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文化》北京的胡同有哪些特点?胡同的居民形成了怎么样

2020-11-26 06:56:46 字数 5374 阅读 8123

1楼:匿名用户

北京的胡同的特点:

1,北京城四方四正。

2,胡同取名的**有很多种,命名奇特 。

3,胡同的宽窄不同。

4,胡同是贯通大街的网络 。

生活习惯:

1,北京人大都安土重迁。

2,北京人愿住“独门独院”,平时过往不多。

3,北京人易于满足,对物质生活要求不高。

4,北京人爱瞧热闹,不爱管闲事。

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的文化。住在胡同里的居民大都安土重迁,不大愿意搬家。有在一个胡同里一住住几十年的,甚至有住了几辈子的。

胡同里的房屋大都很旧了,“地根儿”房子就不太好,旧房檩,断砖墙。下雨天常是外面大下,屋里小下。一到下大雨,总可以听到房塌的声音,那是胡同里的房子。

但是他们舍不得“挪窝儿”——“破家值万贯”。

《胡同文化》

2楼:匿名用户

什刹海**上倒是有关于胡同文化的介绍,什刹海之源——京味文化,行趣味里也有关于胡同的介绍,我觉得还可以,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3楼:古韵风情胡同

是刘一达的作品。由于作者是从小在胡同长大,现在看着胡同慢慢被现代化所吞噬而引发的对胡同文化的感慨;想要知道胡同有那些特点不妨亲自去胡同走走。亲身体验。这个很难用语言来形容的。

《胡同文化》北京的胡同有哪些特点

4楼:小分队

http://baike.baidu.***/view/164852.htm

去这里看,非常详细的介绍了北京的胡同。

胡同文化一文里面胡同里的北京人思想状况和生活习惯有什么特点?

5楼:匿名用户

本文介绍了北京的胡同与城建格局的关系以及它的特点,介绍了生活在这些胡同里的人们的生活状况与处世心态,即所谓胡同文化,字里行间充满了对胡同和胡同文化的眷恋以及对它们即将消失的无奈与惆怅。

全文共有15段,各段内容及要点如下:

第1段:写北京的胡同与城建格局的关系。要点有:

北京城建格局的特点:像一块大豆腐,四方四正。北京的胡同与城建格局的关系:大街、胡同,把北京切成一个又一个方块。还附带说到“四方四正”对北京人生活与思想的影响,为后文铺垫。

第2段:介绍胡同的取名。

本段运用了分类举例的方法。对确知来历的说得比较肯定;对不确知来历的用“据说”、“大概”引领,行文很注意分寸。

第3段:介绍胡同的大小及数目。

介绍大小,举胡同名为证;介绍数目,引北京人的俗语。

第4段:介绍胡同的特点,离闹市很近却很安静。

介绍胡同离闹市很近,举生活实例;介绍胡同安静,举北京特有的走街小贩的招徕声。“这些声音不但不显得喧闹,倒显得胡同里更加安静了”一句,化用“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诗意,更加突出了北京胡同的“静”的特点。

第5段:强调胡同文化是北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段是过渡,从写胡同过渡到写胡同文化。

第6段:指出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文化。

以北京人“安土重迁,不大愿意搬家”为例,指出即使居住条件已经很差了。也“舍不得‘挪窝儿’”。

第7段:补充介绍北京人虽封闭,却也很讲究处街坊。

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处街坊”不过就是讲究个“礼数”,除一般性的交往之外,主要是“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第8段:写北京人易于满足。

从生活中的“吃”入笔,用“知足”“不错”“那还有什么说的”“可以待姑奶奶”直至“嘿”的递进描述,写出了北京人对生活的物质要求不高。举“见过世面”的老人的话,突出他们的自满自足的精神。

第9段:写北京人爱瞧热闹,但是不爱管闲事。

以“闹学生”、“过学生”为例,突出北京人“总是置身事外,冷眼旁观”的处世态度。

第10—12段:突出北京胡同文化的精义是“忍”。其中:

第11段,举《八月骄阳》中的对话来证明“忍”;第12段,举两位“老北京”的话来证明“忍”。

第13段:从居民住房已残破不堪,有些胡同已有名无实角度,指出北京的胡同在衰败、没落。

第14段:指出北京的胡同和胡同文化在消失。字里行间充满对胡同和胡同文化的眷恋以及对胡同和胡同文化即将消失的无可奈何。

第15段:与胡同“再见”,表达了无限怅惘之情。

课文的基本思路是先写胡同,再写胡同文化,最后写胡同和胡同文化在消失。据此,本文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4段):写北京的胡同与北京城建格局的关系以及它的名称**和特点。

第二部分(5—12段):写住在胡同里的北京人的生活习惯及文化心态。指出他们的封闭知足,不管闲事,安分守己,逆来顺受。

第三部分(13—15段):写北京的胡同和胡同文化正在消失,表达了怀旧眷恋之情和无可奈何之感。

(如果认为第1段段末有“这种方正不但影响了北京人的生活,也影响了北京人的思想”一句,从而把第1段看成是全文的总说段,因而把它单列为一部分,也言之成理。)

本文的语言以直白质朴为主,也间或使用带有古诗词韵味的典雅句子。既有北京的地方特点,又不过于地方化。读来感觉清新自如,极富韵味。例如:

①有窝头,就知足了。大腌萝卜,就不错。小酱萝卜,那还有什么说的。臭豆腐滴几滴香油,可以待姑奶奶。虾米皮熬白菜,嘿!

这句用“知足”“不错”“那还有什么说的”(即“再没有什么可说的了”),“可以待姑奶奶”和一个“嘿”字构成的递进关系,生动地表现了北京人易于满足的心态。其中那个“嘿”字尤为精彩,把北京人面对虾米皮熬白菜就惊叹不已的知足神态刻画得惟妙惟肖。

②“睡不着眯着”这话实在太精彩了!睡不着,别烦躁,别起急,眯着北京人,真有你的!

这句中“睡不着眯着”的说法,把北京人遇到不如意时被动忍耐的情态刻画得淋漓尽致。作者先称赞“这话实在太精彩了”,接着拆分原句,带着解释再重复一遍,以加深读者的印象,最后用“真有你的”总结,把感叹有加的情态表露得清清楚楚。

③西风残照,衰草离坡,满目荒凉,毫无生气。

这句采用四个四字句,节奏整齐;句内的平仄又中规中矩,读来音韵和谐;遣词造句又都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渲染悲凉感伤情绪的用语,从而很好地烘托出那种无可奈何的心情。

④也许像西安的虾蟆陵,南京的乌衣巷,还会保留一两个名目,使人怅望低徊。

虾蟆陵和乌衣巷都是诗词中常见的古都繁华之地,现在已经荡然无存了。用这两个地名类比,更能表现出作者对胡同和胡同文化的消失的惆怅、无奈。

概括胡同文化的特点

6楼:天天天蓝

1、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的文化。

住在胡同里的居民大都安土重迁,不大愿意搬家。有在一个胡同里一住住几十年的,甚至有住了几辈子的。胡同里的房屋大都很旧了,“地根儿”房子就不太好,旧房檩,断砖墙。

下雨天常是外面大下,屋里小下。一到下大雨,总可以听到房塌的声音,那是胡同里的房子。但是他们舍不得“挪窝儿”——“破家值万贯”。

2、北京人易于满足,他们对生活的物质要求不高

北京人有窝头,就知足了。大腌萝卜,就不错。小酱萝卜,那还有什么说的。臭豆腐滴几滴香油,可以待姑奶奶。虾米皮熬白菜,嘿!

一个在国子监当过差,伺候过陆润庠、王垿等祭酒的老人,他说:“哪儿也比不了北京。北京的熬白菜也比别处好吃,——五味神在北京”。

五味神是什么神?我至今考查不出来。但是北京人的大白菜文化却是可以理解的。北京人每个人一辈子吃的大白菜摞起来大概有北海白塔那么高。

3、北京人爱瞧热闹,但是不爱管闲事。

他们总是置身事外,冷眼旁观。北京是民主运动的策源地,“**”以来,常有****。北京人管****叫做“闹学生”。学生示威游行,叫做“过学生”。与他们无关。

4、北京胡同文化的精义是‘忍’,安分守己,逆来顺受。

老舍《茶馆》里的王利发说“我当了一辈子的顺民”,是大部分北京市民的心态。

7楼:谢绝的闲聊

第一、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的文化。

第二、胡同文化的精义是忍。

胡同文化在胡同的居民生活中有哪些表现?

第一、安土重迁;第

二、向往独门独院;第

三、易于满足;第

四、不爱管闲事

阅读《胡同文化》,理解北京胡同的建筑特点与文化特点有何关系?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楼:喂喂嗯

北京胡同的建筑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文化特点。由于胡同的安静闭塞,使胡同里的人们很少与外界接触,不了解外界的信息,不能接受一些新的思想,形成了他们封闭守旧、安于现状、“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过安逸日”的小农意识;而胡同的方正特点又影响到他们的生活方式进而影响到其思想意识,封建正统思想较为严重,不思反抗,安分守己,逆来顺受,甘做顺民。(意对即可)

《胡同文化》 北京的胡同有哪些特点? 胡同的居民形成了怎么样的生活习惯,精神状态?

9楼:雷耘初

特点:1,北京城四方四正。 2,胡同取名的**有很多种,命名奇特 3,胡同的宽窄不同4,胡同是贯通大街的网络 5 ,胡同与四合院是一体

生活习惯:1,北京人大都安土重迁。 2,北京人愿住“独门独院”,平时过往不多。 3,北京人易于满足,对物质生活要求不高。 4,北京人爱瞧热闹,不爱管闲事。

作者的感情:亲切、欣赏、不满、批评、怀旧、怅然低徊。

北京胡同文化的精义是“忍”。

10楼:匿名用户

北京的胡同的特点:

1,北京城四方四正。

2,胡同取名的**有很多种,命名奇特 。

3,胡同的宽窄不同。

4,胡同是贯通大街的网络 。

生活习惯:

1,北京人大都安土重迁。

2,北京人愿住“独门独院”,平时过往不多。

3,北京人易于满足,对物质生活要求不高。

4,北京人爱瞧热闹,不爱管闲事。

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的文化。住在胡同里的居民大都安土重迁,不大愿意搬家。有在一个胡同里一住住几十年的,甚至有住了几辈子的。

胡同里的房屋大都很旧了,“地根儿”房子就不太好,旧房檩,断砖墙。下雨天常是外面大下,屋里小下。一到下大雨,总可以听到房塌的声音,那是胡同里的房子。

但是他们舍不得“挪窝儿”——“破家值万贯”。

11楼:恭喜要发财

特点-出租房屋。习惯-堵在家门口的车 。精神状态-时刻准备防盗。

请问各位几个有关《胡同文化》的问题

12楼:匿名用户

先说第二题

1~4段介绍了北京胡同的特点:四方四正、取名和日常生活有关、胡同数量多、接近闹市却也安静(也可以概括为:正、奇、多、静)

第一题.不能删

文章第五段已经表明“胡同、四合院,是北京市民的居住方式,也是北京市民的文化形态。”引出“胡同文化是北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引出对“胡同文化”的**。说明正是北京胡同的这种“方正”的总特点,影响了北京市民的生活,也影响了北京市民的思想,并形成了封闭的胡同文化。

所以它是胡同说明北京胡同文化由来的关键,因此不能删

怎样理解北京的市民文化就是指胡同文化

1楼 匿名用户 北京许多胡同富有历史意义。作为元 明 清三代帝都的北京,如司礼监胡同 恭俭胡同 内宫监变音而来 织染局胡同 酒醋局胡同 钟鼓司胡同 惜薪司胡同 蜡库胡同 瓷器库胡同等等,都是历代内府太监的监 局 司 库,各衙门所在地,显示了当时皇城的范围。从前众多的衙署也遗留下不少胡同地名,如东厂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