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会科学类通识教育课程包括哪些

2020-11-26 05:51:51 字数 6048 阅读 2265

1楼:证

只要是礼仪方面的知识都适合人文社会科学有关的,通识教育成“必修课” 大一第一学期:中文写作、西方文明;大一第二学期:中文沟通、中国文明、心理学概论;大学二年级:

艺术与审美、批判性思维与道德推理、生命科学导论

大学教育通识课程包括哪些

2楼:demon陌

包括:一、语言课程

语言课程的学习包括本国语言课程和外国语言课程。二者缺一不可。

二、数学课程

数学课程不仅能训练人们严密、清晰的思维能力,同时还是现代社会人们学习其他科学的基本工具,数学课程还包括对计算机技术的学习。

三、文学与艺术课程

文学与艺术课程的学习能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判断能力。可以说是鉴别艺术品的眼睛和耳朵。

四、历史与文化课程

学习历史与文化课程能获得人类文明发展进程的知识,同时也能正确认识宇宙、社会以及我们自身。能更好的学会用历史分析的方法看待处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五、社会分析课程

社会分析课程帮助学生了解社会,把握社会运行的机制和规律,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问题。

六、道德思考课程

道德思考课程能使学生充分了解自身的存在,探索生命的意义。道德思考课程中还包括科学与技术课程和体育课程。

扩展资料:

通识教育是教育的一种,这种教育的目标是:在现代多元化的社会中,为受教育者提供通行于不同人群之间的知识和价值观。

通识教育与专业化教育,只是教育模式的不同选择,但其本质上,却是对“教育”的不同理解造成的。

其一,从通识教育的性质角度加以阐述。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通识教育是“非专业、非职业性的教育”;通识教育是对所有大学生的教育;通识教育是一种大学理念,即整个大学的办学思想;通识教育与自由教育同义,通识教育的实质就是对自由与人文传统的继承。

其二,从通识教育目的的角度进行阐述,如:“通识教育指非职业性和非专业性的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健全的个人和自由社会中健全的公民”;“通识教育作为大学的理念应该是造就具备远大眼光、通融识见、博雅精神和优美情感的人才的高层的文明教育和完备的人性教育”。

其三,从通识教育的内容角度进行论述。如:“给20岁-25岁的青年一种关于人类兴趣的所有学科的准确的、一般性的知识”;“通识教育是一种使学生熟悉知识主要领域内的事实的思想的教育类型”。

这类定义认为,通识教育是关于人的生活的各个领域的知识和技能的教育,是非专业性的、非职业性的、非功利性的、不直接为职业作准备的知识和能力的教育,其涉及范围宽广全面。

意义:1、通识教育已是世界各大学普遍接受的国际化议题,因而应当引起中国教育界的充分重视。如果对通识教育没有国际化的认同,就会在相当程度上失去话语权,失去国际共识,从而也就失去国际交流的一些前提。

对此,最好的办法就是使通识教育溶入中国高等教育的基础概念中,从而丰富和发展我们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

2、通识教育实际上是素质教育最有效的实现方式。在通识教育中,贯彻“博学与精专相统一的个性化素质教育”,把通识教育分解成哲学社会科学素养、人文素养、自然科学与技术素养、美学艺术素养、实践能力素养等五大模块。

鼓励学生结合自己实际跨学科、跨专业自由选课,充分发展个性,博学多识;鼓励学生从难、从严、从自己实际出发自主选课,从而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全面提高素质。

3、通识教育也是“大学精神”的课程实现方式。现代大学,大多数都贯彻和践行着“民主、科学、真理、正义、自由、宽容”的大学精神,这种精神不仅需要大学体制保证来实现,同样需要课程体系来实现。

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力图把学生培养成崇尚科学和民主,追求真理和正义,尊重他人善于沟通并能“仰望星空”的人才。

3楼:抱香蕉睡觉

一、通识教育课程

1、就是非专业课程,如语文,数学,英语等,通识2就是作为选修课,全校学生都可选的,有文科的,有理科的,文科可选理科,理科可选文科。

2、通识教育课程是实现通识教育理念和目标的关键因素。一般而言,通识教育课程是指除专业教育之外的基础教育课程。

3、如果说专业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在某一知识领域的专业技能和谋生手段,那么通识课程则要通过知识的基础性、整体性、综合性、广博性,使学生拓宽视野、避免偏狭,培养独立思考与判断能力、社会责任感和健全人格,也就是教化他们学会做人。

二、通识教育理念

1、通识教育与专业化教育,只是教育模式的不同选择,但其本质上,却是对“教育”的不同理解造成的。

2、通识教育重在“育”而非“教”,因为通识教育没有专业的硬性划分,它提供的选择是多样化的。而学生们通过多样化的选择,得到了自由的、顺其自然的成长,可以说,通识教育是一种人文教育,它超越功利性与实用性。

3、之所以要以“大学问家、大思想家”为榜样,是因为他们身上有着独立人格与独立思考的可贵品质,而这正是通识教育的终极追求。因为,教育不是车间里的生产流水线,制造出来的都是同一个模式、同一样的思维。而是开发、挖掘出不同个体身上的潜质与精神气质。

因为通识教育是要“孕育”出真正的“人”而非“产品”。

4楼:超觉之精

大学教育通识课程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等,通识2就是作为选修课;

1、全校学生都可选的,有文科的,有理科的,文科可选理科,理科可选文科。

2、通识教育课程是实现通识教育理念和目标的关键因素。

3、一般而言,通识教育课程是指除专业教育之外的基础教育课程。

如果说专业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在某一知识领域的专业技能和谋生手段,那么通识课程则要通过知识的基础性、整体性、综合性、广博性;

大学教育通识使学生拓宽视野、避免偏狭,培养独立思考与判断能力、社会责任感和健全人格,也就是教化他们学会做人。

扩展资料:

通识教育教学内容

广义除专业教育之外的所有内容通识教育课程:共同必修课;其他形式的通识课程。

非正式课程: 大学生活指导;社团;社会实践;校园文化;讲座。

狭义:语言:本国语言;外国语言。

数学:训练人们严密、清晰的思维能力;现代社会人们学习其他科学的基本工具;计算机技术

文学与艺术:鉴赏能力;判断能力;鉴别艺术品的眼睛和耳朵

历史与文化

1. 获得人类文明发展进程的知识

2. 正确认识宇宙、社会以及我们自身

3. 学会用历史分析的方法看待处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5楼:摩羯啵啵波

大学教育通识课程包括英语,数学,语文等,通常指的是非专业课。

通识教育是教育的一种,这种教育的目标是:在现代多元化的社会中,为受教育者提供通行于不同人群之间的知识和价值观

扩展资料通识教育是英文“general education”或"liberal study"的译名,也有学者把它译为“普通教育”、“一般教育”、“通才教育”等等。

自19世纪初美国博德学院(bowdoin college)的帕卡德(a.s.parkard)教授第一次将它与大学教育联系起来后,有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对它进行研究和讨论。

虽然人们对于通识教育这个概念的表述各有不同,但是,对于通识教育的目标人们可以达成共识。

6楼:狂人横刀向天笑

不同的学校会有不同的要求。

如复旦大学通识教育的核心课程:

包括六大模块,即文史经典与文化传承、哲学智慧与批判性思维、文明对话与世界视野、科学精神与科学探索、生态环境与生命关怀、艺术创作与审美体验。

中山大学“通识教育共同核心课程:

分以下四大类:

一、中国文明;

二、全球视野;

三、科技、经济、社会;

四、人文基础与经典阅读。

7楼:匿名用户

这个问题我觉得应该是我们日常学的语文数学英语等

8楼:冰夏枫

不同的学校 不同的要求吧?

创业学属于人文社科类通识课吗 5

9楼:匿名用户

人文社会科学类通识教育课程包括哪些只要是礼仪方面的知识都适合人文社会科学有关的,通识教育成“必修课” 大一第一学期:中文写作、西方文明;大一第二学期:中文沟通、中国文明、心理学概论;大学二年级:

艺术与审美、批判性思维与道德推理、生命科学导论

10楼:俏葶葶

是属于的

你自己可以去看一看

都是有好处的

11楼:匿名用户

不属于,况且现在也没有创业学,只有创业指导。

什么是通识科

12楼:匿名用户

壹、前言─由「共同科」到「通识教育」的沿革 「通识教育」一词在国内大学校园普遍出现,还是晚近的事情。谈到「通识教育」的缘起,不能不提到早期的「共同必修科目」(简称必修科)教学。1958教育部颁布的大学「共同必修科目」主要以国文、英文、历史、国父思想等课程为主。

自1984年8月我国各大学全面实施通识教育课程选修制度后,各大学院校陆续实施通识教育。如果勉强类比的话,行之多年的「共同科」教学似乎可以算是通识教育课程的前身,然而两者实有偌大差异,「共同科」教学时期,因政治环境、师资、教材等各方面的限制,在在予人「共同科」教学为**、填鸭、混学分的不良印象,而这种负面评价也成为今日通识教育向前迈进的一大阻力。经过

一、二十年的摸索、实践与改善后,当前在大学校园内对于什么是「通识教育」已有较一致的看法,然而对甫入大学的新生同学和社会大众而言,则仍是不甚清楚的概念。 贰、通识教育的理念与内涵 通识教育最根本的理念,应是通识思维能力的培养,所谓通识思维能力即想得更深入、看得更宽阔、判断得更正确的能力。易言之,通识思维能力应包括思考力、感受力、理解力、分析力、想像力、创造力、判断力、洞察力等的综合能力的养成,而这种能力的养成又来自将不同知识贯通的训练。

因此,通识教育课程的多元化与多样化可以想见,而通识教育在大学教育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 通识教育的实施,一方面在于赓续中等教育的教学基础─特别是人文与社会科学课程-,另一方面则是持续强化高等院校学生未来进入社会能独立自主、卓然自立的预备教育。为此,通识教育的内涵可由以下几个角度来叙述:

一、基础教育:通识教育乃高等院校同学进入专业教育阶段前的养成教育,可说是种广义的基础教育,其中如语文课程、跨学科入门课程等更是了解不同文化与不同知识领域的重要基础教育。

二、全人教育:全人教育意谓完整人格的教育,其用意在避免学生因过度接受科技等专业训练,而导致人格发展的偏颇。

三、终身学习教育:通识教育不仅是大学教育的一环,也应是学生离开大学校园后持续学习与成长的根本教育。 总而言之,通识教育不应是什么都学一点的普通常识教育,而应是教导学生如何将理论与生活结合、如何将各种知识会通、贯通的教育。

参、通识教育的内容 伴随大学自主化、校园民主化、教学多元化等思潮的冲击,刚从「共同科」教学解放的通识教育课程可说五花八门、琳琅满目,甚至如「插花艺术」、「宠物饲养」、「宝石鉴定」等课程都被划入通识教育课程。至今,通识教育课程应包括哪些主要内容已有较清楚的轮廓,例如以下这些主题便是常被提到的内容:

一、人文教育─尤其是文史哲艺等课程;

二、社会科学教育─包括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等课程;

三、自然科学教育─包括物理、化学、数学、生物等课程;

四、管理科学教育─包括信息科技等课程;

五、生命教育─包括死亡学、生命科学等课程;

六、两性教育─包括婚姻与家庭、两性平权等课程;

七、环境教育─包括生态保育、环境保护等课程;

八、公民资质教育─包括法治教育、人权教育等。 这些课程除了按领域性质规划外,多学科、多领域合开的课程,也逐渐成为各校通识教育课程中的特色。经由不同学科的集成、对话,更有助于通识教育理念的落实。

肆、对通识教育的误解 部分社会大众(包括学生家长)沿袭以往「共同科」教学时期的观念,误以为通识教育是浪费时间、学不到知识的教育,其实这是对通识教育的误解。细言之,这些误解有几点:

一、误以为通识教育为凑营养学分的教育;

二、误以为通识教育为侵占专业教育学分的教育;

三、误以为通识教育为大学聊备一格的教育。 殊不知通识教育关系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也关系学生气质与校园文化的提升;更关系国家社会理性、成熟公民的培养。 伍、结论 二十一世纪为「知识经济」的世纪,也是「全球化」与「科技化」的世纪;这是重视知识与创新的时代,同时也是全球竞争与并存、高度科技发展与人性伦理对立失调的时代,大学的通识教育将更见其重要性。

教育学是人文科学还是社会科学,教育学是人文科学还是社会科学?详细点,不要回答是人文社会科学。

1楼 科学普及交流 教育学属于社会科学, 社会科学 用科学的方法,研究人类社会的种种现象的各学科总体或其中任一学科。如社会学研究人类社会 主要是当代 ,政治学研究政治 政策和有关的活动,经济学研究资源分配。 广义的 社会科学 ,是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的统称。 人文科学 是以人为中心的科学,同是人类的自...

如何理解教育科学是人文社会科学的重要门类

1楼 匿名用户 人文社会科学是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总称 人文科学原指同人类利益有关的学问 有别于在中世纪教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神学 后来含义几经演变 其狭义指对拉丁文 希腊文 古典文学的研究 包括哲学 经济学 政治学 史学 法学 文艺学 伦理学 语言学等 社会科学是指以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如政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