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科学比较文学作品对人类的影响,与科学语言比较文学语言所具有的三个特点

2020-11-26 07:12:10 字数 5703 阅读 8059

1楼:匿名用户

一、文学与科学的共生性

在人类文明史上,文学与科学的关系像其他领域一样,经历了一个从共生到分离的发展过程,文学和科学的分野只是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在古代,科学同哲学、文学、宗教等混杂在一起,没有获得独立的学科地位,世界是以整一的方式呈现的,“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古希腊人关于宇宙本源、数学等知识大多包含在他们的哲学和历史著作中。

中国的《易经》也蕴涵了丰富的哲学、天文等知识,其“阴阳五行”学说已涉及万物构成的问题。

西方直到15世纪后期对自然的研究才有用实验来检验思辨的想法,伽利略首先把实验知识与数学结合起来,因而被看成是现代科学之父。18世纪以后,随着科学的迅速发展和日臻完善,西方逐步形成体系严密的各种专业领域。人文与科技、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等分别在自己的天地里发展着它们关于世界的知识体系,牛顿的彩虹与诗人的彩虹分道扬镳。

现代学科知识分类的细密化、专业化在加深人们认识世界的某一方面的同时,也使人们失去了对世界的整体观照。20世纪后半叶出现的大量学科交叉研究的现象证明,文学与科学并非水火不相容,它们共存于社会这个总体的相互联系之中。各个学科门类不是孤立的和割裂的,而是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的。

也许在学科之间的交接处,人们可以找到研究的新入口。

二、文学与科学的互通性

尽管文学与科学在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上有很大差异,但从根本上说,文学和科学都属于创造性活动,都需要创新精神。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文学和科学都注意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在文学创作初期,作家们也有一个对材料的收集和提炼的过程。文学和科学两者都离不开假设和想象,实验科学虽然强调实证,但提出问题是需要假设的,运用演绎方法产生的科学定律更是与假设分不开,有些理论甚至难以在实验室里求证。

特别需要提及的是,受现代物理学的启发和语言学转向的影响,作为同是符号的科学与文学在认知方式和表述方式上也具有某些共同点。物理学家感到他们关于自然现象的所有理论、包括他们所描述的“定律”都是精神的产物,都具有符号性质而不是实体本身。在这个意义上,科学和文学一样,也具有虚构性质。

从比较文学的角度看,文学艺术的发展是与科学技术的发展结伴而行、相互促进的。文学艺术的变革推动了科学的进步,科技的进步也促进了文化艺术的发展。欧洲14世纪下半叶到16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就曾大大解放了人的思想,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现代的实验科学打下了基础。

在科技史上,科学上的一些重大发现,早在被科学家揭示出来之前,在文学作品中就有描述。文学的想象力有时成为启发和印证科学的先导。“洞中方七日,世上几千年”的现象,在古今中外的许多神话和民间故事中均有反映,这种变形的时空观如今在现代物理学公式中已获得精细的验证。

不仅如此,往日文学率先大胆描述的那些奇妙的虚幻之物,在今天的科技发展中已成为现实。

就终极目的而言,文学与科学技术也是一致的。文学的使命是为人类寻找和提供精神家园与情感归宿,科学技术的未来也是为了给人类寻找更适宜的生存空间。两者从根本上说都是以人为本,造福于人类。

三、文人与科学家

兼具科学头脑的文人在中外文化史上不乏其人。亚里士多德就是一个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德国大文豪歌德对植物学有浓厚的兴趣,曾写了《植物的蜕变》一书;法布尔的《昆虫记》则以其在文学和科学上的非凡成就受到举世推崇。我国诗人屈原在《天问》中曾对宇宙和自然发出了一连串的诘问,表现出一种强烈的求知和探索精神;《徐霞客游记》既是一部游记文学作品,又对山川形胜、岩石地貌、水文矿产有翔实的记述,后人因此又称徐霞客为地理学家。

我们之所以列举这些,说明文学与科学并不完全是两条道上跑的车,它们作为人类的一种创造性活动,在精神上有相通和相济之处。不仅如此,一些经典作家曾自觉地学习和运用科学理论和方法,如福楼拜就曾对医学、自然史、考古学等学科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巴尔扎克对人相学有着深入研究。集科学家和艺术家于一身的达·芬奇说,艺术借助科技的翅膀才能高飞。

这是有其合理性的。

同样,科技也可以借助文学艺术的翅膀,科学家从文学中也可以获得很多滋养。爱因斯坦曾坦称,陀思妥耶夫斯基给予他的东西比任何思想家都多。而伽利略为了让自己的“新科学”被更多的公众接受,有意识地打破学者用拉丁文写作的传统,用漂亮的意大利语散文写作,如他对月亮的描写就带给读者一片纯净空灵的感觉。

可以说,作为科学家的伽利略看世界的方式受其文学修养的深深影响,而他的文学功底又使其科学观念拥有更强的征服力。

当然,文学与科学毕竟是两种不同的话语体系。文学作为一种审美活动,与科学活动中的主客体关系不完全一样。科学研究标举客观性、系统性,主客体主要是一种认识关系,是主观思想不断地逼近客体的过程;而在文学中,主体虽不排斥对客体本身的认识,但更注重主体的感受,它推崇的是激情与想象,主体的情感、态度和评价在文学创作中始终居于主导地位。

我们研究文学与科学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为了泯灭差异,而是为了使今天的生活更加完整,更加丰富,使人们在科技文明的语境中“诗意的栖居”。

与科学语言比较文学语言所具有的三个特点

2楼:匿名用户

语言学是研究汉语言或是其它语言的学科,比如说中国语言学中要学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训诂学等;文学有比较文学,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文学概论等等。它俩属于相辅相成的关系。  语言学:

  语言学(linguistics)是以人类语言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探索范围包括语言的性质、功能、结构、运用和历史发展,以及其他与语言有关的问题。语言学被普遍定义为对语言的一种科学化、系统化的理论研究。并且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思想的直接现实。

  文学:  文学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表现作家心灵世界的艺术,包括诗歌、散文、**、剧本、寓言童话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形式即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作为学科门类理解的文学,包括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及新闻传播学。

  文学是人文学科的学科分类之一,与哲学、宗教、法律、政治并驾于社会建筑上层。它起源于人类的思维活动。最先出现的是口头文学,一般是与**联结为可以演唱的抒情诗歌。

最早形成书面文学的有中国的《诗经》、印度的《罗摩衍那》和古希腊的《伊利昂纪》等。中国先秦时期将以文字写成的作品都统称为文学,魏晋以后才逐渐将文学作品单独列出。欧洲传统文学理论分类法将文学分为诗、散文、戏剧三大类。

现代通常将文学分为诗歌、**、散文、戏剧四大类别。  文学是语言文字的艺术,是社会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是对美的体现。文学作品是作家用独特的语言艺术表现其独特的心灵世界的作品,离开了这样两个极具个性特点的独特性就没有真正的文学作品。

一个杰出的文学家就是一个民族心灵世界的英雄。文学代表一个民族的艺术和智慧。文学,是一种将语言文字用于表达社会生活和心理活动的学科,属社会意识形态范畴。

比较文学试题及答案

3楼:爱心教堂

比较文学是通过两个以上的文学内容的比较来发展自己的文学观点,而文学比较则是则是单纯的对两个文学的比较,而且是从原本的内容上发展。 通俗地讲,前者是一个文学范畴的种概念,后者则多为一种鉴赏文学的方式。两者含以上有所交叉。

4楼:匿名用户

我的理解:比较文学是通过两个以上的文学内容的比较来发展自己的文学观点,而文学比较则是则是单纯的对两个文学的比较,而且是从原本的内容上发展。

5楼:匿名用户

通俗地讲,前者是一个文学范畴的种概念,后者则多为一种鉴赏文学的方式。两者含以上有所交叉。

6楼:048玄月

比较文学可以算作是一个学科,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是两个不同国度、不同民族文学间的一种比较,从不同的民族心理比较出发,考察具有相似的文学形象、文学意境、情节,从而考察人物背后的心理因素。而文学的比较久没有这么深入,并且可以是同一民族的文学的比较,所以,一定意义而言,文学的比较范畴会更宽泛一些。而比较文学也并不应就是单纯的文学意义的简单比较,它还会包括文学的母题研究,比如对中国古代神话与古希腊神话中的死亡意识的比较,有时,又会包含一些创作层面的比较,比如,比较曹禺与奥尼尔创作中的悲剧意识等。

文学进步与科学进步有何不同

7楼:zr_说梦人

科学知晓事物的真理,文学给人性一个方向。

8楼:匿名用户

科学进步直接影响是物质生活水平 文学进步而是人们的思想觉悟和社会风气 所以也可以说科学进步是客观的进步 而文学进步的人类主观的进步。

9楼:流年非渡

文学解决精神问题,科学解决实际问题,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和外国文学有什么不同

10楼:哒哒哒砰

学科性质不同、研究方向不同、学习学科具备要求不同。

1、学科性质不同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是比较综合的学科,外国文学是只研究国外文学的学科。

2、偏重点不同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其研究立足于吸收传统世界文学研究的成果,打破固有的学科界限,把世界文学、欧美文学纳入全球整体格局中,弘扬中华民族文化。

外国文学是指除中国文学以外的世界各国文学。外国文学研究的是人们热爱和珍视的作家及其作品,是因为优秀的文学作品体现了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显示了人类成长的精神轨迹,并给世世代代的人们以审美的愉悦。

3、学习学科具备要求不同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该专业要求考生具有较为扎实的中外文学功底和开阔的文化视野,具备良好的外语能力,能够熟练阅读外文文献。

外国文学该专业要求考生具备良好的外语能力,能够熟练阅读外文文献。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和外国文学完全属于两门学科,前者是比较综合的学科,涵盖的范围广,偏重于世界文学文学之间的比较,后者更专业,偏重于除本国之外的文学研究。

11楼:匿名用户

外国文学,也叫做外国语言

文学,与中国语言文学相对,一般被划分在外语学院,也就是说,这个专业的考研,大多是外语专业的学生,一般考试要考二外之类的,对英语要求当然是高,而且不排除专业课也是全英的情况。当然,每个学校不同。但是个人觉得,如果不搞翻译,没很大意义,毕竟在语言大环境下,中国人读外文,显然没有外国人好。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德国汉学家顾斌,即使他是德国人中汉语最好的,但是依旧对中国文学有很多误读。因为文字的背后是文化。

比较文学,一般是划分在文学院下,也有的学校称比较文学和外国文学,但是侧重点在于比较,比如缺类研究。现在越来越多的学校在考试中都在施行大综合,也就是 古代文学 现代文学 比较文学,在初试中用一套卷子,涉及文学 语言学,然后在复试中,才区分不同的专业方向。文学考研,跨考的很多,所以难度系数也很大,一般专业课拉不开分(我指很大的分),所以 还是要靠英语,但是比外语学院要求要低很多,但是在本专业的考研竞争中很重要。

所以,如果你是想考那种 读 翻译过来的 外国名著 考研的话 (也就是比较文学啦)。

可以这么说吧,课本,外国文学2本,现当代2本,古代文学4本。但是初试大部分是都考(学校不同,有些还要考语言学,比如华师,有些就只靠你的方向,比如青岛大学)。

主要的还是文学作品,这个读的就要求很多了,而且永远也读不完。

一般 比较文学和古代,现当代,分数线相同,都做文学类。如果说 这个方向的读书,我觉得古代文学最困难,因为都是古文,名字众多,年代很长,每个年代特点也不同,而且每个年代都有自己的研究,比如诗经在汉代就开始研究了所谓的三家诗,所以,很细。比较文学比较枯燥,这个原因我觉得是翻译的问题,而且外国文学一向以哲理性见长,尤其是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更是缺少完整的情节,有些譬如《芬尼根守灵夜》原文涉及多种语言,如果都翻译为中文,显然不合适,而且涉及很多典故。

人名也是稀里哇啦的一堆,比如果戈理的《死魂灵》中的五个地主,加起来快30个字了。现当代文学还好,一个世纪,研究不透彻,20年之内的也很少考,而且还牵扯一些49年前的东西,有些东西比较忌讳,他也不会考,中国当代文学发展也不是很快,形而上的思考也少,80年代末有先锋实验,又被一个事件给打击的不行,后来新写实主义矫枉过正,近些年一直一蹶不振,能考的人也是少之又少,譬如微博上有人标注什么著名诗人,著名作家,一个都没听说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