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控发动机的历史背景,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发展历史是什么?

2020-11-25 14:56:21 字数 5576 阅读 2731

1楼:设置可修改

发动机作为汽车的动力件,为汽车的运行提供动力。同时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环保性与其发动机的性能密切相关,发动机的发展使汽车动力性、经济性的发展等提供了可能性。简单讲发动机的原理就是一个能量转换件,即将汽油的化学能转变为机械能。

发动机在百年的发展历史中,无论是在材料上、加工制造上、工艺上还是在性能上、控制上都有很大的提高,不断地将最新的电子科技与发动机融为一体,把发动机改进成一个复杂但稳定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汽车厂商也将发动机的性能作为汽车竞争的亮点。

往复活塞式四冲程汽油机是德国人奥托在大气压力式发动机基础上,于1876 年发明并投入使用的。由于采用了进气、压缩、做功和排气四个冲程,发动机的热效率从大气压力式发动机的11%提高到14%,而发动机的质量却降低了70%。

1892 年德国工程师狄塞尔发明了压燃式发动机(即柴油机),实现了内燃机历史上的第二次重大突破。由于采用高压缩比和膨胀比,热效率比当时其他发动机又提高了1 倍。1956年,德国人汪克尔发明了转子式发动机,使发动机转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1964年,德国nsu公司首次将转子式发动机安装在轿车上。

1926 年,瑞士人布希提出了废气涡轮增压理论,利用发动机排出的废气能量来驱动压气机,给发动机增压。50 年代后,废气涡轮增压技术开始在车用内燃机上逐渐得到应用,使发动机性能有很大提高,成为内燃机发展史上的第三次重大突破。

1967 年德国博世公司首次推出由电子计算机控制的汽油喷射系统,开创了电控技术在汽车发动机上应用的历史。经过30年的发展,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发动机管理系统(engine management system,ems)已逐渐成为汽车、特别是轿车发动机上的标准配置。由于电控技术的应用,发动机的污染物排放、噪声和燃油消耗大幅度地降低,改善了动力性能,成为内燃机发展史上第四次重大突破。

无数年的努力,无数人的智慧与汗水造就了如今汽车业的蓬勃发展,历史的变迁让汽车成为了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纵观历史,汽车的发展虽然只经历了短短的100多年,但是它对我们来说拥有无比重大的意义,可以说它的存在推进了历史的进程,改变了人类的生活,缩短了人类之间的距离,创造了历史的新纪元!

谁能提供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背景和发展史? 5

2楼:匿名用户

电控汽油喷射系统的发展历程

电子控制燃油喷射技术最早应用于飞机发动机,二战结束之后,燃油喷射技术才逐渐被应用于汽车发动机上。1952年,曾用于二战德军飞机的机械式汽油喷射技术被应用于轿车,德国戴姆乐-奔驰(daimler-benz)300l型赛车装用了德国博世(bosch)公司生产的第一台机械式汽油喷射装置。

1953年,美国本迪克斯(bendix)公司着手开发电控汽油喷射(electric fuel injection,efi)装置,1957年,该公司的电子控制汽油喷射系统问世,并首次装于克莱斯勒(chrysler)豪华型轿车和赛车上。 但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车用汽油喷射装置大多采用机械式喷射泵,其结构和原理与柴油机喷油泵很相似,控制功能是借助于机械装置实现的,结构复杂,**昂贵,多用于豪华型轿车和赛车。 20世纪60年代以后,由于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受排放法规的影响,使电控汽油喷射(efi)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 发展。

1967年,德国博世公司研制成功k-jetronic机械式汽油喷射系统,并进而成功开发增加了电子控制系统的ke-jetronic机电结合式汽油喷射系统,使该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1967年,德国博世公司率先开发出一套d-jetronic全电子汽油喷射系统并应用于汽车上,于20世纪70年代首次批量生产,在当时率先达到了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废气排放法规的要求,开创了汽油喷射系统的电子控制的新时代。上,之后,l型电控汽油喷射系统又进一步发展成为lh-jetronic系统,后者既可精确测量进气质量,补偿大气压力,又可降低温度变化的影响,而且进气阻力进一步减小,使响应速度更快,性能更加卓越。1979年,德国博世公司开始生产集电子点火和电控汽油喷射于一体的motronic数字式发动机综合控制系统,它能对空燃比、点火时刻、怠速转速和废气再循环等方面进行综合控制。

电控汽油喷射技术日趋完善,性能优越,使得电控汽油喷射装置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得到迅猛发展。

3楼:沈阳万通汽车学校

第一发展阶段:1971年以前,电子点火装置的使用。

第二发展阶段:1974-1982年,以集成电路和16位以下的微处理器在汽车上的应用为标志。

第三发展阶段:1982-1990年,微处理器在汽车上的应用日趋可靠和成熟,并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第四发展阶段:2005年开始进入了汽车电子技术时代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发展历史是什么?

4楼:沈阳万通汽车学校

汽车电子技术已经全面覆盖汽车行业。如今的汽车先进的技术都于电子技术挂钩:电喷发动机,电动车窗,电动座椅,电控车身稳定系统,电子显示屏,电控悬架等等。

而如今的汽车都配备了一个电脑—ecu来调节整个汽车的运行,汽车电子技术已经成了汽车技术进步的最大源泉。

发动机电喷系统发展背景和意义

5楼:匿名用户

文献我就不说了,我就说说我所了解的吧,发动机电控系统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出现,最初的发动机电动系统主要出现在奔驰宝马等高档车上面,并没有太多的人了解,也没有现在的电控发动机那样完善的系统,只是侧重于喷油,点火时间上的调整,说直白点其实就是加了喷油器,点火控制模块被放在了小盒子里面,有机械式电喷和电喷两种,这两种电喷系统并没有维持多长时间,到九十年代电喷发动机就和现在的很像了,只是还没有现在的那么完善,只注重于发动机的性能,油耗,对于环保的问题并没有太多的考虑吧,一直到两千年环保问题才得到高度重视,化油器车才渐渐的开始推出历史的舞台,而电喷车的发展也在加快,不但对于性能上的追求更高,环保和油耗的问题更是得到了更大的重视,六线的氧传感器也开始使用,涡轮增压发动机也开始出现,一款又一款高性能低油耗的发动机在不断的出现 ,而拍出的尾气中有害成分也在不断的减少,电喷发动机的出现对于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的保护起到重大的作用。

汽车电控系统的发展历史

6楼:石家庄万通汽车学校

汽车电控系统包括硬件和软件两部分。

1.包括动力传动总成的电子控制。底盘的电子控制车身系统的电子控制信息通讯系统。

发动机电控系统、自动变速器电控 系统、制动防抱死系统、安全气囊系统、电控悬架系统、电控动力转向系统、自动空调系统等。

2.电子控制系统就是应用控制装置自动地、有目的地控制、操作机器设备或过程,使之有一定的状态和性能。自动控制系统一般由检测反馈单元、指令及信号处理单元、转换放大单元、执行器和动力源等几部分组成。

3.从控制原理来看,汽车电控系统可以简化为传感器、ecu和执行器三大组成部分。传感器是感知信息的部件,功用是向ecu提供汽车运行状况和发动机工况等。

ecu接收来自传感器的信息,经信息处理后发出相应的控制指令给执行器。

4.执行器即执行元件,其功用是执行ecu的专项指令,从而完成控制目的。传感器、ecu和执行器三部分相互间的工作关系。

7楼:沈阳万通汽车学校

汽车电子技术已经全面覆盖汽车行业。如今的汽车先进的技术都于电子技术挂钩:电喷发动机,电动车窗,电动座椅,电控车身稳定系统,电子显示屏,电控悬架等等。

而如今的汽车都配备了一个电脑—ecu来调节整个汽车的运行,汽车电子技术已经成了汽车技术进步的最大源泉。

汽车发动机的历史 ?

8楼:山东省飞飞

发动机是汽车的动力源。汽车发动机大多是热能动力装置,简称热力机。热力机是借助工质的状态变化将燃料燃烧产生的热能转变为机械能。

1876年,德国人奥托(nicolaus a. otto)在大气压力式发动机的基础上发明了往复活塞式四冲程汽油机。由于采用了进气、压缩、做功和排气四个冲程,发动机的热效率从大气压力式发动机的11%提高到14%,而发动机的质量却降低了70%。

1892 年,德国工程师狄塞尔(rudolf diesel)发明了压燃式发动机(即柴油机),实现了内燃机历史上的第二次重大突破。由于采用高压缩比和膨胀比,热效率比当时其他发动机又提高了1 倍。

1926 年,瑞士人布希(a. buchi)提出了废气涡轮增压理论,利用发动机排出的废气能量来驱动压气机,给发动机增压。50 年代后,废气涡轮增压技术开始在车用内燃机上逐渐得到应用,使发动机性能有很大提高,成为内燃机发展史上的第三次重大突破。

[1]汽车发动机

1956年,德国人汪克尔(wankel)发明了转子式发动机,使发动机转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1964年,德国nsu公司首次将转子式发动机安装在轿车上。

1967 年德国博世(bosch)公司首次推出由电子计算机控制的汽油喷射系统(electronic fuel injection,efi),开创了电控技术在汽车发动机上应用的历史。经过30年的发展,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发动机管理系统(engine management system,ems)已逐渐成为汽车(特别是轿车发动机)上的标准配置。由于电控技术的应用,发动机的污染物排放、噪声和燃油消耗大幅度地降低,改善了动力性能,成为内燃机发展史上第四次重大突破。

[3]1967年,美国进行了一次氢气汽车行驶的公开表演,那辆氢气汽车在80公里时速下,每次充氢10分钟可运行121公里。该车有19个座位,由美国比林斯公司制造。1971年,第一台装有斯特林发动机(strling)的公共汽车开始运行。

1972年,日本本田技研工业在市场售出装有复合涡流控制燃烧(cvcc, ***pound vertex controlled ***bustion)的发动机的西维克(civic)牌轿车,打响了稀薄气体燃烧发动机的第一炮。

1977年,在美国芝加哥召开了第一次国际电动汽车会议。会议期间,展出了各种电动汽车一百多辆。1978年,日本研究成功混合动力汽车。

1979年8月,巴西制造出以酒精为燃料的汽车。巴西是现在世界上使用酒精汽车最多的国家。

汽车发动机曲轴疲劳试验方法

1980年,日本研制成功液态氢气车。在后部装有保持液态氢低温和一定压力的特制贮存罐。该车用85公升的液氢,行驶了400公里,时速达135公里。

1980年,美国试制成功了一种锌氯电池电动汽车。

1980年,西班牙试研制成功一种太阳能汽车。

1980年,西德汉堡市西北伊策霍的一位工程师,发明了一种利用电石气(乙炔气)作动力的汽车。先将电石变成气体,然后用这种气体燃烧推动喷气式发动机来驱动汽车,其速度和安全性均不亚于汽油车,20公斤电石块可以使汽车至少行驶300公里。

1980年,美国加州大学的约翰.库伯和埃尔文.贝伦开始研究“烧铝”的电动汽车。

1983年,世界上第一辆装备柴油陶瓷发动机的汽车运行试验成功。所装发动机是日本京都陶瓷公司研制的,其主要零部件由陶瓷制成,省去了冷却系统,重量轻,节能效果显著,在同样条件下可比常规发动机多走30%的路程。

汽车发动机

1984年,前苏联研制出一种双重燃料汽车。当汽车发动时,首先使用汽油,然后专用天然气。

1984年,美国美孚石油公司的阿莫柯比化学公司,研制出了一种叫杜隆塑料的合成材料,该公司采用这一塑料成功地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全塑料汽车发动机,其重量只有84公斤。美国的洛拉t-616gt型汽车用的就是这种全塑发动机。

1984年,澳大利亚工程师沙里许研制成功了一种ocp发动机。

1985年,澳大利亚彼兰丁研制出一种安全可靠、启动灵活、高速而又不冒烟的蒸汽机汽车。

1986年,日本的三洋电气公司研制成功首辆太阳能电池汽车。

1994年,英国的戴维.伯恩发明了另一种风力汽车,并已投入批量生产。