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说文学接受活动是一种再创造性的活动

2020-11-26 06:56:46 字数 4144 阅读 7322

1楼:清风的凉

文学接受是一种以文学文本为对象、以读者为主体、力求把握本文深层意蕴的积极能动的阅读和再创造活动,是读者在特定审美经验基础上对文学作品的价值、属性和信息的主动的选择、接纳或抛弃。文学接受的形式包括:文学阅读、文学欣赏、文学批评、文学研究等。

其中最主要和最基本的是阅读与欣赏。

文学接受与传统文艺学中"文学欣赏"或"文学鉴赏"的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文学接受是指对文学作品进行阅读、欣赏与再创造的一种特殊的审美精神活动。它包括着文学欣赏或文学鉴赏的基本涵义与特征。

但是,文学鉴赏是以欣赏对象即作品为中心的,而文学接受则与20世纪70年代开始跃起来的接受美学相联系,主张在文学接受过程中以读者为中心。由于他们的理论背景不一样,因此在理解作品与读者关系时侧重点也产生差异。接受美学作为理论的一个派别,特别重视对艺术接受过程中阅读主体再生产、再创造特点的研究,认为作品的意义只有在阅读过程中才能产生,它是作品与读者相互作用的产物,而不是隐藏在作品之中、等待着人们去发现的"神秘之物"。

接受美学的理论家姚斯曾说:"一部文学作品,并不是一个自身独立、向每一时代的每一读者均提供同样的观点的客体。它不是一尊纪念碑,行而上学地展示其超时代的本质。

它更多地像一部管弦乐谱,在其演奏中不断获得读者新的反响,使本文从词的物质形态中解放出来,成为一种当代的存在。"这就是说,文学接受具有"对话性"特点,作品离开读者主观的参与、评价与创造,其意义是不可想象的。因此,文学接受是一种以文学文本为对象、以读者为主体、以把握文本深层意蕴为目的的积极能动的阅读和再创造活动,是读者在审美经验基础上对文学作品的价值、属性进行主动选择、接纳或扬弃的过程。

(一)接受者的语言文字能力

文学接受必须具备一定的语言文字能力。识字只是语言能力的基础,对于阅读文学作品而言,更重要的是语义知识、语法规则、语用习惯与语言经验。他们构成了一个读者必须的语言综合理解能力,是特定的语言环境长期熏陶和相当程度的语文教育训练的结果。

(二)接受者的文化基础和思想水平

文学接受者应该具有起码的文化基础和思想水平。文学是社会文化系统的一部分,是特殊的审美文化。它与文化的其他领域保持密切的联系,包容着诸如哲学、宗教、历史、道德等方面的多种信息与内涵。

同时,文学作品既是作家思想的载体,又深深地渗透着民族文化精神和社会时代意识。因此,文学接受者面对的是兼容并蓄的文化复合物。他作为主体,要与对象形成响应关系并进入对话状态,必须具有相应的文化知识和一定的思想水平。

(三)接受者的审美能力

文学接受者应当拥有基本的文学审美能力。具体到文学接受,接受者需要有文学兴趣和一定的文学知识,相应地养成文学阅读习惯并不断积累文学经验。更为重要的是,接受者应该按文学的方式阅读文学作品,用审美的眼光来理解审美对象。

为什么说文学欣赏是一种再创作的活动

2楼:匿名用户

因为有这样的情况:如果你恰好和文章中描写的情况有相同的地方,它可以激发你的灵感,使你进行相同性质的自己的创作

3楼:

呵呵,鄙人蛮认同楼上那位兄台的观点的,我认为,所谓的“文学再创作”是指当你欣赏完一位作者的优美文章后,启发了自己的灵感,迸发出新的创作思维,进而进行创作属于自己风格的文章,而你的文章肯定多多少少带有前者的风格色彩,所以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对那篇文章的一种“再创作”,当然,是指单独针对那篇文章的一种延续,就是说“姊妹篇”的意思。此外,个人觉得,文学欣赏因人而异,不一样的人能品出不一样的味道。如果觉得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的话,别忘了给我加分哦!!

怎样理解文学接受活动过程中的二度创造

4楼:片凉

二度创作指受众在接受时运用自主思维对作品的加工,通俗来说就是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解读作品时加入了主观思想,比如说,看到书中对角色的介绍,自己大脑加工出了一个人物形象,这样就算加入了主观思想

5楼:盍然泥夜蓉

这个问题本身就很文学

为什么文学接受具有创造性,不同时代为什么有不同表现

6楼:匿名用户

个人觉得应该是文学本身就是一个生命再造,它是建立在当代社会活动基础之上,反映了当代社会的形形色色、林林总总,随着时代的迁移,不断丰富变化,所以就体现出不同时代具有不同的格调,不同的表现了,这也充分说明人类社会在不断进步

为什么说文学言语是一种创造性语言

7楼:匿名用户

[wén xué]

文学(一种语言艺术形式)

编辑用语言文字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包括**、散文、戏剧、诗歌等。

从第一段的文意看,作者为什么把"诗歌的欣赏活动"看成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

8楼:匿名用户

因为读者通过想像,

丰富和再现了诗人所创造的形象。

为什么说修辞是一种创造性活动,请举例说明

9楼:匿名用户

修辞是依据题旨情境,运用各种表现手段、方法,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一种活动。因此,在许多情况下,它不像选择题那样,只是在几种可供选择的方法、手段中择优取其中的一种,而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

表现在词语的运用上,某些有关概念、思想的表述,不一定能找到常用的恰当词语,这时往往需要采用新鲜的说法。

词语运用的创造性有的还表现在巧妙灵活上,仿照现成词语临时新造一个词语就是如此。词语运用的创造性有的还表现在巧妙灵活上,仿照现成词语临时新造一个词语就是如此。

在句式的表达上,还可以采用某种具有表现力的特殊手段,提高表达的效果。修辞活动的创造性方法多种多样,常给人以丰富多采,美不胜收之感,上面所说仅仅是其中几种情况。

例子:您说,这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谊,我们怎么会忘记?——作者把中朝人民鲜血凝成的情谊比作高山和大海,然而在相似点“高”和“深”上本体“情谊”又超过了喻体“山”和“海”,形象地表达了志愿军战士对朝鲜大娘感激、崇敬和依依不舍的心情。

你这种用“比……还……”、“赛过”、“胜过”等词连接,表示本体在相似点上超过喻体的较喻,也可称为“强喻”,强喻一般带有褒义色彩。

三种含义既不完全相同,但又有密切的联系。即修辞规律存在于修辞活动中,修辞规律和修辞活动都同是修辞学研究的对象。修辞的这三个含义表现在话语中就是:

①把这个意思表达出来应该用什么修辞才好呢?(修辞方法)

②我最不会修辞,你别问我。(修辞活动)

③***是专门研究修辞的。(修辞学)

④小张买了一本《修辞》。(修辞著作)

为什么说修辞是一种创造性活动

10楼:匿名用户

修辞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因为从“认识论”的角度解释我们习以为常的语言习惯。修辞不仅是一种“说服术”或者“文风”,更是一种语言哲学,涉及到人的素质问题,归根到底是语言本身的创造性结构问题。这样,作者就借用结构主义和符号学的方法把修辞格提升到一般哲学认识论的高度。

而且修辞有助于发现和构建新的认识。比如:

直喻:本质上并非直喻基于对象之间的类似性,相反,两个事物的类似性恰好是由于直喻才得以被创造出来和形成概念。

隐喻:隐喻基于已有的、公认的类似性;直喻创造从未有过的类似性。

换喻和提喻:前者基于两事务的邻接性,后者基于两事务的包含性。

夸张:夸张不是为了欺骗,而是为了导向真实本身。“仔细想想,我们常年处于不夹杂些微近乎谎言的虚伪就无法说话的状态......

一个词用的过大还是过小,过强还是过弱,我们不是常常心中没底吗?”更为本质的原因,乃是语言本身就是可以撒谎的东西,这也是语言或者符号的重要定义之一。

列叙和缓叙:列叙是试图仿照文章的意义内容以及由此而得到造型的现实来塑造文章的外形的一种努力。缓叙是通过缓叙事实来转移视点,为了能够重新将此现实同与此相反的东西作一比较。

缓叙是人们在强烈事实面前保持自身独立性的一种修辞方法。

总而言之,表达不存在的东西并不是无意义和抽象的,而恰好是一种感觉。修辞是立足语言感觉的创造性去发现一切认识活动和审美活动的隐秘根源的独特道路。

为什么说阅读是一种对话活动?

11楼:匿名用户

周作人:“不佞故人不多,又各忙碌,相见的时候颇少 ,但是书册上的故人择又殊不颇少,此随时可晤对也。”读物作为作者的精神产品,读书就是与作者晤对而谈,其奇妙之处,正在于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打破年龄和阶层的束缚,与作者在精神上进行自由交流。

阅读是读者、作者、编者三者之间的对话过程,是三者之间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

《比较文学概论》问答题为什么说翻译是一种创造性

1楼 匿名用户 在翻译他人的作品时 自然而然的加入了自己的一些成分 这些成分或许会因为人为的某些原因使之与原本作者所要表达的某些意思相悖 或者说你用一种自认为合理的方式翻译了作者的作品 结果却曲解了原意 这就是一种创造性叛逆 问答题为什么说翻译是一种创造性 2楼 為地球人民服務 因为语言没有一对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