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松子黄大仙的典故,黄大仙的典故到底是什么?

2020-11-26 05:50:46 字数 5485 阅读 8694

1楼:情义光头

叱石成羊:黄湓村的黄初起,有一个弟弟叫黄初平,初平15岁那年,赶着羊群到南山(金华山之南)放牧,就没有回家,家里人和亲戚朋友,满寻找,都没有一点影迹。一年又一年四十年过去了,还是没有一点音讯,黄初起四十年后虽然已是满头白发,但还是经常记挂起年轻时失去的弟弟。

这一天,黄初起听人说,兰溪集市上来了个求卦道人,很有灵。于是,他就到集市上来,请求卦道人为他弟弟黄初平一卦。道人听了他的一番回忆,说:

“我曾在金华山中见到你弟弟黄初平,你弟弟叫黄初平吗?”他一听,高兴得心都快跳到喉咙,连声说:“是叫黄初平。

”连忙叩头跪拜,央求道人带他去见弟弟。道人带黄初起来到山中石室里,果然见到了黄初平,兄弟俩抱在一起,高兴得眼泪满面流,说长道短,说个不歇。

哥哥对重新见面的弟弟,一看再看,好奇地说:“弟弟,四十年过去了,你**还那么白嫩,头发还那么乌黑,牙齿还那么整齐,同当年十

四、五岁时一样。时间四十年过去了,面容却还是昨天的样子,那么你当年的羊还在不在呢?”

“当然在罗。”弟弟黄初平有把握地回答。“在**?

”哥哥黄初起惊奇地问。哥哥随即跑到山的东面去看,只见白石磊磊,根本不见一只羊,回来对弟弟说:“你真会开玩笑,那里**有羊!

”弟弟说:“有的,是你没看见。”于是哥哥就与弟弟一起来到山的东面,只听到弟弟大声叱喝:

“羊起!”同时仙帚挥转了几下。先前初起看到的磊磊白石,随着初平的叱喝,立即变成活生生的羊:

有的吃草,有的蹦跳,有斗角的……满坞都是羊,总有几万头。初起明白了初平已经炼成法术,修道成仙,就要求弟弟教导修炼。经过了三十年一心一意的刻苦修行,道法大成,能在青天白日之下不见身影,也成为神仙。

兄弟二仙回故里黄湓村来看看,认识的亲戚朋友都不在人世了。他俩为乡亲做了许多善事,后来被人们识出真相,大家就尊称先成仙的弟弟黄初平为“黄大仙”,“黄大仙师”。

黄大仙的典故到底是什么?

2楼:匿名用户

黄大仙大仙,名初平,因在赤松山修炼成仙故又号赤松子,晋成帝咸和三年(公元328年)八月十三日生于现中国浙江省金华县兰溪市,十五岁时在山中牧羊遇神仙广成子,后被带至金华赤松山石室洞中学道。从此绝弃尘世追求,潜心修行。积世累功逾四十年,终修得正果,后世称为黄大仙,著名道教神仙。

黄大仙 - 民间传说

黄大仙其实是玉皇大帝宫前的金龟,经过多年的修行,已得到了宇宙灵气,法术高强,有一天,金龟看到凡间大片土地,潇河无水,田稻被晒得如同干草,老百姓干渴得舌燥唇焦。金龟心肠十分善良,就把天河的水偷偷往下界喷洒,大降阵雨,老百姓都高兴得手舞足蹈,巡守天河的水神向玉帝禀报了金龟私自偷降雨人间的事。玉帝大怒,斥责金龟擅自动用天河水,犯了“天条”,于是罚他下凡人间为人,指派天庭侍卫押金龟到人间投胎,这位天庭侍卫官十分同情金龟被贬罚,很想择一户高贵人家让金龟投胎,召来几位城隍和土地夜询问,可是有一户人定,几代究苦,妻子怀胎就要临盆之时,金龟立即表示愿意去这户人家投胎,就在一个山麓下留下原身,灵魂跟随土地爷飞去黄盆村,从产妇的肚脐进入胎婴的肉体。

这时,产妇户中金光四射,红光江满屋,产妇觉得腹内一阵转机,婴儿就产生了。其时为晋代,成咸和三年(公元328年)这家人姓黄,三年之前得了长子,取外“初起”,意思是希望从儿子这一代起,能摆脱贫困厄运。现在次子出生时,出现金光、红光,不知道是什么古怪,他希望次子能平安地成长,就取名为“初平”。

黄初平八岁就在家放羊,性情纯洁灵存在慧,孝长尊幼,勤而好学,乡中父老都赞他圣贤。在黄初平十五岁的那年,有一天他在金化山下放羊,有一只小羊失足受伤,他就细心为小羊疗伤,小心护理,小羊依偎着他的膝下,甚为感动的样子。黄初平顿感悲伤,想到小羊长大以后,必然受到屠宰,帮而起了恻忍之心,十分烦忧,不知如何是好。

这时恰好有一位道人经过,问初平为何如此的烦忧,初平就将原因说明。道士问好黄初平想小羊怎么样,初平说希望羊能长生不死,道士说这就简单了,于是施展法力把羊化成白石于山间。初平见了很惊奇,觉得很玄妙,同时起了修道之心,恳求道士收纳他为初平回答说:

“徒儿笃信不移,不辞劳苦,无牵无挂,但求学道成功。”道士听了笑着说:“你有修道慧根,况且很有仙缘,只有勤于修炼,心成正果,你如此有恒心,老道就答应你了。

”道士将黄初平引入赤松山的金华古洞,理悟修道玄机,刻得法道。

初平回到家乡,其父母已经仙逝,只见到他的哥哥黄初起,于是初平告诉哥哥他四十年的经历。哥哥问起初平当年的山羊到**去了,初平说仍在山中,哥哥不相信,于是初平就带他哥哥到山上看,只见一群白石,**有山羊呢?只见初平口念法咒,将手执的拂尘向山一挥,一声“羊起”,山上的白石顿时应声而起,变成千万只羊。

他哥哥顿然觉悟到道法的玄妙,于是与弟弟一同修炼法道,

经五百年的修炼,黄大仙乘着仙鹤,哥呵骑着仙鹿一齐登上仙府,修得正果同列仙班,这就是黄大仙的生平和“叱石成羊”的典故。

初平得道成仙之后的民间施医赠药,警恶除奸,普善杉善,深得民心,广大民众称他为黄大仙或赤松仙子。

广州、西樵山、香港、东南亚一带,甚至美国均有许多信徒为他建庙立祠,香火旺盛。黄大仙的传说源远流长,民间颂扬他惩恶扬善,除妖捉怪,行医救人,劝善行善,种了关心人民疾苦的事迹。据《金华县志》的记载,宋朝嘉定年间,有一位叫唐季度的人,他的左眼经常不断的流眼泪,看了不少名医也没法治好。

有一天他上山从一块很大的石头旁边经过。突然有人在叫他的名字,这个唐季度一看,原来石头上坐了一位道翁。道翁说唐季度乃善良之辈,不应受如此疾苦之罪,于是道翁把草药沥汁,敷在他的左眼,结果把眼疾医好了,后来唐季度得知这位道翁就是黄大仙,为了感谢医疾之恩,在家供奉黄大仙仙像,朝晚上香,而那块石头就叫黄大仙石。

宋元裕三年(公元1087年),这一年江南大旱,江河无水,稻草晒得如同干草,老百姓唇干舌燥,官府到金华山的赤松宫求雨,得到显灵,金华附近午里得甘露滋润,消除了旱灾。黄大内固有“救人之功”和“祈雨祈晴”“随感随通”的仙迹,在宋孝淳熙十六年(1189年)和理宗景定三年(1262年),得到皇帝封以“养素帝君“和“养素净正帝君”两个封号。

相传在古时候,南海西樵曾发生一场瘟疫,幸好黄大仙经过此地,为百姓解除了困疾,但由于患病的人实在太多,葫芦里的仙药不足。黄大仙叫大家不要担心,对大家说:没有药也不要紧,只要摸一下他的药葫芦也能将疾病消除,于是患病的民众争相摸黄大仙的药葫芦,结果瘟疫得以消除。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黄大仙这一功德事迹,将黄大仙的药葫芦雕刻在西樵山黄大仙圣境园内。

谁知道黄大仙的故事?

3楼:匿名用户

黄初平(328 ——?),又名皇初平,俗称黄大仙,自号“赤松子”,列仙班玉帝勒诏,姓崇、名垒,号司天。据《 赤松山志》记载:

其兄初起乃长子,是为“大皇君”。黄初平生于东晋成帝年间为次子,是为“小皇君”。

关于黄大仙来历现今有四种说法:金华黄初平说、东莞黄野人说、下邢蓝石公说、传说中神农时的雨师。其中以金华黄初平说最为可信。

据《金华府志》载:东晋皇初平,丹溪人(今浙江省兰溪县黄湓村,属金华市管辖)。牧羊遇道士,将至金华山石室中,兄初起寻之四十余年,一日逢道士,引入山相见,“后还乡,其族尽亡,乃去。

初平别号赤松子云。”

传说黄大仙是金华人的最好实证是在金华北山早在晋代即建有的最早的黄大仙祠——赤松观祖庙(现在在恢复建设当中)。而晋代著名理论家、医学家葛洪《神仙传》和南宋道士倪守约《赤松山志》中关于黄大仙的记载也印证了此种说法。但是无论哪种说法,我们基本可以判定黄初平是先成仙于民间,然后才被辑入道教典籍中成为道教徒宣传其宗教的工具,而其人物形象是老百姓在口头传承的过程中则依照民众的意愿对这一形象进行反复加工的结果。

黄初平“显于东晋,上祖皆隐德不仕”,其出生并非名门望族,而是出生在一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且善根深厚的布衣之家。黄初平《自序》曰:“予少家贫,炊糖不继”。

十五岁是黄初平生平的重要转折点,被其师“赤松子”引人金华山石室,传授秘旨,服食,辟谷之术,丹药长生良方,其性完全陶醉于山水之间,超然物外,绝弃世尘,精研丹法,积公德累善行,时觉四十年,黄初平已得道成仙。后黄大仙云游各地,做了许多警恶除奸,普济劝善的好事,深得民心,被世人尊奉为财神、吉祥之神、万能之神。

关于黄大仙的事迹传说很多,其中以其“叱石成羊”流传最广。传说讲述:黄初平年15,家使牧羊,路遇道士,见其性善,便将他带至金华山石室中。

其兄初起,寻找初平多年,未获音信。一日,在市中见一道士,和颜悦色,即向前问卜日:“我有一弟名初平,因命牧羊,失之四十余年,不知是死是活,请道长告之。

”道士日:“金华山中有一牧羊儿,姓黄,字初平,定是你的弟弟无疑。”初起听后非常高兴!

即随道士去风初平,果然相遇,悲喜店毕,问羊何在,答云,“在山东”。兄往视,但见白石,不见羊。平曰:

“羊在耳兄自不见。”平乃往,言:“叱!

叱!羊起!”于是白石皆起成羊数万头。

初起见后,又惊又奇,非常钦佩日:“弟今得道成仙,兄能学否?”初平答日:

“只要诚心善学,便可得道矣!”初起即弃妻室,留住在金华山石室中,随初平学道,服松脂、茯苓,不久亦修练成仙,行走于日中,看不见影子,有返老还童之色。至百岁,兄弟俩回归家乡,村貌全非,亲族不识,只得返回山中,初平改字为“赤松子”,初起改字为“鲁班”。

今兰溪黄湓村的“二仙井”,传是当年黄初平兄弟俩所凿。另有唐朝本观道士舒道纪有诗为证:松老赤松原,松间庙宛然。

人皆有兄弟,谁得共神仙。

金华黄大仙来历?

4楼:绝对老李

每一位归侨都知道“黄大仙”,但对黄大仙的来历却不很清楚,不知道黄大仙是何方神圣。中国人侨居海外的不少,所以中国“神”也随之侨居海外,黄大仙便是有名的“侨神”之一。

东南亚以至美国欧洲,都可见到“黄大仙祠”、“黄大仙庙”,这些祠堂庙宇是随着华侨的足迹而遍布世界各地。尽管在华侨中拥有大批信徒,然而若问起此仙来历,知者不多。

有人说,黄大仙是神农时代有个叫赤松子的,后来成仙;也有人说他就是叫张良拾履的黄石公;还有人说,黄大仙是东晋时期道祖葛洪的得道**黄野人,总之,众说纷纭,较为一致的说法是:黄大仙即晋代人黄初平,道号赤松子。

黄初平乃浙江金华县人,据《金华府志》记载,黄初平牧羊山中遇到道士,修道山中,其兄四处寻找不得,四十年后,经道士指引,相见于山中,其兄问当年羊群何在,初平日:“山之东”,其兄张望,只见点点白石,初平叱喝一声,白石皆变羊,其兄方知弟已得道成仙,遂随弟习道,后亦成仙。这只是民间传说,神乎其神,未必是真,说他有“叱石成羊”的法术,只是让人相信他已成仙。

晋代,金华北山建有规模宏伟的“黄大仙祠”,名为“赤松观”,可惜现在已化为灰烬,倒是广州附近西樵山下稔岗村,有座出名的黄大仙祠。但是,据村民说,这个祠不是最早和早大的,广州花地的黄大仙祠才是最早和最大的。

广州花地的黄大仙祠,据当地老者称,清代香火就已旺盛,祠占地30亩,门口有对联:“叱石传晋代,骑鹤上南天。”进入大殿,有清代进士卢维庆于光绪三十年(1904)书写的对联:

“洞中别有乾坤,四周烟雨云山,尤增胜概;祠里自成天地。两岸杏林橘景,永著仙踪。”

到了二十年代,花地黄大仙祠被用作“花地孤儿院”院址,香火顿失,于是广东军阀陈济棠的夫人莫秀英斥资再建新黄大仙祠,使香火又盛。日军攻打广州时,黄大仙祠被毁于飞机轰炸,战后,香港建起了黄大仙祠,红火起来,倒令人忘记了花地的黄大仙祠了。

现今,黄大仙信仰之盛,当首推香港,那里香火旺盛,进香求签者人山人海,信徒之虔诚亦非他处可比,但是向他们问起大仙的来历时,往往无言以对。

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东方语文系副教授、汉学家罗思。专门研究黄大仙的来历和演变,特意到稔岗村和花地调查,后来与别人合作写了关于黄大仙的书籍,在香港出版,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兴趣。我们感到惭愧的是面对我国悠久的历史和浩瀚的文化,没有很好地加以研究,倒是让外国人领先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