的人身自由得到法律保障;4.

财产等级制度对雅典民主奠基作用:扩大享有政治权力者的范围,通过权力的重新分配,越来越多的人享有政治权力,为雅典民主奠定社会基础;5.僭主政治评价:

**方式,却进一步推动雅典民主进程;6.梭伦的思想:节制,中庸,一视同仁,公平公正,折中;7.

改革侧重点:缓和社会矛盾,振兴雅典城邦;8改革结果概述:平民所欠的公私债务被废除,土地回到农民手中,废除了债务奴隶制,平民人身自由得到法律保护;6.

财产等级制度的评价:打破贵族世袭垄断,有利于平民参加国家事务,但并未带来真正平,是用财产的不平等取代出身的不平等;7.雅典设立陪审员对我启示:

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加强法制建设,推动依法治国;8.为什么大多数人支持改革:

在改革中,债务被废除,土地又回到自己手中,同时人身自由也有法律保障;9.概述雅典特点:政治上贵族**,广大农民没有权力;经济上贵族侵吞农民土地和财产;10.

对公民大会认识:(优)广泛民主性;(弊)只适应寡民城邦,决策上繁琐拖沓,延误时间。

¤本单元要背诵的知识:解负令的规定+财产等级制内容,国家权力机构包括公民大会和四百人会议和公民陪审法庭。考试多会情景题出发,考一个人是几百麦斗的平民,有哪些权力和可参加的机构。

第二单元:

重要常考知识点:1.商鞅变法在秦国的效果:

建立县制,加强新兴地主的**集权;废井田,开阡陌,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统一度量衡赋税制度,促进封建经济发展。秦国实现富国强兵,为实现统一奠基。2.

商鞅与吴起变法不同处:吴起针砭时弊,以政治改革为主;商鞅是全面性改革,建立了较完备的制度。4.

连坐法特点作用:与什伍相结合,强化对基层民众管理。5.

商鞅灭六虱原因:它们是推行耕战政策和富国强兵的大敌;不利于新法推行,其实质是思想文化**。6.

评价商鞅变法:确立了封建制度发展了生产力,是历史的进步。7.

商鞅诱三晋之人来秦原因(三晋为其他国家人):要发展农业生产,增强经济实力;三晋之人愿被诱原因:利其田宅,奖励耕织,免除徭役。

¤本单元多以图来考,让答铁制农具和铁犁牛耕推广说明社会生产得到发展。 第

三、四单元:

1.对孝文帝改革的认识:促进民族融合,促进民间文化交流,加速鲜卑人封建化过程;2.

王安石变法中教育改革的目的:统一思想,为变法培养人才;3.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

触动旧贵族利益,遭到激烈反对;4.变法应坚持的态度:坚定不移的决心同灵活的策略相结合。

5.改革启示: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冲破阻力坚定决心。

¤这两个单元多考察背诵东西,主要是改革措施的记忆。

第五单元:

1.路德的和加尔文的共同主张:信仰得救;2.不同点:二人中加尔文进一步提出自由平等和个人主义是真正的宗教精神;加尔文教主张先定论。

¤这个单元能出的题很少,主要是要记主三个派各自的主章

(从这单元开始是考试重点,它们是我们期中后学的知识) 第六单元:

1. 18世纪中期前埃及社会性质及状况:是封建国家奥斯曼的殖民地;政治上马木路克封建割据势力强大社会动荡不安;经济上盛行包税制,社会经济落后。

2.阿里如何向西方寻找金钥匙:创办近代工业;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仿效欧洲改革行政制度;学习西方改革军事。

3.阿里改革前后重点不同原因:前期为了获得真正独立;后期:

为了对外扩张。4.阿里甚聪明原因:

打击了马木路克势力,加强了**集权;重商主义政策发展了对外**;学习西方军事,建立近代化军队。5.评价阿里:

结束了埃及长期的混乱状态,确立了统一的**集权国家体制;建立了近代工业大大提高生产力,增强了经济军事实力;遏制了西方殖民主义的入侵,摆脱了奥斯曼帝国的控制;对外战争,残暴统治给埃及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本单元出题范围很广,主要是对阿里措施反映出埃及步入了近代化这一角度出发的,以及对阿里的评价考的也很多。

第七单元:

1.《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反映:19世纪中叶**工业落后,农奴生活悲惨。

2.《克里米亚帆船》反映:**战败,原因是**经济军事落后,根源是农奴制的阻碍。

3.《农奴在庄园听二一九法令》反映:改革具有掠夺性欺骗性。

4.评价:亚历山大二世废除了农奴制,使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但改革实质是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掠夺,没有彻底解放农奴,沙皇制度不变,仍保留大量封建残余。

¤本单元多以**形式为考察内容的,主要考我们对**反映内容的认识和对其本质的探源。

八、九单元(重中之重):

1.**彼得改革同日本明治维新的共同处:都是自上而下;都向西方学习政治经济等各层面;改革成效显著,国力增强,摆脱封闭和孤立状态。

2.中日两国统治集团对近代化态度的不同处:晚清认识不够,被动应付西方工业文明冲击;明治**高度重视,主动适应近代化的要求。

3.日本“开制度局而定宪法”的实质:变革政治体制,建立君主立宪。

其局限性:该主张不适合中国国情,所效法的日本政治体制带有浓厚的**主义和军国主义。

4.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主义:顽固守旧派势力强大,维新改革派势力弱小。

¤这两单元考试必出一道中日改革对比题。没有的话那张考试卷的水平就得连三流都不如。大家要掌握中日改革一成一败的原因,以及得出的启示。

高一历史必修一(人教版)知识点归纳

2楼:匿名用户

一、西安事变

1、发生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上升为主要矛盾。

②主要原因:张学良、杨虎城受到中共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的感召和影响。

3、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4、结果:在中共的调解下,和平解决。

【分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原因

(1)根本原因:当时****是主要矛盾。

(2)重要原因:为了逼蒋抗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5、意义: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全民族抗日局面的最终形成打下了重要的基础,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二、国共合作抗日

1、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

(1)根本原因:中日****上升为主要矛盾。

(2)实现过程:《八一宣言》(中共提出建立统一战线)——《西安事变》(蒋介石答应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日军开始全面侵华,中国全面抗战开始) ——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通讯社发表了《中国共产党为国共合作宣言》(标志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

(3)标志: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通讯社发表了《中国共产党为国共合作宣言》, 标志着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要点

解放战争

1、两种命运(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国面临民主与**、和平与内战两种命运)

(1)中国共产党 1945年召开七大 主张废止国民党****,建立民主联合**。

(2)中国国民党 1945年召开六大 主张准备发动内战、坚持****和拒绝成立联合**。

(3)为了实现和平民主建国的目标,共产党和国民党进行了一系列的斗争

①1945年8月,“重庆谈判”——1945年10月10日,签订《双十协定》,确立了和平民主建国方针。

②1946年1月,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举行,分定了国民党内战**方针。

2、解放战争的过程

(1)中国共产党战略防御阶段

①解放战争开始的标志:1946年6月底,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全国规模的内战开始。 ②国民党重点进攻陕北与山东解放区,国民党由全民进攻转入重点进攻。

【注意】与山东有关的重点战役:1947年的孟良崮战役。

(2)中国共产党的战略进攻阶段

1947年夏,依照毛泽东确立的“三军配合,两翼牵制”的部署,刘伯承、邓小平千里挺进大别山。

中国共产党转入战略**。

(3)双方决战

①背景:解放军的力量已经超过国民党军;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

②时间和战役:1948年9月——1949年1月,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

③结果:中国共产党胜利。整个东北全部解放,华北及长江中下游以北地区,除少数据点外也全部解放。

(4)解放战争的结束

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解放了南京,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的统治结束,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

一、开国大典

1、《共同纲领》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京召开,我们书上把这次政协会议称之为“新政协”是相对于1946年1月重庆政治协商会议而言的。从时间背景上来看,解放战争已经取得成功,所以这次政协的主要任务是讨论建国问题。在这次会议上制定了一个重要文献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共同纲领》的作用:“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

(2)《共同纲领》体现的原则:人民民主原则。

(解析:注意一个问题,这个时期中国是不是社会主义社会呢?这是时期中国不是社会主义社会,还处于新民主主义社会,这主要是由当时社会经济成分所决定的,从这一点上大家应该可以得出《共同纲领》之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

)2、新中国成立

(2)成立的历史意义:

①新中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中国进入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

②新中国的成立,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胜利。

③新中国的成了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

二、1954年宪法(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

1、颁布背景:

①政治上:为了保障中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②经济上:为了给社会主义改造创造条件。需要制订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2、内容:

①确立了我国的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 ②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

③制定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方针政策。

④将过渡时期总路线写入了宪法。

3、特点: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4、意义:①它的颁布加强了人民民主**,巩固了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的成果。

②反映了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根本要求,反映了广大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共同愿望。

③它的颁布极大地提高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推动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

谁有高一历史必修单元的知识框架,不要太多

1楼 匿名用户 高一历史必修 一 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第1课 分封制实施的目的 受封对象 诸侯对天子的义务与在封国内享有和权利 分封制实施的影响 包括积极与消极 宗法制 含义 目的 特点 作用 第2课 秦灭六国统一全国的时间 意义 秦朝建立的 集权制度的内容与意义 第3课 汉武帝 宋太祖为加强君主 ...

必修一历史知识点框架,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框架人教版 15

1楼 安恣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 分封制的基本内容 存在的朝代 目的 对象 受封者的权利和义务 影响 崩溃 2 宗法制的基本内容 朝代 核心内容 纽带 宗法等级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3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二 走向 大一统 的秦汉政治 1 秦的统一 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