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德国和欧洲各国的外交关系怎么样?具体点

2020-11-26 09:34:04 字数 5200 阅读 4621

1楼:腐姐控百合

由于二战后,德国主动承认战争罪行,尤其德国问题访问波兰时,下了飞机就下跪求赎,与其他欧洲国家关系良好.

二战后德国的外交政策

2楼:匿名用户

从外部因素来看,当年反法西斯战争的主要国家对德国的占领,在改造德国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但更重要的还是德国如何对待自己的过去。

应当说,德国分三个阶段采取了一个根本的政策,其核心就是“和合”二字,即通过对自己历史罪行的反省和认罪,来取得国际社会的谅解,先是融入西方国家,后是与东欧国家融合,最后把自己融入于一个大欧洲的框架中。用当年联邦德国之父阿登纳的话来说,就是德国必须与法国合二为一,这是解决一切分歧的办法。“和合”都是通过德国的自我约束、自我反省来实现的。

在上世纪50年代,德国采取了自我约束主权的政策,以归顺于西方国家。联邦德国把柏林和整个德国完全交由西方三大国处理,即使西方国家允许德国重新武装,德国也把这支50万人的军队完全纳入北约的指挥之下,自觉放弃获取核**的权利,并保证严格采取防御政策,承诺永远不以武力实现德国的重新统一,同时同意数十万北约大军驻扎在联邦德国境内。这一阶段,德国的自我约束重点在于自废武功。

这就消除了欧洲各国对德国重新武装的忧虑。

德国在取得西方的信任后,在上世纪70年代又把重点放到了争取东欧国家和苏联对联邦德国的宽容上。在勃兰特执政时期,联邦德国采取新东方政策,分别与苏联、民主德国和波兰缔结了和平条约,尤其是在联邦德国与苏联和波兰签订的条约中,联邦德国保证东部边界的不可侵犯性,宣布放弃使用武力,完全放弃了过去的领土要求。而德国领导人在访问波兰时,向被当年被德国纳粹杀害者的墓地下跪的举动,成为德国深刻反省历史的标志性行为。

正因如此,联邦德国也取得了东欧国家的谅解,东欧国家对德国在东欧剧变中重新统一,并没有表现出太多的担忧。

统一后的德国继续实行融入欧洲的政策,并从一开始就是欧洲统一进程的重要推动者,在冷战后更与法国一起加速了欧洲统一的进程。作为欧洲统一进程加速标志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和欧洲货币联盟的设想,主要是由法国**密特朗和德国总理科尔提出。所以,德国采取的与西方国家、东欧国家和整个欧洲合二为一的战略,使德国很快被欧洲国家所接受,重新回到欧洲社会的大家庭中。

二战时德国与波兰的关系怎么样?

3楼:空无辉恋

二战时德国与波兰的关系属于同盟国与轴心国的对立,波兰在历史上还被德国、**瓜分过几次。

1939年8月23日苏德签定了《德苏互不侵犯条约》瓜分了波兰,以纳雷夫河、维斯瓦河及桑河一线为界划分势力范围,德国于1939年9月1日占领波兰,引起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侵略波兰的战争自9月8日开始,延续到9月28日,波兰人奋战,甚至以血肉之躯的骑兵,连人带马冲向坦克,最后波军不支,成为战俘。苏联入侵波兰自9月17日开始,经过6个星期战斗,终于投降,波兰东部并入苏联,在战后揭发,在卡廷森林中,数千名波兰军官惨遭杀害,成为波苏之间,不解之恨。

纳粹占领波兰后,为了消灭波兰和犹太民族,对波兰人采取绝对手段,有的赶入俄占领区,或押到德国做苦工,或送进集中营或死亡营,统计对占领区的犹太人和波兰人被杀人数,犹太人有600万、波兰250万人之多,其中社会精英,知识分子全部杀死,仅天主教神父及修士被杀死的就有3000多人,关闭所有的中学,高等院校及图书馆,禁止学生学习波兰语,掠夺及破坏大量博物馆珍贵文物及图书馆重要文献书籍,但波兰人对其祖国的历史有认同性,不屈不挠,始终奋勇战斗。

1943年4月8日犹太区犹太人发起抗暴,一个月后失败,纳粹把犹太区全毁,幸存者也全都遭杀害;1944年8月2 日华沙起义军起义,华沙全城居民都参加了苦战达62天之久,因后援不继,弹尽粮绝,只得投降,总计起义军及平民丧生20万余人,15000人被送战俘营, 70万居民被驱逐出城,数万平民被送往集中营,其中13000人被送奥斯维辛。华沙城市被夷为废墟。因为起义受波兰在伦敦的流亡**支持,苏军不愿支持流亡**控制的华沙,虽已开近华沙附近,却按兵不动,波兰人民成了政治上的犠牲品。

希特勒及其党卫军是一批政治狂人,思想偏激,他不仅要消灭犹太民族,对人类也充满仇恨,希特勒在二战末期曾下令他的武装部长将本国一切工业,武装消毁,不使落入敌人手中,甚至说:"要是战争失败,整个民族跟着灭亡,也是活该,因为是整个德国民族所取,应得的报应。"希特勒曾下命令毁灭巴黎等一系列占领的城市,因而古老文明的城市华沙就是在他命令下毁灭的,纳粹指定执行毁灭华沙的指挥官是heinrich reinefaarth和erich von den bech,他们都犯下了累累罪行。

二战之后,苏联并没有归还在二战期间和德国一起瓜分占领的波兰的领土,而是经美、英、苏三国同意将原属战败德国的ostpreusen、 pommern、 schlesion和 danjig等地区划给波兰,如此波兰国家领土西移,统计比战前领土面积损失约三分之一。当时波兰领导人瓦迪斯瓦夫.哥穆尔卡上台宣称,要驱逐境内的德意志族居民和德国人,其中包含驱逐新划归波兰的原德国领土上的德国人,进行报复,禁令他们说德语,要带有标志的白色袖套,不得和波兰人握手等等,接着而来的1944/45及1950波兰**两次将境内1400万原德国居民强制遣移送回西德,没收他们的储蓄,房产及一切财产,有的由通知到出发只有数小时,甚至在路途中不提供粮食和车辆,令其徒步行走到德国,有201万人在遣返途中死亡。驱逐行动不仅是波兰,也包括东欧各国,如捷克、匈牙利和南斯拉夫等国,造成了欧洲近代史上又一次大灾难。

在二战前,中东欧地区各民族混居现象相当普遍。据1931年的统计,波兰东部1160万人口中,波兰人仅占38%,而62%是乌克兰人、立陶宛人和其它少数民族。德意志族也广泛分布在东欧各地,仅在捷克与德国和奥地利接壤的苏台德地区就有350多万。

此外,在南斯拉夫、罗马尼亚、苏联等都有不少德意志族人。而希特勒正是利用保护德意志人利益为德国扩大所谓的“生存空间”为借口,从苏台德德意志人的地位下手,拉开了纳粹侵略欧洲的序幕。二战期间希特勒移居了约100万德意志人到其侵占的波兰领土上,而为了给他们腾出地方,约120万波兰人或惨遭杀害,或被驱逐出去。

二战后,被驱逐的命运落到了德国人和中东欧各地的德意志族人头上。一方面由于美英苏这3个反法西斯盟国在规划战后欧洲秩序过程中错误的民族政策,另一方面饱受希特勒铁蹄践踏的欧洲各国出于对法西斯德国的仇恨,德国的和德意志族平民成为新的受害者。而最突出的例子是波兰和捷克。

1970年12月7日,时任联邦德国总理的勃兰特在波兰华沙的犹太人殉难者纪念碑前的那一跪被载入了史册。然而,二战结束以来,在历史遗留问题的处理上,德波两国**高层与部分民间人士的步调似乎一直无法协调。目前生活在德国的被驱逐居民,同样也是希特勒纳粹的受害者,他们组织了"被驱逐者联盟",正式向德国和波兰法院提出诉讼,要求赔偿,希望返回自己的家乡,即今天的波兰领土。

但他们的愿望很难实现,给欧洲曾带来深重灾难的德国人,现在要诉自己的苦,要求在二战中曾经受过最大灾难的国家,承认自己也**过别人,给予赔偿,确实不容易做到。

波兰外长福蒂加声明,二战结束后,波兰遣返其境内的德国人是美国、英国和苏联三国重新划分欧洲版图造成的结果,而这一起诉则是企图篡改二战责任。声明强调,是德国发动了二战,使波兰遭受巨大损失,并给波兰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德国总理默克尔也表示,不支持被遣返德国人起诉波兰,但她同时称德当局“不能阻止他们这样做”。

今天二战过去已有六十多年,波兰、捷克、德国都成为欧盟和北约的成员国,是完全平等的伙伴关系,但战争留下的后遗症和国际政治问题,至今仍然成为波德冲突的焦点。

华沙于1945年开始重建,从1946至1953年华沙老城、新城和克拉科夫(krakau)前城都按原始图纸建造,1947至1949 年在老城内建东西地道,1971年订立重建皇宫的整体规划,至1980年代完成工程,1989年后华沙再次大兴土木,华沙的老城建设完全按古老的原来蓝图、外型设计,保存波兰固有文化精神,但内部是按现代化的建筑工程施工,现已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城市的名录。

由于波兰在地理上与德国接壤,劳动力成本较低,加上近年来大力进行高速公路、远程交通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并正在对包括能源领域在内的国有企业进行私有化改革,波兰目前已成为德国企业最感兴趣的投资地之一。今天,德国是波兰的第四大投资国,仅次于法国、荷兰和美国。从1990年以来,德国对波兰的直接投资从最初的100万美元猛增到2004年的101亿美元。

德国企业在波兰的投资重点主要为汽车制造、金融服务业、食品生产及能源产业。同时,德国也是波兰最重要的外贸伙伴,德波**额占波兰全部外贸额的1/3。仅在2005年,德波**额就比上年增长了10%,达到380亿欧元。

此外,在波兰加入欧盟的进程中,德国也起了重要作用。波兰在2004年5月入盟后,其市场是欧盟新成员国中最大的。它和捷克都是德国在中东欧最重要的外贸伙伴,今日波兰在东欧各国中经济处于领先地位,1991年华沙**交易所开业,成为中东欧领先的**市场。

波兰经济已成为该国历史上最繁荣的时代。

德国和波兰目前无论是政治还是经济方面,都有着密切合作联系。因此抛开二战的历史阴影,德波关系既务实,又错综复杂,这种关系中还存在着不确定性,总体而言,双方的关系还是朝着缓和并改善的方向行进。

二战中德国和中国的关系怎么样?

4楼:汾阳阿鑫

二战中,中国和德国是交战国。中国作为反法西斯同盟国重要成员之一,由当时的中国国民**正式对德宣战。

纳粹德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起国之一。奥地利与捷克斯洛伐克分别在1938年与1939年被纳粹德国吞并,其中捷克被直接吞并,斯洛伐克则是纳粹德国的傀儡政权。

1939年9月1日,纳粹德国闪击波兰第二共和国并与苏联共同瓜分,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

至1940年6月22日,纳粹德国占领了大半个欧洲,其中包括法国、比利时、卢森堡、荷兰、丹麦、挪威。其占领区内的“不受欢迎的人”和另外一些民族亦不断受到**。

1940年9月27日,德国、意大利和日本签订《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结成了侵略性军事同盟。

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德军一度兵临莫斯科,在1944年红军发动十次斯大林突击。

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后,战争的天平已倒向另一方。德国城市遭到盟军大规模地轰炸,面临着严重地资源短缺问题。

1945年初,盟军自西向东,而红军则自东向西不断推进。4月,苏联红军攻入柏林,4月30日希特勒自杀。5月8日,德国投降,并签署投降书,纳粹德国宣告灭亡。

二战时德国对中国的贡献

中德之间30年代的军事合作对于我们国家的军队现代化有何很大的贡献。

中国第一批装甲机械化部队就是诞生于这次合作。大批经过德国的顾问团训练的部队成为抗战前期的核心骨干。

不仅仅是淞沪,后期的很多军官也是从那里成长起来的,学会了现代化战争的最基本知识。

尤其重要的是,塞克特将军安排的那一点点刚开的工业化计划,是抗战初期我们独自苦撑危局的一个重要支柱。

其次,德国本身是打算调和中日冲突的(出名的陶德曼调解)。可是到了最后抉择的时候,日强中弱,出于全球战略合作考虑,希特勒抛弃了中国选择了日本。

他最后强令所有在华顾问全部撤离,否则开除他们的军官团身份。但是有个别顾问出于对中国的同情和友好,还是留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