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急不救富的相关人物简介,《周急不救富》的启示 是什么啊?

2020-11-26 05:47:27 字数 5233 阅读 1603

1楼:百度用户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汉族。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曲阜市东南的鲁源村)。逝世后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

孔子是春秋末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他还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一,中国十大思想家之一,有万世师表之称。

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的祖先本是殷商后裔。周灭商后,周成王封商纣王的庶兄,商朝忠正的名臣微子启于宋。 建都商丘(今河南商丘一带)。

微子启死后,其弟微仲即位,微仲即为孔子的先祖。自孔子的六世祖孔父嘉之后,后代子孙开始以孔为姓,其曾祖父孔防叔为了逃避宋国内乱,从宋国逃到了鲁国。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叔梁为字,纥为名)是鲁国出名的勇士,叔梁纥先娶施氏,生九女而无一子,其妾生一子孟皮,但有足疾。

在当时的情况下,女子和残疾的儿子都不宜继嗣。叔梁纥晚年与年轻女子颜氏生下孔子。由于孔子的母亲曾去尼丘山祈祷,然后怀下孔子,又因孔子刚出生时头顶的中间凹下,像尼丘山;故起名为丘,字仲尼(仲为第二的意思,叔梁纥的长子为孟皮,孟为第一的意思)。

孔子三岁的时候,叔梁纥病逝,之后,孔子的家境相当贫寒。由于种种原因,孔子在政治上没有过大的作为,但在治理鲁国的三个月中,足见孔子无愧于杰出政治家的称号。政治上的不得意,使孔子可将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教育事业上。

孔子曾任鲁国司寇,后携**周游列国,最终返回鲁国,专心执教。孔子打破了教育垄断,开创了私学先驱。孔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贤人72,其中有很多皆为各国**栋梁。

孔子对后世影响深远,他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尊称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万世师表。曾修《诗》、《书》,定《礼》 、《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由孔子的**及再传**编纂而成,是一本记录孔子及其**言行的书。 冉子(前522——前489),春秋末鲁国(今山东曲阜)人,字子有,亦称冉有 冉求 有子。生于鲁昭公二十年,孔子得意门人,以政事见称,少孔子二十九岁。

孔门七十二贤之一。

出身微贱,与仲弓、冉伯牛同宗,青年时期曾做过季氏的家臣,后拜师孔子,并辞官随孔子周游列国。冉子多才多艺 性谦逊长于政事,孔子称赞其才可于千户大邑,百乘兵马之家,胜任总管职务。鲁哀公五年(前490)秋,经公之鲁推荐,回鲁当上季氏家族的总管,期间曾率鲁军击退齐军的侵犯,立下赫赫战功。

孔子晚年归隐鲁国,受到子有很多的照顾。唐赠徐侯,宋封彭城翁,必封徐公。

《周急不救富》的启示 是什么啊?

2楼:宛玉花禹琬

孔子主张“君子周急不济富”,这是从儒家“仁爱”思想出发的。孔子的“爱人”学说,并不是狭隘的爱自己的家人和朋友,而带有一定的普遍性。但他又认为,周济的只是穷人而不是富人,应当“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

这种思想符合于人道主义。

文言文:周急不救富

3楼:匿名用户

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

曰:“与之庾。”冉子与之粟五秉。

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

君子周急不继富。”『雍也6.4』

子华出使齐国,冉求替他的母亲向孔子请求补助一些谷米。孔子说:“给他六斗四升。

”冉求请求再增加一些。孔子说:“再给他二斗四升。

”冉求却给他八十斛。孔子说:“公西赤到齐国去,乘坐着肥马驾的车子,穿着又暖和又轻便的皮袍。

我听说过,君子只周济急需救济的人,而不周济富裕的人。”

4楼:匿名用户

急”,这里有急需、贫穷的意思。富是富有

君子周济穷人而不给予富人,不是越富有的越给奖金奖励,给贷款,而是把这些给需要的穷人。

周急不济富文言文答案

5楼:江明辉

子华出使齐国,冉子替他的母亲向孔子

请求补助一些谷米。孔子说:“给他六斗四升。

”冉求请求再增加一些。孔子说:“再给他二斗四升。

”冉求却给他八十斛(相当于800斗)。孔子说:“公西赤到齐国去,乘坐着肥马驾的车子,穿着又暖和又轻便的皮袍。

我听说过,君子只是周济急需救济的人,而不是周济富人的人。”

【原文】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

”请益。曰:“与之庾。

”冉子与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

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济富。”

子华(前509~?),春秋末年鲁国人。姓公西名赤,字子华,孔子的学生,比孔子小42岁。在孔子**中,以长于祭祀之礼、宾客之礼著称,且善于交际,曾到齐国活动。

冉子(前522——前489),冉有,冉子,春秋末鲁国(今山东曲阜)人,字子有,亦称冉有、冉求、有子。生于鲁昭公二十年,孔子得意门人,以政事见称,少孔子二十九岁。孔门七十二贤之一。

在《论语》书中被孔子**称为“子”的只有四五个人,冉有即其中之一。

釜:音fǔ,古代量名,一釜约等于六斗四升。

庾:音yǔ,古代量名,一庾等于二斗四升。

斛:音hú,古代量名,一斛等于十斗。

秉:音bǐng,古代量名,一秉等于十六斛。

孔子主张“君子周急不济富”,儒家思想讲究“雪中送炭”而非“锦上添花”。但在本章中,不知是子华的品行有问题,还是孔子对子华失察?在中国向来有要面子的传统,尤其在对外交往上,哪怕是家里穷得揭不开锅,外出与人交往总是要穿得华丽得体的,况且子华是出使齐国搞外交呢。

“乘肥马,衣轻裘”应该是外交的需要吧,如果子华真的那么富有,丢下老娘需要接济,那是否愧对了“孔门**”的称号了?冉子是孔门七十二贤人之一,他给予子华母亲超量的接济应该有其道理。但这个量似乎也太大了点,孔子两次给予的数量是8斗8升,而冉子最终给予的是800斗,近100倍的差距,看来中国规划与实际的差距古来就没个准数,连大学问家们对事物的认识差距都那么大,何况中国平民百姓呢。

周急不济富的启示

6楼:匿名用户

子华(1)使于齐,冉子(2)为其母请粟(3)。子曰:“与之釜(4)。

”请益(5)。曰:“与之衣(6)轻裘庾(7)。

”冉子与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

吾闻之也:君子周(8)急不济富。”

[编辑本段]

注释(1)子华:姓公西名赤,字子华,孔子的学生,比孔子小42岁。

(2)冉子:【rǎn zǐ】冉有,在《论语》书中被孔子**称为“子”的只有四五个人,冉有即其中之一。

(3)粟:【sù】在古文中,粟与米连用时,粟指带壳的谷粒,去壳以后叫做米;粟字单用时,就是指米了。

(4)釜:【fǔ】和下文的“庾”和“秉”都是古代容量单位,一釜约等于六斗四升。

(5)益:增加(今义:有好处)

(6)衣:穿(今义:衣服)

(7)庾:【yǔ】古代量名,一庾等于二斗四升。

(8)周:周济、救济。

(9)裘:皮衣

“君子周急而不救富”是什么意思?

7楼:高楼居士

“急”,这里有急需、贫穷的意思。富是富有

君子周济穷人而不给予富人,不是越富有的越给奖金奖励,给贷款,而是把这些给需要的穷人。

8楼:匿名用户

道德高尚的人周济穷人而不救助富人.

君子周急不济富什么意思

9楼:kbb斯

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只周济急需救济的人,而不周济富裕的人。这句话出自《论语·雍也》。

原文: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

“与之釜。”请益。曰:

“与之庾。”冉子与之粟五秉。子曰:

“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济富。

”译文:子华出使齐国,冉求替他的母亲向孔子请求补助一些谷米。孔子说:“给他六斗四升。”冉求请求再增加一些。孔子说:“再给他二斗四升。”冉求却给他八十斛。

孔子说:“公西赤到齐国去,乘坐着肥马驾的车子,穿着又暖和又轻便的皮袍。我听说过,君子只周济急需救济的人,而不周济富裕的人。”

10楼:菀兰隐雪

【释义】君子只周济急需救济的人,而不周济富裕的人。

【出处】:《论语·雍也》: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

子曰:“与之釜。”请益。

曰:“与之庾。”冉子与之粟五秉。

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

君子周急不济富。”

【翻译】:子华出使齐国,冉求替他的母亲向孔子请求补助一些谷米。孔子说:

“给他六斗四升。”冉求请求再增加一些。孔子说:

“再给他二斗四升。”冉求却给他八十斛。孔子说:

“公西赤到齐国去,乘坐着肥马驾的车子,穿着又暖和又轻便的皮袍。我听说过,君子只周济急需救济的人,而不周济富裕的人。”

釜:【fǔ】和下文的“庾”和“秉”都是古代容量单位,一釜约等于六斗四升。

庾:【yǔ】古代量名,一庾等于二斗四升。

谈谈对君子周急不济富的现实意义

11楼:桐禹茜

结合现在国家提倡的精准扶贫政策来谈就行了,要把扶贫资金用在最需要的地方。望采纳、

12楼:匿名用户

君子可以周济有紧急需要的人,但不会去给他很多东西而使他致富,因为这样可能使得这个人产生懒惰的情绪。

“周急不继富”是什么意思?

13楼: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孔子的**公西华出使齐国,出使前他可能委托在老师家里当总管的同学冉有帮忙照顾母亲。因此,冉有就替他向孔子请求一些补助。非常有趣的是孔子与冉有在补助的数额上有截然不同的态度。

冉有的态度耐人寻味,老师答应给二十二斗,可冉有却私自给了八百斗。这是为什么?从人性的角度推测,原因可能有二:

其一,真正出自同学情谊;其二,公西华为官,冉有也想为官,因此,这次借机拉关系。不过,从这件事情可以看出冉有的原则性很差。(后来冉有做了季氏的家臣,不顾道义,拼命为季氏敛财,这是后话。

)孔子知道冉有的行为之后,虽然没有追究,但是还是予以了教育。孔子的理由很简单,公西华肥马轻裘出使齐国,这是公差,自然也有薪酬。他会安排好自己母亲的生活。

即便是路途遥远,归期不定,孔子给二十二斗米可以满足一个人好几个月的口粮。给公西华母亲粮食资助不是因为公西华家贫,而是因为公西华有无法照顾母亲的不周之急,冉有却给八百斗,是典型的浪费,并有济富之嫌。所以,孔子说“周急不继富”。

14楼:匿名用户

指 用物质去顾全急需的人 不用把物质再继续增添给富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